不特定空间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7 04:43:46
导语:不特定空间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环境行为学中的“不特定空间”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不特定空间”的景观设计实例,进而探讨其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景观设计;大学校园;不特定空间
1校园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行为学要素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而本文所要讨论的校园景观设计的行为学要素主要是指环境的使用者———师生等要素。
2“不特定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
日本建筑师桢文彦提出了“不特定的空间”概念。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的空间应去适应人们的各种活动和交往。“不特定的空间”的构想更多地考虑了人的行为因素,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随机的行为,而且通过空间和布局去诱发各种新的人的行为活动,使空间更加富有活力。
3校园不同空间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3.1与建筑邻接的不特定空间
校园内建筑的入口、前庭和后院、建筑中的内庭等都是这类空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这些区域交谈、读书的身影,也是最喜欢的地方。这些户内外公共开放空间,所属关系较明确,使用人群也比较固定。主要是为开展学习活动、师生交往和课余休息服务的。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就是个特征的建筑,尤其是门廊的处理,外形为三角形的歌特式架空门廊,突出了建筑学院的特色。而在其前庭门廊,经常可以看见班级举办的建筑设计交流展示,师生们积极参与构成了生动的景观意象。而这些意向的产生正是建筑师通过朔造建筑空间,构建了一个传递专业信息的空间环境,才使得这里成为师生乐于交流体现校园精神的场所。这种不特定空间的塑造也使原来的交通性空间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师生交流的场所空间。这种不特定空间的创造需要设计者从行为人的角度出发,构建起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环境空间。
3.2公共开敞空间中的不特定空间
公共开敞空间是构成校园景观意象的重要节点,也是校园场所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往往成为师生心目中母校的形象代表。中心草坪在校园内作为宝贵的开敞空间,是师生喜爱的休闲、读书和交往场所。与校园内许多的学生活动相联系,如同学聚会、班级讨论等。在这里,建筑成为整个画面的背景,而草坪和参与其中的使用者成为景观的前景和主体。师生的活动构成了校园景观意象,体现了校园场所精神。
3.3交通性空间中的不特定性
交通空间是校园中的线性空间,是学校的公共活动频发的地方,如朋友间见面打招呼,师生欣赏风景攀谈等。为这些随意性的交流提供场所。道路两旁自然景观的设计,可以加强道路的线性空间,同时有特色的植栽将会加强空间的活力和文化特性,如西安交通大学腾飞广场两旁的樱花道,每年3~4月,樱花争相怒放,洁白如雪,而青松翠柏点缀其中,如诗如画。每年这个时候吸引无数市民前来参观,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人文价值,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而期间人们的各种行为,如拍毕业照、纪念照、同学之间的合影留念等,都在无形中为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新时期大学校园“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应考虑校园使用者在行为上的多样化,塑造层次丰富的道路空间。师生们常伴随交谈、休息、等候、观望、阅读等各种活动,设计师们更要挖掘其本质的需求,不应单纯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而应结合“不特定性”空间的理论,挖掘出更多的随机性体验式的空间场所。上海大学新校区步行干道的设计,就脱离了单纯的步行交通的作用,与绿化相结合,拓展到水面,做成入水的叠落台阶,形成一个个凸空间,且在每块空间上放置名人雕像和布置绿化,做到“寓教育于休闲”。
4结语
大学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因而,人造景观、自然景观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景观。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景观环境中,各种行为活动方式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特殊场所下的空间景观设计,只有以师生的行为为导向,以自身校园文化形态为原则,才能使校园的景观充满活力,并富有教育意义。
作者:魏琨 单位:同济大学
参考文献:
1[丹]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 上一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探讨
- 下一篇: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