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虚拟实践景观设计论文
时间:2022-04-13 08:54:43
导语:公共虚拟实践景观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公共虚拟实践评价体系方法下的环境景观设计教学模式革新的意义
(一)突破学生单独设计作业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团队合作意识与组织效率。在传统的景观设计课程中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设计题目。往往学生个体设计中没有交叉、交流,大多也只停留在绘图技能上,没有形成设计的合力。在基于公共虚拟实践评价体系方法的景观设计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相互研究调查、评价与修改,这样可以真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得学习团队的组织更加深入,更加富有效率。
(二)转变象牙塔式的设计学习,实现教学与社会现实接轨。在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中,我们的传统教学也始终提倡设计作业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但采用实际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并不代表设计教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很多时候,学生在进行实际项目实践时,其设计思想、设计目标与创作方法与平时课程设计并没有太大区别,也没有更多深入实际环境进行真实的调研认知工作,设计内容目标受制于甲方的意愿及项目任务书,设计过程中还有以个人自我审美、自我欣赏的成分渗透。针对这些状况,在教学中导入基于公共虚拟实践评价体系的方法模式,更多引入实际地段、实际项目或者竞赛项目时,注重题目的选择,如一些提倡旧城改造项目、大型环境景观场地等具有公共性的项目,并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了解使用者,尤其是生活在其间的普通大众对环境景观设计的认知和要求,加深学生对环境景观设计的社会性、工程性、复杂性的理解,转变学生在设计学习过程中假、大、空的思维观念,真正把关注民生、社会和谐的理念融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
(三)从实践出发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建构理论课程的纵向体系框架,确立理论课与设计课的交叉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理论课的学习与设计实践紧密衔接,整合各单元内“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的关联互动以及有机协调性,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指导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将理论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当中去,并在设计中反思自己的理论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解决理论课程学习枯燥、脱离实际的问题,同时对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给予有益的拓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转化,掌握理性设计的景观设计教学工作方法。传统的景观设计课程中,学生往往留意总平面布局、造型、构图等,通常教学中所学习的大量设计理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生态建筑理论等内容,在平时大量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实际的设计创作中去。其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都将作业评定标准大部分局限于方案的形式问题,制图与图面效果的问题,而忽视理论课程。因此,本教学研究在基于公共虚拟实践评价方式的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强化,最终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设计课程分为调研与策划、参与型设计、反馈与评价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根据设计题目,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的传授,通过分时段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
(四)利用对现实背景的调查研究,构建学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设计中价值体系与设计思维的培养。文化类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由科学、艺术、伦理、宗教和哲学等系统的和其他非系统的如风俗、习惯等文化形式、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复合性、整体性、动态特征的文化有机结构的感性表现。其与人构成某种互动关系,从而成为其特定的“文化——精神”空间。文化类型是在环境空间设计中创造的基础,通过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创造性进行控制和导向。文化类型以其具体的存在形式,由各种思想、观念、观点和方法凝聚成无形的综合体,对空间设计者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
1.不同的文化类型给不同的设计思维提供不同的精神补给。
2.不同类型的文化对设计者设计思维活动的内容、方法有具体的制约。
3.文化环境对设计者有隐形的引导作用。
4.文化环境为设计思维的评价体系提供参照系。因此,在研究现实环境因素时,还要从文化精神层面的分析调研,进而影响到设计创作的价值评判。
(五)考核评价体系突破教师——学生的单向模式。传统的环境景观设计教学主要是学生绘图,教师根据学校的评分标准、教学与工程经验等,联合对学生的成果评分。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个人偏好以及对学生的印象等等主观因素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成果评定,甚至于影响学生对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兴趣。而基于公共虚拟实践评价的方法的设计课程教学中,评价的结果来自于教师、学生、项目预期使用者,他们对设计的评定综合分数才是学生作业的最终成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设计的社会综合认识,而不是仅仅以一个人的评判为准则,体现出了设计的社会性问题。
二、公共虚拟实践评价体系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改为主动,从设计任务书开始进行有效的调研与策划。在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中,教师提出设计任务指导,提供实际项目或设计竞赛供学生选择,题目一般为大型公共场地、绿地、历史街区保护、旧城更新等具有公共性与社会性的题目,这个选题很重要。例如,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2009级在大四的环境景观设计中,选择以城市中心广场、街心花园或社区活动中心等为题目进行调研,这类题目都属于公共性及社会参与性极强的空间。同时教师向学生建议不同的设计主题方向与设计场地,让其根据自身兴趣与要求选择设计方向与地点,并进行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完成调研报告,并自己拟定设计任务书,经教师批准后开始进行设计。
(二)让参与型设计成为主导。设计选题及设计任务确定以后,教师开始分专题进行理论授课,学生开始设计。导入公共虚拟实践评价体系模式教学,设计阶段演变为公共参与型设计,学生设计不能仅仅凭自己的出发点想象,设计工作成为一种设计协调工作,将教师意见、同学观点以及公众意见引入设计内容。在公共参与的设计阶段,组织小型研讨会、现场展示等多种交流环节,在设计者表述自己观点后,让使用者、学生及教师充分发表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良性促进,鼓励学生对主题挖掘得更深、思维更开阔,设计更能体现其公共价值本质。
(三)多元评价与反馈系统的建立。在设计阶段结束后,教学进入评价阶段,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基于公共虚拟实践评价体系的模式下,评定分数的构成分三个部分。首先是教师评分,依据设计作业的创意理念、功能使用、技术制图等综合方面进行测评。其次是学生交叉打分,学生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或关注点,从作品的原创性、设计表达的准确性及所依托的设计理念等方面来评定设计作业的等级。最后,要依据预期使用者的意见,一般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于设计的意图是否合理、设计是否可行、是否解决了所存在的社会问题、设计是否有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等等,诸多因素最终形成一个评价等级,与前两个评价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到一个分数。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特色
在实施新教学模式时也要改变相应的授课方式,以促使教学有效地展开。
(一)倡导有效性分阶段针对性理论授课。传统的环境景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多集中于开课前期,时间相对较短,内容大多属于方案技法等基础性单一内容。基于公共虚拟实践评价体系的教学模式下,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理论课时,在布置任务书时,根据功能类型进行授课;在调研的时候安排环境社会学、环境调查学等类型的理论知识;在设计阶段安排生态、节能、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包括在评价阶段讲授环境心理学及环境评价学知识等内容。
(二)多手法模拟真实场景。图示思维方式的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考和分析,设计者把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来,通过图形使之外向化、具体化。现代模型制作偏向于运用软件制图,但在方案讨论阶段容易变形,尺度失真,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真实的草模、粗模进行方案的推敲及修改。在设计早期,可与预期使用者及评价者进行直观沟通交流。在设计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不断完善,到评价时最终完善,模型既是设计过程的表达也是设计结果的展示。
(三)封闭单一转向开放多维的课程探讨。在设计过程中,组织研讨、对话等,把设计纳入公共评价体系当中去,引导学生带图纸或模型到现场,与预期使用者进行设计交流,将使用者意见融入设计之中,甚至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理念、设计过程,获得网评,收获更多的设计意见。通过展示、讲解、评价设计,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该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使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状况结合这一贯的空口号具体地付诸实践,并提出具体结合的方式。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转为新的开放模式,使当代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单位:王晓燕
- 上一篇:机床造型设计论文
- 下一篇:生态理念与滨水景观设计论文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