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理念培养思索
时间:2022-05-13 04:09:00
导语:生态设计理念培养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生态与生态设计的概念分析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的范畴越来越广,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都被纳入生态的范畴。生态,可以定义为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既指各种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循环不息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时也指它们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和生态设计相同之处是都服务于生物,不同之处是前者为自然状态、后者为模仿和无限接近自然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把生态设计理解为对生态或者说自然的一种有意识的保护和回归。生态设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设计,也可称为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即将环境因素考虑进设计当中。生态设计要求在进行设计策划时,考虑环境因素,包括设计规划执行的各个方面都要有环境因素参与,设计产品存在多久,环境因素就存在多久。当设计被利用或产生社会价值时,能很好的称为环境的一部分,并可以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形成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设计一定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调控,减少资源损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合,生态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综合成本,通过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竞争能力。
二、当代园林景观设计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园林学科是一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与艺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由传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构成。传统园林学主要包括园林历史、园林植物、园林艺术、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学科;城市园林绿化学是专门研究绿化和绿地在城市中的规划问题的学科;大地景观规划则更具宏观性,其研究方向是将普遍存在于地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视为资源来看待,从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方面进行评价、环境敏感性分析并进行分阶段的规划与管理。园林作为一个学科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伴随不同社会体制的变革,园林也随之发展并日趋丰富。在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并诞生了以《园冶》为代表的园林学科著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教育进入近代高等学府,1951年由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创办的“造园组”,成为中国现代园林高等教育的开端。1956年,该学科被调整到北京林学院,后发展为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两个大的研究方向,并各自发展形成了两个学科。80年代末,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园林学科和专业在京沪等城市化进程最为鲜明的大城市得到迅速发展,除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外、华南农大林学院等学院先后对园林专业实行了扩招,生源数量提升了5-8倍不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0所高校都开设了园林专业,但在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隐藏着矛盾与危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高校将大量的师资和学生的时间都安排在了本校重点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多园林以外的基础学科或专业只是适当的设置和调配。这样一来,虽然学生在园林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但对和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和环境艺术学科却没有进行更深入地学习,更没有设置专门的生态设计课程。部分农林类高校开设的园林相关包括植物生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等,但这其中很多知识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交叉和重复的现象存在。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就意味着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如CAD、Photoshop、3Dmax等构图设计类课程开设的较少。更有一部分农林院校,到在校生临近毕业的一年才开设此类专业课,这就使得在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于是一大部分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以致出现学生专业素质普遍降低的情况。
(二)生态设计课程不够普及,生态理念亟需强化
人类20世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观念,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人类的发展必须以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基础,经济社会的进步不能以牺牲自热环境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自热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平衡。因此,农林院校在对园林学科进行设置时,必须适时地加入生态设计课程。目前,很多农林院校在课程设计中存在偏重园林理论而不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课程和知识的传授。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的园林发展思路是不符合的,也是不合理的。通过生态设计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待续发展观念。认识到园林不是单单的理论上的模型和设计图纸上的构图,而是城市中的微型自然环境,它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投入。使得学生认识到,要想使城市中的园林更加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和使用,那么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这种人文件精神植入其中。这样,综合生态化课程的开设就十分必要了。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路上的园林设计生态化,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科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部分高校盲目扩招,生态设计课程缺失
园林专业在我国长期属于冷门专业,但伴随经济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倾斜,园林专业逐渐由冷变为热。这种迅速的转变,使得部分农林院校出现了师资储备的欠缺和不足。另一方面,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园林专业。但同原来的专业院校相比,这些学校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农林专业教师和相应的园林实践条件和科研能力,更缺乏对专业设置的科学设置。在课程安排上,这些学校只是对其他农林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套用,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更没有增加生态设计专业。归根结底,在以上种种情况下,很多园林专业学生开始不能找到正确合理的设计思路,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及创新能力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明显下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不能用健全的专业知识进行贯穿生态概念的设计,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和大局观,不能很好地把握我国广大地域内因气候、人文、物候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造成的对景观设计的审美差异。对园林学科来讲,其专业人员必须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具有前瞻性的生态观念,才能更好地把握园林设计的内涵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并从中找到真正的设计思路,完成符合生态概念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讲,生态设计课程的欠缺造成了园林专业学生生态理念的不足,导致了很多园林设计只注重了风格形式上的美,而忽略了生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园林设计变成了理论的概念化形象展示,在实际园林施工中的实用价值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生态设计理念学习,部分高校园林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生态理念和艺术表现力不成正比,导致在就业和实际工作中出现学生的园林设计和思路不能很好的和现实的环境匹配。这种不匹配,往往导致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也就是说,既不能符合大众普遍的审美观点,又与城市或自然环境的融合出现问题,带来生态失衡甚至不可预想的经济损失。举个例子来讲,建工和城规学生在绘图表现上非常好,可是在运用植物方面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有时分不清常见的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植物,如按其设计施工,就会带来相应的不良影响,甚至生态失衡。
三、加强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增设有关生态设计理念的课程
按照现今各农林院校课程设计来看,大致是大一、大二进行基础课教学,大三进行专业课教学,大四学生考研找工作基本上不设置课程,主要安排实习,对农林院校来说就不是十分合理。由于园林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十分严格,过少的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应用理论知识,造成眼高手低的状况。根据这种情况,最合理的安排是在大一、大二期间适当减少或者延长基础课程教学周期,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以及大学法律等可以安排到大一、大二、大三这三个学年当中,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分批地掌握这类基础知识,不影响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园林专业相关的土壤学和测量学和植物生物学等学科则一定要同园林专业课的学习相互配合开设,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园林设计实践。根据学校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农林院校和各开设农林专业的院校一定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开设生态设计课程,选用有关生态知识的教材,用专业课或重点选修课的形式逐步开展生态设计理念教学。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高校在进行生态课程设置时首先是选择教材要准确,一定要选择具有全新生态理念的读本作为学生的教材,不能搞大而全的生态知识轰炸。生态设计课程的设置不能急于求成,在一到两个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不现实,也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时,将生态设计课程融合进各个学年段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形成对生态设计理念由浅到深的认识,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生态设计实践,进而形成生态设计理念和思路。
(二)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过程中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让学生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拓展他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的理解,使得学生获得必要的生态可持续环境的评价、规划和管理的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引入生态设计理念,研究相关教学模式,使之整体化、系统化。理论课的开设使学生能系统和全面了解相关生态设计的政策法规以及应对策略,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可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的增加,还不能使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自觉运用相关知识,还需要对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修订,在课程中增加生态设计理念的内容。通过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调整,使生态设计的观念与具体课程融为一体。开设生态设计理念书目,适时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定期举办生态可持续设计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多参加有关生态景观设计的设计大赛。当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提问,开展集体讨论和教师专题讲评,帮助学生扩大生态设计知识面,理清思路,将调研成果和设计实践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生态设计理念的建立,不仅局限于课堂上,也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知识学习,更多的是学生对生态设计理念的自觉启发。
高校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生态理念的建立还应打破学科界限多元发展。例如与同校其他专业学科建立合作机制,可以整合相关设计理念和技术;让社会上有经验的生态设计方面的专家参与到具体的设计教学中来,形成定期客座教授机制: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的生态景观设计通过网络与外界专家进行交流,扩大视野,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通过这些办法使生态设计意识深深地映在学生的头脑中。
生态设计理念是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对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内景观园林专业教学来说,生态设计课程的开设成为农林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正确和合理的途径。本文对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探讨,旨在明确一点,园林景观设计引入生态理念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重要机构,只有主动将生态设计的观念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突出,具备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
- 上一篇:景观设计形式与色调要求
- 下一篇:市农机安全宣传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