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设计次序与难点操作
时间:2022-05-13 03:50:00
导语:环境景观设计次序与难点操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其社会适用性逐渐加大,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景观设计专业时刻面临着挑战。近年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关于环境景观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探讨,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希望通过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的环境景观设计人才。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学习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景观设计实践的课题,学生刚开始接触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对实际地形的踏勘、周围环境调查分析都开始有亲身体会。但是,在真正设计操作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就显得手足无措了。此刻所面对的方案不是专业课程上所见的多媒体图片、录像和老师提供的一些国内外优秀案例,看得多不一定代表就会做。能够理解和吸收优秀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实际的案例往往存在着特殊性和不定性,每个场地的现状资源都是自由存在的,无序的。仅仅依靠老师讲解的方案还不够,要学会变通运用。有些学生课题实践的作业中喜欢“生搬硬套”,将从资料上看到的优秀的设计“搬”到自己课题的用地上,而忽视是否符合实际现状。有些学生虽然有想法,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想象,这些问题是很值得重视的。
一、环境景观专业学生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与难点
1、没有着眼于整体环境,仔细了解现场情况一些学生在拿到任务书,了解大概情况以后就开始动手做设计,画草图。没有仔细观察场地环境,认真做好前期分析工作,从而忽视了很多重要的现场资源;或者只看到红线界定范围内的区域,不能从整体出发,从大空间关系上去把握。这样就很可能会导致设计成果出现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以及和实际情况不能衔接的结果。从设计的过程来讲,开头没有打好基础,以后的工作也将会出现问题。
2、设计主题欠缺思考刚接触设计题目时,学生往往容易在脑海中搜寻曾经见过的优秀案例进行拼凑和堆砌。这样的组合结果却“四不像”,没有设计主题概念。或者由于元素过于丰富,找不到设计主题。另外一个经常性问题就是只考虑“形”的设计,忽视“意”的把握。只做表面功夫,不会认真分析,挖掘场地内涵,结果就使设计流于俗套,如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无法给人留有深刻印象。
3、空间概念不强由于实践经验太少,在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容易以平面构成的方式来规划设计场地,把景观设计的平面布局当成了图形的拼凑。这种平面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就拿植物来说,平面图上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只有颜色形状之分,但从三维空间上来看,它们是有高度层次变化的,而这种植物层次的搭配在整体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就是由于缺乏立体空间的意识,最后完成的设计在三维空间效果上漏洞百出,毫无次序感。
4、主体空间不明确在方案深入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容易主次不分,把自己各种想法不遗余力的展示在设计的各个角落,设计重心不明确。虽然处处显得精彩纷呈,却让人眼花缭乱,失去了设计的完整性。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很多学生经常面对的难题,如何正视它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值得重视的。
二、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关键步骤
1、考虑整体环境规划,全面仔细地观察场地在环境景观设计的前期阶段,应该首先了解设计场地,仔细调研观察,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全面考察场地的周边环境、自然特征、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现状资源,从中汲取需要的一切资料,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因为这些要素很可能是影响全局的重要因素,或者成为设计方案中出彩的亮点。但是一味的收集资料很可能进入到一种混乱的局面,因为现状资源是复杂的、丰富的、无序的,而设计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也需要在分析设计的同时去筛选那些能够利用的资源要素,把他们整合起来。与此同时把眼光着眼全局,从整体的环境考虑,针对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空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对远期的规划会起到怎样的影响?等等。问题的产生能够促使学生去解决它们,并且萌发初步的设计意向。
2、明确设计意图,注意设计主题的表现形式对于设计方案来说,设计主题就如同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需要学生根据场地的性质,充分利用其特色自然资源和文化历史内涵,形成自己特色。从总体环境中,对现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整理归纳,了解场地的发展趋势,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在联系场地空间形态,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思路也会慢慢清晰起来。主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采用具体的设计符号、语言来表现的具象手法,也有通过抽象的设计手段表现主题意境的手法。在设定主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采用的具象手法表现过于呆板。比如在用“凤凰”形态作为设计理念的方案中,一味的追求在它场地的布局上怎样构成凤凰的形象,忽视了空间流线和人的活动等重要因素,结果有形无神,让最初的设计意向大打折扣。因此,在用有形的物质表现无形的观念主题时,不一定要强化形似,应该考虑到把这种无形的意识观念深入到功能分区、局部景观和环境氛围营造中去。用功能分区将主体物态化,用名称强化小景点等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3、培养立体空间意识,多画小透视首先应该打破设计时东拼西凑,周旋于“图形游戏”的思考方式,不单从平面,还要从三维的角度考虑设计场地。在设计、思考的同时手绘小透视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手绘透视图能直观、快速的表现空间效果以及人和场地空间的关系,使尺度关系更加直观清晰。平面草图勾画只是让设计停留在想象的阶段,想象总会和现实有差距,透视图就像个放大镜,把这些欠缺展示到我们面前,提醒着我们去改正它。当然,此时的手绘透视并不完全是最后阶段设计文本中的效果图。因为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准确的表现出设计后的实际效果,这只是一种推敲的手段。有些学生为了省时,刚刚布置好平面就细化,根本不理会整体空间效果。所以克服惰性,多练小透视是很必要的。
4、明晰空间主次关系,注意细节处理多样性的景观空间要有主次,才能避免景观的无序。面对设计场地,学生可能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但过多的亮点反而会使整个设计失去特点。在设计中应根据主题构思确定中心景观,次景设计应以衬托主景为宗旨,延伸和补充主景。主配景互相联系,互相呼应,才能使整个景观主题明确而又完整统一。整体把握十分重要,但也不可忽视细节,细节往往可以决定整体的最终效果。因此也需注重设计中的细节处理,保持景观风格的一致性。例如注意景观小品的细节塑造。(如图:校园文化广场刻有英文单词的景观石)对于景观环境中的灯具、休息坐凳、地面铺装等细节,多认真了解其材料和特性。细节体现着态度,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够做好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是门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涵盖面比较宽,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也要消化和吸收,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创作。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学习的步骤和过程中培养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难点往往存在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觉去挖掘它,解决它。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有确定的规则式的设计模式是不存在的,学生应该结合实际的场地进行分析和设计。设计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随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设计方案也逐渐形成,随着知识的自我增长和经验的累积,设计的水平也会提高。
- 上一篇:粮食安检工作方案
- 下一篇:市政办依法行政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