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城郊公路景观设计
时间:2022-05-02 08:42:00
导语:谈论城郊公路景观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但是不论城市大小,尤其是内地城市的郊区,更多是以无序凌乱的步伐向前跨越式发展。这一现象以郊区的主干公路两侧“住房拆迁补偿”路段最为杂乱。这种杂乱不仅损伤公路景观,影响道路安全.而且影响城市品位基调。制约城市向外扩张的可持续性。若要改变这种凌乱、不协调的城市形象,通过平衡人文与自然的改造理念治理公路两侧的景观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城市郊区仅仅属于城市的外延部分.是一个城市与城外区域进行直接交流的第一窗口。它给予初次进入城市的外来人员第一印象,这对于城市形象而言至关重要。鉴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日益完善,城郊公路正逐步成为城市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相连接的干线。例如襄阳市襄城区贾州路段.就是连接主城区与二广高速路中出入口的城郊公路。对于一般公路来说。景观主要由各种灌木乔木等植物和山岭湖泊等自然景观构成,而城郊公路由于与城市接人以及自身交通的便利性,大量民宅扎堆聚集于此。由于城乡统筹规划的迟钝,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形式等的无规章可循.民宅的杂乱堆砌以及企业的土地平整导致的生态破坏f1等现象极大地加深了城郊公路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难度。针对以上特殊性,本文从公路景观带的纵向连续与变化性、横向辐射深度、景观层次性和景观过渡性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并解决城郊公路景观的问题所在。
2路线设计要求
2.1纵向连续与变化性
城市整体轮廓线追求长焦镜头的大气美,客观上要求公路纵线与地理几何之间的和谐。景观之美,不仅需要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硬条件,更需要欣赏者及其所处的窗口平台。城郊公路是城市接入的主体.选择恰当窗口呈现合理视角有助于展示城市整体风貌。并带给远道而来的司乘人员第一整体印象。需要简洁地做到以下两点:可以在公路纵线的制高点处远远地俯视,也可以在公路平坦处的开阔地带远远地平视。这就需要在以上节点设置观景平台嘲(即可停车观景与休憩)与安保措施。并清除视线障碍。由此过于追求公路纵线设计的“削峰填谷”.反而因为纵断面坡度变化的减弱失去自然的野性。连续讲究的是整体效果,需要大片的整体风格配合。不需要植入变化割裂整体宏观美。城郊公路比较简短,长时间的景观连续虽难以布置.但几分钟的呈现确有可能。此时不宜植入弯道,不宜过渡凸型变坡点:否则视线隔断,影响整体连续。变化讲究的是局部效果,需要移步换景。可以借鉴位于山区的城市道路。由于自然原因,山城坡度较大且变换频繁,不仅警醒司机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凭借仰视与俯视之间变换的视角.景观得以不断地更新补充。
2.2横向辐射深度
公路景观是公路外延轮廓线.可以说视线有多远,景观想象就能有多远。狭义的景观范围限定于公路红线宽度范围,也就是管状通道:广义的景观范围则可突破红线限制,直达视野可及。这是因为公路活动的主体是灵活的司乘人员.而非固定的景观。由此,公路两侧景观带的高度与厚度都可以触及到司乘人员的视野。对于景观的高度而言,不论是植物或建筑,该高度不能长时间束缚于狭小的管状内部,而宜延展视野。根据心理反应,长时间在管状通道内出行,心理压抑。隧道两侧无自然景观调节,司乘心情沮丧从而希望快速驶离就是明证。在自然高度之上,可以考虑增加扩散角.也就是第二高度的景观,比如高山、远川或山顶牧场等。对于景观的厚度而言。实质是通透性的横向延展范围。如果人造景观带厚度太大或距离道路边线过远,则会增加建设成本并浪费土地资源,甚至导致空旷乏味的感觉。如果景观带厚度太小,则突显单薄,无法形成美感效应.更多地仅起到诱导视线作用。通透或遮挡可增加景观的变化,更可改变景观的厚度。上海早年开展的围墙通透性整改.目的就在于借围墙之内地块的绿化景观美化城市道路。景观带与公路建筑限界之间存在一个合理的距离范围,该距离随着景观类别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植物景观带.枝叶不够茂盛的植物,即透光率较大情况下,应该增加景观带的横向辐射深度,以保证景观美观性的要求,枝叶茂盛的植物.即透光率较小的情况,可以适当减薄景观带的辐射深度.从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前往昆山的312国道为例,公路沿线的夹竹桃对于以小汽车出行为主的道路,单排绿化已经满足要求。民宅等建筑景观点缀于自然景观中,由于实体的非通透性,重点考虑正立面的景观效果即可。事实上,民宅等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增强了景观的变化性。
3景观的层次性
分层布置通过景观的立体化增加厚实度。具体而言,在公路建筑界限外侧分成不同类别.通过不同层次的景观叠加构成景观带。这些层次具有多种划分方式。依不同的层次,可分为单类别层次景观和复合式层次景观;依景观高度可以由低至高划分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等;依交通标准化颜色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季常青或单季突出型单类别层次景观是指由同一类植物或建筑物构成的景观带:可由路侧及远的方向逐渐增加景观植物的高度与密度,达到一种前浅后深的效果。复合式层次景观是指由不同类植物或建筑物共同构成的景观带;常由高矮不同,枝干形状不同,或者颜色不同的多种植物构成,通过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组合,从而达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复合式建筑类景观较为少见,常常是在建筑邻路时,以建筑物为背景绘制一些图案或者安装一些装饰等,把单调的景色装扮得更富有色彩。有些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建筑物与植物共同组成的景观带,植物类别应尽可能选取较为矮小的植物,以便与建筑物相互呼应,利用高矮的差异以及颜色的差异来表现所要突出的重点。但是对于杂乱的民宅,如果不能巧妙地融人自然景观,则可考虑立面改造或拆迁。以襄阳市城区通往诸葛亮隆中风景区的襄隆路为例。绿化改造基本采用的是草、灌、乔结合的复合式层次景观。民宅改造,少部分立面装修,大部分可结合土地整治拆迁后集中安置。为避免较大面积的建筑垃圾,城郊公路尤其是通往景区的公路两侧建筑应纳入规划部门审批,重点考虑对景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新开辟的乡村居民点可做到以下两点:宜凸显富有地域特色及人文特色_5J的村落而非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村寨;宜结合城郊辅助服务功能建设农家乐并配套停车场等。
4景观的过渡性和衔接性
城郊公路本身就具有过渡的性质.兼具部分城市道路的功能,又有公路的功能。城郊公路的景观也从公路景观向城市道路景观发生着过渡性的改变。公路景观以先天自然为主,城市道路景观则以后天人造为主,确保自然与人造的和谐对接,不显突兀是衔接部位的设计要求。过度地段可以由自然与人造景观相组合搭配,同时植被应逐步过渡到城市道路接近的品种。所谓衔接:一方面指在外部公路与内部城市道路相连接处不能出现断层,保证路侧景观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指在横向辐射深度和层次性上的连续。横向辐射深度可采用线性过度法由公路的较深渐变到道路的较浅.在确保界限的同时减弱视觉的冲击。
5结语
本文分析了城郊公路景观的窗口展示功能。结合襄阳市城通往诸葛亮古隆中风景的襄隆路改造分析,明确了利用自然地形的道路纵线连续与变化设计要求,明确了景观带横向辐射宽度与高度的要求,明确了景观带的层次设计要求以及城郊近城区段的衔接要求。成果对于鄂西旅游圈内旅游公路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上一篇:区药监局党组织制度建设方案
- 下一篇:区药监局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