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城市设计角度对一元片区保护疑问的思考
时间:2022-05-17 08:51:00
导语:小议城市设计角度对一元片区保护疑问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武汉旧城保护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目前,武汉正在向国际性城市(GlobalCity)迈进。而从武汉的世界历史地位来看,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历史文化是武汉创建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条件,更是特色与优势之所在。如果说巴黎因拥有卢浮宫等大量完整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成为西方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国际文化中心,则武汉理应将历经3500年都城建设而留存下来的旧城保护得更好,努力成为东方文化和历史积淀最丰富的另一个国际文化中心。
武汉历史上曾是魏、蜀、吴三方鏖战之地,千余年中发生过许多战事和重大事件。进入近现代更是波澜壮阔。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武汉严禁鸦片,开中国禁烟之先河。1861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有关条款,汉口对外开埠,英、德、俄、法、日相继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1889年,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开工厂、办学堂、练新军……,为武汉的近代化打下坚实基础。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领导工人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22年,江岸车站为京汉铁路全线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反动派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1926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1927年,为首的武汉政府策划了“七一五”反共事件,大革命遭到失败。同年,中共中央在汉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1938年10月25日-1945年8月15日,武汉被日军强占。1949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新中国成立后,武汉被定为冶金、机械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建立一批大型、重点工厂。1954年,武汉出现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8月18日15时,武汉关水位达到29.73米,舵落口水位达到29.89米,经过全市历时百天的防汛斗争,武汉人民战胜了特大洪灾,确保了武汉的安全;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双层桥。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武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与计划单列。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由长江沿岸17个地区组成“武汉经济协作区”。
武汉市雄踞长江中游,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立地理格局,是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讯的重要枢纽。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里,是白云黄鹤留佳话的故乡,是国家旅游局命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因此,武汉市正在加速产业调整,而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种知识型、服务型、文化型产业的价值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经济效益与年俱增。毫无疑问,人们到武汉浏览的主要是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如果旧城面目皆非,武汉将何以面对中外游客呢?
实际上,20世纪中后叶以来,随着“意识形态时代“的终结,世界各国被迫或主动转向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寻求自身的“文化个性“(CultureIdentity),试图在文化上重新自我定位,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显见的国际现实。
在这种背景下,越是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就越将受到尊重与瞩目。因此,摆在政府和规划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责任是:应将旧城保护作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一个首要的基本前提,并下大力气研究和解决旧城保护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看武汉旧城保护当前面临的危机
汉口一元片区是武汉市历史文化积累最为深厚、近代历史建筑和传统住区风貌保存最为完整集中的老城区,还是中国目前唯一集英、法、德、美、日等五国“前租界”建筑遗址于一区的历史名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住区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集中了大量近现代优秀建筑。它同时也是汉口的传统商业、贸易及居住区。该片区北至三阳路,与汉口永清片相邻;南至江汉路,靠近传统商业区汉正街地区;西至解放大道;东至沿江大道,紧邻汉口江滩;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含江滩面积为3.11平方公里),以一元路为中心,沿东西方向,在长江北岸长达3600米现存优秀历史建筑232栋(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建筑物35处。法国的租界区,位于俄租界和德租界之间,南自沿江大道起,北止于京汉铁路友益街,西自洞庭街法领事馆花园西围墙起,东止于一元路西侧街区,是汉口欧式建筑相对集中的地方。"洞庭街81号"(武汉市政府干部住宅)院落林木森森,绿荫掩映着当年的法领事馆,红色坡状瓦顶,灰色麻石墙面,方柱门楼,拱券大窗,二层透空廊台(现已封闭)——一幢式样简朴风格典雅的小楼,历经一百年的风霜(1865年始建,后被大水冲毁,1891年于原址重建),静静地坐落在花园的深处;自车站路口走出上沿江大道,法属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1901年建)沐浴在秋日阳光下:漂亮的红砖清水外墙,优雅的拱券门窗,二层及顶层围绕着透空的柱式石栏,墙面及廊檐凸浮着精美的巴洛克雕饰——典型的法兰西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此建筑位于汉口车站路尾端转角,汉口沿江大道的街边,建筑物正面左边隔街为美国驻汉口总领事馆(属俄租界地);在蔡锷路,有两家著名的老电影院——解放电影院,旧时的"中央大戏院;武汉电影院,旧时的"汉口明星影院"——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好莱坞的黑白默片和有声片伴着汉口市民渡过闲暇散漫的日月。
与两家影院隔街相对的德明饭店("胜利街245号",即今江汉饭店)——一幢呈L形的建筑物,淡黄色与白色相间的装饰墙面,四根雪白的爱立奥立柱托起拱券门廊,长形柱廊延伸至左侧花园,他由法国商人圣保罗投资,法籍犹太人史德生夫妇设计,1910年建成开业,为汉口法租界内著名的法式建筑,当年在此间过往下榻的名人要人有:、、董必武、唐生智、史沫特莱等。还有车站路附近的法国天主堂(1910年建,哥特式建筑)。亚细亚洋行总卖办兼工商资产者涂堃山公馆(现"车站路10号")等众多的近百年的西式建筑。漂亮的红砖青瓦外墙,优雅的拱形门窗,镂空的柱式石栏,墙面及廊檐凸浮着精美的巴洛克雕饰,高大的玉兰树和桂花树,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色彩交相辉映。
另外还有不少独具“大汉口”近代特色的里弄式建筑(如同兴里等)和商业老街建筑群,堪称历史建筑博物馆。这些历经百余年洗礼的优秀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蕴涵着武汉独特的地域文化,更是近代武汉的精彩缩影。随着汉口江滩的建成,滨江亲水美景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更加凸现,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汉口一元片区的欧式风情建筑,历经百年沧桑,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今天的格局,早已习惯武汉人的歇住,尤其是一家一户长幼有序浓缩儒教文化精髓的居住程式,以被誉为中国传统住宅文化的集大成。但是经历了三个历史“高峰”的今天,已成为拥挤和落后的指针。这三个高峰分别是:民国以后大批贫民出现在城市,大杂院始露端倪;“”以后房管所只管公房,打破了一户一院制,分割成多家;“改革”后的今天,生活条件改善,但在新建筑购需矛盾中,搭棚建舍,扩大居住面积,如今的欧式风情已成为大杂院,人满为患,违建乱搭,安全隐患触目惊心,力图改造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有了新的要求,而老式住宅因为取暖、上下水、电气、电讯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基本生活难以实现。因此,旧城改造的推土机启动声响时,这里的居民是翘首以待,期望从此能住进楼房,而老旧建筑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如何最大化地实现其使用价值,是必须攻克难关的。怎样既享受文化底蕴,又住得舒适。那么,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居住功能是首要前提。
从1990年开始,武汉对旧城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危旧房改造“(简称“危改“)。危改基本上采取的是“成片拆除、统一规划与重建“的大规模改造方式,存在明显的简单化倾向,被武汉老百姓谑称为“三光“改造(房拆光、树砍光、人搬光)。
首先,由于这种改造方式耗资巨大,而政府又不可能提供这么多资金,因此在资金上依赖商业性的房地产投资,导致改造工程受制于房地产开发商。很显然,开发商是以“商业价值高低“,而不是“危房状况“来确定改造项目的,这就造成许多质量较好的房屋首先被拆除,而大量真正危房却长期得不到及时改造。
其次,大规模改造采取简单化的“一刀切“,不仅彻底破坏了当地历经数百年形成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而且令地价和楼价上涨,使大部分原有居民和小本工商业无法返回(一些居民甚至因此失去主要收入来源),昔日富有人情味的社区荡然无存。
“光拆不行,完全不拆也不行”一元片欧式建筑蕴藏着百年历史文化。如采取“推光头式”的旧城改造,不仅失去了旧时代的风貌,同时也失去了地理图标,抹去了历史的痕迹。武汉就不是武汉了。一元片百年租界欧式建筑,尽管基础好,由于多年失修,加上乱搭乱盖,多数已成危房,再加上经济发展中的挖墙打洞开门面,危机四起。按照老式建筑的保护分类,既可采取保护式、改善式、修复式进行运作,以旧整旧、以旧复旧,整旧如新的进行人性化的改造。“从增加居住的舒适度着手”保留好其历史文化。
在大规模改造中,由于整个环境是一次性完成,因此,规划设计人员很难在实施过程中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工程完成后即使出现各种问题,也很难修正,导致改造后的小区缺乏历史底蕴,在空间上单调乏味。正如英国建筑学家G·迪克斯所言,“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总是既有新建筑又有旧建筑,而如果全是某一时期的建筑,只能说这个街区已经停止了生命”。
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看见1950年代未采纳“梁陈方案“给不仅仅是北京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能不感叹梁思成等人当年的远见卓识。当然,城市规划是不可逆转的,“梁、陈“当年设计的那种“双城“形态今天已经很难能再实现了。但是,“梁、陈方案“所传递的战略性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武汉至今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是继续“以旧城为中心“发展,继续向旧城拥挤,还是努力向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行积极的“疏解“?
当代大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有大面积老街区的大城市),为了避免或减弱单中心聚焦带来的恶果,更不再局限于单一中心的城市形态,而是向多中心城市或城市群的方向发展。例如:法国巴黎为了保护其老城,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老城外规划两条平行的轴线,并在轴线上规划了一系列新城,避免城市发展向老城聚焦。同期,巴黎政府还在位于传统城市轴线与新轴线交叉点上,投资建设德方斯新都心。目前,德方斯已颇具规模,与老城成鼎足之势,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活动,而且还为巴黎创造了一个新的都市形象。
“武汉是著名的古都,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必须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整体格局“。应该进一步强调的是,“整体保护“并不是要“一切复旧“,而是指必须在“整体“的观念下,在控制旧城内新建筑的体量和规模的同时,保持历史街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动态整体性“(GrowingWholeness,ChristopherAlexander1987),即:遵循旧城的固有肌理及其演变规律,保持传统城市空间的有机秩序及其历史延续性。这种“动态整体性“体现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法上,就是笔者和一些学人近年来一直在倡导的“小规模改造“。
这里所说的小规模改造,是相对前述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而言的。它包括一系列主要以使用者为主体,以解决使用者实际问题为目的,规模较小的物质环境建设活动,如小规模的住房改建(Rebuilding)、翻建(Renovation)、加建(Infilling〕、卫生设施改造(Sanitation)、修缮(Restoration)、养护(Maintenance)、以及由政府和居民合作的社区环境整治和改善(NeighborhoodEnvironmentalEnhancement)等,不仅包括住房条件的更新、改善,也涉及社区的就业、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高。
众所周知,无论中西方,这种以居民为主体的小规模改造由来已久,是城市环境新陈代谢的一种基本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小规模改造受到长期的、人为的抑制,其结果是阻遏甚至中断了旧城住房的自然更新进程,最终导致旧城内出现大量危旧房急待改造的局面③。19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大规模危改在旧城内面临各种困境,小规模改造又重新在一些地区悄然而起,并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实例。相对大规模改造而言,小规模改造的最突出优点就是它的“小而灵活性“(Small&Smart)。与大规模改造相比,无论是在资金筹措、建筑施工,还是在拆迁安置方面,小规模改造都明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小规模改造一般以居民为主体,能够充分调动居民自身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吸引相当数量的小规模资金投入到旧城的居住环境营建上,摆脱旧城更新受制于房地产商的不良局面,而且还使改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比较细致妥善地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改造规模小,资金在筹集与运作中的中间环节也比较少,因此,改造的成本也比较低,远远低于大规模改造。此外,小规模改造一次性投资少,易受现状环境和现有技术条件的制约,反而更容易与旧城历史环境相协调。这实际上是一种“活着“的传统。
武汉旧城历史街汉口一元片区实施小规模改造的对策建议
根据笔者在对旧城内现有小规模改造的参与和调查,笔者认为,武汉市需要针对旧城历史街区,研究和建立一套基于小规模改造的、有别于一般大规模改造方式的规划控制对策。笔者试提出以下一些政策建议:
(一)区分不同质量和价值的房屋,在政策上鼓励采取灵活的小规模改造方式。对文物保护单位要严格按照文物法规定要求进行维护;对历史街区内有较高价值但尚未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单个建筑)要定期适当维护,使用者如需改建,需严格审查,仔细设计;而对其他一般性建筑和院落,则应允许房屋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按照一定的规划条件进行适当改造。
(二)对各个历史街区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较为仔细的控制性详规。各类改造均应符合该地区规划的整体要求(如限高、红线、容积率、外观材料、外观色彩甚至细部等),同时在室内或院内的建筑风格、色彩、生活设施、装修标准等方面可享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房屋和院落的改造应尽力维护原有胡同的走向、尺度和特色。紧邻胡同的房屋改建后的高度不能突破现有的胡同断面高度;远离胡同的地方,允许向上加建一至二层,但不能遮挡邻居的日照与采光。
(四)将小规模改造与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以政府提供的贷款和居民购买住房产权的款项为主,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设立“旧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基金“,为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更新提供资助。同时制定某种奖励和优惠政策(如国外常用的“密度奖励“),鼓励部分居民自愿向外搬迁,并引导居民在改造中发掘地下空间,提供空地,种植树木等。使小规模改建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环境质量。汉口一元片区的设计理念来彰显百年人文底蕴;凸现滨江自然景观;开创旧城现代格局;将一元片区建设成为近代历史文化风貌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中心城区。通过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社区环境,改善汉口一元片区有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发掘汉口一元片区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凸现该地区的地理及环境优势,从而,将一元片区建设成既具有独特的近代历史文化风貌,又适应现代生活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核心区。
结语汉口一元片区的设计理念来彰显百年人文底蕴;凸现滨江自然景观;开创旧城现代格局;将一元片区建设成为近代历史文化风貌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中心城区。通过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社区环境,改善汉口一元片区有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发掘汉口一元片区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凸现该地区的地理及环境优势,从而,将一元片区建设成既具有独特的近代历史文化风貌,又适应现代生活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核心区。
综上所述汉口一元片区的改造势必可行。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进行深度开发,恢复原各国领事馆馆址。以此为契机引进国外资金,对原欧式建筑进行置换,整旧如旧,还原历史风貌,。
武汉城市发展到今天,旧城保护已经成为一项非常艰巨同时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必要从旧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城市设计角度加以思考,并“对症下药“,积极尝试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探求多种可能的对策,在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逐步改善和加强对武汉旧城的保护。
- 上一篇:信用社会计主管竞职讲演汇报
- 下一篇:竞选核算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