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研究论文
时间:2022-02-24 11:05:00
导语: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贝尼奇-贝尼奇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简介
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贝尼奇-贝尼奇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Behnisch,Behnisch&Partnership)是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其前身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昆特·贝尼奇(GUnteroBehnisch)于1952年在斯图加特创立的贝尼奇及合伙人事务所(Behnisch&Partner)。
昆特·贝尼奇1922年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1947至1951年,在斯图加特技术学院学习建筑学,其后在此执业并定居。1967年在达姆城技术学院担任设计和建筑结构的教授,20世纪60年代,他已成为德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领导者之一。
作为一位独立建筑师,由于其职业生涯早期处于战后德国社会重建的特殊历史时期,因而,他除了用建筑的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的看法和期望之外,也十分关注工业化的建造方法,认为建筑设计也要符合国家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贝尼奇的建筑思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自然主义”:强调使用天然、地域化的材料、简单的结构体系和传统的施工工艺,追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其二是“理性主义”注重建筑的整体性、逻辑清晰的必要性、简洁性和有效合理性等,认为建造应符合工业化和现代建筑的程序标准,且更加精密。而运用预制构配件的工业化设计方法,虽然符合当时大规模社会建设的需要,却也使其早期的作品形象显得有些呆板。贝尼奇认识到这些弊端,其设计思想也在随时展而逐渐变化。以1967年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竞赛作品为标志,他开始转而以创造明亮色彩的建筑空间为设计趋向,并以人性主义的思想出发、以理性主义与自然主义为理论依据,突破原来的工业化设计方法,意图塑造形式与体量自由组合的建筑空间与造型。在生态建筑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贝尼奇及合伙人事务所同时兼顾高技术与低技术两个应用方向,不仅利用传统的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还结合创新的工业方法,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颖的建筑形象。
随着事务所的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在斯蒂芬·贝尼奇领导下,事务所更名为贝尼奇-贝尼奇及合伙人事务所,创始人昆特·贝尼奇强调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以及注重人性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在新一代事务所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对贝尼奇-贝尼奇及合伙人事务所而言,“每一个项目,都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遴选程序而产生,并且注重遵循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特定的程式,在每一个新的项目背景下,都尽最大努力去顺应其所处地点的独特要求。通过分析项目所处位置的各种环境因素,结合适宜的技术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我们的设计在建成后成为所处地域的新地标。”在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双重理念影响下,事务所的每一个作品,都充分尊重其所处环境的特性。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功能、历史文脉和形态设计等要求,合理组织和协调各种环境要素与建筑元素,强调人性化,运用多样的“被动式能源利用系统”的适宜技术,使建筑本身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创造出将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汇的理想空间。
2北德意志银行办公楼设计解读
2.1理性主义的设计
北德意志银行办公楼位于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的市中心,在1996年的设计竞赛中由贝尼奇-贝尼奇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中标,并于2002年建成。建筑面积75000m2,造价达1亿8千万美元。
这座建筑综合体位于汉诺威的市区商业中心和一个住宅街区之间,西临willy-brandt林荫大道,隔路相望为建于1913年的汉诺威市政厅,和一个大面积的休闲体育公园;北邻一条城市主干道,南接一片建于19世纪的传统坡屋顶形式的住宅区。周边几条道路都承担着繁重的城市交通。
由于体量很大,而且所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这座建筑试图扮演一个处于不同城市区域之间的过渡媒介的角色,来协调统一周边不同性质的城市区域:商业区,居住区,休闲运动区等等。与这个角色相对应,同时也为了遵循城市规划的要求,其四至七层高的环形裙房部分与相邻建筑的尺度(多为6层高的传统坡屋顶建筑)保持协调,与周边的城市街道形成了良好的对话。
从建筑体外部看,采用双层表皮设计的沿街的环形裙房形体简洁、清晰明快,采用中性的玻璃作为其外层表皮的主要材料,在汉诺威湿润的气候和周围优美环境的掩映下,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优雅而温和地回应着周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与它们和谐的比肩而立。立面上,通透的玻璃材质真实地表达着内部的空间特征,以及双层表皮间构配件的理性、精确的关系和完美的工艺及施工过程。那些体现着德国先进工艺水平的细部和节点,使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更加细腻,也使得建筑清晰的结构得到精确的表达。
从裙房东北角的入口进入建筑体内部,呈现在眼前的是由环形裙房围合而成的一个别致的内院,这里没有来自周边街道的噪音干扰,仿佛是一座城市绿洲。位于内院中央的清澈的水池,连通建筑南北部分的精致的桥,水池上空飞架东西部分的柱形通廊,环形裙房立面上精致的遮阳隔栅,不规则的退台式的阶梯式裙房,以及大面积的屋顶花园,使得建筑体内部空间显得生机勃勃。同时也使城市街道空间延伸至建筑内部,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并使建筑融入城市生活,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新的具有吸引力的公共场所。
在内院的东北角,是一座包含了休闲设施、会议室、餐厅以及办公室的17层高的塔楼。与裙房不同的是,塔楼的形式既没有刻意协调周边建筑,也没有遵循战后方格网式的城市规划形式,而是为了呼应旧城中心区域的传统城市格局。塔楼与环绕它的院落空间被按照严谨的几何关系组织在一起,其变化丰富的各层平面,满足了多样性办公空间的使用要求并提供了比传统办公建筑更为丰富的开放式交通空间,以及更开放的视野和充沛的阳光。各层办公组团的体块以不同的角度从主楼向外伸出,同时各楼层之间相互错位出挑,看似随意,实则凝聚着建筑师严谨的计算和推敲,遵循着理性的设计过程,打破了传统高层建筑的常规处理手法。其几何雕塑般的形态带给人新鲜而优美的视觉冲击,而且当安静地徜徉在它的内部时,又给人一种音乐般跌宕的节奏感。这样一个仿佛自由生长的新颖建筑形象与临近的市政厅塔楼遥相呼应,共同构筑着汉诺威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这座处在汉诺威大片绿色包围中的通透的建筑,面对着复杂的城市区域,以一种理性、谦逊的姿态,对汉诺威传统的城市肌理做出积极回应。其新颖的形体、精致的建筑构件、轻盈的玻璃幕墙等一系列设计体现着建筑各部分间理性的逻辑关系,从点滴的细节中透出德国建筑的理性之美,实现着现代建筑与历史环境的良好对话。它植根于城市环境之中,为城市肌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成为了汉诺威市的一个新地标。2.
2自然主义的生态策略
北德意志银行办公楼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策略,多样而高效的被动式能源利用系统使建筑达到对太阳能、自然风、地热能等自然资源的最佳利用,建筑内部无需使用空调。同时,对自然光的良好利用,也极大降低了对人造光源的依赖。
外部的百叶遮阳系统和玻璃幕墙减轻了阳光直射并使建筑外立面更加丰富。其运作是通过计算机辅助遮阳研究计算而定,即减轻阳光入射、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又避免因为室内过暗而使用人工光源。在百叶系统中,最上面的板条与下面紧邻的板条垂直放置,通过反射太阳光线,使其入射到室内天花板上并反射到室内的深处。沿走廊两侧都是玻璃隔墙,进一步提高了对自然光的利用水平。
裙房部分的立面采用双重表皮结构,外层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两层表皮之间形成空腔、构成空气流通的管道,给内部的办公室提供流动的新鲜空气,在办公室外侧形成高效的温度缓冲区,不但大大降低了热量散失的速度,还提高了外部百叶遮阳系统的效率,同时能够阻挡来自周边街道的噪音以及汽车废气,保护内部空气不受污染。这种双层结构能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相应的调节。
建筑内的所有房间都可以开启窗户以形成自然通风。汉诺威气候湿润凉爽,全年只有不到个月的时间气温超过22℃。所以在夏季所有房间都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来达到室内降温的目的。走廊两侧的隔墙上开启的通风孔连接室内和走廊,通过结合墙壁设置的一系列排气管道,将室内空气从屋顶排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然通风系统。
大面积的屋顶花园弱化了建筑几何形体的硬朗形象,有助于优化小环境,并收集雨水作为建筑内部的清洁用水。此外还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宜人的交往空间,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够眺望优美的城市景观。
另外一个主要的节能措施就是对地热能的高效利用。在这座建筑中,地热能有两种用途。地下热交换装置在夏季通过建筑吸收热量并将其储存起来,在冬季将常温的水流过地下热交换装置,加热使其温度达到30℃左右,再通过建筑内部预埋在混凝土楼板内的聚乙烯管线输送系统流向建筑各部分,从而实现供暖的目的;在夏季,则是通过管线中水的流通,将建筑内部多余的热量释放至地下热交换装置。约25℃的循环水被冷却至18℃左右,然后通过管线回流给楼板制冷,循环往复以达到给室内降温的目的。而通过热交换装置释放的热量被存储至冬季再次使用。每年,建筑往地下输入的热量和从中萃取的热量基本持平,达到能量平衡。加之玻璃幕墙特殊结构的调节作用,使建筑的能耗降到最低,常年都无须消耗过多常规能源。适宜的生态策略的运用,使这座建筑真正成为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的生态办公楼。
摘要:贝尼奇一贝尼奇及合伙人事务所是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从创建至今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事务所始终秉承其创始人昆特-班尼奇的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以及注重人性化和适宜技术的设计理念,创造了许多尊重环境、空间宜人、自然生态、造型新颖的优秀作品,北德意志银行办公楼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上一篇:冷水江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分析论文
- 下一篇:质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