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

时间:2022-08-15 03:45:21

导语: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

[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对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孔庙也由最先祭拜孔子的地方逐步形成“庙学合一”的规制。如今,传统的“庙学合一”已失去其直接传播文化的功能,只成为后人瞻仰的精神圣地。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无论是国内的孔子学堂还是国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在“庙学合一”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建筑环境。

[关键词]庙学合一;学堂;孔子学院;文化交流;环境设计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庙学合一”的古教育模式被淘汰,现代化的高校承接了文化教育的使命。近年来的国学热表明我们对重学传统文化的热情。经过探索,形成了孔子学堂这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型教育空间。而“孔子学院”则成为我们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如何构建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筑环境,凸显我们的文化特色,是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探讨的一个问题。

1“庙学合一”与书院

1.1“庙学合一”。在未有孔庙之前,古代就有开学之初以释奠礼祭祀先圣先师之礼俗,而这种祭祀只是一种仪式,并没有专门的场所。后在孔子殁后的第二年,他当年的居室被弟子们奉为“庙”,孔子子孙“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在孔庙里学习礼乐文化,这是孔庙与学校教育的初步结合,“庙学合一”初显端倪[1]。在中国林林总总的孔庙中,只有山东曲阜孔庙和浙江衢州孔庙是家庙规制,其余的孔庙包括历代京城和地方孔庙都是“庙学合一”的规制[2]。以郑州孔庙为例,其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是典型的庙学合一的产物。把庙作为学习、缅怀圣人的场所,以学来考察德行与学业,依靠学更好地传播发扬这种礼制,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依存。1.2书院。书院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由于“庙学合一”的逐渐发展成熟,到了宋代,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形成有别于孔庙的教育空间。传统书院的建设在选址、设计、修造的过程中,始终有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为营造原则。其既有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秩序体现,又有人文心怀山水的美学观念。因孔庙特有的政治地位和教化作用,其在书院中始终处于中心或最佳的位置,一般来说,最合乎礼制的布局是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以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为例,其最初的读书教育功能只是依附于宗教的附属功能。后来随着书院功能的完善,演变成独立书院的雏形。形成讲学、供祀的基本规制。

2孔子学堂对传统的传承

在重提振兴传统文化的今天,“庙学合一”的形制被重新探讨。“孔子学堂”是我们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展相契合的着力点,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建造的特色化、现代化、人文化的新型教育空间。2.1山东省博物馆孔子学堂。以山东省博物馆内部的孔子学堂为例,按场地规模设立讲堂区、习字区、诵读区、饮茶区、听琴区、闻香区、文化产品展示等区域。按场地人群所需成立孔子文化活动中心;茶礼表演;传统家具陈列馆,复古书房配以古琴演奏和焚香艺术,展示一份优雅与娴静的生活状态。2.2郑州文庙“复辟前庙后学”。郑州文庙为全国首次将孔庙作为“前庙后学”的国学课堂,东厢房被隔成了三间[3]。为了突出国学堂特色,书桌采用仿古条几,座椅的形状类似蒲团。让孔庙成为‘地处庙内幽深处,悠悠传来读书声’的圣贤之院。

3孔子学院的环境设计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设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其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平台[4]。面对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我们应当注意到其建筑环境设计有诸多不合宜的地方。3.1苏格兰孔子学院以苏格兰孔子学院为例,其坐落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老城南郊,主建筑曾为名人故居,如今镌刻有中文“孔子学院”的铭牌和孔子胸像,显示其已被重构为中国儒学圣堂。这座都铎风格的建筑为三层,一层的大客厅保留了原来的室内陈设,开敞明亮的新古典主义南厅被用作学术会议讲厅,余下的布置为卫生、厨房及旋转楼梯等;二层为图书馆、汉语教室等;三层为办公空间。苏格兰孔子学院与传统的“庙学合一”的空间精神相去甚远,无法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存在着以意向口述代替真实情境的空间缺憾。对于大部分海外初学者而言,普遍采用情景式教学的方法,然而在苏格兰名人故居里开展情境教学,存在室内环境不够中国化,室外无精神信仰空间的问题。

4孔子学院建筑环境设计的建议

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讲究空间体验与场所的精神营造。因而其营造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观。区别于西方的建筑观,我国传统建筑注重群体的组合与布局,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呼应。而西方的建筑设计观念是将建筑作为个体进行设计。我国传统建筑观念讲究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这种观念有很强的精神文化特点,赋予建筑空间特殊的意义,使其成为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当代教育空间千篇一律的设计已与传统的历史文脉断裂。虽区别于古代教育建筑,但仍应在基本功能、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其有所传承。将其设计成具有人文气质的片段,带给人以教化感悟。现今在我国有孔子学堂这种对古教育模式的继承性发展。我们将“庙学合一”所要传达的礼乐人文精神展现在其中,为我国的特色教育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环境下,建筑也应当充当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播到海外,其建筑环境也应当伴随发生。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不需要言语即可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及感化。

参考文献

[1]朱茹.宋代江西孔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8.

[2]李轶夫.韩城文庙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历史及其理论,2004.

[3]郑州文庙设立国学讲堂恢复『庙学合一』[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6,24.。

[4]珍珠.对外汉语教育市场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作者:马品磊 马修瑶 赵艳红 潘彦旭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