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健身场馆环境设计探究
时间:2022-01-02 04:12:58
导语:城市健身场馆环境设计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织部分,健身场馆建设是城市健身文化的象征形式和载体。而城市健身场所内部空间设计与布局则促使健身者更好地融入城市健身场所,实现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之间的和谐统一。在场馆内部设计中无论是技术、形式,还是材料、科学都是属于场馆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本文将结合这一原则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场馆内部空间格局和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索“美”的设计对训练者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健身场馆;微观设计;健身者
1城市健身场馆建设发展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体育设计爱是向多功能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2016年6月国务院引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提到,力争在2020年体育消费规模达到1.5万亿人民币,完善各种政策制度,努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使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朝着公益性、多功能性、便利性方向发展。在城市健身场馆微观空间的设计中不仅需要形式结构美观,还应注意健身者在运动时穿过空间、体验空间的真实感受。在小空间里需要注意增加空间的层次,以使空间更加丰富,不会单调乏味。所以,健身场馆在建设之初就应要把握住建筑功能的基本要求,把握具象形式下的空间的合理性。但是我国健身场馆设计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1)只注重外形,体育内涵的挖掘和文化元素结合不够。在现在很多场馆设计中过分追求外形,以夸张、夸大的结构吸引眼球,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规范生搬硬套,对于空间设计和器材的摆放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2)对场馆内部设计的工艺不熟悉。部分设计人员经验不足,相关体育专业知识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将体育锻炼与场馆内部的形式结构统一。(3)对场地的使用要求不清。很多场地项目都有专业的要求,如田径场上的起跳区没有加厚设置,专门的健身器械区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健身区域和非健身区域的功能分区表现得不够明显。(4)对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场合不了解。无法分清楚混合型、复合型、透气型及各种材质对基础的要求,对各种材质的优缺点了解不足。
2城市健身场馆微观内部空间结构形式多样性
大众在健身场馆运动时,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除了自身意志力和专业的指导之外,健身场馆的空间布局及环境则发挥重要影响。换句话说,内“美”的设计、色彩及材质使用都能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也会使训练者产生主动锻炼,坚持锻炼的心理暗示。在大众的主流审美中无论是何种设计都要给人美的享受。体育场馆设计中的技术、形式、材料、都应遵循“美”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之上达对训练者产生积极的影响。2.1设计多样性。正如运动训练需要人体各个器官共同参与一样,设计的形式也应遵循多点分布、点面结合的原则,如场馆比赛中的绳、圈、棒、带、球的设计都是体现了设计的形式之美。同样的功能区等场地的设计也都是点、线、面的美学体现。2.2材质多样性。在健身场馆设计中材质部分的体现更加突出,很多健身场馆在室内,其中涉及有水性硅PU、PTFE膜材料、水性彩色道路防滑涂料、天然木质地板等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其复杂的配比过程,将不同的颜色、形态、材质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整个健身俱乐部的材料之美。使训练者在室内场馆中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潜移默化地改变训练者的运动习惯。2.3科学多样性。健身场馆的科学部分体现在功能与外观之上,其实最开始场馆设计的科学之美是在大型运动场馆上体现的,那么在健身场馆中科学的“美”又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健身房要与其所在区域环境融合,其整体格局要与周围空间建筑相得益彰,再进行自己的风格、造型设计;其次,在健身场所内部要进行明显的功能分区,器械区、跑步区、休闲区、有氧运动区之间要有科学的功能体现,杜绝杂乱和功能重复。2.4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在设计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体育中心“依托社区、公益定位、政府支持、机制灵活”的经验,统筹规划、控大建小。随着人类对美的不断理解与诠释,设计中体现出的美学特征也将发生相应的丰富与演变,这是设计美学发展趋势所在,相信不仅是在健身场馆,在体育场馆、比赛场地等设计的美学特征也将被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健身场馆内部环境设计科学性原则
3.1感觉科学性。优良的健身运动环境是科学健身的重要指标,健身场馆的环境指标、二氧化碳浓度在运动过程中超标,有氧健身区域使用前后湿度低于标准值,表明室内健身房存在问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因此,好的健身环境不仅是训练者训练效果的保证,也是健身场馆保持长久经营的根本。3.2视觉科学性休闲区域是训练者在完成一定量的训练后休息恢复的区域,该区域的环境设计应遵循舒适放松的原则,淡蓝、草青的小清新的颜色,区域内加厚处理且后座空间较大的软质沙发等都有助于缓解训练者疲劳。而如若采用暗色系装饰,木质座椅则会进一步加强训练者的不适感,错误的人机交互体验更有可能使训练者有发生身体损伤的可能。3.3知觉科学性。器械区和有氧运动区都是属于运动区域,所以在这个区域中宽敞明亮的环境是根本需求,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其环境设计更要综合考虑,在协助训练者完成运动体验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拥有健美的身体已成为一种时尚,在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双重影响下,健身热潮将会愈演愈烈,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健身空间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其空间分布和环境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训练者在选择健身场馆时要综合考虑,为自己的健康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利.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及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2).
[2]董新意.建筑形式设计的象形与象征[J].河南大学学报,2014(6).
[3]廖晓淇.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思考——从北京东单体育中心说开去[J].体育文化导刊,2009(8).
[4]沈逸蕾.健身房运动环境的研究与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5]石立江.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健身房文化[J].体育学刊,2007(3):32-34.
作者:梁鹏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 上一篇:旧厂房改造环境设计研究
- 下一篇:汽车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