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2-02-03 11:49:36
导语: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环境设计属于实用艺术,是利用艺术设计方式对建筑空间环境进行整合设计。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设计人才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及挑战。培养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实现创新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受到我国高校的高度重视。要想实现环境设计人才创新型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是首要条件,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服务于应试教育,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为了促使环境设计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认知创新型人才的主体特质,并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主体特质;培养模式
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即综合素质较高、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管理技能水平较高且科学理论较丰富的人才。不仅要帮助专业人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对其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强化,促使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方面,必须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进行合理有效地创新与发展。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育者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高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环境设计人才的社会实用性。
1创新型人才的主体特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及挑战。要想促使创新型人才效能得以充分体现,首要条件是明确认知其主体特质。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以及精神的人,具体表现为拥有冒险精神、想象力较丰富、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坚持不懈以及精力充沛等。创新型人才的特质有五个方面:一是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较强;二是自我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强;三是具有扎实且广泛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四是在道德方面具有良好的修养,且具有合作精神,可以与他人和平共处;五是身心健康、体格硬朗,可以执行条件较为艰苦的任务。在实际生活或是工作中,影响创新型人才能效全面发挥的因素有很多,最为显著的是主体特质。人力资源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点,人力资源具有依附性、能动性、时代及区域性、时效性、增值性以及替补性特征。首先,在依附性方面,人才资源的存在形式需要依附于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性;其次,在能动性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感情以及思想的人,是人力资源的主要载体,相较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而言,可以有目的的实施各项活动;再次,在时代及区域性方面,普遍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时代特征与区域特性,即生活地区、时代存在差异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例如,习惯、意识、素质以及文化等;第四,在时效性方面,时间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性以及保值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不等同于物质资本;然后,在增值性方面,人力资源的存量直接受到人力投资的影响,即人力投资越多,人力资源的存量越大,继而提升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益,最终推动整体效益;最后,在替补性方面,如果人力资源具有较好的素质,可以对其他资本进行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其他资本不足之处实施有效的弥补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创新人才的科研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科学理论,均体现出了人力资源的特点。例如,不可计量性、不可质押性、不可逆性、隐蔽性以及私有性等。除此之外,最明显的体现便是能动性,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促使人才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专业人才的自由性。
2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1创新环境设计课程体系
对环境设计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创新,可以提高其合理性,并促使其交叉性得以完全显现。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准确把握市场发展需求,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时代性与专业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表现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2凸显环境设计的专业特色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凸显环境设计的专业特色,高校可以分别创建艺术课程、理论实践课程、团队课程、课题实践课程等模块,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包括视觉创新意识、综合思维能力、艺术设计修养、专业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现场设计思维模式等。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构建组织管理以及设计模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环境设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应教学视频,从而促使教学手段更具直观性。
2.3提高环境设计教师的素质
要想对培养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创新,提高教师的素质是首要条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会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热情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有强化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环境设计教师的素质,首先,要强化教师的对外交流能力,鼓励教师踊跃参与相关专业研讨会,或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考察与专业实践,从而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动态等,从而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其次,聘请环境设计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关工艺实践经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整体发展。
2.4帮助学生形成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实践教学为基本原理,因此,高校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借助教学途径开展相关专业实践活动,环境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需求与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开展基础性实验教学。由教师构建实验项目与课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作品的时效性与应用性,从而创造良好的市场效益。除此之外,环境设计教师也可以构建一个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工作室,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设计平台,利用这个工作室,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自身的专业经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技术开发以及科学研究等,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有效解决,提高其业务水平。高校不仅要开设相关课程,还应构建一个实习基地,或是采取校企联合的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或是将学生安置于企业内部进行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实现立体化建设,还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与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具体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主体特质与培养模式,以期可以为我国高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浩,陆琬青,张寒凝.论创新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意与设计,2010(06):35-42.
[2]任彦.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分析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07):126-129.
[3]陈兰.产学研模式下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地方院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211.
[4]孔德议.基于TPB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04):49-51.
[5]王星,郭晓,付杨林.基于创新型人才阶段性素质特征的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28(03):81-85.
作者:刘旭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 上一篇: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调查与对策
- 下一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