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扩建规划与设计微观优化分析
时间:2022-12-31 02:40:57
导语:医院扩建规划与设计微观优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医院的扩建规划与设计工作在我国是改善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部署,实现患者就医与医务工作者栖居于功能良好、布局合理、装饰体宜的医疗空间,进行局部的微观优化设计作为实现设计目标的重要方法途径,必然要参与其中。本文旨在探析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医院扩建设计当中在微观层实现优化,一方面需要把握医院建筑空间作为承载医疗活动的本体属性,正确的把握其内涵特质有助于实现设计的优化。另一方面,医院的规划设计一直处于动态发展当中,关系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其优化设计不光是服务患者,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流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本文尝试从现有医院设计的痼疾和医院扩建与规划设计策略、功能优化等方向来试论医院扩建规划与设计当中实现微观空间优化的设计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医院;规划与设计;空间;功能;微观优化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疫情的爆发,疫情阴霾笼罩之下,以往让人信心满满的,承载人们对现代健康生活希望的载体,医院的设计也暴露出其在规划设计当中被遮蔽的问题特质,甚至是存在着较为致命的缺陷,基于此情况,医院这种代表当代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成就就必然引对其过去的设计理论思辨与设计实践的自省,因此,基于以往医院扩建中所存在的部分空间功能定位不清晰、标识系统混乱、内部基础设施与装饰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等诸多问问题所引发的不光是对生命观、价值观等宏观的思考,这种反思不应当是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面,也应当是在局部的、微观的、技术层面一种全方位的设计思辨,在医院扩建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当中进行方法论上的创新,以此来对现有的医院设计模式与体系进行梳理,并在未来的医院更具综合性、复杂性与多元性的设计与规划当中,实现对医院扩建规划与设计的体系与模式进行升级与重构。基于此,对设计在实现医院扩建活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进行必要的辨析就很有必要,以此来助力设计在实现医院扩建当中合理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随着5G建设、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与高品质的医疗环境的重视将愈加重视,新时期医院扩建规划设计必然要实现高效治疗与人文关怀同在。现代医学证明,患者在设计优良、舒适美观的医疗空间内进行康复治疗,就可以实现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愉快的身心体验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精神上需要人文关怀的诉求。与此同时,优良的医疗空间设计将大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使用效能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对提高医院的声誉与办医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1医院扩建规划中的痛点分析
受到此次疫情持续影响之下,未来在国内拥有规模以上人口的中小型,甚至是大城市必然将会对当前医院的状况进行硬件升级,规模上进行扩建,空间组织上持续优化。医院的扩建与规划活动将会进入一个高潮期,在即将迎来的医院改造热潮当中,实现医院组织系统的微观优化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鉴于医院本体的复杂性与独特性,由于其公益质的属性,投入高,运营成本高等于成本回收难度较大等不利因素,医院的建设发展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缓慢发展,直至上世纪的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大发展的节奏带动之下,有了长期的发展进步。然而伴随着城乡一化加速农村人口净流入远大于流出,原本稍有发展的医院规划建设的弊端被显露无遗,医院扩建规划中的弊端出现,其本质是医院的规划设计与现代医学发展节奏不相匹配。随之而来的是医患关系紧张等社会矛盾持续恶化,在此表象之下则是医院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因素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医院内部导视系统的视知觉体验度欠缺一方面,这种秩序性混乱带来的是整个医院内医疗体系运转效率低下、极易引发医务工作者视知觉上的疲劳,情绪紧张烦躁,从而增大了发生医疗事故的风险。另一方面,导视系统的“无序性”会增加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消耗,同样可能会加剧原本较为敏感的医患关系矛盾。1.2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部分地区医院扩张经历了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此外,由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限制;根据卫健委2018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修订意见第四章第二十一条:综合医院中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一下规定。部分地区的医院扩建时对医院用地与规模问题矛盾解决的并不好,同时在实际指标落实上与指标规定相差甚巨,因此就会出现门诊超负荷运转、床位紧张等设计上的功能缺失问题,导致医院基础设施与患者实际需求之间出现的供需矛盾等问题,原有的医院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承载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进而产生新的优化需求。1.3目前我国医院建筑在风格上呈现千篇一律的造型,形式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差异化美感设计的本质问题则是按照人的审美观念为人造物的艺术活动,应当在设计上回归按照人自身的审美尺度投射在设计作品上来,当前我国医院无论是外部造型风格上或者是内部空间色彩装饰上都是缺乏了对人的审美尺度的关照,比如在设计上前篇一律,无论是科室之间、护理区或者是导医区其基本装饰风格都呈现一种冰冷的、缺乏人文关怀的设计风格,以人为本的情感关怀在设计上的缺失是我国当前医院扩建规划与设计当中急需解决的又一问题。鉴于医院建筑设计属性的复杂性,对医院设计当中存在的导视系统混乱、功能缺失、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等痛点分析,因此在医院的扩建规划与设计实践当中应当加强对主要设计节点的把控和多方参与以解决现实中所遮蔽的痛点问题。
2医院扩建分期规划与设计策略
医院以其特殊的功能属性,因而医院的设计不能与其它公共建筑的理念一样。在功能属性上必须是以服务患者、以患者为本、兼具空间使用的效率与秩序兼具,在审美上必然要体现患者的审美关照,同时也应当兼顾道医务工作者的情绪问题,以免在空间视知觉上造成紧张、躁动的心理体验。基于此,医院扩建的设计必须从源头上进行系统规划,整体布局,由于我国在医院的建设上一般采取外包的模式,以招投标竞争来确定最终方案,因此,对于各设计进程的重要节点应当加强把控。在设计策略上应当进行整体布局、按照功能模块进行系统设计、注重设计细节的掌控,以此来提高医院扩建当中的设计品质,和委托方与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体验度。现代意义上的医院扩建与设计策略,应当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规划、招标、设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2.1明确设计目标。在扩建设计当中以设计目标为总领一切的存在,设计目标是整个设计策略实现的重要一环;明确医院经营的重点领域、服务对象、导视系统VI、品牌CI等。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设计。该设计是将企业标志的基本要素,以强力方针及管理系统有效地展开,形成企业固有的视觉形象,透过视觉符号设计出经营者的理念、精神,有效地推广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使企业产品名牌化,同时对推进产品进入市场进行促进。该系统设计通过视觉表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CI是英语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能够透彻地消化医疗空间的环境带来的复杂讯息。1999年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为山口县光市梅田医院设计的视觉标示系统,就是带有东方美学特征的具有温情色、柔和、细腻的审美意象。这家医院主要是面向妇女和儿童所使用的,为了在设计上表征医院的经营范围合营造高品质就医环境的氛围。因此原研哉先生采用较为柔软的白色棉布材质做造型设计,再在棉布上印刷红色的字体,虽然在色彩上很醒目,但是采用一种秀丽且纤细的字体,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安宁的医疗空间氛围。因此,加强对医疗空间的VI设计也是服务于医疗目标,提高医院的口碑合品牌认同感的有效路径。2.2加强设计工艺流程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对设计的程序的合理性的检验和对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节点加以有效的把控和有力的监督,确保实现设计目标,实现在医院扩建规划当中的目标任务进度和各职能公司之间的协调,从而使得目标得以实现。这当中甲方与乙方的合作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现代医院的功能要求上更为复杂,从原来单一的医疗为导向型转向以医疗、保健、康复、医养等类型综合化转变,因此,在医院扩建规划设计当中对设计质量和标准的把控就必须由多方人员参与才肯能得到保障。在我国通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设计方案,然而,现实情况就是投标方的设计人员对医院的使用流程、方法上缺乏充足的认知者就存在做出来的设计方案与甲方的需求有很大出入,评审专家也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疏漏或者短期内无法对医疗技术问题的熟知程度有限,从而通过终审的方案定稿之后,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者不小的现实挑战。基于这种情况,多方专家参与是实现医院扩建设计优化的前提保障;以医疗专家、有设计学科背景的患者、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材料专家等多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方案的论证与最终确认。从而加强设计程序的管理,提出较为完善、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流程的有效监督来为实现优化服务。2.3实施规划与设计质量管理。医院扩建设计价值的最终实现必须是以好的质量为依托的,因此,多方专家不但要在设计流程当中体现监督作用,而且,也要在依靠独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当中发挥影响力,加强对各个设计生产阶段的评估与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过程当中的质量问题,以此来确保在设计实现过程当中各个环节有序而稳步的服务质量目标,从而确保最终实现微观优化的设计目标。
3规划与设计中的功能优先级排序
后疫情时代在医院扩建与规划当中对其功能要求必然会提高标准,这就需要从以往的医院设计与规划的常规进行突破。在过往的设计当中只需要停车场、门诊大厅、候诊、公共卫生间、护理单元、急诊室、CT和X光、病房等八大物理功能空间设计排序分布合理即可,显然这种空间安排固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后疫情时代的设计要求显然更高一点;需要全方位、多维度来统筹医院扩建中的功能因素,更需要兼顾到人类行为、意识、情感、人文等因素合理的融入其中。在满足物理空间功能能的基础之上应当体现出一切设计为了人,一切服务于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因此,在医院扩建的规划与设计当中需要明析功能的优先级排序。3.1主要区域的流线优化。在医院建筑公共空间时,合理布局,避免流线交叉,减少病患办理手续的空间距离及等侯的时间消耗。尽可能地多利用自 然采光通风,创造亲近自然和井然有序的环境,缓解紧张气氛, 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因此,一方面需要在规划与设计当中确保各区域之间交通流动线的合理有序,保证医院内人员流动通畅,特别是在就医高峰期也能够高效运转,基于交通流线的优化应首当其冲。3.11停车场,该区域的设计应尽量采用下沉式空间设计,停车方式应当采用大数据智慧型分流模式,采用大数据服务系统,对出入车辆实行预约机制。如果空间足够可以预留网约车或者出租车等候位和流线系统。3.12门诊大厅,门诊大厅是整个医院工作系统最为繁忙的区域,各功能区的流线交汇于此,人员往返密切,按照现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该区域在使用面积上不低于医院整体建筑的15%。加强该区域的视觉导航系统设计,引导就医、缴费、实现适当的人员分流,保持运行通畅。再次,则是最好采用天井式的设计,保持采光、通风良好,让患者与医护工作人员都能够实现在一个舒适、阳光的空间内和谐共处。3.2装饰设计上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其核心要义即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的尊重。医院设计装饰上的人文关怀是营造舒适、和谐、宜人的且高品质的就医环境,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赖感和体验满意度。在设计实践上则是通过对材料、色彩、光源、家具成设、室内景观、声控系统的合理搭配与使用,来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就医环境,通过室内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来缓解患者就医带来的紧张、焦虑之场域氛围,转而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因就诊而带来的忧患,以轻松的心态来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3.2.1材质的选择:医院建筑作为一种大型的公共空间,在材料选择上对高强度、高耐候性的材料需求较为迫切。唐人就有过关于建材的论述:“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务必要选择健康的材料,以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3.2.2医疗空间色彩:色彩形式的律动感,会给患者与医务工作者这带来心理上的慰藉与安全感,宜用色彩纯度相近的色系组合,强队比的色彩配置会给患者在精神上带来压抑、紧张之感。应用节奏变化平缓的色彩可以营造一种较为和谐的审美心理体验。3.2.3室内景观设计:疫情过后,医院建设中的医疗室内空间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环节也将得到重视与发展。层次与秩序感兼具的室内景观会将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空间软化处理,给栖身于医疗空间之内的医务人员与求医者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视知觉的体验,从而体现整个医疗空间的人文关怀。3.2.4精在体宜的声与光设计:在医疗空间之内栖身的栖居者,对光线与声音的感知往往会敏感于常人,噪音与混乱的光线极有可能会刺激到患者与高压之下工作的医务人员,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医院的核心区域应适当的应用隔音材料,并避噪音给人带来精神伤害。基于医院扩建与规划的使用受众对象的心理与审理特质,光线的设计应当做到与受众群体实际情况相适应。对强光系统的使用应当做到谨慎对待,避免强光带来的二次伤害,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光线不足给人带来精神萎靡的不良体验,在设计上带给受众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
时代是思想之母,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灾难过后都会迎来生产技术与思想变革。随着战疫情的胜利即将来临,人类的医疗方式与就医观念必将发生,患者对体验良好的医疗空间的渴求将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因此,医院扩建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具有超前的理念与对人的关怀,在重要的设计节点需要留足改造升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卫健委2018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修订意见.
[2]梁梅.现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刘小鸥.医疗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分析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7):18-19.
作者:于飞 单位: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幼儿园用地分析与规划设计研究
- 下一篇:铁路货物班列产品谱系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