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住区规划设计探究

时间:2022-09-15 05:01:37

导语:开放式住区规划设计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开放式住区规划设计探究

摘要:目前中国城市的很多住区仍以封闭式为主,“宽马路、大路网”的建设格局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封闭式住区现状,总结出封闭式住区的一些弊端,并对我国既有小区改造和新建开放式住区进行案例研究,从既有小区改造、新建开放式住区两个方面提出了开放式住区规划的相应策略,即应适度开放,建设“大开放、小封闭”的开放式住区。

关键词:开放式住区;封闭式住区;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均在提升,对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传统封闭式住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开放和多元的趋势。基于此,在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1],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该意见一经,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开放式住区规划设计策略进行探索刻不容缓。

1我国传统封闭式住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封闭式住区的发展现状。封闭式住区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围墙将建筑物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划为一个圈,圈内自主服务和管理,具有明确边界的住区类型。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阶段,住区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尚未成形,当时对于住区规模的界定、公建配套指标的确定是以佩里的邻里单位这一理论为依据实施的,而这些都来源于苏联模式。考虑到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城市开发模式的多样化,传统封闭式住区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代居民的生活需求。除此之外,还引发了道路交通拥堵、公服设施资源浪费等一系列城市问题。1.2封闭式住区的问题。(1)道路交通拥堵。封闭的住区阻隔了城市交通的进入,降低了城市路网的密度,破坏了城市肌理,导致城市干道的负荷变大,最终造成了道路拥堵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另外,由于封闭式的住区占地面积大,无形之中拉长了居民出行的步行距离,进而增加了居民对机动车的依赖性。(2)公服设施资源浪费。经过调查发现,拥有完整配套设施的小区在不断增加,但是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已经超出了周边居民的使用需求,因此大量的重复性建设活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3)住区生活丧失活力。封闭的住区环境也封锁了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机会,主要表现为周边居民之间的交流减少、住区的活力降低。封闭式住区容易造成人的封闭心理,过多时间的独处会让人渐渐失去同外界沟通的兴趣,当这种状况蔓延开后会导致住区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居住氛围,进而影响甚至降低住区的生机和活力。(4)安全保障问题。很多人认为只有住在封闭的住区里才是安全的,但是封闭式住区不仅影响了街道安全,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城市割裂。在住区之外,街道安全主要通过邻里监控来实现,只有足够数量的行人和丰富的街道生活才能保证住区外的道路安全。在住区内部,封闭的布局和管理模式阻碍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它们造成了城市各个部分的割裂。

2既有小区的改造和新建开放式住区的相关案例

2.1湛江市海港小区(既有小区改造)。(1)项目地址。湛江海港小区位于湛江霞山区建新东路12号,占地面积约13万m2,小区东与工农路相邻,南与工农西二路相邻,南临建设一横路,北临建新西路。(2)现状分析。小区内有湛江市第六中学及一所幼儿园,小区周边为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流量较大,小区内部道路夹杂在楼宇之间,且未设置专用停车场。封闭式的小区道路影响了城市道路网的布局,打断并阻隔周边城市干道的联系。小区内缺乏公共绿地和其他活动场所。(3)规划思路。通过营造协调的城市道路网络,为市政道路减压;通过开放式住区内部公共资源,提升城市资源共享性;在保障住区居民自主产权以及生活私密性的前提下,营造更加宜居的开放式住区。(4)规划方案。用打开围墙的方式来衔接市政道路及小区内部道网,完善小区内部的道路网络,以此来分流城市主干道的车流压力。为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改造小区内部设计布局不合理的建筑群,打造更加宜居的小区环境。同时改造小区内部的公共设施及景观绿地,改善长期以来居民无设施可使用、无景观可停留的局面,实现居民公共生活的繁荣。2.2深圳万科城(新建开放式住区)。(1)项目地址。深圳万科城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雪岗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6万m2,建筑面积约53万m2。(2)规划定位。依据当地地势区位,建设出具有西班牙和地中海建筑风格的低密度别墅群,建筑主要以多层为主,少量高层建筑点缀其中。(3)规划特色。第一,功能布局:通过水面及公共绿地将用地范围内的住区、市政配套设施、商业设施等进行有机串联,在商业街区做开放。第二,道路设置:市政道路主要设置在商业街区附近,小区主要道路在小区内部进行环形围绕,将商业街区和各个住宅组团连接起来,使小区内组团间通过主要道路发生有机联系。小区次要道路与小区主路进行良好的衔接,使组团内部也能拥有较好的内部通达性。从上文的两个案例分析可知,开放式住区更加注重住区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有效连接和资源景观的共享,同时也拥有居住、商业、公共配套设施等多种功能。

3开放式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

3.1既有小区改造策略。既有小区主要可以分为传统的单位大院和封闭住宅小区。(1)传统单位大院改造策略。对于传统的单位大院,它属于公共资源,公民有权利对其进行合理使用。对于少数有保密要求的特殊机关单位,可实施封闭管理,但对于其他大部分普通机关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向民众开放[2]。这对于城市的道路系统的完善、绿化指标的提高以及市政公共设施的利用都有积极意义。(2)封闭式住宅小区改造策略。对于占地面积不超过5万m2或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的封闭住宅小区,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外开放。对于超大的住宅小区,可以根据每一个小区的开放需求程度来对其进行分割。将超大住宅小区转变成数个规模适宜的小组团,将小组团进行一定程度的封闭,然后用公共道路来连接这些组团。这样既可以使社会能够公用小区内的大部分公共道路,增加其通行能力,又可以减少因小区道路公共化对小组团内居民生活的影响。这种“大开放、小封闭”的开放式住区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2新建开放式住区规划设计策略。(1)交通设计策略。在对开放式住区的路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强调高效性、可达性和便利性。例如,将具有城市支路性质的生活性道路引进住区,使住区对城市开放,能有效改善城市路网低密度的问题。另外,可将一部分住区内道路变为城市道路,使其具备城市道路的相应功能,在增强了可达性的同时,也节约了城市的建设用地。良好的交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问题,营造出更多的城市开放空间。(2)配套设计策略。开放式住区融合了居住、商业、办公等复合多样的功能,人们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物质环境也变得十分便利。可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主要设置在重要公交站点附近,扩大其开放性以及服务半径,也可以把公共配套设施设置在小区内道路两侧,使人群流通量增加,这样做能够为住区内部住户及住区外部周边人群提供良好的服务,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3)住区活力设计策略。开放式住区能够有效提高开发强度,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加强日常交流。例如,建设一些具有复合功能的建筑,提供一些能够丰富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同时,规划的公共空间和绿地广场等又促进了更多交往机会和互动行为的产生,由此提升了住区的活力和氛围,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住区安全设计策略。开放式住区在设计时会考虑适宜的街道尺度,因临街面的商铺较多,常住人口对于经常路过的居民都有一种良好的辨识度,对于异常情况的出现就会更快地引起重视。这就形成了一种全民“街道眼”的模式,能够使居住安全得到相应的保证。将门禁单位缩小到独栋或几栋,保安也会相应熟悉住户,会更好地识别外来人口,能更好地实行安保措施。

4结束语

通过分析封闭式住区所存在的道路交通拥堵、公服设施资源浪费、住区生活丧失活力、安全保障问题,得出开放式住区的实施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既有小区改造和开放式住区案例的探究,提出了既有小区改造和新建开放式住区两方面的策略,为开放式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虽然开放式住区优点良多,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考虑当地的建设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一味地为开放而开放,而是要适度开放,建设“大开放、小封闭”的开放式住区。

参考文献:

[1]彭忠益,王艳.城市封闭住宅小区何以开放?:一个“地方政府与业主博弈”的视角[J].党政研究,2017(2):99-109.

[2]陈友华,佴莉.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可行性与实施路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4):50-55.

作者:王雅洁 吴峻 单位: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