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慢道规划设计探索
时间:2022-05-11 04:21:46
导语:景观慢道规划设计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武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设“幸福武平、实力武平、宜居武平”的城市发展目标,围绕这一定位,武平县住建局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和谐发展,扩容提质、打造精品”的理念,走“注重生态,创建特色”的路子,通过大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风貌建设,为创建全国园林式城市打下基础。1.2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武平县平川河支流--西门溪的上游部分,是武平县城慢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段河流上游河道狭窄,下游河道较宽。河流东侧为居住小区,西侧为武平县文博园。河道两侧各有两层硬质防洪堤,河流水量较小,水流缓慢、水质清澈。尤其是上游区域的自然跌水景观,自然生态。河岸两侧已建成部分景观步道。河流全长1125m,总用地面积56780m2。1.3基地现状分析。河流分析:西门溪由两股河流汇聚而成,源头分别为际角塘水库和丰收水库,其中主要的水源来自际角塘水库,并于自然跌水处与来自丰收水库的支流汇合,并最终进入人工河道。西门溪整条河道分为两部分,以现状自然跌水处作为上下游的分界点,上游部分为自然河道,河床浅、水量小、水质清澈、河岸为自然驳岸,长满野草,生态自然;下游为人工河道,河床较浅,水量小、下游上半段水质清澈,下半段有市政雨水管无序接入,较为浑浊,堤坝为直立的混泥土砌体,高度在1.2~1.5m。河道最宽35m,最窄20m.水文判断:①上游的际角塘和丰收水库作为西门溪的水源,可起防洪、蓄水的作用,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消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可在暴雨发生时对洪水起调蓄作用,保证未来即便有暴雨来袭,下游河道内的水量也较为可控。②考察调研时是丰雨期,但水量依旧较小。③上游未整治部分河道较窄,河床很浅,但临近的农田或菜地未见明显的冲刷痕迹。④河道中自然生长的灌木长势良好,未被冲刷;⑤现状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反映长时间的水量不足,小水量很难把泥沙冲刷带走。堤坝分析:西门溪为复式防洪断面河道,设有两级堤坝,第一级高度在1.2~1.5m,第二级高度约为0.6m.本项目设计范围的内河道上目前横跨三座景观桥,两座为钢结构拱桥,另外一座为混泥土拱桥。规划上另设一座弧形拱桥。河道上设有三座活动的闸坝。
2项目设计理念
对现状考察、调研、分析结合清溪川案例,以西门溪现状呈现的水流和水质,完全有条件打造一条能踏石、濯足、踩水、捉虾、捕鱼的生态河道,重拾30年前中国大部分河流所带给一代人孩提时的记忆。复原原有的自然生态驳岸,通过打造亲水步道、休闲场所及生态水体环境的整治,为市民提供一个具有漫步、休闲、娱乐、亲水功能的生态景观廊道。景观布局:一带二路三分区多节点。一带:滨水景观带;二路:两条滨水步道;三分区:乐、趣、野;多节点:亲水平台、观景平台、亲水台阶、休闲廊架等。2.1设计遵循以下原则:要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满足城市的防洪规划要求。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河道的生态化。设置的亲水景观节点及河道亲水体验区都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蜿蜒曲折的河道,深浅不一的河床以及自然生长的植被是天然河流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因此在设计当中,应该充分尊重自然,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保留河流中最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进而营造出自然的、充满野趣的滨水廊道。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生态化处理硬质堤坝和河床,使原有的自然环境系统进行生态恢复,为生物多样性创造生存空间,增强生态体验感。2.2设计方法。(1)亲水景观空间的设计。亲水是人类的天性,亲水设施的修建无疑成为拉近人和水生环境的纽带,同时使人类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一种可以零距离的体验。项目中在不影响行洪断面的前提下设置亲水步道及亲水平台、亲水台阶与汀步、“洗衣板”等亲水节点。尽可能的使人融合并参与到水环境里,带给人们强烈的亲水体验。(2)项目地处文博园前场地,需要注重配套休闲设施与周边建筑的协调统一,注重与文博园现有广场景观的协调过渡。在文博园广场与河道交接处设置一组与文博园建筑风格相统一的休闲廊架。融合武平当地民俗文化,在亲水台阶与花池挡墙处设置“军家话”,增强地域性、趣味性、互动性。(3)沿河植被的景观设计。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结合,以乡土自然植被为主,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花朵颜色的植物分区种植,旨在对西门溪原有自然环境系统进行生态恢复,乔木选择树姿优美的常绿树与秋叶色树种相结合:洋紫荆、紫玉兰、串钱柳、香樟、榕树、银杏等。灌木地被植物选择品种为:红花继木、杜鹃花、龙船花、栀子花、茉莉花。爬藤植物有:炮仗花、紫藤等。水生植物的选择主要有:睡莲、荷花、菖蒲、石菖蒲、鸢尾、再力花、千屈菜、芦苇等。
3结语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环境空间,是城市水资源循环的重要环节。由现代城市的建设引起的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的缺失。城市河流的发展应顺应自然,让其生态环境和线性空间顺应自然趋势,进而为城市所用,从生态环境上,让河流回归自然。由于城市河道具有人文性、自然性、生态性、景观性等特点,并且河道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河道具有不同的水文特性、生物特性、地理特性、景观特性等等。因此,在从事具体的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时,应把握这一特点,从河道功能的实际需要出发,边借鉴、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实现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的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1]。协调、自然、美丽的软景滨水景观培养了人们对河流的归属感,人们对河流不再有障碍、恐惧和距离,人们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水体、河流,并开始享受河流和用实际行动保护河流。
参考文献
[1]唐健.基于景观路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07):121-122.
作者:郑芹芳 单位:建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上一篇: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运用
- 下一篇:林业规划设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精品范文
10景观设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