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时间:2022-02-02 08:52:53
导语:电力设计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电力设计企业现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要实现企业创新、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制定与行业前景、政策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制度,以实现员工体现自身价值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效果。本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对于企业制定相应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设计;创新;激励;制度
1前言
电力设计企业属于科技密集型企业[1]。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业务范围已经从传统的电力设计,扩展到项目咨询、工程监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总承包等相关领域。由于国内电力市场趋于饱和,导致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电力设计企业急需不断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创新的主体是员工[2],需要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依托行之有效的创新及激励制度,否则一切都只能流于纸面和口头,无法落实到实处。电力设计企业现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要实现企业创新、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制定与行业前景、政策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制度,以实现员工体现自身价值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效果。因此,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创新型人才的共性
我国省级及以上电力设计企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成为电力行业的领军单位。电力设计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开发采用,大部分都设立了专门的电力研究部门。根据电力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电力设计企业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型人才,其具有有很多共性和特点。(1)员工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经调研,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在92%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在40%以上。(2)员工普遍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较高。企业创新不但需要员工有专业素养,还要求员工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以满足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变化的需要。(3)员工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大部分创新型人才除了注重合理的劳动报酬,更注重个人价值的提升和工作的认同感。(4)电力设计企业创新人才年龄结构合理,呈“纺锤型”分布[3]。中青年为中坚力量,人才队伍拥有朝气、活力和创造力,不会被传统框架约束思想。
3现有激励机制的特点及问题
3.1现有激励机制的特点。现有创新及激励制度体系由以下机制组成: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科研及创新制度等。通过调研,电力设计企业现有的创新及激励制度特点如下:有基本完善的制度,但可执行力有待提高;员工的创新想法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更难落到实处,效果不明显。3.2现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科技及创新制度的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路较为传统,没有真正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科研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更多的是被动地应付上级布置的的创新任务。这就导致创新缺乏计划性,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投入分散,或重复投入,创新的效率和效果均有待提高。二是人资管理制度的因素。目前,电力设计企业对科技及创新的管理均强调项目的的立项与执行,而忽略了激励创新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管理者受传统管理思维和管理惯性的影响,创新管理制度僵化,管理模式不灵活。相关管理者缺乏为创新人才提供基础和服务的意识,降低了现有制度的激励效果。科技创新人才的薪资与他们的工作量和对企业贡献不相匹配。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独立的职业规划,而且工作业绩考核缺乏独立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很难准确反映其工作成绩。科技创新人才的工作环境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较匮乏,缺乏和睦的人际关系和通畅的沟通。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和认可,对管理层的信任程度不高。三是科技创新工作者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方面的原因。部分年轻的科技人员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部分工作年限较长的科技人员认为工作业绩与薪资不成正比,缺乏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缺乏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作风浮躁,缺乏献身科研创新的毅力和恒心。
4创新人才激励目标和原则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企业通过设立适当的薪酬分配和奖惩机制,借助于必要的信息沟通,以一定的行为规范来激发、引导、维持和同化科技人才的行为,以期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科技人才的个人价值[4]。健全的科研创新管理制度是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管理宗旨是“以人为本”,落实的关键是公平的薪酬制度、培训体系和合理职业规划。科学的激励机制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提高科技人才的工作效率。二是提高科技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确保现有人才不流失的同时,不断吸引新的科技人才为企业工作。为实现激励制度的目的,将激励制度的效果落到实处,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系统健全的原则。制定制度时应综合考虑各阶层的特点和利益,确保制度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最广。二是公平的原则。主要表现在薪资制度、考核制度和晋升渠道的公平公正。三是多元化的原则。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不应是线性的,而应是多元化的发展,为不同的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四是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的原则。人才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5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的组织形式和方式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企业要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制度。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科研项目建议签订管理合同,项目经费实行预算与决算相结合,从而实现项目管理与经费控制的统一。企业可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成为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从制度上保证人才发挥自身的水平。对科研项目实行全维度管理,从人力资源、物质保障等方面保证项目的推进。企业应搭建科技创新管理平台,为员工提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企业要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办法,明确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知识产权参与利润分配提供基础。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构建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轻松的创新氛围,为员工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实现科技人才的创新理念可及时提交给管理层,管理层可及时作出反馈的目的。发挥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个人潜能的发挥,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协调。
企业要制定相对公平的薪资体系。薪资体系应由绩效考核制度、奖金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福利制度等组成。健全的薪资体系可以从多维度考核科技创新人才的工作成绩,使其所得的薪资与其付出成正比。公平的薪资体系会提升员工的认同感,激发其工作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薪资制度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珂邓,万婷,朱江,田野.基于“四种模式”的电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湖北电力,2016(09):40-44.
[2]韩斌.电力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J].中外企业家,2015(32):78-79.
[3]王勇,周林.电力特色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24-27.
[4]李健,刘博.我国电力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开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33-35.
作者:赵瑞娥 王智 单位:1.中南电力设计院 2.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上一篇:创新创业体制机制设计研究
- 下一篇:面料创意设计对女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