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下的避难应急标识规划设计
时间:2022-02-14 09:47:15
导语:环境心理学下的避难应急标识规划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根据灾难前后人们的环境心理特点,分析了避难应急标识规划体系的现状,从应急标识的识别性、指向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阐述了避难应急标识规划设计的原则,以使避难应急标识的设计更加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0引言
作为灾害发生前后人类自我保护的一席安全之地,避灾绿地成为了现如今不可缺少的城市结构之一。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自然格局不断的被改变,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这也代表着避灾绿地应不断的随着世界的进步而进化。现如今的城市避灾绿地当中,避难应急标识起着在灾难发生前后为人们提供避难导向的重要作用,是避难场所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城市避难的重要基础,所以更应当融合人们在灾难时期的行为与环境心理特点。本文根据灾难前后人们的环境心理特点,结合当前避灾绿地的应急避难标识规划体系现状进行初步探讨。
1避难应急标识作用阶段
灾难是一种突发或换发的或逐渐积累的自然或人为事件。但是无论灾难的发生模式如何,都代表的是避难应急标识在灾难前后作用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
1.1第一阶段
日常生活阶段是最基础也最常见的状态,此时人们呈现出最为放松和自然的状态,心理上处于“不作为”的状态。人们按照内心的意愿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对公园、广场这些避难场所还处在一个“欣赏”的状态,并没有对内部指示牌多加留意并记录。此时的应急标志系统还处在一个“未开启”、不受人们重视的阶段。
1.2第二阶段
灾难前夕阶段是人们心理状态开始出现波动的阶段。此时,人们往往已经注意到灾难即将来临,或多或少已经接收到灾难来临的讯号,整个心理是处于高度紧张及高度恐慌状态,过于夸大的消息传递都让人们感受到过大的压力,从而出现惊慌失措,使得人们开始出现判断的失误。此时,避难场所的避难应急标识的作用处于一个非常重要阶段,开始发挥其引导指向作用,并且此刻的人们开始注意并找寻整个引导系统。
1.3第三阶段
灾难发生阶段是人们的心理出现恐惧状态的最高峰,此时急剧恐惧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是大部分人失去往常的冷静,幸存者出现极度的悲伤,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时的人们会有部分出现急性应激障碍,意识不清、定向出现问题、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等特点。愤怒、盲目、悲伤、恐惧、激动、绝望等都是这时大部分人出现的亢奋状态。这个时候的人们处于迷失混乱的状态,避难应急标志系统的作用在此时的作用将发挥到最大值,有序的引导人们的避难行径是此时最为重要的作用。
1.4第四阶段
灾难后是人们心理波动直线飙升之后的第一次回温,此时避难者的心理出现前所未有的脆弱,这时出现的痛苦、茫失、无助与灾难发生时出现的状态不相同,这一刻的人们在平复了之前的亢奋心理出现的低迷的平静,面对失去的亲人、财产、朋友等情况,人们会出现认知的模糊;面对灾后的谣言基本丧失正确辨别的能力;面对未来的无助感也会让大部分人们产生恐惧心理。而这一阶段的避难应急标识对灾民的灾后转移、生活及有序的灾后管理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等起着重要作用。
2避难应急标识规划体系
2.1避难应急标识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避灾绿地应急标志并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规划标准体系,大部分城市是运用或改自于DB11/224—2004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这一标准体系,绿色背景下的奔跑状的小白人也成为了这些城市的应急避难指示牌的基准。人们在灾难发生时内心呈现的是极度紧张与恐惧的状态,所以城市在规划避灾绿地标识时要注意这些在灾难前后的巨大变化,以人们心理变化为基础规划设计避灾绿地的应急标识,才能够真的做到在灾难发生阶段成功指引人们避难,减少损失。
2.2避难应急标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现阶段避灾绿地应急标志系统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各类避灾绿地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一些问题,以下将一一列举:1)标准不统一,地方性标准存在弊处。正如上文所说,国家并没有为避难应急标识提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各个城市都是根据现在已有或者根据自身城市建设拟定的地方性标准,所以城市与城市之间无论是颜色上、大小上、规模上均出现不同,这种地方性标准只能够对当地的居民提供一定的指向性,而对于那些外来者会出现无法找寻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将平日接触的刺激记录为“认知图册”,从而进行比较或是识别,城市之间出现的不同,就表示城市的外来者需要重新增加“图册”认知,并且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减少损失,所以总的来看,标准的不统一是避灾绿地现阶段的一大弊处。2)破坏严重,维护不及时。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应急标识牌出现破损、涂鸦等现象,有些指示牌已经完全看不出标志原样,有的已经倒塌被植被掩盖,这说明相关机构对标识维护不及时,同时给人们一个“不重要”的暗示,从而人们对避灾绿地的认知会相应的减少,如果灾难突然发生会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损失。3)设置位置不得当,不能够引起重视。现阶段应急标识牌设立位置不合理也影响人们对其该有的认识,有些指示牌设立在林荫大树下,被树干、树荫遮挡;有的设立在旮旯拐角处,基本无人经过;有的被下方长势良好灌木遮挡等等,这些现象造成标识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人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但无论哪一种注意,都需要将避难应急标志设置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这样使人出现无意注意的状态,也就是人们下意识记录下来的东西,才能起到其该有的作用。4)标识系统不全面。部分避难绿地标识系统不全面,有的只是单单将一个避难场所应急指示牌放置于入口处,而内部并没有其他应急标识或者避难场所拥有多个出入口,就只将避难场所标志设立在主入口处;在灾难突发时,这些情况都会造成避难时的混乱场景,使得避难场所失去其本来的功能,所以各个避灾绿地应该健全内部的应急标识,让每一个功能分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5)公众认知少。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什么是避难场所”“什么是应急标志”并不清楚;灾难发生的时候要往哪里躲避、如何躲避,只是知道表面;身边公园的应急标志在哪儿、是何意义也不是十分确定。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虽然社区和学校单位总是针对灾难进行各种宣讲和演练,但是人们真的学习到的知识却少的可怜。避难场所的作用与功能不仅需要被社会中每一个人认识,也需要人们对其共同保护。
2.3规划设计原则
避难场所应急标识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三种:识别性、指向性和安全性。这三种功能特性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人们的心理要求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
2.3.1识别性
在灾难发生的时段,人们心理处于恐慌的状态,所以应急标识的识别性就尤为重要。应急标识的识别性根据颜色、大小和图案的不同,其达到的作用效果也有差异。1)颜色。人们对于接收环境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弱刺激能增强其他刺激的感受性,相反,强烈的刺激感可以降低其他刺激。色彩会让人感受到不同感觉,应急标识应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从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灾难时期都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运用颜色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灰暗浓重的色彩,此类颜色易造成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人产生抑郁的心理,尤其在灾后避难阶段,会产生心理上的阻碍。2)大小。现阶段避难场所标识牌的大小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定的,人们对于具有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有一定的记录能力,所以避难标志系统在设计时要注意其可视性,大环境下的标志最为重要,应根据人们的习惯进行设计。3)图案。避难场所标志系统一定要运用引人注意、简单易懂的图形作为提示,人们对于醒目图形有着强烈的记忆能力,简单易懂的图案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避灾绿地面对的是所有年龄段的人们,其中包括那些单单靠图案进行认知的人们,所以避灾绿地应急标识应尽量的避免大量文字说明,从而可以加强避灾绿地在面临灾难时段的作用。
2.3.2指向性
避难场所应急标识的指向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灾难时期,它的指向性代表着避难的有序进行。人们在平常生活中会根据看到的标志系统进行头脑中的构建,从而形成心理学中的“心理地图”,其实是记忆的复制品,所以避难应急标识应指向明确的方向,应安置在相应避难分区的位置;在避难场所的分叉路口、道路的起点与终点都应安置避难引导牌,这些都能够让人们将避灾绿地的环境指向贮存在头脑里,从而引导人们以最安全、最快捷的路径到达避难区域。
2.3.3安全性
避灾绿地应急标识应注意其安置位置的安全性,应安置在最为醒目的地方,灾难时不易受到波及,不易倒伏、掩盖等,保证其标识的安全性也保证避难的有序进行。
3结语
人们的心理状态是时刻万变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些反应都指导人们自己的行为特点。避难应急标识是保证人们在灾难时期有序避难的前提条件,也是核心条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其设计规划的重点。本文仅仅是浅谈了一些最为基本的条件,还需要更加深刻的研究,从而可以完善避难应急标识的规划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林柯余,袁奇峰.我国环境心理学的“本土化”之困[A].第七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92-95.
[3]时勘.灾难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刘博佳.浅析基于避难行为特点的城市广场设计[J].建筑,2011(6):18-20.
作者:赵天娇 段晓梅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 上一篇:钻孔桩成孔质量检测精度的施工技术研究
-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