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研究9篇

时间:2022-07-24 11:00:40

导语:城市规划设计研究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9篇

第一篇: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思路

1.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很多文物古迹以及相关的文化积淀,通过实体的表现形式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增添很多特色型的文化与建筑标准。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符号上则集中体现了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特征或者一定的典型的历史时期的特征。通过文化的传承与积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并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家园以及乡土意识。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而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利用以及建筑的更新,而某些大型历史建筑的保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有些位于市中心的历史建筑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城市资源。从这一角度上而言,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城市的发展之间又有一定的矛盾关系。因此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建筑的文化优势,保证城市的协调发展。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2.1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规划时不能直接做到一步到位,应分步实施在保护进行更新,为后期的改造留有一定的余地与接口。在历史文化建筑的周围首先应根据相关的保护条例和规范,确定规划设计中的约束性指标,如周边建筑的标高、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在新建建筑的色彩选择上应做到与旧有历史建筑的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规划时要充分利用旧城的现有设施,考虑旧城原有建筑风格和传统,根据原有建筑现状的调研,保存周围的环境,保护其所涵含的历史文化片断!使其成为街区的标志性建筑,突出传统街道的艺术魅力。

2.2保护旧城,开辟新城

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对不同城市分区的合理布置,由于大多数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建筑都比较多,且建造较为密集,导致其成为一个多功能过度重叠的城区。因此如果仍然在这一老城区内进行过度的开发,则很有可能破坏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导致历史遗迹的灭失。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对新城区的开辟来间接实现对旧城区的保护。同时在规划时,应注意好新城与老城之间的衔接问题,保证新旧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又完成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我国作为一个高紧凑度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以及人口较多的国家,必须通过合理的新城开发与规划,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压力,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2.3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资源丰富,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利用,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而非阻碍,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很多保护等级较高的建筑,必须对其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周边环境的处理上则以干净简洁为主。而对于有些处于城市中心,而又能够继续发挥建筑价值的建筑,则可通过对其功能的重新定位,实现更多的建筑价值。如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置,引入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历史建筑的影响与价值。

2.4借助城市设计有机延续城市历史空间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历史底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而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历史文化建筑所处的核心区域的人员越来越密集,对于建筑的本身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城市布局,保证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加强相关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定,借助现代城市设计手段处理好城市扩展、城市现代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特色延续的关系,营造新旧相融且有机统一的城市景观。

3.结语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规划设计师必须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促进城市发展的角度统筹兼顾,环节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城市规划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并促进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提升。

作者:张静 单位:重庆市渝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二篇: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设计解析

1信息时代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

以前的城市设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于土地划分来实现的,手法比较单一,现在城市建设的要求已经远不止此。人们对于城市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设计工作也面临着更大挑战,必须要努力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保证设计效率,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保障。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必须要改变旧的设计观念,打破传统设计思想的局限,以科学的布局理念作为设计的基础,设计时要多考虑社会需求和经济因素,确保设计成果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城市构建要求。

2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设计注意要点

2.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城市的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同时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中,包括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工作等各个方面,都需用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水平。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对于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改善设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的城市规划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信息共享和办公自动化的陆续实现,再加上电脑的辅助设计功能,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的管理效率和规划水平。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于规划设计工作的帮助会越来越大,规划设计的现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2.2规划设计工作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

虽然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已经在不断应用新技术和设计理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规划设计工作还是难以避免的存在很多瑕疵和不足之处,严重的影响设计成果。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新的科技成果为设计服务,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将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设计工作的改进不能盲目的全面进行,在短时间内照顾的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使规划工作的现状尽快得到改善,必须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要注意:挣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的进行创新性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改变陈旧的设计手法;重视规划设计环节,设计人员要认真负责,管理者、操作者要分工合作,明确自身的规划职责,提高设计管理效率;规划设计方案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杜绝死搬硬套的设计模式等。城市规划设计牵扯的面比较广,无论是哪个方面出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改进措施必须根据自身存在的具体缺陷来确定,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不断完善规划设计工作的管理体系,促进设计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2.3城市规划中要注意新技术的科学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各种高新技术手段,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效果很直观,特别是数据分析类型的工作,应用新技术节省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甚至无法准确估算。城市规划设计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考虑,采用新技术都是有利无害的,比如在进行城市勘察时应用遥感技术,它可以清晰的反映出被勘察地区的地理条件信息,并且信息的获取会更加便利和迅速,为规划者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方便接下来进行的土地利用和绿地、交通的规划工作;电脑图形输入、输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弥补之前设计工作的缺陷,使设计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图片为基础,针对具体城市中的管网状况,使设计工作能够科学的进行,促进设计目标的实现。现代社会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除了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之外,还方便了民众的决策参与,集思广益的结果就是规划设计不断优化,同时使规划方案的决策也更加民主。公众积极地参与,对于促进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有着正面的积极影响,信息技术使得普通民众和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距离进一步缩短,通过公民的信息反馈和意见收集,规划者对于民众需求和设计目标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进行设计时会更加贴近群众需要,提高设计成果的适用度。

2.4利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力,规范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有专门的设计人员进行,他们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对于城市的规划理念也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因此,技能条件和专业素养要求都很高。但是目前在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设计人才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而且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于设计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人员交流渠道不断扩充,设计者的交流经由电脑之后变得更加方便和直观,明显降低了地域差异带来的负面效应;信息技术方便了相关工作者实时了解最新的动态资讯和优秀科研成果,对于优秀成果的借鉴和使用,促进设计成果更加合理,质量也更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规划设计工作更加规范化。

3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设计工作必须结合当下的信息化背景进行。通过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的不断改进,在设计工作中重视计算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民众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利用网络的影响力,不断规范规划设计工作的流程,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是城市实现长远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

作者:宋超 单位:云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第三篇: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

1城市景观大道的发展现状分析

1.1国外城市景观大道

国外的城市景观大道的研究较早,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上开始注重城市道路景观方面的设计。20世纪初,美国一些建筑设计师已经开始针对城市道路设计相应的景观。20世纪40年代,英国一些工程师已经把道路美学纳入建筑业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和原苏联相继出台了关于道路景观的法律规定。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开始对城市景观道路的研究和规划设计,同时,国外的一些研究项目还具有许多借鉴经验的地方,比如法国巴黎在19世纪改造的香榭丽舍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景观大道之一,是非常成功的典例,而且香榭丽舍大道在改造完工后就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借鉴与研究。

1.2国内城市景观大道

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虽然在古代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近现代的发展,相对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对城市景观大道的相关理论研究,还是对城市景观大道建设的实践都没有非常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加快,在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方面上投入很多研究,并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我国已经建成的城市景观大道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奥运景观大道、上海浦东大道、深圳深南大道等,我国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也基本已经都建成了许多城市景观大道,城市景观大道的发展非常迅速。

2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应当考虑很多综合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首先应当满足对交通运输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其次,城市景观大道的设计应当注意景观的设计,考虑景观功能。比如,在“两块板”道路设计中应在道路中央设置绿化隔离带和人行道;在“三块板”,横断面道路设计中,要在外侧布置绿化带;对两块机动车道和两块非机动车的路面应当在两侧布置绿化带。一方面,在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中,还应当考虑对景观绿化方面的设计,除了对美观的要求还应考虑对景观的遮荫效果。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大道还应当满足对公共设施的设计要求,比如在道路旁边设立垃圾箱、路灯等等公共设施。

3城市景观大道的前瞻性

3.1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应当考虑与城市路网的关系

城市景观大道作为进入城市的交通要道,关乎城市的形象,是正式对外展现文化的窗户,因此在规划设计上不能仅考虑其对城市景观方面的影响,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大道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路网的影响。

3.2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对道路断面的设计应当作合理的调整

在调整道路断面时,还应充分考虑街道空间、城市交通、绿化系统等众多方面的影响,对道路断面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以避免对其他道路的交通造成干扰。对一些交通拥堵的路段,还应对道路断面更多的设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其次还应当尽量避免道路主干道上设置太多的路口。

3.3对城市景观大道的展望

对城市景观大道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对道路交通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环境保护,同时,城市景观大道还能给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并使道路周围土地增值,拉动周围经济的增长。相信对城市景观大道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入设计,以创造一个优美静谧的环境,也为城市景观大道带来美感的效果。

4结语

从我国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景观大道发展非常迅速,在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设计注重对人文、环保、生态、美学以及景观等方面的关注,我国相关研究设计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城市景观大道设计规划上进一步努力。

作者:王盼盼 付超英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第四篇: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措施

一、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城市规划的中心点就是土地资源的分配管理,以及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要严格保证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应性,使得城市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资源之间的矛盾化解,使之共同发展。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设计者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使得城市的环境、资源等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虽然一时之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对于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盲目的跟风,认为大城市的标准就是楼层越来越高、建筑物越来越大。想要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要立足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要走入规划设计中的误区。一些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创建大学城,对城市周边的土地进行开发想要创建新的城市、并且兴建CBD楼区,建设的整体是目前城市需求的几倍。这种不考虑当前城市发展情况的城市规划设计,很多设施在建设后并没有得到应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开发新区楼盘的销售业绩十分可怜,规划的CBD商区不仅仅没有得到很多公司的注入,同时使得大量的资金投入出去,造成了未来城市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对城市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渐渐提高,对于生活的品质也有了一定的要求,目前城市中的居住着对于居住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当一个家庭考虑是否在这个城市定居时,首先一定会考虑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味最求城市经济的最大化发展,却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政府对此问题也十分重视,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干预,但是在实际规划工作进行时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导致最最终没有落实,致使城市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城市规划设计雷同,相应的概念大部分都属于从别的地方转移过来。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相应的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底蕴。但是根据目前城市建设来看,很多城市存在着同一个历史遗址,属于本土文化建设的建筑物也大幅度被拆除,被相同风格的现代建筑所代替,城市景象虽然繁华却是千篇一律,每有一点本土城市的特色可言。有的规划抄袭西方国家的城市文化建设,不考虑是否符合当前城市的建设需求,最终使得我国的城市风貌奇异,没有任何美感,体现不出城市建设的优点。

二、城市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措施

1、科学规划。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城市建设的科学性。注重生态平衡性、产业协调性、布局合理性杜绝规划随意性和盲目性。规划部门要及时对规划方案进行补充和调整克服传统城市进程中的弊病。

2、培养前瞻性。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对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取得城市综合效益,但是并不代表只是追求一时经济利益的“快餐规划”总体规划要有更高层次、更长远的战略计划。尽可能深入研究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把握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

3、独立创新发展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不可复得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复制的文化底蕴。我国城市规划提倡保护城市文化历史塑造城市名片。但是并不代表毫无克制去复制、抄袭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而是需要从自身历史遗迹、故事文化内涵去思考、去探索将自己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城市建设中。还要主动吸取国外建设优良部分去其糟粕转化成自己的,遵循人性化原则。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以人为核心和导向。城市规划设计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身的关系。城市规划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树立为人们服务的理念。尺度和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体系。城市和信息化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手段逐渐过渡到高科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弱化。城市规划设计要通过城市交通设计和空间设计来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有活力的交流环境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在环境中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还要加大绿色自然环境的建设加大人与自然的接触机会溺短人和自然的距离。

4、城市规划设计还要体现民意,关注人们切实关系的民生问题改善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沧」造舒适的居民环境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交流。坚持可持续发展规划。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过突出贡献。但是现在国内经济发展部平衡资源出现断层现象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三、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要立足于当前城市的发展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时,要多方面的考虑问题,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好,促进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步入一个新时代。

作者:牙森.玉素甫 单位: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五篇: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1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不仅能够影响城市环境的质量,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趋势的带动下,社会发展迅速,但是在各方面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是一牺牲环境换来的,因此使得现在的自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也大不如前。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提出将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目标,另外,只有在有机的处理好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中,必须将合理利用水资源问题考虑到其中,进而建设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作状态能够直接的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如今,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转状态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和绿色文明城市的建设等,因此如果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做得不合理,理想中的城市建设将很难实现。可见,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引起相关设计单位的重视。

2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设计工作缺乏科学依据

要想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必须要先准确预测水量、保持水平衡。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根据这项工程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是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在获取相关数据时,仍以回归外推历史综合水文数据法为主,而这种调查方式所获得的数据精准度较低,从而影响到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另外,相关部门及人员并没有定期监测水质量及用水器具,新技术的应用率不高,水信息综合分析不到位,这些都导致设计工作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2.2排水方式不合理

当前,我国各城市内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雨污同流得问题,这类问题在城市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尤为突出,截流井的广泛应用和施工环节的疏漏,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雨污混排的现象更为严重,这样不仅增加市政在水资源治理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对城市造成了更大的危害。现仍有些地区在沿用传统的合流治排水的方式,这种给排水方式比较落后,对雨水资源和城市径流面积的重视度不够,然而暴雨径流的发生往往是随机的,再加上突发性的排水,很容易引起当地水体生态系统被污染。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应相应的结合当地的地质特征、降雨量和水文各项条件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使设计的给排水工程具有科学合理的排水方式。

2.3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使得园林景观的用水量巨增,然而相关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目前的景观用水量的布置上面,而忽略了长期生态环境维护,因在大量景观水的引入下,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可能会加速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有些地区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不当,仅是用水冲污,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源上控制污水,反而使得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2.4传统专业与当前实际不符

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因外界干扰因素过多,无形之中就加大了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的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下,许多给排水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呈现许多不足之处,如专业知识结构陈旧和实用性较差等问题,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很难适应当前多变的市政建设环境,达不到给排水市场的需求,发挥不出实际作用。

3如何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

3.1对给水系统进行设计

在现阶段城市供水系统的需求下,变频供水设备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供水方式,这种供水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很适合将其应用到中观层。另外,供水系统在用水高峰时期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供水量很难瞬间达到高峰用水时的量,使得用水系数波动很大。因此为了适应用水需求量的变化,需要对现有水厂的规模进行扩建,同时提高水塔的高度,使水厂储存更多的水资源,保证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量。通过重新改造水厂增大储水量,能够有效地对水系数进行及时的控制,达到提高水利用率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过程中,需以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近期远期计划相融合的目的为出发点。

3.2对雨水系统进行设计

各地域的气候条件具有差异性,例如,部分城市雨季较长、降水量相对较多,水库的积水量增涨速度较快。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市政给排水工程时,将降水量纳入研究范围,将雨水系统设计、防洪排涝工作及城市竖向规划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解决城市的积水及蓄水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地区在设计河流水坝时,往往以五年一遇不满溢为标准,如果发生洪灾,那么洪峰的相遇处,势必会压力增强,地下输水管道极易出现渗漏水现象。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输水管道时,必须要切实考虑到压力因素,切实控制压力流,优化水管的输水效果。

3.3合流制与分流制

结合实践情况来看,分流制在新城区的应用效果最佳,而合流制则更适用于老城区,但是分流制与合流制却无法实现真正的平衡。合流制是指在给排水系统中建立连接通道,以此来贯通两个给排水系统;在处理污水时,如果使用的是分流制,那么需要从化粪池出口处进行引流,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施工技术水平及团队精神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雨季到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利用截流式合流制来处理污水,该合流制方法在中小城市的应用效果较佳。另外,设计人员要能够严格遵循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污水控制”,而要能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污水处理厂可以将部分污染性较小的污水排放到江河中,通过江河的自净功能来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从源头上处理好污水的相关问题。

4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设计规划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体现出科技水平,在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产生了新的设计理念节水节能技术。在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充分体现了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促进了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强民 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

第六篇: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某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多温凉,冬季少严寒,雨量适中,基本无炎热期。该地区住宅小区项目区位条件极其优越。基地依山傍水,紧邻公路东侧,自然景观良好,使本小区具有临水而居的地利。小区规划用地沿公路方向约为350m,宽度约85m,总用地面积约3.5hm2。方案包括有7栋住宅楼、1栋商业、1栋17层商务巾心和配套及地下车库等功能单体。小区总建筑面积129800m2,容积率2.21,建筑密度21.98%,绿地率36%。

2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经典高尚的生态居住环境。“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特征的前提下,贯彻生态、文化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个性鲜明的居住空间。讲究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办公、商业、游憩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景观环境的融合。

3城市住宅小区总平面布置

小区沿街布置商业用房及商务中心,基地靠山内侧布置住宅,尽量远离城市道路,保证其安静与私密。住宅由高层和多层组成,在空间上采用高低错落的布局方式,充分考虑紧邻基地东侧的河道景观,同时考虑实现“全景住宅”的目标,在高度下形成面向河流的梯形设置,强化观景概念,结合景观休闲绿地广场,既是整个小区中心的景观活动场所,又是沟通整个小区的纽带。考虑南侧小山对基地的日照影响,住宅建筑朝向调整为南偏东25°。因地形平整,基地标高高出东侧公路,规划时,在东侧沿公路设置了四层退台式商业。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及二层为单开间商铺,有内部楼梯相连接,从道路直接进入,三、四层为大开间商铺,通过专用门厅到达。三、四层商铺均有各自的露台,形成退台。退台式的布局为其提供了室外活动空间,构成多种商业活动及城市生活的场所,平台直接相互连接,增加了商业的可达性,也有利于商业气氛的营造,另一方面,逐层的退台连接了城市绿化带与山体绿地,形成了小区与城市道路间的柔性界面,并成为新的城市空间,使休闲、购物、交流活动融为一体。位于基地北端车行出入口一侧的商务中心,主要由17层的办公主体与4层的裙房两部分组成。规划要求的托儿所和居委会设于裙房内,商务中心隔层功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满足入场办公的各种需求。

4城市住宅小区交通分析

小区采取人车分流,人流和车流互不干扰。人行入口通过电梯将人群提升到小区住宅入口广场,然后再以圆形入口广场通向各住宅的发散道路来分导人群,电梯的设置不仅使人群在落差前倍感轻松,也杜绝了车辆通过人行入口闯入小区的可能性,最大程度保障出行安全便捷。小区道路系统分为三级:4m宽的主要道路、3m宽的组团路及2.5m宽的入户道路。

4.1道路系统分析

(1)车行系统。小区在京承公路上,设有两处车行出入口,内部车辆南北端的车行入口进人,通过地下车库坡道直接抵达车库停车。小区内的访客车行路线是从北端的车行出入口进入,逆时针上坡到达住宅区内部339.00标高,停放于地面停车位。商业部分的停车则是经南端的地下车库坡道停入地下车库。(2)人行系统。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居民闲暇假日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合理组织车行交通的同时,也规划了一套步行交通系统,并与绿地系统相结合。整个步行道路系统由中心园林广场、联系中心绿地与庭院绿地的步行通道、庭院空间、各类户外活动场地、绿地健康步道等组成。突出各中心与主平台的联系,呈枝状延伸至各单元住宅,减少与车行系统的穿插。步行道的地面铺装材料采用透水性强的暖色地砖,尺度适中,以给人带来亲切感。

4.2停车库设计

地下车库有两个出入口坡道,分别设置在基地北端入口广场附近和基地南端。北侧车库入口南场地标高进入,主要供住宅车辆使用,南侧入口由道路标高进入,主要供商业停车使用。在基地北侧还没置一个机动车环道,连通各层地下车库。停车库共有四层,710辆停车位,连同地上30辆停车位,满足整个小区的使用要求。

5城市住宅小区消防设计

小区内部主要道路设计为环形通路,满足消防使用的要求。消防车道通过北侧车行主入口沿8%的路面坡度从东北面进入小区内部,每栋高层建筑前面均有15m×8m的消防登高场地,小区道路转弯半径均为9m。

6建筑造型

整个小区的建筑,包括住宅、商业与商务中心均采用了ARTDECO风格。作为上世纪20、30年代盛行于上海、与欧美同时发展的建筑风格,代表了现代时尚、摩登,又不失端庄、典雅,由于ARTDECO依然是一种现代建筑风格,立面处理以简洁为主,避免过多的装饰,仅在顶部及基础处做必要处理,商业的退台处理与建筑造型的层层收分相呼应。立面材质上,主要使用了深褐色石材、深褐色及浅黄褐色真石漆、中空透明玻璃等材料。

7结语

总之,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建筑师应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合理配置,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及要求也日益增高。因此,建筑规划人员应将和谐社会理念的建设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住宅小区的实际规划中,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与时代特点相符合。

作者:杨士龙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七篇:生态型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生态型城市的规划原则

1.1适用性

城市作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城市生态型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建设规划和生态改造,如果离开了城市建设的目的性,生态型城市规划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也就不具备可行性。城市规划涉及的生态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同时也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

1.2科学性

生态型建设与规划科学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的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矛盾会凸显。因此,生态型城市的规划政策,设计思路与规划制度必须符合,而且规划内容要具备可操作性。

1.3整体性

生态型谋求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要求城市物质循环对环境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制订不同的建设计划和对策。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以协调发展为中心,区域建设的产业结构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匹配相适应,也就是说生态建设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1.4辐射性

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形成一城多心的组团结构,从而达到地区全力的自由式城市形态,这也是未来大中城市发展的方向。将城市分解成若干单元,单元之间留有绿色空间,拓宽了城市和自然界的接触面,形成相对独立平衡的社会活动综合区,使生态型城市建设富于辐射性。

2生态型城市建设规划的策略

2.1建立生态型城市的规划体系

城市生态规划领域内的一切活动需要具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第一,明确生态规范自由裁量权的执行范畴,并能够使城市规划管理执行能够合理化。第二,保证生态规划组织方案的法制化和高效化,合理协调生态规划的公共性与开发商利益间的矛盾,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建设。第三,不断完善生态规划技术监督机制,全面提升生态规划水平和服务质量,规划管理体系要有利于生态规划建设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2.2生态型城市的规划设计

2.2.1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形成配置合理的植物生态群落,生态群落有利于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建设绿化景观,满足不同环境下的生态要求,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2.2.2建立可循环利用的产业结构。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是源自城市规划思想观念的转变,城市规划要遵循顺从自然并有效利用自然条件的思想。建立循环利用产业结构能够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城市规划规定了城市基本的活动形式和空间分布,城市产业结构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在区域中的生产力布局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遵循生态工艺原理,使综合利用的资源成为首尾相接的有机统一体,从而形成多样性的产业链接。

2.2.3加强城市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的基础上,构建合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不断开发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多样性的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减少城市内生物分布的阻力,给不同物种提供便利的生境空间。

2.3城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城市的个性化需要

首先要保护自然,工业文明加快了人类疯狂的开掘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的破害,导致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失衡,要纠正人类对自然所犯的错误,谋求人类未来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业发展带来了社会自身建设发展的不平衡,人类面临诸多的社会环境问题,要继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体现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学,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规划方案,使城市结构这个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首先,补充新的生态点。随着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多,需要补充新的生态增长点,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为保证城市绿地的健康发展,必须根据城市的范围和实际需要而把绿地功能定位列入城市生态规划的范围

2.4用新资源观来开创城市的新境界

新资源观的提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拓展,城市生态资源越来越少。城市要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就必须从生态建设上确定新的增长模式,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资源为生态资源缺乏的地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很多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多,大多数城市的发展处于被动介入经济全球化的状态,必须充分利用城市品牌的生态资源,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发散式、扩张式的规划策略,不断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总之,城市要在生态循环中占据战略高地,必须增强城市在生态配置体系中的控制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城市新貌,树立新的资源观,增强城市的生态建设,这也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丁冠华 单位: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第八篇: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一、提高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意义

在人们生活过程中,水资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生存的源泉,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单从某一角度来看,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业的发展都与水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候可以用一个城市水资源的存储量来决定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建设城市给排水系统时,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策划方案,不但能使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还能够保护城市水资源不受到污染,达到水资源和城市发展互利互惠的目标。当前,大多数城市水资源面临匮乏,水资源的短缺限制了城市经济发展,有些城市给排水系统不完善,最终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市发展,为了让人们生活水平迈进一个台阶,对于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随着重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越来越差,水资源的污染也越发严重,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具有很大威胁。针对城市环境而言,一个高效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为了保护城市水资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要针对自身情况设计一个合理的给排水方案。

二、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中供水系统的问题

城市给排水系统中,供水系统主要是由网管的设立来进行的,因此网管的合理分布可以确保给排水系统的效率。但是,大多数城市的网管分布都不合理,材料不合格,很多网管年久失修,所以,为了确保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在网管进行工作一定时间后,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并对于网管分布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为了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城市中,不同区域、环境的网管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布,只有保证了网管分布合理,供水系统就会正常运行,排水效率就会提高。

三、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排水系统中的污水;第二,排水系统中的积水洪涝;第三,排水管道。在进行排水过程中,积水洪涝是排水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主要由内洪和外洪两部分组成。其中,内洪是人们在生活、生产时和部分雨水所产生的积水,排水系统对于积水要进行及时排出。外洪是暴雨与河流产生的洪涝现象,排水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预防洪涝。然而预防洪水发生的主要方法就是统计本地区降雨量。为了提高对污水和洪涝的处理效率,需要将科学方法和高端设备应用到排水系统中,对其进行合理安排,规划出来的方案会应用到相应系统中。例如,在应用污水排水管道时,规划出来的方案会应用到污水排放系统中,对于污水排放的管道进行合理规划,还能提供一条便捷的排水路线,还提供排水管道之间最大和最小间距,为优化排水管道做出贡献。在规划排水管道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区域内对于管道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设计,提高管道利用率。

四、城市排水工程

不同城市排水工程施工的总距离不同,要依据街道的宽度进行设计,地区气候、湿润度、降雨量、降雪量等不同对于设计的排水沟的类型会有很大差别。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发展,城市用水量逐步提高,而且很多城市储水量不足,最后发生城市断水现象。所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提高用水效率,设计一个高效率的给排水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发展速度,还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要想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需要对城市平均用水量进行精确测量,致力开发地下水资源,在污水系统中应用先进设备,提高污水利用率,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发展,城市周边环境受到了很大伤害,最终产生气候变化无常等现象,尤其是最近南方频频发生洪涝灾害、泥石流、暴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由于我国南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夏季降雨量大,还有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防洪也是排水系统重要的任务之一,排水系统高效率工作可以减少洪涝带来的恶果,也保护了人们生命和财产不受到伤害。针对排水系统防洪排涝的优点,避免城市受到大暴雨和洪水的侵袭,在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的过程中,为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在防洪排涝方面进行着重考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发展,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对城市水资源有很大影响。就目前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而言,为了提高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能力,需要对污水进行分段和分批进行处理。针对当前我国给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流分批进行处理相对比较简单。根据实际情况和排水系统可知,二、三线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应用的是分段合流处理,刚开始雨水的污染程度比较大,分流合流的方式为污水处理提供。而且,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经过污水系统处理的水可以在工程或者工厂进行多次使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给排水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进行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者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严谨的态度设计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方案,并针对具体情况,设计出符合其环境的排水方案,使城市排水系统更好为城市高速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黄昌继 单位:简阳市城乡建设勘察设计室

第九篇: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发展

1邯郸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1.1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

邯郸市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据统计,截至目前,邯郸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000多处,其中国家级18处,省级135处,市级309处,市内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就有多处,分别为:城内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丛台路历史文化街区、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陵园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多达百余处,而武陵丛台堪称邯郸历史文化的坐标。

1.2邯郸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

历史文化的价值具有非物质性,邯郸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见证了古代战国时期赵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如:位于邯郸城西南郊邯山区境内的赵邯郸故城遗址;位于邯郸市区中华大街80号。占地面积24公顷的武陵丛台;位于邯郸城内北关。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关桥"的邯郸学步桥;位于邯郸城内中街。相传是赵国上卿蔺相如给大将军廉颇让路回车的地方的回车巷等等古赵历史文化数不胜数;第二是承载着几代中国人民记忆和情感认同的抗日战争中的邯郸,在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中,邯郸始终处在华北敌后战场的最前沿,当时的中国大地是“铁蹄踏碎山河梦,哀鸿遍野满目痍”。巍巍太行129师全体官兵英勇抗敌,位于邯郸城西110公里处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的129师司令部、位于邯郸市区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均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山底抗日地道距离邯郸市62公里,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南约十公里处的山底村;第三,邯郸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成语典故之都,有多达百条以上的成语典故都是以邯郸有关,最具代表性的有:“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留存历史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正确理解历史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滋生出新的文化内涵。

2城市规划设计中邯郸历史文化保护困境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邯郸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多年来,邯郸人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邯郸市“三旧”(旧城、旧厂、旧村)改造工作的全面开展,邯郸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其历史文化遗存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其原因有:(1)保护资金短缺,邯郸市政府心有余力不足,难以开展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2)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所有者业主单位由于目光短浅,感觉无利可图而缺乏保护与改造的热情,任凭文保单位自生自灭;(3)随着邯郸市作为晋冀鲁豫四省交汇中心城市定位的提升,各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开发,旧城区大规模拆迁,地方政府管理不善。

2.1管理不善加剧了对历史文化的破坏

历史文化遗存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在邯郸市,许多既定的文物与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仅仅是悬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他们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保护资金缺乏,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位的保护与管理上的不完善,加快了对历史文化尤其是历史文物的破坏,存在重利用轻保护的现象,一些富有价值特色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风貌,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见证了古代战国时期赵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回车巷已经破败不堪;几千年留存的学步桥常年遭受风吹雨淋无人问津,甚至一度被列入危桥范围。

2.2缺乏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识

对于邯郸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古代文物及古迹保护应有着不同的保护内涵,由于地方政府没有更多关注文化遗产本身的历史性,只是以少数文物保护学者和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呼吁其重要性,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市民缺乏足够的机会了解、参与或者是监督文保工作。邯郸涉县岭底深山里的千年古村,古民居群历史悠久,建筑年代沿续连贯,历宋、元、明、清各朝,为涉县人民农耕生活的理想家园。其规模庞大、气势雄浑、布局有律、空间组合奇异、装饰精美绝伦、使用功能齐全,其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个性鲜明,建筑艺术精妙。如今保存完整,具有历史原真感,环境风貌依旧,单姓同宗聚族而居,历史生活延续,集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亲文化、耕读文化之大成,为典型的古代农业聚居村落。由于历史原因,岭底古建筑群局部曾遭到一定程序的破坏。1时期是古建筑群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其中,1966年代破坏规模较大。石雕、木雕及各种木匾遭受破坏并且大量流失。随着时间的久远,房屋部分破旧,急需维修。

2.3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滞后

邯郸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遭到严重破坏,规划部门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过程中,只是为了编制规划而编规划或者是编制了规划但不按规划实施。而城市管理部门缺乏保护意识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了近期利益用厅堂馆所、道路桥梁代替了传统的意匠空间,导致规划部门只能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使邯郸这座三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无法延续。

3城市规划设计中邯郸历史文化保护多元化发展的策略

邯郸迄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成语之乡、中国梦文化发祥地、太极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座高峰。邯郸应以历史文化价值为核心竞争力,扩大在晋冀鲁豫乃至在全国的影响力,来带动区域内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邯郸的整体文化发展策略应该为该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前瞻性、决策性的发展思路,使之有效地知道历史文化的更新与改造。

3.1拓展对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

历史文化必定是有一定的时间或年代,如果没有时间或年代就不能称之为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时间因素尤为重要。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等,都是一个时代所留下的有力印证。而邯郸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文物古迹保护有着不同的内涵,应区别对待。由于历史通俗滴讲就是往日的故事,所以历史文化保护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市民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化需求,是以人为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保护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市民文化生活和城市的活力,使它能更快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要通过实地调查、街头走访、查阅文献等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价值,确定保护要素,建立起较为全面的保护框架,针对各自需要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2提炼文化保护要素,演绎千年历史

保护历史文化要合理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严格控制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范围内的合理建设,严禁破坏历史建筑外部界面的改建活动,适当根据历史文化资料整理与缝合已失落的连续性空间体系。在空间节点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般均呈点状分布而与之相匹配的城市肌理也应得到保护。延续历史肌理的前提是要摸清历史状况,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激励特征,从城市规划层面来进行保护和控制。保护能保护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保护的,并能创造性地加以发展。在时间节点上,邯郸市要制定一套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经济均衡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要统筹考虑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市容改善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方面因素,其中历史文化遗产要纳入到邯郸是的城市发展资源体系中,提炼文化精华,演绎千百年邯郸历史。

3.3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内涵

邯郸市历史悠久,文物升级颇多,有许多已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有形、无形的历史文化遗存,对这些历史遗存城市规划部门应该进行深入挖掘和归纳整理,提炼出鲜明的区域特质,从而提升城市内涵。从历史意义、文化内涵、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既要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要保持邯郸古城现存的历史风貌,同时也要保护古城所留存的历史信息。在保护邯郸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应有序更新、发挥优势、发掘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以历史文化作为邯郸市城市文化内涵发展的主线,来构筑历史文化创意廊道等方式,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扩大邯郸的影响,推动邯郸经济发展。

4结束语

邯郸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是对城市未来的管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需要将保护与发展利用有机结合,将发展利用作为保护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注重宏观层面的发展和微观层面的利用,以恢复历史文化本身的活力,只有以保护为基础的发展才是真正科学的有效发展。

作者:李萌 许家赫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