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在报纸广告设计的演进
时间:2022-02-01 02:41:07
导语:印刷技术在报纸广告设计的演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当代报纸广告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解析模拟印刷技术、模拟与数字相结合印刷技术及数字印刷技术对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后及21世纪后三个不同时期报纸广告的图形、文字、色彩与版式等诸多设计因素的影响,探寻当代报纸广告设计演进的脉络。
关键词:当代报纸、广告设计、印刷技术
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经历了从萌芽,到雏形,到完善,到兴旺、发达的漫长的演变历程。1印刷术起源于古代的印章和石碑,活跃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兴盛于两宋的活字印刷。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人称其为印刷术的始祖。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铅活字版印刷,为现代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是首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品实物2这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中国印刷技术历经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及汉字信息处理的激光照排三个历史阶段。它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说:“印刷以知识供给人民,为近世社会的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3当代印刷技术的进步给报纸广告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印刷技术的发展
我国当代印刷行业发展可分为模拟印刷时期、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时期与数字印刷时期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报纸的印刷技术经历了手动凸版铅印、自动凸版铅印、平版胶印及数字印刷的过程。本文从模拟印刷、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及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等方面,展开对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研究。
1、模拟印刷技术的发展
解放初期我国的印刷技术主要为模拟印刷,其包括平版、凸版、凹版、孔版四大印刷,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载物上的过程。4模拟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和印版来印制,模拟印刷的排版技术经历了手工铅排、自动铅排、手动照排到激光照排的过程。解放初期的手工铅排是按照原稿和工艺的要求,用铅字和各种排版材料排列而成的。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一批现代化的印刷企业,并开始生产、使用自动铸排机。60年代,第一代国产手动照排机研发问世,照相排版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熔铸铅字的传统排版工艺,实现了从热排到冷排的技术变革。60年代以前,印刷彩色图像需要采用人工设想分色技术,由于该技术的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并没有得到普及。60年代以后,随着彩色胶卷和制版照相机的发明,人工设想分色技术逐渐被照相分色技术所取代。直到80年代,电子分色技术才得到运用。模拟印刷时期,印刷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的发展。
2、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技术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光电技术开始应用在印刷技术领域,使得印刷技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迈进了模拟印刷与数字印刷技术相结合的新时代。印刷机械的研制和生产也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从手动、半自动过渡到全自动,实现了从铅印到胶印的重大变革。80年代,我国成功自主研制电子分色机,并投入市场。电子分色技术质量好、图像修正功能强大、生产效率高,为彩色印刷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数据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到20世纪90年代,电子排版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电子排版系统中的文字和图像都以代码的形式出现,图文信息的输入、编辑全部在计算机里完成,整个流程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较对、修改、替换,极大的拓展了版式设计和制作的空间。印刷技术由文字单色处理的桌面出版系统演进到彩色图文处理的电子彩色出版系统,完成了图文信息处理技术由模拟向数字化转化。这一时期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广告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广告设计的表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3、印刷技术的数字化革命
21世纪初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印刷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文字、图片等数字信息存储传递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使得照相、分色、校色、创意、拼版等工艺在页面描述语言中有机结合,实现了图文合一,数字印刷系统不用软片,也无须分色制版,省略拼版、修版、装版对位等工艺流程,新型感光材料和印刷油墨的开发,为印刷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使得印前、印刷实现了数字彩色一体化。2000年后,数字印刷企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我国数字印刷企业约为37000家,占所有印刷企业的37%,兼营传统与数字印刷的企业约为44000家,占所有印刷企业的44%。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数字印刷机的出口大国,图1为我国数字印刷机进出口比例,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印刷机进口比例浮动较小,呈缓慢上升趋势,而我国数字印刷机出口比例涨幅较大,在2010年出口比例突破了50%,比上一年增长了17.45%。
二、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的发展与蜕变
报纸是出现较早的一种传统印刷媒介,也是最大众化、传播范围最广的传播渠道之一。唐朝的《邸报》被视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报纸,其主要内容为政府公文,只在宫廷中流传。辛亥革命前后,各类报刊纷纷创办,全国报刊达500多家。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和省级报纸蓬勃发展,实现了自给自足。1966年——1976年,“”爆发,广告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工具而被禁止,所有商业广告活动全部停顿。1979年,中国广告业开始复苏,发生了重大转折。2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了“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广告,这则广告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条消费类报纸广告。同年1月10日丁允鹏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为广告正名》的文章,为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图形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模拟印刷时期的报纸广告中图形运用的频率较少,所占面积较小,表现手法单一、直白。模拟印刷时期我国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文字告白为主,手绘插图为辅的设计特征。模拟与数字相结合印刷时期,报纸广告设计开始使用摄影图片,图片质量与模拟印刷时期相比较为精美,但大多为产品、人物及场景直白的表达,缺乏创意。模拟与数字相结合印刷时期我国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手绘插图为主,摄影图片为辅的设计特征。数字印刷时期的报纸广告中图形运用较为普遍,以创意摄影图片和创意设计图形为主,设计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更具专业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数字印刷时期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图形为主,追求创意的设计特征。根据印刷技术发展的因素,结合报纸广告设计的时代特征,将报纸广告大致分成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后和21世纪三个时期。其中1967年到1978年为商业广告的消亡期。3本文不将1967年到1978年期间的报纸广告列入的分析的范围内。论文选取《人民日报》1949年—1966年、1979年—1999年及2000年—2010年三个不同阶段分别从每年4月和9月中随机抽取一期报纸,并对其刊发的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1949年到1966年期间共收集到的303幅广告,其中图形型广告仅23幅,占总数量的7.6%。图形所占广告版面中的面积较小,基本不超过版面的30%。1979年到1999年共收集到的104条广告中,图形型广告有64幅,占总数量的61.5%,比第一阶段增长了近1.78倍,图形在广告版面中所占的面积不断增加。2000年到2010年共收集到的90幅广告,其中图形类广告有73幅,占总数的81%,比第一阶段增长了2.17倍多,图形所占广告版面中面积最高可达100%,图形已经成为广告中最主要的视觉元素。从图3可以看出,解放初期图形型的报纸广告中广告主题多为产品和人物形象。制作方法以手绘为主,摄影图片为辅。表现方式多为具象表现,较为单一、直白。改革开放后图形型广告中广告主题多为产品、人物与场景形象。制作方法手绘写实的产品图形和产品摄影图片使用频率较高。表现方式上意向和抽象手法逐渐增多,但仍以具象为主,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也逐渐运用到报纸广告设计中。到了21世纪,图形型的报纸广告中广告主题与前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品、人物与场景形象的直白表现已经很少被运用,创意图形已经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表现方式上由具象转化为抽象和意向,图形设计更加含蓄,注重情感化,手绘的表现方法已经基本被摄影和计算机设计所取代。如图4为新光药厂1949年12月1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咳舒钙”产品广告,采用了文字描述与手绘图形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画面的左边描绘了一个正在咳嗽的女性形象,线条简洁,并做了夸张处理。画面的左下角为写实的手绘产品包装图,刻画的细致、直观,有力的传达了商品的特征。图5为解放日报2002年8月30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形象广告,采用了创意图形的手法,画面的中心将镜头的图形与上海典型的建筑图形同构,其与模拟印刷时期的图形广告相比,设计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字体设计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文字是广告主向消费者传达广告信息的主要途径,解放初期广告中的文字以手写的黑体、宋体及楷体为主,缺乏规范性和整体性。1980年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发明了计算机激光自动排版技术,规范的印刷字体逐步代替了手写字体,改变了报纸广告字体混乱的局面。如图6所示,解放初期广告中文字以手写的黑体与宋体为主,楷体、综艺体和幼圆体等字体也较为常见,但字体设计手法相对较为单一。改革开放后印刷字体逐渐的取代了手写字体,并增加了很多新字体,如综艺体、隶书体、幼圆体等,该时期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相比解放初期更加多样化。创意字体逐渐在广告设计中得到运用。到了21世纪,除了黑体、宋体、楷体等字体之外,还出现了琥珀体、娃娃体及书法体等个性化字体,字体在设计上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字库中的印刷字体达到上百种,创意字体被广泛地运用到广告设计中。图7为金星钢笔1949年11月1日刊登在《解放日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字体在黑体的基本上,进行了变形处理,将部分笔划的直角转变为圆角,用星星图案代替了部分笔划中,与广告主题相得益彰。图8为凯歌电视刊登在1982年1月14日《解放日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字体在综艺体的基础上,将笔划中的部分直角变成圆角,并将部分笔划连接起来,大写的英文字母k作为背景,使之与中文字相结合,准确的体现了商品的特征。图9为大众汽车2007年6月1日刊登在《羊城晚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广告画面以文字设计为主体,将汽车部分配件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同构的手法,形成100%的字体图形,简洁又准确的传达了大众汽车优良的服务品质。
3、色彩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色彩是广告设计中一种特殊的情感语言,它不仅能吸引读者,还能更加直观的传达产品的特征。凸版印刷时代,由于纸张、油墨及印刷工艺的特点,印刷色域空间很小,无法表现丰富饱满的颜色,所以早期的报纸广告多为单色印刷。《人民日报》在1974年1月1日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张彩色报纸,但是由于印刷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并没有得到推广。后来出现了图形套红的广告。1980年以后,电子分色机和多色胶印机进入我国,其质量、功能、速度是照相制版和传统印刷机无法比拟的,照相制版工艺和单色凸版印刷机从此淘汰出局。1到21世纪,普通报纸的彩色印刷才得以真正推广,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减少了印刷成本。图10为2010年9月16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金龙鱼调和油广告,广告大面积的采用了深蓝色,以明黄色为点缀,与文案的“情深似海,月满中秋”相呼应。蓝色给人感觉广阔而宁静,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温馨、和谐。黄色的标题与蓝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版式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解放初期的广告版面较为固定,面积相对较小。改革开放后伴随报纸的扩版,广告版面的面积不断扩大,广告在报纸中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排版的出现,广告的版式完全打破了原来相对固定的局限,出现报花广告、通栏广告、跨版广告、整版广告等各种规格的版面。论文分别对《人民日报》1962年、1995年、2007年三年的广告版面进行调查,如表2,1962年共收集到广告217幅,其中版面规格多为1/8通栏以下和1/4通栏,半通栏和通栏广告相对较少,通栏以上的广告几乎没有。1995年共收集到广告435幅,广告版面规格以1/4通栏、半通栏、通栏、半版为主,偶尔也会出现1/4版和整版广告。2007年共收集到广告251幅,广告版面规格以跨版、整版、报花等为主,广告版面规格越来越大,成为报纸中的重要内容。广告的版式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初期广告版式设计简单,多为对称型、上下分割型和左右分割型。整个版面分割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分别配置文字和图形,构图简洁、稳定。改革开放后单一的版式形式被打破,版式设计越来越多样化,逐渐向图文融合的方向发展。到了21世纪,版式设计开始在平衡、稳定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个性化和创新性版式设计大量地涌现。如图11为左右分割型和对称型相结合的版式,画面的上方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大小相同的图形和文字,画面的下方为左右对称的文字介绍,左下角的产品图形打破了版面的拘谨感,具有简洁、稳定的美感。图12为2008年12月2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壳牌石油广告,采用了自由型的版式,画面的中心为一条输油管道,以输油管道引导受众的视觉流程,视觉的终点停留在品牌商标上。整个画面被分为图形和文字两部分,这种自由的编排,给人活泼、轻快的感觉。
三、结语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导入,比如印刷术,无论印刷的内容是什么,它都会令使用者的大脑思维方式发生变化。1他不仅强调了技术对个人和传播内容的影响,也说明了技术对群体思维改变的影响。本文从印刷技术的发展来探讨其对当代报纸广告设计产生的影响,以非艺术的因素角度来阐述当代广告设计主题、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的变化,找寻图形、文字、色彩及版式等广告设计语言中的演进的脉络。研究发现,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当代广告设计中的图形设计由直白演进为含蓄、字体由手写体演进为规范的印刷体、色彩由单色演进为彩色及版式由固定演进为开放、多元等特征。
作者:王强 曲聪 单位:江南大学
- 上一篇: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
- 下一篇: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