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教学广告设计论文
时间:2022-08-06 08:29:25
导语:市场营销教学广告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市场营销学对广告设计的指导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能适应市场经济运作下的商品营销的需要设计出促进销售的广告作品。对于广告作品,“企业家是从市场的销售额、利润和成本的高低等参数来考察设计的成败”[1],消费者关心的是广告能否给他(她)们带来好处。而我们的广告设计教学体系缺少与商品市场营销的连接,设计教育只停留在仅仅满足于“视觉”效果的要求,教学从“视觉”出发,最终完成好看的“视觉”作品。因此,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有着与市场不相适应的差距。这样势必影响我们的广告最终效果。因此,广告人当初在院校所接受的教育中的缺失便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广告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一种营销传播”[2]。因此,广告设计作品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得从市场营销学入手,切实弄懂市场营销原理,弄清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位置及其逻辑关系。现代广告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市场营销理论和传播理论。这两大理论构成了广告学的核心科学。所谓市场营销学,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其定义为: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对思想(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的交换。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市场营销是围绕市场而全面开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这一经营活动是以组合的面貌出现的,这组合包括产品、价格、地点、促销以及“政治力”和“公共关系”(即营销学上的6P组合)[3]。
广告活动是一项促使消费者心理变化的信息传播活动。产品要进入市场,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必须通过营销组合中的“促销”这一环节所起作用。促销包含着广告,广告作为一个局部要素,与其他要素组合才能发挥作用。这里所说广告是一个局部要素,并不等于说它不重要。首先它所处的位置无可替换;其次,市场营销的实践证明,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状况下,诸要素有机组合,相互作用、促销才能起作用。广告在这营销组合中,要向消费者或用户介绍或宣传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特点,通过某产品的信息传播使消费者产生印象、好感、理解以至购买或使用的欲望。严格的逻辑和周密的计划是现代广告的重要特征。广告活动要想达到广告主的目标要求,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以策划为主导,以创意为中心的广告策划管理体制。经验告诉我们:广告作品的成功,关键是科学的广告策划。因此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必须根据策划,接受市场营销指导,同时运用好广告传播规律。我们的广告设计教学也应该接受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按市场营销规律办事,而不仅仅是满足“视觉”效果。
二、广告创意的核心概念
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广告创意,我们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明确广告创意的含义。第二,正确区别广告与纯艺术问题。广告创意是为了确立和表现广告主题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换言之,广告创意是使广告能更好地传播广告目的。这就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主意、意念,或新奇的点子。在商业广告中是指能使广告达到促销目的的独特主意。广告创意贯穿在广告策划的全过程中,它是通过构思形成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广告创作意念。广告活动中的“创意”过程,是指根据产品情况、市场情况、目标消费者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而制定广告策略,并且根据这策略寻找一个“理由”而“说服”目标消费者。在这“说服”过程中需要如视觉,听觉等表现手段来影响目标消费者的情感,并促使其实施购买行为。广告创意不同于纯艺术创作,它是一种目的性很明确的信息创作,通常是广告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纯艺术创作中的“内容决定形式”论认为:内容是生活,是客观现实,形式是与之相配的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绘画语言。在商业广告里,假如我们仍然套用这一“内容决定形式”论,那么内容和形式已有不同的内涵,这里的“产品情况”、“市场情况”、“目标消费者情况”和“竞争对手情况”是广告创意的“内容”、是客体,而“理由”的“说明”是表现形式。
广告创意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任何创意都是主观对客体的反映。广告创意是表现客体的思维活动,它来自对商品、市场、竞争、消费者,以及内外环境等方面的认知和把握。客体为主导,表现形式是采用与企业产品的个性对位的独特的表现方式与手段。形式必须服从广告目标和广告策略,在此前提之下,展开思考与联想,确定广告的表现方式,任何把策略性与表现形态对立起来的广告创作,都可能导致广告偏离广告目标,达不到广告目的。因此,广告创意有自己的创意形态、创作方法,不能照搬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方面,是以传达艺术家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为目的。不受客观事实的制约,也不受观众的好恶左右,追求纯粹的个人情感的抒发,在形式表达上只寻求与个性风格相对位的表现形态。而广告作品不是以艺术家个人心理感受为起点,而是以广告目标对象的心理感受为起点。总的说来,广告创意与艺术作品创作是有明显区别的:在视觉形式上,广告强调感观的愉悦和享受,在文化归属上是属于物质文化,不属于精神体验范畴,因此作品并不触及灵魂的真实。而艺术创作,是以传达艺术家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为目的,追求纯粹的个人情感的抒发。在文化归属上是属于精神性的,它强调的是精神上的体验[4]。
三、与市场营销相适应的广告设计教学案例
广告设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它注重实际经验的运用,因此需要一个与市场有密切关联的实务性项目的介入。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广告设计。案例是一个针对宜家家具广告设计实例,宜家家居是一家来自瑞典的家具公司,它的经营理念是秉承“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为宗旨。要求为宜家家居产品制作一本大16开的产品目录,并写一篇市场调查报告。
(一)市场调查
1.宜家在中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调查
宜家在中国大陆有11家分店,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无锡、大连、沈阳和天津。这些分店都是出现在人口密集、人均消费能力较高、人们物质需求高的大城市,可以看出宜家在设置中国大陆分店的时候,充分的了解了中国各个省份的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国,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国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所以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选定在华扩店。
2.政策变动对家具行业的影响
近年来房价上涨,紧接着就是房产新政不断出台打压房价,这让处于其产业链下游的家具行业的大受影响。在中国,由于城市,工作岗位稀缺,工资也较发达国家低,所以在面临楼市不景气的压力下,很多家具企业都纷纷退出。但是宜家恰恰在这个时机扩店,并抓住了中国人要价廉的心理,与竞争对手相比,其销售的家具价格平均要低30%至50%。同时,它还在不断降价。与此相反的是,不少家具零售公司的价格却往往不断上涨。宜家打出的口号是:“有价值的低价格。”它的目标是保持产品的价格不至于太高,但又不让顾客觉得它的商品是便宜货。要做到这一点,降低成本就成了不二法门。实际上,降低成本贯穿了宜家产品的整个过程,从产品构思、设计、生产到运输和营销,英格瓦(宜家老板)无时不想着成本二字。他曾经说过:“资源的浪费,在宜家是一种致命的过失。一个没有成本核算的目标计划是决不能被接受的。”[3]许多人认为宜家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特别的购物感受,如商店布局、没有销售员、瑞典美食,以及由顾客自己组装家具等等。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以低价格销售高质量的商品,这才是它征服市场的有效法宝。
3.产品定位
当宜家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发现它在欧美的市场定位不能用在中国市场上,所以在市场定位这方面重新做了一个调整。原因是中国市场虽然广泛,但普遍消费水平低,原有的低价家具生产厂家竞争激烈接近饱和,市场上的国外高价家具也很少有人问津。于是宜家把目光投向了大城市中相对比较富裕的阶层。宜家在中国的市场定位是“想买高档货,而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这种定位是十分巧妙准确的,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于是宜家就决定与家居用品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人”站在一起。这意味着宜家要满足具有不同需要、品位、梦想、追求以及财力,同时希望改善家居状况并创造更美好日常生活的人的需要。针对这种市场定位,宜家的产品定位于“低价格、精美、耐用”的家居用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宜家把自己定位成面向大众的家居用品提供商,因为其物美价廉、款式新、服务好等特点而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
4.产品策略
风格独特。宜家家居出售的产品全部由宜家公司独立设计,产品风格与众不同。宜家强调产品“简约、自然、清新、设计精良”的独特风格。另外宜家这种简约自然的产品风格还有助于形成宜家的另一个优势,那就是低价格。精美耐用。宜家一贯强调产品设计精美、实用、耐用。当然,单纯的设计精美并不难,但是在低价格的基础上同时做到精美、实用、高质量难度却很大。宜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保证宜家家居用品的设计。他们不但经验丰富,而且能够与经验丰富的生产商紧密合作,找出能够充分利用原材料的方法;同时他们也通晓如何既生产低成本的家具,同时仍旧保持原来的设计风格。
(二)产品目录设计
通过对宜家的市场调查、营销策略以及设计风格的了解,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心中就有把握了。如有的学生设计的作品就注重了宜家产品的“简约、自然、清新、设计精良”的独特风格,并让产品目录的设计风格也朝着这个方向走。我们看到他们的设计作品呈现出“简约、自然、清新、精致”等的样貌特征,同时内页的编排设计及容安排则是迎合了市场调查和营销的诉求,体现出精美、实用、耐用,能够被“想买高档货,而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所接受。上述是指导学生在广告设计中注引入“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把广告设计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接受市场营销指导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教学扩展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实战激情。这是市场营销的社会实践对我们的要求,只有适应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设计教育才能与时代的步伐一致。
作者:冯毅林诗欣工作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
-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及纪检监察工作总结3篇
- 下一篇:供销社基层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