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告设计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03-25 10:31:00

导语:媒体广告设计教学论文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媒体广告设计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创意思维的养成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事情,也不完全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它需要一个有效的引导以及得当的方式和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一定有着很多美妙的创意,一个稍显愚钝的学生却也可以经过训练而使大脑中充满令人惊奇的创意。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个有创意的好设计师,没有刻苦执着的精神和目标的学生一定不会有所突破。环境、动机与方法这是创意思维产生的三要素,因此,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主题工作要围绕着三要素进行,既要创造环境,培养动机和讲究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体系,挖掘媒体广告设计的灵感源泉。

(1)宽松的环境。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敢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必须在学习团队中形成鼓励创新、鼓励思考的风气,提倡制造这个风气的自由宽松、平等讨论的课堂大环境。首先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引导为主;要宽容待人,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提出疑问。其次教师也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多提问题,激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挥,也要遵循个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有违背客观事物发展的常规,要引导他们。总之,在创意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不要把学生所提出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设计的动机。媒体广告设计的创意过程中的一般经验:当接到一个设计任务的时候,我们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去思考,手头上的工作面前的是一个什么问题,需要怎么样去解决,以及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这个就是我们设计的动机。媒体广告创意的前提就是产品的定位。做广告第一件要决定的事情就是怎么去确定你的产品在市场的位置。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同,他们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都有着各自的独特形象,其产品在市场上也有着不同的位置。就如苹果公司的手机iPhone,他们的定位是高端科技,在青年层,比较爱时尚的人群,并且还有喜爱掌上游戏的人们商务层的白领等。苹果的任何设计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无论从产品本身设计、包装都会让人觉得它是物超所值的。苹果每一个客户的触点上都是始终如一,从新产品演示会,到苹果公司网站,以及其产品本身,这一品牌都给人以整洁和组织有序的感觉,在高科技行业,这是一种愉悦。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人提出这样一种广告设计教育理念:学广告,就是学思维;做广告就是做研究;玩广告,就是玩媒体。一句话就道明了广告设计教育的本质问题。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底蕴,何来的思维创造?只有加深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更好的设计创造性。丰富的知识除了来源课本,还源于生活本身。设计灵感不是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就可以拥有的,而是通过广博的知识,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从中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想法和观点,在认识上达到新的层次。因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思考、多动手,从一种角度向多种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这些都是重要创造性思维方法。

现代新媒介的发展给广告设计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和挑战。媒体广告作为一门服务型应用学科,必须将理论研究和广告实践结合起来,与所处的实际环境,当地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自己特色的媒体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在教学当中需要加入新媒介的理论和研究,使学生能更客观、科学认识到现代媒体广告发展和流行的趋势。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都在寻找更好的媒体创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本文作者:林进仙工作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国内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院校已经进行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很多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初步探索的阶段,仍然存在以下问题:①工作室简陋,规模小;②工作室功能单一;③工作室承担业务能力弱,和教学联系不紧密;④一些工作室模仿本科院校,注重科研,忽视职业性,没有体现高职特色;⑤工作室情境式模拟多,真实操作少;⑥工作室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不强;⑦对工作室平台的科学研究少,缺少科学性的总结和优化;⑧工作室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

二、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优势

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具备很多优势,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具体概括以下四个方面优点:(一)有利于学生“学习职场化,职场学习化”随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提前接触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提前锻炼个人的职业品格和素质。提前接触职场的文化,提前感受到工作的快节奏、压力和享受成功的喜悦。传统的教室大众化授课模式已经落后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有利于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训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要给学生一口水,自己先要准备一缸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逼迫教师不断的主动学习,不断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否则,他们就不能应对工作室的教学需要,不能满足学生求职的需要。一旦学生兴趣调动起来,老师的压力就大了,需要不断下企业顶岗锻炼充电锻炼。(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不是输送高级科研人才,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动手能力一定要强。所以,采取“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经过在校内“工作室”充分锻炼后,走向社会可以直接自主创业,开办设计公司、制作公司等。(四)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对接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常见的有冠名班、订单班、定制班等、全额奖学金班。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实习、就业安置中来,学生毕业实习定向安置。企业减轻了招工的压力,学校减轻了安排实习的工作压力。以“工作室”为平台,可以解决校企合作的项目对接。一些新的设计、竞赛等可以联合在工作室完成。“工作室”搭建起了教学与实践、校园与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学校面向社会的窗口。

三、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我们根据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就广告设计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进一步作了大胆的设想———引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即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作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院系管理顶层要重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改革无论是在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还是二级学院或教学系管理层面要高度重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推动。一些教师接收新生事物比较慢,思想束缚,不愿意变化教师模式。为此,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文件、制度,推进工作的开展。(二)健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组织机构建设由学院教务部门成立工作室制课程改革办公室或校内实践教学科,以此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办公室组成人员由院校、行业、企业三方代表共同组成,共同商讨工作室的制度、规划、实训计划、企业培训等重要事宜。各个二级学院、教学系也可以成立相关机构。(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需要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以工作岗位实际情况需要和岗位标准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岗位的实际内容应用到具体课程中去,让学生参与到“工作室”中来,在工作室的项目中完成课程的学习,将专业课程解剖为不同的单元和模块。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技能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替。(四)以强化师资为突破口,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任课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双结构教师”素质。这些教师一方面要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另外一方面还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每年的寒假、暑假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参加下企业顶岗实习锻炼。深入企业一线去充电学习,补充知识。(五)以教学评价为手段,提高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可以采取作品定期展示制度,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感受和体验“工作室制”的精髓。(六)健全完善工作室的仪器购买和设备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大对工作室的扶植力度,给工作室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如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传真机、网络、电话、办公桌椅等;确保人力、信息、资料和资金等资源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提高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引导工作室加强合作,联合承接项目,提高综合实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动态的有机结构,使社会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性、动态性、随机性与高校信息的理论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优势互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校内逐步培养出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本文作者:王渭兵罗钢工作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第三篇

1、人文广场

课程实操——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让学生们学会以敏锐的感觉去观察和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思考变化着的生活中的一切,并总结自己对生活、学习的独特感受,提交一套“我的视觉感观”为主题的设计作业。要求不低于3P,A3打印展出。人文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更加注重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倡导天人合一、自然复归,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理解的观察与思考,并将大自然美的元素提炼出来,运用全新的设计语言进行注释与表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唤醒人们对自然美的认知。事实上,工业化和现代主义已经证明了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社会,而文化的延续才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财富,承载着人类文明传播的角色,已经成为连接技术和人文的桥梁。更何况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已从单纯的需求拓展到对广告的情感交流、文化底蕴、心态反应以及超时代意识等更深沉的内涵。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特征,同时又对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扩大了广告设计文化形态的内涵,更在广告设计表现上,最直接地带来了信息时代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并促使新的设计文化形态诞生。这就标明了,广告设计必须在受众理解的基础上,要摆正设计的位置,不能将设计凌驾于人文之上,而应把设计作品纳入社会文化的系统中进行考虑。人文内涵反映到广告设计上则体现出对个性化、亲和性、大众化、情感化、形式化甚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需要学生们经过长期的艺术体验和设计训练,必须坚持不懈地对自然形态结构进行深入了解、细微观察,才能进入良好的设计状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广告的重心也逐渐向中国倾斜,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国家,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及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更令全球激动不已的是中国广告市场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环境。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化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而,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风俗、中国风格、中国风气、中国风尚”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广告设计市场的重型王牌。随着奥运经济进入了黄金期,促使神州大地“中国风”营销风潮盛起,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将“中国风”作为开拓广告市场的有力工具,凭借着千载难逢的机会,与中国人民共同狂欢。

2、创意工场

课程实操——以学院的实训课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为场地,模拟或与实地广告公司运作模式接轨,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成立项目小组,项目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二是关注各种广告大赛,挑选具有一定规模、独具影响的主题参与。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评分标准则以项目机构与教师共同完成。创意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意识、思想、点子,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要有一个好的亮点与主意。创意是一种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即是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提炼、组合、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创意触角的僵枯,就是艺术生命枯竭的开始。创意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创造就是生命的意义。创意从生活中来,而用于生活,创造力的培养亦要在生活中锻炼,无论艰苦、荣侮,都要热爱生活,才能丰富创作的源泉。因此,创意是广告设计的闪光点,是设计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广博体验,并促使表现对象由生活美升华到艺术美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创意在《广告设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原创性历来是广告教学倡导的主流。而内容与形式紧密相连的表现方式,已成为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它要求学生们敢于打破前人设计传统,不重复以往习惯性的条条框框,并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来,树立大胆想象、勇于开拓的观念、已掀起了一场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全新革命。“创意工场”课程的设置,打破了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以创意设计工场为平台,以项目制教学为驱动,完成从学生到设计师职业转换和能力的转换。以此构建“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工学结合的实训平台。并通过专业课程交叉授课,以真实项目驱动教学,通过不同专业教师、教师与设计师同堂授课等课程教学方式,探索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体系。此外,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工作能力,一直是广告教学的核心主导。通过设计实践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孵化出一批有影响的设计项目。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设计、咨询服务和设计培训。并通过建设“创意工场”,实现五个合一:课堂与公司合一、指导教师与设计师合一、学生与公司员工合一、教、学、做合一、课堂作业与项目成果合一的良好教学模式。通过对以上的人文广场和创意工场的阐述以及课程实操,使学生们从以往的以教为主逐渐步入以学为主的轨道上,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懂得:获得知识并不是唯一,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去运用它、消化它,从而做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作者:黄锌工作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