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服装设计研究

时间:2022-12-12 03:50:32

导语:广场舞服装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场舞服装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广场舞在我国各地大范围地流行,全国参与广场舞的人数已经超过1亿。其中以中高龄人数居多,但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为此,针对中高龄广场舞现状特点分析。从服装的风格、款式、色彩、面料和搭配等方面,研究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的时尚化设计,力求为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

2016年11月8日,我国14城共50085人同跳广场舞,创最大规模排舞(多场地)吉尼斯世界纪录。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增设了群众比赛项目,自此,广场舞正式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经济学人》于2017年初的《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广场舞人数约为8000万至1亿人。有观点认为,从人数来讲,广场舞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运动”。

1中高龄广场舞

1.1中老年人为主力军。有数据显示,参与广场舞的人群以中老年人士居多。其中30岁以下的人占23.2%。30~50岁的占53.3%,50岁以上的占23.2%。中老年人通过广场舞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寻求自我价值和打发闲暇时光的目的。同时,广场舞有着庞大的参与人群,是中老年人体验集体感的新形式,是开展社交活动的新平台,它反映了中老年人群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于健康、审美和自身形象重塑的美好追求。1.2带动银发经济的新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中高龄人群广场舞的盛行,带动了从广场舞服装、饰品、化妆品、便携音响和餐饮等一系列特殊的消费需求,成为银发经济的新趋势。对于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2中高龄广场舞的定义与特点

2.1广场舞的概念。广场,是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1]。对广场舞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概括为:在都市广场、校园或厂区等地,由人们大众集体表演的舞蹈。广场舞是一种社会活动,它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于一体,以集体舞为展现方式,以健身娱乐为目的。2.2中高龄广场舞的特点。中高龄广场舞,可定义为40岁以上中高龄人群为参与主体的广场舞蹈。中高龄广场舞主要有以下特点:广场舞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体。有数据表明,广场舞参与者中,女性占88.2%,男性仅占11.8%,男女人数差别悬殊较大。因此,中高龄广场舞也常被称作“大妈广场舞”;广场舞种类较多,表演内容简单易学,主要有广场民间舞与广场健身舞两种形式。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动作上进行了表现形式的简化,动作组成大部分是由几个八拍的脚步,加上简单的手臂动作组成。这些舞蹈动作简单,且幅度不大,易于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民间自发组织产生,以健身自娱为目的。广场舞常以社区为单位,借用社区附近广场空地开展活动。通过全身肢体舞蹈动作,锻炼中老年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舞蹈活动使得舞者愉悦身心,重塑自我,满足精神需求。

3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现状

对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的调查表明,一方面许多中高龄广场舞者反映很难找到合适的广场舞服装;另一方面,群众表示希望看到服装更具统一性,但又常常质疑广场舞服装的美观性。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3.1缺乏统一性与规范性。中高龄广场舞大多对于参与者着装没有过多要求,使得广场舞活动现场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着装。3.2缺乏时尚感与整体性。中高龄人群大多对于服饰时尚流行的敏锐度较低,服装选择与购买,仅凭个人或小团体喜好为标准。因此,广场舞服装常呈现出款式单一、老旧,缺乏时尚感与搭配性,着装效果不理想等问题。3.3价格低廉且品质差。中老年人在购买舞蹈服装时,常出于节俭考虑,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服装。这些服装常有着用料差、工艺差和版型差等问题。

4中高龄广场舞服装时尚化设计研究

4.1符合团体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中高龄广场舞为群体舞蹈,服装设计上在具备舞蹈服装设计要求的同时,应具备团体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其一,主题性与时尚性。中高龄广场舞服装应在反映舞蹈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和时尚性特征。其二,团体服饰形象的统一性和标志性的同时,展示个人的风格气质与精神风貌。中高龄广场舞服装应通过合适的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展现符合该年龄段团体与个人形象特征。其三,充分考虑设计制作成本。无论从团体服装设计与销售本身的价格控制,还是中高龄广场舞人群对于服装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考虑,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要充分考虑价格控制与成本核算。4.2中高龄广场舞服装时尚化设计。4.2.1围绕中高龄体型特点与运动需求的款式功能设计。中老年人的体型,通常呈现出肩部下榻,胸臀部下垂,背部微驼,腰部肥大、腹部突出的体态特征。因此,除服装版型的设计要体现运动时实用性和舒适性外,更要充分考虑款式的适度合体修身效果。其一,肩颈与胸背设计,突出个人气质。中老年人通常肩部脂肪增厚,脖颈长度变短;肩斜度增加、肩部线条呈溜肩形式。服装的肩部设计,在舒适合体的基础上,考虑平滑肩部线条的款式,同时尽可能选择无领或低领座的设计,V字或U领型,拉长颈部线条,使人看起来更轻盈、干练,通过合体分割线修饰胸背部位形态。其二,腰腹部位设计,关注体型修饰。中老年人腰腹部位常趋于正圆形,两侧变宽、腹部增大。在款式上,需考虑修身效果。通过腰身部位的收省分割,平滑腰身两侧线条,弱化腹部凸起。中老年人舞蹈时在身体活动范围与强度上都有控制,针对腰部的动作活动幅度较小。因此,腰腹部的部位要适当修身设计,一般不会影响广场舞运动。其三,关节部位设计,考虑运动需求。中老年人舞蹈时,主要活动的部位有肩、肘、腕、髋、膝和踝等关节。其中舞动幅度较大、频率较高的部位主要有肩、肘和腕关节。因此设计时,肩部袖笼、袖肥和袖口的大小设计需突出考虑舞蹈活动需求。4.2.2突出广场舞主题与内容的服装风格设计。根据中高龄广场舞服装风格的不同,款式差别较大。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4.2.2.1时尚简洁的运动风中高龄广场舞运动服,通常以分体运动套装为主。上衣常为直筒或轻微收身的款式为主。其中翻领、V领和圆领最为常见;通常为长短袖,短袖长度在大臂中部,无袖较少。衣摆及臀围线附近。夏装为直筒裤装或小A字裙裤装。4.2.2.2合体修身的健身舞服风广场舞常加入现代健身舞内容,如拉丁舞、踢踏舞、健美操等舞蹈动作。服装廓形以X居多。服装款式在腰部收身,下摆散开,有一定修饰腰臀的作用。在袖口裙摆裤腿部分有特殊设计,展现舞蹈风格。4.2.2.3传统特色的中式复古风中高龄广场舞常展现中传统特色,民间民俗文化为重要特点,较常采用中式复古风格服装。如传统对襟太极武术服,改良版汉服等。这些服装正在款式廓形上,差别较大。但在服装款式与工艺细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立领、盘扣和滚边等。除服装外,配以扇子、丝带等舞蹈道具,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效果。4.2.2.4特征鲜明的民族地域风中高龄广场舞题材常带有较强的民族地域风情。如展现汉族的秧歌舞,印度风情肚皮舞,美国爵士舞等。这类舞蹈风格鲜明,主题强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服饰需符合舞蹈风格地域风情。4.2.3体现中华民族特点与时尚流行趋势的服装色彩设计。广场舞因其具有宽阔的场地和庞大的表演人数的特点,服装需有较强的诱目性。中高龄人因有着岁月的积淀,可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的颜色,如可以红、橙、黄、绿、蓝、白和黑七色,作为服装的主要颜色。红色也称中国红,是中高龄广场舞蹈服的红色系的代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喜庆、吉祥之意,展现舞蹈者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除红色外,其他颜色亦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橙色为中国红的衍生色;黄色为琉璃黄;绿色为国槐绿;蓝色为青花蓝;白色是玉脂白;黑色为水墨黑。时尚流行色的搭配能体现中高龄人群时尚现代的品味和面貌,合理的色彩搭配可达到修饰身型的目的。采用上浅下深的服装色彩搭配方式,或上装明亮浅淡的颜色与下装的浓重深谙的色彩搭配,提亮上半身,拉长下半身,达到修身效果;也可采用将色彩搭配焦点放在胸及以上部位,弱化腰臀部,修饰身型目的。4.2.4强调功能性与实用性的服装面料选择。常见的广场舞服装面料有弹力棉、滑爽氨纶、涤纶和四面弹丝绒面料等,其中莱卡棉透气吸汗、弹性舒适,最为普遍,但缺点是不易干。滑爽氨纶弹性优于棉莱卡且速干,在运动服装中较为普遍;四面弹丝绒穿着高贵舒适,具有一定厚度。涤纶面料价格低廉,易洗易干,舒适性较差。因不同舞蹈动作需要,中高龄广场舞服装面料选择差别较大,面料总体需要具备一定弹力,具备舒适性和亲肤性需求,含棉成分较多的四面弹力布和针织布为佳。考虑我国高龄人群勤俭节省的生活习惯,也可在外套等非贴身服装选择上采用经济实惠的涤纶面料。

5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银发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以中老年为主体人群的广场舞的盛行,将会带动广场舞服装、饰品等一些列消费需求,成为“银发经济”的新趋势。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现状特点,从审美性和功能性的角度,研究中高龄人群广场舞服装时尚化设计的要点与方法,为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家庭核心化趋势对中老年女性造成的社会影响———对大妈广场舞的社会现象分析[J].老龄社会科学研究,2015(9):78-79.

[2]赵永刚.运动服装时尚化设计要点与应用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7):156-157.

[3]周彤燕.浅谈广场舞舞蹈的特征与功能[J].艺术科技,2013(3):124.

[4]王召.广场舞蹈的艺术基本特征及创作[J].文艺生活,2013(11):113-11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作者:张洁 单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