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品牌专业思路和策略

时间:2022-11-20 08:59:47

导语:服装设计品牌专业思路和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服装设计品牌专业思路和策略

摘要: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形成了清晰的品牌专业创建思路,采取有效的创建措施,下游以就业与招生、日常教学管理与规范、中高职/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为支撑,夯实基础谋生存,上游以“品牌工程”为重点,铸品牌、求发展。与名企、名校、名师协同,突出服装设计拔尖人才的培养,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创建服装设计品牌专业。

关键词:服装设计;品牌专业;协同培养;名师引领;拔尖人才

一、服装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教育的理念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和方式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教育厅于2015年9月启动了“十三五”期间实施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2015年,广东省确定了26个专业为第一批省高职教育一类品牌专业建设点,126个二类品牌专业建设点;2016年,确定了7个专业为第二批省高职教育一类品牌专业建设点,63个二类品牌专业建设点,并明确了建设目标[1]。2016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第一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6〕114号)中明确指出:应始终围绕一类品牌专业“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二类品牌专业“特色鲜明、全省一流”的建设总体目标,注重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2]。我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第一批二类品牌专业建设立项[2]。

二、创建服装设计品牌专业的思路与措施

笔者从事服装专业教学多年,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了清晰的思路:下游以就业与招生、日常教学管理与规范、中高职/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为支撑,夯实基础谋生存;上游以“品牌工程”为重点,铸品牌、求发展,并在我校开展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创建品牌专业主要采取以下五个策略:(1)与名企协同培养;(2)与名校协同培养;(3)与名师协同培养,创建名师工作室;(4)强师工程,构建名师引领的教学梯队;(5)突出服装设计拔尖人才的培养。围绕这五个策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使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1.与名企协同培养与服装名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名企具有产品典型、设备先进、技术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等特点,利用名企的技术、管理、设备、前沿课题等优势,把企业的国际化标准嵌入教学,构建融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促进了标准引领教学,提升了师生眼界和水平。学校为企业提前输送优秀的技术与人才,与名企共同成长。(1)在佛山市南海NO.1实业有限公司设立实践教学基地。佛山市南海NO.1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国服装行业的重点企业,服装百强企业,世界十大品牌服饰的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中国明星企业(产品获“中国十大名牌衬衫”“全国西服优等产品”称号),国家西服、衬衫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该公司设立实践教学基地,采用轮流顶岗的方式,实施“1+0.25+1.25+0.5”或“1.25+0.25+1+0.5”教学模式,在二年级和毕业前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2)采用轮流顶岗实习方式。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每年有8个班级的学生轮流到佛山市南海NO.1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为期8周的顶岗实习,8个班学生分为4批,分别于第三、四学期下厂实习,每批实习半学期。7年来已有56个班近250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2.与名校协同培养国内办学水平居前列的院校大多与国内外名校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服装职业教育走在前列的院校也都与不同的标杆学校有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这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水平等具有促进作用。我校服装设计专业与国内外名校开展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合作:(1)与国际名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我校服装系于2017年4月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签订协议,迈出了与国际名校合作的步伐。通过互派师生交流学习,共享招生资源,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举办服装展演,向对方输送优秀学生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学。(2)与国内本科名校合作,打通高职/本科人才成长和上升的通道。2013年我校与广州美术学院签订了专科/本科相沟通协同培养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协议。2013年11月,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高职/本科相沟通班正式开课,实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职/本科连贯培养,打通高职/本科人才成长和上升的通道,系统设计和制定高职/本科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3)与优质中职名校合作,开展中职/高职衔接人才培养。2012年起,我校与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系统设计和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并对衔接的中职学校开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衔接’专项培训”。实践证明,与名校合作协同培养人才,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品牌专业建设。3.创建名师工作室与名师合作创建名师工作室,协同培养人才。筑巢引凤,聘请服装界名师,建设服装设计(男装、女装、礼服等)工作室、服装样版工作室、皮具设计工作室,吸纳优秀学生参与到工作室的运作中来,面向产业进行社会服务,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项目化工作室实战式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服装设计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室的成立打造了三大平台,即服务平台、项目化教学平台、导师制人才培养平台,使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突出特色,引领技术,彰显水平。如我校与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李晓燕、林资含等合作成立的女装设计工作室,在长江基地和舞蹈家杨丽萍的服装设计师合作创建了民族服装设计工作室,为教师和优秀学生搭建了极好的专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平台,也为品牌专业建设提供了对外的窗口。4.实施强师工程,构建名师引领的教学梯队教师作为专业建设的主体,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直接决定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采取以下三项举措:(1)梳理教师队伍,组建教学团队。根据广东省服装产业特点、市场需求和服装设计类别,建立男装、女装、童装、职业装、针织服装、皮草服装、礼服、现代服装工程设计等教学团队。(2)建设教学团队,实施强师工程。每个团队构建名师引领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教学金字塔梯队,突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使其发挥领头羊效应,形成“队队有名师、人人有专项”的局面。(3)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教师队伍。通过参加高质量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引进和聘用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强大的力量。5.以赛促教,突出拔尖人才培养每一所学校都有专业素质相对突出的学生,通过特别培养与挖掘,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批学生对学生群体产生的示范带动力、对学校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学生培养方面重点抓先进和后进两头,利用马太效应,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给上游学生提供更多资源,突出对拔尖学生的培养。同时,加强对下游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以逐渐减小这部分学生的比例,避免破窗效应,提升学生群体的培养质量。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推手,把各级各类赛项系统地纳入项目化专业教学和人才评价体系。通过不同层级的选拔和训练,优质学生一层层凸显出来,能力也一级一级得到提升。主要组织学生参加四类大赛项目:(1)学校组织的基础赛项。每年系部组织各类课程作品评比、服装设计大赛、服饰品大赛等。(2)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广东省选拔赛。从优秀学生中选拔一部分人组成职业技能竞赛团队,采用项目化、导师制培养,优胜者取得参加省赛的资格,最后胜出者代表广东省参加国家赛事。(3)全国各类服装设计大赛。要求全部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服装设计赛项,根据大赛的类别和教师的强项分别安排辅导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踊跃参赛中得到反复训练和提升。(4)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拔以及参加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几年学习效果最全面的检验,各班级毕业设计作品通过选拔,推荐参加学院作品选拔,之后参加广州大学生时装周,再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北京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在广州大学生时装周和北京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国内外服装名校学生同台献艺,学校整体实力的展示与比拼开阔了师生视野,激发了专业提升的动力与热情。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层层筛选和选拔,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加强引导、充分宣传,使他们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示范效应,凸显榜样的作用,促进全体学生力争上游。

三、结语

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在我校服装系具备比较优势的专业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建立教产深度融合、产教一体的基于产教融通的学校—基地—企业渐进式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栽培各类服装设计专业带头人,形成领头羊效应;重点建设“成衣设计”“立体裁剪”等专业核心课程,使课程尽可能项目化、案例化、标准化、现代化、实战化;创建彰显地方特色和水平的童装设计、内衣设计等工作室,打造兼具服务、引领产业和现代学徒制培养功能的实战平台,锻炼一部分骨干教师,培养一部分拔尖学生;做出样板工程,使其在人才培养、企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此为榜样和示范,以点带面、以强带弱,逐步形成服装各专业方向名师引领、名生闪耀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粤教高函﹝2015﹞191号[A/OL].(2015-09-07)[2018-03-20].ht-tp://www.mmvtc.cn/templet/jwc/ShowArtical.jsp?id=36572.

[2]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一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6〕114号[A/OL].(2016-05-27)[2018-03-20].www.gdhed.edu.cn/business/html-files/gdjyt/tzgg/201606/498700.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A/OL].(2017-12-05)[2018-03-20].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l.

作者:杨念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