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的突破

时间:2022-04-18 08:35:25

导语: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的突破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的突破

近年来,戏曲艺术继承与创新的话题一再被热议。作为戏曲服装设计师,笔者也一直在思考:时代风貌如何融入戏曲服装设计,戏曲服装设计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进行以彰显戏曲本体特色为标准的传承与突破。

一、戏曲服装结构的研究与创新

传统戏曲服装的平面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具有较强的表演操作性,在结构松量的控制上不断积累经验,获得广泛的普遍性,能够轻松用于不同的表演者,对戏曲服装稳定的传承及广泛的应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为传统戏曲服装结构带来新意?如何能够传承并创新已经程式化的戏曲服装造型?在实践中笔者运用“神似而形不似”的立体裁剪对传统戏曲服装进行了改良,变革的同时考虑对服装整体视觉效果的继承和保留。秦腔《赵锦棠》中女主角的服装就采用了考虑人体结构的立体裁剪方法,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注重肩部的塑造,摒弃了传统的平面结构,采用立体裁剪充分利用袖山曲线的变化来塑造肩部造型。既要合体还要利于活动,这就需要将袖山的高度和袖山的宽度调节适宜。现代审美对女性仪态更加的关注,所以在这部戏中用收省的方法来对腰部进行塑造,使得女主演的身材更为修长,表演时更容易显出体态的变化。除此之外,主演的服装采用双层设计,男女主演在舞台上一起出现时双层设计使服装在表演时多了一种表现手法,能更好的渲染舞台氛围,使轻纱曼舞的效果融入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使服装成为美丽的经典之作,让赵锦棠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故而创新设计获得认可。我们需要不断传承经典并融入现念,为传统戏曲服装注入当下的审美意识,使戏曲服装能够伴随时代的音符执扇起舞。

二、图案及色彩的氛围寓意创新

戏曲服装的装饰性表现在戏曲服装精美的刺绣纹样上,这些经典纹样是在传统审美习俗的框架内进行不断的艺术加工,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形态和色彩构成,纹样和色彩都有相对固定的规范。现代设计中图案的创新一方面是图案本身设计的创新,另一方面就是加工工艺的创新。手绣机绣的互补性,平面与立体结合的创意,都是图案设计的突破口。中国传统戏曲服装色彩艳丽、刺绣图案精美、辅料考究,制作工艺精良,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服装中上五色下五色也有严格的规制,用色具有特殊的寓意,色彩是划分人物类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色彩象征性和图案的装饰性得到发展,给人一种现代感和时尚感让更为年轻的人易于了解和接受,就要深刻理解传统色彩和图案的深层寓意,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创新,发展而不失规制。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编秦腔《再续红梅缘》中,运用柔和的浅色反光材料表现灵魂角色,相比传统的灰色的精灵形象更具有空灵感,也更具有现代感。新颖的舞台视觉冲击会吸引更年轻的观众群体,拓展新的受众就是给戏曲这个古老艺术增加活力。与时俱进的图案纹饰和色彩寓意,是需要设计师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对传统文化深度剖析,并重新解构来抒发情怀、渲染气氛、表现意境这将会使埋藏在设计师和戏曲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瞬间激发。

三、写意原则及意象创造的创新型设计

戏曲艺术与电影、电视等姊妹艺术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电影、电视中的服饰造型是写实的,而戏曲服装是在尊重生活的基础上又有着写意、夸张乃至变形的艺术特征。戏曲服装承担着除了体现人物独特个性的作用外,还承担着渲染舞台气氛和体现舞台艺术风格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角色每场戏的着装时,要着重寻找能营造强烈的戏剧化的舞台氛围及塑造超凡脱俗的人物造型的元素为设计重点。设计师要在人物造型、服装设计中寻求一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极致表达。在增强服装造型美感的同时,又揭示了人物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与观众达成默契,引起观众感觉上的共鸣,还要做到以点带面,轻重有序,虚实结合与舞台上风、光、景、乐的完美配合。例如传统戏曲服装中的腰包裙和长水袖的“扬眉转袖若雪飞”“皓齿善歌长袖舞”作为人物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抒发情感,刻画性格,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给观众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水袖在戏曲发展中,从无到有,从短到长,从繁到简,作为戏剧性的舞蹈表演,被纳入整个戏曲表演程式范畴,传统戏曲服装其艺术特点,在写意的方面可以说近乎完美。如何在写意创新的这条路上开拓设计思路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感官愉悦,要充分发挥色彩的浓与淡,款式繁简转换,借物态化的服装去为人物传神、抒情,捕捉描写对象的神韵和本质是营造舞台写意成功的关键。在新编秦腔《再续红梅缘》中卢昭容装疯时的改良宫装只有左袖襟,飘带参差的扎在腰间,配合京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的跨剧种演唱,用精致的手法创作了一个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疯癫形象,这是写意原则的艺术感染力。

四、时代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中国的戏曲服装款式是基于明代服装而经过装饰和美化后形成定式而来。但当现代戏、其它朝代历史剧创作不断涌现,我们的服装设计又该怎么办?清装戏应该是舞台上时代特点较为为突出的范例。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编秦腔历史剧《李十三》中人物田东升常服在袍服外面加穿外褂,官服带披肩(扇肩)、顶戴花翎、朝珠的时代元素在舞台上一一呈现。朝代再向前不断延伸,历史的符号会明晰的展现。夏商周时期属先秦服饰,麻布和动物皮毛制作的服装形成古朴原始的风格,衣裳制度的形成,胡服骑射的军队风格,十二章纹的时代符号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秦代服饰庄重而大气,秦皇冕服、秦军铠甲的兵服是其时代的象征。汉代确立了中国完整的服饰制度,加之制作工艺的发展推动了服装的发展,衣冠服饰日趋华丽,打扮装束日趋规范,这时期的服装已经体现等级制度。汉代强烈的刺绣纹样风格也是其时代特点的表现。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政治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这一时期服饰双轨制是其最大特点,官服遵循古法保守而封闭,民风奢华,服饰及色彩呈现多姿多彩的崭新局面。宋代服饰继承古制同时趋于朴实儒雅。辽金元时期皆为少数民族,民族融合为这一时期服饰的重要特点。中国古代各朝代服装和艺术元素应不断的融入到新的舞台作品当中,巧妙运用这些时代符号使戏曲舞台的元素更加丰富,是在新的创作中要不断挖掘的主题。戏曲服装作为戏曲舞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手法,其艺术积淀丰厚,对于体现戏曲剧本中的情景及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舞台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等,都发挥着直观的视觉冲击作用。戏曲服装的创新性设计,是基于戏曲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对传统戏曲服装各种定式继承性的改变。现代戏曲服装的设计要在充分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理念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审美观念及协调现代舞台风格特点而做出的设计革新,所以继承性的创新设计应该是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的突破点。正是基于对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和深刻理解与充分尊重,正确处理戏曲服装的“程式性”,保持并发扬其“可舞性”“装饰性”等艺术特色,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新领域,才能穿越百年,重塑时代精神。

作者:孙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