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新型人才实践研究

时间:2022-02-02 09:01:44

导语:服装设计新型人才实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服装设计新型人才实践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才出现了服装设计专业,该专业的设计之初,主要是为了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该专业在现有模式下培养的设计人才在实践中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怎样培养符合社会经济所需要的新型设计人才势在必行。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工作室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新型人才培养的提升路径,旨在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服装设计人才。

关键词:服装设计工作室;新型人才;实践研究

人们的思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理念的不同,二是对于时尚的认同感的不同,在这种环境下,服装设计凭借着品牌的流行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从服装设计行业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来看,服装行业已经很难跟上时展的步伐,其滞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服装品牌难以参与到实际的服饰循环之中,在这种环境下,服装设计专业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的迎接挑战,树立全新的改革理念,才能够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1.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针对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掌握的基本理论,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模式;是师徒传帮带的培养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培养方法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增强培养与就业的融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近年来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团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服装制作企业也在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从而不断适应社会。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必须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人才才能够不断的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而实现工作室培养模式则可以极大地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现工作室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工作室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培养模式多元化。工作室是工作室培养模式的一个载体,在这一在体制上,工作式培养模式将多种培养模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常见的培养模式包括服装设计理论、服装结构设计等等,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以就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随地向老师请教,由此可见,该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融合性。

(2)培养模式多元化。与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结构培养模式相比,工作室培养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能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培养运行机制。从本质上来说,该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服装设计与实践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在工作室培养模式下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培养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培养的积极性。

(3)培养内容多元化。工作室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培养内容。这样能够使培养模式同行业发展、技术进一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具体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通过项目指导以及参赛等形式把握理论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工作式培养模式在培养设计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形式束缚,实现了产业结构和产业设计之间的有机结合。

(4)职业精神团队化。工作室培养模式通常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研究,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思维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服装企业大多以系统的形式进行服装款式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所以说,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一方面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状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适应培养环境。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和人员关系的能力,从而将自己所潜藏的技术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2.以工作室化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模式培养改革

(1)建立项目化工作室,实现全景式的直观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培养过程中所处实际环境正在逐步的影响着学生的培养效果,不仅如此,这种影响还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当不断的实现自身培养模式的专业化,逐步转变传统的培养方式,实现培养方式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院校所沿用的工作室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服装企业的实际操作上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实现培养模式中实际操作的专业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当以服装企业的发展方向为指导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服装设计模式的改革;应当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培养过程中实现直观性培养,进一步实现直观性培养效果。

(2)实现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所处的环境都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因此,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自控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不仅如此,由于现阶段服装设计模式的培养内容与具体的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难度,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对该门模式产生一定的厌学的心理。服装设计模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不断积累一些理论知识,不断的实现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从实质上来说,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培养范围相对较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的对模式进行改变,当然,教师在培养过程中,也应当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布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任务,这样做才能够使大学生最大程度的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现岗位实践与学生就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工作室的实践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替代了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实践。从现阶段的培养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实践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都在沿用一种仿真式的实践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方法不利于为学生营造一种直观性的视觉感受,极大的限定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情绪。而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出现,则极大的改变了这种培养弊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结语现阶段,我国各院校都在高度重视培养模式的创新,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的方式,不断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服装设计模式的要求,但是,现阶段院校所沿用的传统培养模式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没有实现实践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下降。在培养过程中,引入工作室培养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转变学生的认知观念,完善学生的培养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每一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米永龙.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2]肖劲蓉.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装设计模式培养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07:97-99.

[3]金晨怡.基于工作室项目实践培养的服装设计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55-160.

[4]张巧玲.中外服装营销专业高等培养培养模式与模式体系的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06.

作者:陈雪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