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洗手消毒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20 10:58:05

导语:便携式洗手消毒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便携式洗手消毒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疫情防护常态化背景下,通过产品创新设计,缓解洗手消毒液不便携带、出液量不可控,出行时按压操作难等问题。基于前期调研用户在多元场景使用洗手液的行为总结归纳需求、痛点,如使用模式单一等,运用无意识设计理论进行方案构建和造型迭代,设计出一款便携式颗粒状洗手消毒产品。得到可适用三维模型。本洗手液产品在操作和剂量上做了创新设计,体积小,量可控,避免了体积大不变携带,剂量不可控而造成浪费的现象,体验过程方便卫生、一次一粒,便于分享。

关键词:便携;后疫情;洗手消毒液;无意识行为;产品设计

洗手液在防范病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酒精浓度达60%以上的速干型洗手液并配合正确洗手方式能够消除手上99.99%的真菌感染,洗手液的使用可以有效消灭病毒。由于人们的健康理念大于实际行为,宣传健康的理念无法为健康行为带来巨大的影响[1],为提高人们卫生安全防护行为,减少病毒通过手部进入人体内的可能性,需要研究更为便捷的洗手方式。所以,我们基于人们的无意识行为,通过双钻模型对现有洗手液进行再设计,来促进人们保持手部干净卫生。

一、后疫情背景下的洗手方式分析

(一)多样化的洗手方式:在2月19日的《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指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基于疫情背景下,手部清洁变得尤为重要。保持手部卫生健康是阻止细菌入侵人体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的一位老师DaynaRobertson与行为专家JaraleeMetcalf在Facebook上展示的一个面包实验:他们在同一条面包条上切下白吐司片,让手部清洁程度不同的孩子们同一天进行触摸,并将面包片密封在塑料袋内观察。放置一个月后观察可以发现用肥皂或洗手液(4号)进行清洗过的手触摸面包片基本无变化;而未清洁的脏手(1号、3号)碰触的吐司片被微生物污染,滋生了大量霉菌;如图1。目前人们常见的对手部进行清洁的方式主要为:清水、肥皂和洗手液;其中洗手液以其便携方便卫生等特点更受大众欢迎[2],下列是市面上常见的净手产品,如表1。便携式洗手消毒产品创新设计(二)洗手液产品的设计问题: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时,人们出门在外无法避免接触公共用品,而病毒很有可能存在于这些公共用品上。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26%北京上班族通勤时间达一小时以上,同时美国“超级通勤者”也已达350万。人们通勤时间越长,接触到的公共用品几率越大,则接触到病毒可能性也会增加,及时清洁手部非常必要。出门在外,相比于使用仅仅缩小体积的便携式洗手液,人们更愿意使用摆放明显的公共净手装置。而提供净手服务的场所一般为卫生间,但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卫生间分布并不均匀,净手装置不完善,不利于培养人们的手部安全健康意识。而市面上的便携式免洗洗手液只是在携带上比大瓶洗手液体积上占优势,可以速干节约时间,但它在复杂环境中使用体验感并不好,人们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也不愿意常从包内将免洗洗手液反复翻找出进行使用。为了更加确切地洞察用户需求,挖掘痛点和设计的切入点,我们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去观察人们如何使用洗手液。根据在三个不同城市的实地调研发现:非特殊情况下选择使用洗手液的人群相对较少。在公共场所如公交、商场入口处以及餐厅入口处等地可以发现有明显的净手产品,例如大瓶酒精洗手液设置或是酒精喷洒装置,但选择使用的人寥寥无几;在快餐店,有明显净手装置的店铺内,在吃饭前清洁手部的人较少,而陪同小孩一起的家长会比较注重孩子的卫生问题继而带孩子去清洁手部,由于用餐后手部可能会沾上油渍,用餐之后清洁手部的人数相较吃饭前数量有所增加,整个调研过程,清洁手部并主动使用洗手液的人数大约为总观察人数的1/10,如图2。综上所述,洗手液的普遍使用状况不容乐观。由疫情初期洗手液销量的暴增到现在街头无人使用的尴尬处境,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群众,如图3,询问他们目前使用洗手液的现状;根据对群众的访谈以及实地调研我们总结出以下痛点:1.免洗洗手液的使用体验感较差,且使用模式单一;2.酒精味残留带来的错觉;无法判断是否清洁干净且酒精味不大舒适;3.没有使用习惯,安全卫生意识及个人防护常态化意识薄弱。由以上痛点可对便携式洗手消毒产品创新设计进行一个需求定义:通过无意识行为培养人们洗手习惯,无负担使用洗手液,提高使用效率,增强人们安全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常态化意识。

二、无意识行为对净手产品设计的启示

(一)无意识行为设计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无意识设计通过深入人们日常行为的细节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并以符合用户习惯的方式达到目的[3]。“习惯是养成的倾向和需求”。在积累的训练和学习中,当某件事重复多次时,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是有意识行为向无意识行为的转变[4]。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最著名的设计理念就是无意识设计。深泽直人认为,当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使用某种产品时会产生一些潜意识行为,这种行为即无意识行为。且深泽直人先生主张在设计活动中使“设计消解在行为之中”,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见之物,捕捉人们行为不经意间的小细节,寻找使行为之间的关联,挖掘无意识行为和一些客观元素的结合之处,最终获得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平衡与和谐,帮助人们解决使用产品时的细节问题,使操作更流畅,提高用户体验感。在无意识设计理论的语境下,深入对净手行为的探究并对净手产品进行再设计。无意识设计的首要就是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例如以往在使用免洗洗手液时的挤压、倾倒、揉搓动作,那么产品的创新要基于用户以往的使用习惯进行再设计,降低理解成本的同时,对于新产品的接受度也会提高;其次,融合生活现实场景以降低思考负担,例如人们手上常提有物品,通常是如何进行兼顾操作使用洗手液,而不是完全放下一边只顾其中一边;最后融入一定的心理暗示,例如如何使净手的过程成为一种具有趣味性而又符合使用规律的行为,进而深入地去探究无意识设计与净手行为的融合性。(二)便携式洗手液创新设计研究思路:基于对无意识设计理论与净手行为的分析,我们首先深度研究大众出行对于净手产品以及净手装置的需求;其次,通过实地观察、用户访谈、三维辅助设计等方法从社会背景、造型、材料、结构和工艺等角度分析洗手液的结构及可行性以及使用方式,在此阶段我们着重从“传统洗手液使用感差”、“个人防护意识、净手意识薄弱”两个问题来解决,在外出行使用小瓶免洗洗手液的大致步骤为:找到洗手液—拿出洗手液—打开盖子—挤出适量的洗手液—关闭盖子—存放洗手液—双手搓揉。但在复杂多元的使用环境中,易因操作失误导致无法一次性完成该步骤,让人心情不畅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我们拟减少使用步骤,将“适量”具体化,无需考虑使用时挤压的力度。且可以减少寻找洗手液的步骤,并为了减少寻找时间,将洗手液重新置入一个方便拿取携带的载体中,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无需因环境复杂增加失误操作,保持用户使用良好体验感,如图4。同时,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利用多感官理念并结合通用设计原则[6][7],找到了设计的切入点;最后,利用三维建模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设计修改,不断地进行迭代,发现造型美观而又符合日常生活的无意识行为产品,研发符合大众对于净手装置的需求的人机友好产品,实现面对不同人群的产品信息通用化,使产品的表达更加人性化[8]。

三、便携式洗手消毒液产品设计

基于以上便携式洗手液创新设计研究思路,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根据前期调研发现的设计切入点:粒状(“适量”具体化)、无意识设计,搭建初步的方案架构;第二个阶段是如何更易引导行为发生,探讨产品的交互过程,激发创意思维,找到使产品满足与日常生活状态契合的周边环境依托载体,进而引导使用产品的行为发生;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建立出产品原型,归纳出此净手产品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何在配合流畅的手部动作基础上形成记忆过程;最后是经过更迭、细化以及可用性的测试,得出与衣物结合的便携式洗手消毒产品装置的最终设计方案。(一)“适量”具体化—粒状洗手液:为了解决目前洗手液一次性挤出的量无法很好控制的问题及洗手模式的单一化问题,拟在初步的方案架构中考虑从表现形式的新奇塑造洗手液的差异化,但并不提高认知难度。通过前期技术可行性分析,洗手液的凝体形态从整体变为独立,拟采用水滴状的储液珠式,达到“一次一粒”的目的,并根据不同年龄段一次性需要使用的洗手液的量做成不同大小规格的粒状洗手液,这样人们在使用洗手液时无需挤压瓶子控制其用量,只需倒出一粒洗手液双手合十进行挤压和揉搓,挤破粒状洗手液的外膜便可使用。粒状洗手液可以很好地将“适量”具体化,让用户“傻瓜式”操作,不会因用力过猛导致一次性倒出洗手液量过多而造成困扰。材质上,盛洗手液的颗粒装外膜拟采用海藻基膜材料,可生物降解,绿色环保,富有弹性、坚固,一般的揉捏颠簸,外膜不会轻易破裂而渗漏。(二)引导行为发生—洗手液装置与衣物的结合:无论是瓶装洗手液还是粒状洗手液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洗手液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进行放置,传统的洗手液的外包装瓶子体积小,趋向扁平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放入包内或者口袋内,方便携带,但在包内反复翻找的过程也成为阻碍,无法从行为习惯上有效解决人们不愿使用洗手液的问题。根据前期调研可知,无意识存在于人们大部分行为中,物又可以称作是行为作用的客体,因此一定程度上,人与物的交互过程也是人体直觉习惯的一个参照,在不自觉状态下激发行为发生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物体,它们之间存在可以联想、替代的行为,那么结合两种物体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导行为发生。对于洗手液装置这个物来说,周边的物的信息与其有直接密切关系,并且通常是存在着配合的关系。就拿最常见的碗和勺来说,他们的关系就体现了这一点,当碗整体被举起时,就单个物体而言,碗和勺都是运动的,但就碗勺接触的位置来说却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放置与被放置的状态关系。因此在探讨使用洗手液的交互过程时,在满足便携、适用多场景的需求下,如何使产品使用行为姿势尽可能与周边物的使用姿势相似产生联想?还有如何使产品周边的物的信息(也可以理解为产品使用的环境信息)与洗手液产品本身形成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关系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首要的,就是寻找洗手液产品可依托的周边环境载体。而衣物就是满足依托环境的载体,考虑到衣物与手部的关系紧密,在设计上产品不仅要贴合衣物,方便携带,还要让手部的使用动作流畅自然。我们先从衣物入手,分析了衣物的几个关键地方如:口袋、衣物表面布料、拉链、帽绳等。分别对其容纳量、工艺方式、使用方式、易实现度及美观度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发现口袋作为载体在使用方式(使用手势)和易实现度都优于其他载体,因此,我们以口袋为载体,对洗手液的独立化和使用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三)快速原型—便携式洗手消毒产品装置:基于前期调研,我们针对易用便携、与衣物结合、在无意识行为中完成净手过程的需求而展开设计讨论并初步设计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并建出产品模型。初步设计的洗手液容器装置外观为金属灰色,如图5所示,长方体外壳,周身做圆角设计,持握舒适,长方体外壳的一面附有同样材质和面积的夹板,可用于夹住口袋侧边,与之相对的一面设有粒状洗手液的出口嘴,向左或向右挪动出口嘴上方卡口,即可弹出一粒洗手液。这样只需要手部在正常伸到口袋的自然行为,不需要拿出、打开、倒出最后关上容器放回原处这样繁复的步骤;尤其是那些需要双手操作打开的便携式洗手液装置,都不如这样易用且更加便携,夹在口袋的设计还能减小丢失的风险,粒状的洗手液更能控制好一次性使用的量,在无意识行为中也能自然地完成洁手过程,从而提高卫生防护常态化意识[9]。但产品整体在表象感知和使用交互过程还未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因此进行了下一步的细化探讨。(四)方案的迭代和执行:为了使产品整体在表象感知和使用交互过程有进一步的提升,使产品与潜意识中的相关性产品产生联想和行为倾向,对产品的外观进行多次的迭代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如图6。在表象感知方面,作为行为的直接动力,感知直接体现了行为主体的主观性,即人的主观性,首先产品在外观上要尽量给人以轻盈感,通常来讲,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不仅对于事物的某些属性有所反映,还会调动其他的感官,并按照物理逻辑形成主观感知印象,形成一定的认同感,比如经过长期反复的接触后,红色黄色总是给人以热情活力的感觉,圆角相较于方角要更为舒适。因此整体色彩采用了淡色系的灰白色,增强清洁轻盈之感,如图7所示,还是同样的,背部的夹子可用于夹在衣服口袋上,上部盖子可打开以灌入新的洗手液颗粒,侧边有一按钮,按动时出口即会弹出一粒洗手液,使用时,只需双手合十挤压洗手液外膜对手部进行清洁即可,这也是增强感知体验的过程,我们把挤爆外膜作为一个刺激点,改变了以往洗手液使用模式的单一性,增强了使用产品的体验感、趣味性,且具备易理解易操作的特点。在使用交互过程的设计上,增加一些结构和功能上的细节增强交互性,例如洗手液出口还设置了增强交互提示的显示灯,在洗手液余量充足时,显示为绿灯,余量不足时显示黄灯,内部无洗手液则显示红灯以提醒补充加入洗手液颗粒;平常手将要放进口袋的手势与产品的使用过程尽可能相似,这样有助于减少对于理解使用的负担,增强行动倾向性,无形中将手伸口袋这样日常的行为与净手行为产生关联,提高产品的使用频率,增强人们的净手意识。使用说明及洗手液余量示意图如图8所示。同时,整体的包装外壳采用高分子聚乙烯纤维材料[10],防压防破坏以保护内部颗粒状洗手液的完好。

四、便携式洗手液模式创新设计的研究意义

从提高人们对于净手产品的使用体验感以及对做好日常安全卫生的角度对便携式洗手液模式创新设计及应用产品进行分析设计,帮助提高人们对于安全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改良净手模式单一化,有效进行防护措施:洗手模式从以前的肥皂到洗手液,再到免洗洗手液,使用方式越来越简便,但是使用的模式比较单一,洗手液和免洗洗手液都是通过挤压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在挤压的过程中产品具有不可控性,这种不可控会让使用者产生烦躁的心理,此项目可以通过其他更有趣味的使用模式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有趣[11],也能让人们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二)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安全意识:随着手部卫生清洁用品随身携带性的需求增加,对洗手液等物品与衣物结合等进行便携化、人性化设计[12],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识行为与洗手液相融合,通过对净手产品的改进和净手位置的改变,在不经意的动作中使用洗手液,让洗手变成一个日常动作,时刻提醒人们使用洗手液,使净手成为一种习惯。提高了人们的卫生安全意识,落实手部卫生防控常态化措施,有效推动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相关要求[13]。(三)采用天然材料,绿色环保,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包装设计中天然包装材料的质更轻、用量更为少,从根本上杜绝了过度包装的现象,继而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负担。现今洗手液包装多用难降解的塑料做壳体,本文设计盛洗手液的颗粒装的外膜天然材料制成,可生物降解,绿色环保,另外,减轻包装浪费和垃圾处理压力[14]。结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目前生活的趋势时,人们对于卫生防护用品有着更大的需求,并亟待提高个人卫生防护意识,譬如注意手部清洁,随身携带卫生防护用品,了解病症的易传染途径等等,但目前市面上的净手产品使用模式单一化,相关应用产品设计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洗手模式创新和相关应用产品的创新设计是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本文设计的粒状洗手液实现独立化设计,使用方式新颖,一次一粒,干净卫生的同时保证了易用性和使用的趣味性;其相关应用装置与衣物巧妙结合,巧用夹型设计,在无意识的手插口袋行为中,拇指对于按键的摁动即可将洗手液弹出到手心完成净手过程,外观圆润美观符合人机工程学和大众审美,适应性高,便携度易用性也大大提升。这不仅改良了净手模式的单一化和不可控性,还有效进行防护措施,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安全意识,让洗手变为日常行为,且材质运用上全部采用环保可降解的生物基膜和高分子材料,真正地落实了手部卫生防控常态化措施,有效推动了社会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孙宇飞.为何需要助推型政策:理解居民健康意识和行为的不同步[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10(01):31-41.

[2]洪郑,洪玉倩.常用洗手液介绍[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20,(10):82-88.

[3]何灿群,吕晨晨.具身认知:无意识行为的认知探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20,(3):69-73.

[4]仇式鹏,龚雨佳.基于无意识行为的产品设计研究――以灯具为例[J].工业设计,2020,(4)79-80.

[5]彭诗逸.给予日用陶瓷设计的启示——深泽直人的设计哲学[J].西部皮革,2020,42(16):44-45.

[6]汪大丁.通用设计理念对于国内产品设计的启示[J].中国包装,2020,40(5):65-67.

[7]李娲,边鹏.浅析产品通用设计中的多感官表达[J].工业设计,2020,(10):55-56.

[8]张林兵,郭强,吴行斌,等.基于多维行为分析的用户聚类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0,49(2):315-320.

[9]张建丰.对社区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思考[J].求知,2020,(7):39-41.

[10]李章康,白绘宇.聚乙烯醇/纤维素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包装,2018,28(4):16-19.

[11]王军亮.基于情感化的趣味性产品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5):108,111.DOI:

[12]屈钰锟.人性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2):88-89.

[13]袁廿一.健康中国战略下“健康优先”的生成逻辑与治理架构[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1,36(1):1-9.

[14]刘心悦,刘赛,王舒琪.天然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河北农机,2020,(6):44-45.

作者:黄瑶婷 姜霄 范惠燕 代成宇 单位:嘉兴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