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公交站台设计交通论文
时间:2022-07-25 05:14:46
导语:立体公交站台设计交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对城市公交站台的创新设计,利用“半隧道”结构,将非机动车道在空间上进行拓展,使公交站台与人行道直接相连;将通过站点的乘客、非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提高了乘客的出行安全。同时,该站台利用隧道上方的空间拓宽了面积,使得站台的容纳能力大大提高。立体公交站台的设计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性交通”与“顺畅交通”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半隧道;立体公交站台
1研究背景
1.1城市公交站交通冲突问题。公交站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流通过在公交站点上下车的方式,实现公交系统的日常运营。但公交站往往因在有限空间内集聚大量的人流与车流,易产生交通冲突,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1]现阶段公交站交通冲突的机理主要是,在公交站及其相邻的城市交通道路路段共同组成的有限空间内,无法做到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将通过站点的公交车、行人、上下车乘客、非机动车等进行有效分离;造成公交车停站的时段在该道路断面上出现上述各类交通方式同时占用通道的情况,这必然产生多个交通冲突点。[2]1.2城市公交站台拥挤混乱问题。现有城市的公交站台物理尺寸过小,容纳能力有限,不足以容下大量乘客,站台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公交站台物理尺寸的两个因素:一是长度,二是宽度。[3]目前国内对公交站台研究的较多的是基于泊位数量的站台长度。[4]研究表明,有效增加站台容量和候车区服务等级的因素不是站台长度,而是站台宽度。因此,设计者需要设计出优化的方案,以提高站台的宽度,扩大站台的容量,解决拥挤混乱的问题。
2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从缓解公交站点交通冲突问题、拥挤混乱问题两方面出发,提出立体公交站台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利用“半隧道”结构,[5]将非机动车道引入地下,从而在空间上将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缓解客流与非机动车流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半隧道”上方空间,横向拓宽站台的宽度,有效地扩大站台的面积,提高站台的容纳能力。2.2站台设计。(1)公交站台高度。由于立体公交站台利用“半隧道”实现非机动车与上下车乘客空间上的分离。为实现“半隧道”的功能,有效地减少隧道的总长度,需将公交站台的高度提高。同时,抬高站台高度也有利于乘客实现水平乘车。经调查测量,南京市大多数公交车空载时第二级台阶离地高度为62+2cm。[6]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将站台整体抬高到60cm的高度。(2)公交站台长度。公交站台的长度与该站的泊位数有关。以非港湾式车站为例,非港湾式车站的总长L是n个泊位长度之和,L=nL1=n(Lb+b)。其中,Lb为公交车的实际长度,b为两辆公交车之间的安全停车距离(一般取值为2m~3m),Lb和b相加得到公交车单个泊位的长度L1(平均值取12m)。(3)公交站台宽度。以南京火车站广场东站为例,其站台宽度由站台两侧边沿安全带宽度、乘客候车区必需的宽度和流动乘客必需的宽度3部分组成。公交站台宽度的计算公式为W=Wd+Wf+Ws。其中Wd为候车乘客必需的宽度,Wf为流动乘客必需的宽度,Ws为基于安全因素考虑需预留出的宽度。经调查统计,南京火车站广场东站高峰时段每辆公交车的平均上车乘客量(Q0)为20人/车,ρ为2人/平方米,同一泊位公交线路数n为7,Qf指1个1米宽的行人通道,1个小时可以通过的人数。经调查统计,该站Qf约为3000人/小时。计算得出=3m,=1.5m,Ws=0.8m。所以W=4.3m,即站台的理想宽度为4.3m。现有公交车站由于受到城市发展的限制,无法在横向上拓展这么宽的距离;而立体公交站台由于利用了半隧道的空间,加上原有站台的宽度,可以做到在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的前提下,横向拓宽站台的面积,提高了站台的容纳能力。2.3半隧道设计。立体公交站台整体采用“半隧道”的结构,净高设计为2.6m,其中地上0.5m,地下2.1m。根据公路隧道设计标准,隧道上下坡度不超过3°,取值3°设计时,隧道入口距隧道底部与出口距底部的水平距离均为40m。隧道入口处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利用绿化带适当拓展,达到4m。
3结语
立体公交站台的设计,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公交人流的安全问题以及现有公交站台的拥挤混乱问题。同时,该站台又与“顺畅交通”的理念相辅相成,是“人性交通”与“顺畅交通”的完美结合。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迅速发展,安全问题与顺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立体公交站台也会不断发挥作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琛,于嘉浩,陆红红,蒋雨婷.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中国古典家具模型制作工艺研究[J].家具,2018,39(6):40-44.
[2]瞿娟,郁舒兰.表情包的形态语义分析和认知[J].戏剧之家,2019(04):222-223.
[3]王子轩,吴智慧.办公环境中建筑与家具的文化体现[J].家具,2019,41(2):41-45.
[4]第烨,靳文奎.基于老年人怀旧倾向的交互产品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9(14):141-143.
[5]高玲玲,徐伟.缩短有限定制沙发平均生产周期的方法研究[J].家具,2019,41(2):13-17.
[6]姚月姝,祁忆青,王丹.冬季室内有害挥发物释放特征及防治措施[J].家具,2018,39(2):11-14+23.
作者:王琛 段佩姚 于嘉浩 陆雪亿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 上一篇:城市轨道运营交通管理论文
- 下一篇:村镇产业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