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舟陶创新设计价值及路径研究

时间:2022-07-03 09:59:42

导语:牙舟陶创新设计价值及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牙舟陶创新设计价值及路径研究

一、牙舟陶艺术概述

牙舟陶产于黔南州平塘县牙舟镇,距今有六百余年历史,曾担当着西南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用陶重要角色。明朝洪武年间,江西人杨正真入黔,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衙署,社会秩序安定,江西迁居平塘地区者众,陶瓷等生产工艺相继传入[1]。牙舟境内盛产优质的“白胶泥”、“紫陶泥”、“高岭土”和“铁矿石”釉原料[2]更是为制陶产业长久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成熟的制陶工艺、充足的物质资源、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一旦碰撞融合,在数十辈手艺人心手相传下,逐步形成了今天牙舟陶粗犷狂放、古朴大方的艺术风格。上世纪七十年代刘雍、尹光中等大批国内美术家被牙舟陶纯朴古雅的特质所吸引,慕名而来。美术家们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把本土民族艺术形式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在牙舟土陶中进行了大胆诠释,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工艺美术陶。如1978年刘雍创作的牙舟美术陶中,十六件入选“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并到日本展出,二十七件入选“全国陶瓷美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鹰教授就曾专名撰文赞扬牙舟陶在民族化所取得的成就。此后美术家们创作的牙舟陶在国内及德、日、法、丹麦、瑞典等国际大展中多次斩获殊荣,大量陶艺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典藏。到上世纪中后期,牙舟陶虽因美术家们开创的美术陶取得了傲人成绩并一度在陶瓷界炙手可热,但较为原始的牙舟陶手工制造业终抵不住外界工业化量产陶瓷产品、廉价塑料、不锈钢生活用具的竞争,1988年牙舟陶厂倒闭,至此平塘牙舟陶产业进入低迷期,手艺人转行或外出务工,只有寥寥数家家庭作坊苦苦支撑。至于2005年“牙舟陶烧制技艺”被列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3],沉寂着的牙舟陶被吹开层层历史的尘埃,披着新的光环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牙舟陶未来能否重返往日辉煌,有待时间来的考验。

二、黔南地区民族文化-牙舟陶创新设计的源泉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旧时夜郎故地,地处贵州中南部,全州面积26197平方千米,州内常住人口328.09万人,涵盖了汉族、苗族、布依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据59.05%,有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国60%以上的水族聚居于此。呈现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以往落后的交通与欠发达经济等因素,族群间虽有文化生活的交流,但都很好的保存了本民族文化。黔南地区较好地保留了丰富的原生态民族艺术形式,是活的民族艺术基因库。如水族艺术:文字活化石之称的水书文字、马尾绣、水族剪纸、石雕艺术;苗族艺术:银饰、服饰、苗绣、蜡染;布依族艺术:织锦、枫香染、傩戏等;有丰富的图腾文化,信奉万物有灵,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这些丰富的原生态民族艺术资源为牙舟陶创新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

三、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牙舟陶创新设计的应用价值

(一)拓展牙舟陶创新设计路径。牙舟陶古老的传统手工业要发展就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不断研发新的产品适应新时期市场导向,满足不同消费群体新需求。牙舟陶在老辈手艺人中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尝试,对生产工艺技术的更新、生产泥料的改良创新提高陶瓷产品性能、新釉料的研发增加产品的新面貌等。上世纪中后期贵州本土美术家尝试把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牙舟陶创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与以往牙舟陶作为生活用陶少装饰的朴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也开拓了牙舟美术陶新领域,开创了牙舟陶设计创新的新路径,给牙舟陶在艺术界带来了很好的声誉。给日渐式微的老手艺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让牙舟陶民间艺人看到了新的希望,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为牙舟陶设计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二)厚实牙舟陶设计文化底蕴。牙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底蕴的沉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六百余年前自江西制陶技艺的传入,一经落地牙舟,牙舟陶文化的根就深深扎入这块神秘的充满多民族文化奇葩的大地,为牙舟陶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历经数十代手艺人的积淀形成了牙舟陶今天造型质朴、粗狂、神秘、色调古雅、瑰丽多姿中国民间十大名陶之一赞誉。时代虽在发展,人们的审美和物质需求也变得多元并存,但牙舟陶要抵御外界的浮躁不随波逐流,扎根于故土牢牢抓住黔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艺术门类繁多,审美情趣独特的这个宝藏,不断深入地把地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牙舟陶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积淀文化底蕴。(三)提升牙舟陶民族品牌形象。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人们越发体会到“民族的即世界的”分量。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企业、奢侈品牌等都到贵州来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提升产品艺术性,塑造品牌形象。牙舟陶作为贵州本土民间名陶,如何在市场化中求得发展,只有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意识,秉持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不断彰显放大,才能打造牙舟陶品牌核心竞争力。这个文化基因就是牙舟陶生长于斯的黔南大地民族文化养分。优秀的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内涵与牙舟陶创作巧妙结合,牙舟陶造型中民族图案的融合,民族造型语言的借鉴,民族美学意趣的诠释,很好地展现了民族审美格调,使牙舟陶产品识别度得到提升,对外塑造独特的民族品牌形象。(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政府和学界都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成熟与深入,特别是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为我国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路线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经历了由“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到“活态化生产性传承创新动态保护”相结合的过程。牙舟陶作为生活用陶及工艺性美术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变迁经历过产业繁荣、式微的更替,但其一直未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舞台。其中重要因素便是牙舟陶的创作从未抛弃其赖以生存的黔南地域文化和人们生活审美意趣。新时代语境下,只要把牙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置身于其孕育生长的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断寻求滋养发展的养分,结合地区民族元素融合设计,古老的牙舟陶艺术将在创新中得到活态化传承。

四、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牙舟陶创新设计的现状及新举措

(一)牙舟陶创新设计现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牙舟陶厂成立了工艺美术设计组,一批美术家赴牙舟镇进行研发创作,把贵州本土民间艺术、先秦青铜艺术、玉石艺术与牙舟陶艺结合开创了牙舟工艺美术陶,烧制出了具有本土民族元素风格、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独特审美意趣陶艺作品,其中不乏优异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荣获赞誉。但如这一时期美术家这般大规模关注和创作并没持续多久,美术家们在牙舟镇的驻留和对其关注较为短暂,有特定时期国家计划经济和艺术家异域文化猎奇因素。虽至今仍有陶艺家及艺术高校对牙舟陶持有好奇与热情,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艺术家创作研究的高潮和在艺术大展中频频亮相屡获大奖的风光似乎退去。牙舟陶作为民间陶,牙舟西南边陲小镇对于艺术人类学家方李莉研究中所谓景德镇“景漂”那样持续的大规模常态化的动辄数万名手工艺人、驻留艺术家、专业设计人才潜心研发创作的情景是无法企及的。景德镇连绵不断的“景漂”人才补充是瓷都陶瓷艺术千年来繁荣不败的最重要保障。从牙舟陶产业发展看上世纪末以来外界新艺术设计力量介入的匮乏,专业研究人才的断层及研究激情的减退使得牙舟陶产业发展变得萎靡缓慢。虽有少数艺术家和牙舟镇民间老艺人在坚守创作但力量显得薄弱,牙舟陶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陶艺家、新锐设计师的参与,产生新的艺术碰撞来激活衰落的古老行业。从应用层面看,牙舟陶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功用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学界、行业所关心的问题,老一辈从业者作为牙舟陶的守艺人对传统手工制作和传统生活老物件的坚守视乎持有一种内在的使命和责任,如钟成雄老人所制作的产品主要是传统的烟杆斗、盐油罐、茶酒壶、瓶罐等虽然相比工艺美术陶瓷在售价上非常低廉,但他们一直在坚守着对传统的延续。新一辈牙舟陶从业人员则对市场的敏感性更强,也乐意去追随市场,他们能快速掌握市场的需求,产品的利润,主要研发生产工艺系列美术牙舟陶产品,同时也会兼顾实用功能的生活用陶。未来在延续牙舟陶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同时,平衡好生活用陶、美术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把牙舟美术陶艺术品、生活装饰品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转接到生活用陶还需更多尝试和思考。从价值层面看,随着国家对非物资文化遗产政策的出台,民众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关注,近年来牙舟陶的文化艺术价值逐渐得到艺术行业群体及其他民众的认可,经济价值也在逐年提升。2009年来平塘县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牙舟陶生产研发企业如贵州牙舟陶公司、平塘县牙舟古陶艺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但就现有的销售产值,年利润率情况看经济价值还远未开发出来,有较大上升空间。(二)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牙舟陶创新设计新举措。1.进行基础性建设民族文化元素库的创建与运用。为使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牙舟陶设计,民族文化元素数据库的挖掘整理是基础,只有不断充分挖掘和归纳元素素材基础建设,才能发挥牙舟陶更大创作空间。通过牙舟陶生产企业、地方政府、艺术院校可联合开展产学研项目,大力开展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的收集挖掘整理工作,进行拍摄、3D扫描等电子归档形成二维、三维模型并进行元素内涵寓意解读等文字记录,形成民族文化元素基础资料库。艺术家及高校艺术院系对民族文化元素原始物料进行再创造,不断创新艺术表达形式。让资料库资源共享,参与产学研项目资料库建设的牙舟陶生产企业,艺术家、艺术院校均可无偿使用,不断激发牙舟陶的创作热情。2.延伸民族元素文化内涵。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在牙舟陶创作中的运用在“宋仕和时代”已经较成熟,宋仕和曾跟随长辈做过丧事道场、拜过民间画师对当地民族文化多有浸染,在其主理牙舟陶工业合作小组时在土釉的基础上大力研发新型陶釉,把鸡、鸭、鱼、牛、龙、虎等民众生活牲畜或民族图腾图案融入陶瓷创作中,产品深得时人喜爱。“刘朝甫时代”推行技术革新、改进生产设备、成立牙舟陶工艺美术设计小组,组织省内尹光中、刘雍、董万里、张大忠等知名艺术家进驻牙舟陶厂,倡导“日用陶瓷美术化、美术陶瓷日用化”把地域民族民间生活情趣、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生产中,开创了牙舟美术陶新纪元[4]。反观牙舟陶当前处境,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创新人才投入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行业对前人牙舟陶造型设计低端复制和民族文化元素简单嫁接,导致对民族文化元素认识的表面化创新不足现象。要改观当前境遇,延续上世纪中后期美术陶首创的魄力和取得的辉煌就不能安于前人的设计及拿来主义。手艺人、美术家、设计师们对地域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寻找文化的本源,不浮于表面,摒弃对民族图案、图式粗暴拼贴,文化内涵认知粗浅低层次应用。通过对民族文化元素内涵的深刻研究寻找元素本源意识为更好地与牙舟陶现代设计进行合理融合,产生独具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牙舟陶产品满足审美需求较高群体的购买诉求。3.适用性原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贵州本土美术家们提出了“日用产品美术化,美术产品日用化”的建议,为牙舟陶的发展规划出了生活用陶、美术陶两条路径,且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天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更高,生活用牙舟陶的生产创作要紧跟当代人对精致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其艺术性及细腻精美度。造型、装饰相对美术用陶更为细腻,在造型和装饰手法上可以平面化装饰为主,局部浮雕装饰为辅,适应当代居民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家庭现代装修风格,同时让生活陶易于清洁及融入生活家居环境。而美术用陶的主要功用是满足人们观赏装饰性和艺术收藏需求,可加强其装饰艺术效果使产品更具地域特色。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审美中如苗族服饰银饰有以大为美、繁复为美、厚重为美的特点,牙舟美术陶可吸收当地审美特点在图案设计、雕镂塑造、空间造型等融合借鉴,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4.制作技术的创新。当前牙舟陶生产模式主要有个人工作室、家庭作坊、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和企业资本体量都还较小,牙舟陶制作工艺主要还是延续旧时手作,部分制作环节有机器设备的参与,如柴火土窑被电气窑所替代,陶土粉碎,釉料研磨,炼泥、转轮拉坯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器解脱出来。牙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好传统工艺特色的同时不排斥制作工艺技术的创新可吸收外界先进的制作技术和仪器设备,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质量。不排斥现代机器化生产、3D打印等创新性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品质,保障牙舟陶产品特别是生活类用陶品质的稳定性、产品的量化生产。3D打印技术在生产制造业运用已经非常成熟,不但能提高生产时效,缩短研发周期,3D打印技术对于更为复杂的造型、空间的构建、繁复图案的装饰等有很大优势。3D打印和手工艺制作技术在牙舟陶产品不同构件制作中可两者结合分工合作。这些新技术应用到牙舟陶、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创作中必然会产生新的艺术表现效果。2018年贵州省第一家3D打印企业-广州文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平塘县,未来牙舟陶研发设计与3D打印技术一旦相遇将给牙舟陶创作生产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5.结合旅游产业,开发牙舟陶文创设计。随着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人们看到了牙舟陶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接受程度普遍提升,游客和民众也愿意为文化遗产附加值掏腰包。结合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借力西部大开发东风,牙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价值,研究游客群体对文创产品、当代生活物质需求、消费心理等开拓牙舟陶产业文创设计新面貌。如文创产品的萌化表达是当前游客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特别受年轻群体喜爱,在牙舟陶产品文创设计中可以把黔南地区民族文化中人物、动物图案等进行萌化表达,拉近当代人生活与民族文化的距离。其次挖掘黔南地区民族文化中爱情、多子多福、祈福、祛病去灾、护佑等当代人喜爱主题文化元素内涵植入牙舟陶产品设计。在黔南地区民族文化中筛选合适的文化元素与牙舟陶高度结合,让产品的地域文化烙印、民族元素基因更加凸显,提升牙舟陶文创产品的识别度和游客喜爱度、扩展牙舟陶产品研发路径。6.结合黔南毛尖茶产业开展牙舟陶茶器具设计。黔南毛尖茶产业市场巨大,其发展可相应的带动牙舟陶茶器具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可对黔南地区民族文化中茶文化相关的材料如采茶制茶图案纹样、民间茶文化传说、制茶技艺、毛尖茶历史文化等进行提炼与牙舟陶茶器具设计相结合,设计出具有黔南地区民族文化特点的茶器具与毛尖茶进行绑定销售或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开拓牙舟陶茶器具文化新市场抢占茶器具文化新高地。

作者:刘志勇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