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引导思想与城市设计的实践
时间:2022-12-21 10:43:57
导语:多维引导思想与城市设计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我国,由于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过于刚性,在控规实施过程中易出现城市景观不协调、公共空间碎片化等问题。以福建省龙海市月港分区西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主张规划管控思想应从“一维指标控制”向“多维立体引导”转变,在法定控规的框架下构建多维引导思想的城市设计,以完善规划的弹性引导,使城市设计成为控规与城市实际建设的连接纽带,提升法定控规的灵活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关键词:城市设计;多维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红绿虚线;弹性
在我国法定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城市实际开发建设的直接法定依据。《城乡规划法》中明确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通过划拨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均需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提出规划条件。控规通过量化方式将总体规划的宏观定位与控制转换为对用地及空间的定量、定性指标,是控制与引导的统一。在长期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仅依靠控规实现城市规划到建筑单体设计的流程虽然满足了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却忽视了对街区整体形象、公共开敞空间等的统一设计,导致开发商与建筑师更多考虑用地红线内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城市整体空间缺乏组织,街道空间碎片化,街区各地块间常常高墙深院,既不能保证必要的城市支路与交通微循环系统,也不能构建连续顺畅的景观空间。在法定规划体系外引入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整体空间与风貌的管控手段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2016年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指出:“城市设计是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以此为背景,笔者结合传统控规的局限性,思考将“一维指标控制”向“多维立体引导”转变,即在传统侧重功能布局与约束指标的控规管控方式的基础框架中引入多维引导思想的城市设计,使城市设计构建为引导城市连续空间的精细规划。精细规划涉及的范畴和要解决问题的深度将远超既有的法定规划,是法定规划的有力补充,也是法定规划的坚实支撑,可成为法定规划与实际开发建设的连接纽带。
1多维引导思想的城市设计
1.1多维引导的定义
多维引导思想的城市设计指在不突破上位控规的前提下将各类城市设计管控要素进行整理,构建以管控强度为横坐标、管控类别为纵坐标的二维要素引导体系,并制定不同维度的城市设计分图则对各要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引导,同时引入红绿虚线、建筑群体控制等体系完善引导系统,最后形成“一文一图”,即“一本文本”与“一张图则”的成果体系。有别于传统城市设计,多维引导思想下的城市设计更关注多种弹性要素体系的构建以及对上位控规的反馈。
1.2二维要素引导体系
在传统控规指标如地块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等强制性要素上,城市设计将影响街区空间和风貌的其他因子进行归纳,形成包含多种城市设计特色指标的引导体系,并根据类别绘制城市设计图则进行详细引导。
1.3红绿虚线引导体系
由于控规中红线(规划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与绿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均为刚性控制,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应对街区灵活多变的空间营造和开发建设需求,同时由于“五线”的底线原则也不能引导各类公共开放空间自由渗入各开发地块内,导致片区整体公共空间使用效率低下。为进一步提高慢行系统畅通性、公共开放度和公共绿地使用效率,并为公共配套提供弹性引导,规划引入红虚线与绿虚线体系。红绿虚线体系以弹性控制为出发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红绿虚线可作为控规的补充部分,有选择性地纳入地块的设计条件中,寻求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平衡。划定和引导控制红绿虚线是多维引导思想下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构建多种弹性要素体系的关键内容。
1.4建筑群体控制体系
建筑群体形体主要是从街区协调性出发,研究片区各类建筑尤其是高层点式建筑的高度变化、相对位置、界面连续和对望景关系等,实现街区建筑群的整体统一。
2规划实践———以福建龙海市月港分区西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2.1编制背景与主要工作内容
龙海为福建省东南海滨城市,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县市,九龙江穿城而过;月港,民间海外贸易港,明清时期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丝起航港。随着城市发展,龙海市的月港分区单元成为龙海城市拓展最重要的区域,该单元西片区也成为龙海市的新城中心,其对龙海城市职能的提升和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该片区地形狭长,背靠紫云山,面向九龙江,独特的[作者简介]谢书宇,工程师,E-mail:山水景观格局对新城城市形象和景观风貌提出了很高的要基于多维引导思想的城市设计实践———以福建省龙海市月港分区西片区城市设计为例谢书宇(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厦门分院,福建厦门361012)摘要:在我国,由于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过于刚性,在控规实施过程中易出现城市景观不协调、公共空间碎片化等问题。以福建省龙海市月港分区西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主张规划管控思想应从“一维指标控制”向“多维立体引导”转变,在法定控规的框架下构建多维引导思想的城市设计,以完善规划的弹性引导,使城市设计成为控规与城市实际建设的连接纽带,提升法定控规的灵活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关键词:城市设计;多维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红绿虚线;弹性求。因此,在片区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月港分区西片区新城整体风貌、处理好“山—水—城”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法定控规,以多维引导思路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城市设计管控内容,成为本次城市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次城市设计主要工作目的包括以下方面。1)对控规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在遵循原有控规整体框架的基础上,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细化功能布局和空间引导,优化交通组织与空间结构。2)塑造与基地定位相匹配的城市形象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对基地的定位要求,结合片区所在地特色制定城市形象目标。3)构建富有特色的整体空间景观格局依托片区自然山水基底,对片区主要轴线、廊道、节点、特色区域、门户地段及路径等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富有特色的整体空间景观格局。4)制定城市设计导则,衔接建筑设计区别于控规侧重功能布局与指标平衡的二维管控方式,制定兼顾空间形态的多维设计导则,为下一步的街区开发提供清晰的设计指引。
2.2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龙海市区中部,西临石码镇中心区,东接海澄镇区,南靠紫云山麓,北至九龙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4hm2。基地在整体狭长分布的同时有多条区域干道如过境高速穿越,故基地割裂严重。基地存在多种空间形式,秩序凌乱有待梳理,且各地块建筑呈现风格斑块化、形态差异大的问题。
2.3目标定位
本次城市设计在控规基础上,从基地作为龙海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最强联结点、对外迎宾展示的最新平台、通山达水的最近对话带、城市活力拓展的最佳载体等方面出发,提出本次设计目标是将基地打造为“多元活力新区·山水魅力门户”,实现从老城“边缘”到大龙海“脊梁”的跨越,功能定位上成为展示厦漳同城发展的前沿基地、龙海市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枢纽、龙海市中心城区的形象新客厅和倾听山水呼吸的滨江宜居天地。
2.4核心议题与构思
本次设计重点围绕“修复山水、提升形象、植入活力、安全出行”四大核心议题进行规划。1)针对如何将山水背景与城市空间互通互融的议题,规划提出建立嵌入式蓝绿网络容山纳水、打造滨水疏散界面引导江与城的呼吸、差异设计内外水畔丰富城市游憩空间这3点理念。2)针对如何塑造龙海新的门户区形象的议题,规划提出优选标志建筑形态及位置引领门户、构建张弛有度的差异建筑群落、采用适度分散局部突出的天际线契合山水、提炼各类要素协调城市风貌这4点理念。3)针对如何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社区的议题,规划提出引入复合式邻里中心概念强化一站式服务、营造连续活力的社区商街这2点理念。4)针对如何应答窄街密路、安全出行诉求的议题,规划提出结合地块退让空间发展慢行交通系统、加密支路网建设高效支路网体系、采用多维模式引导交通枢纽无缝对接这三点理念。
2.5功能与布局
本次城市设计在保持上位控规强制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片区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进行细化。规划结构上为一核主导、两翼展开、蓝绿交织、渗透共享、多元组团、有机相生的背山面水的“一核两翼四区多廊”总体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方面,本次城市设计在延续控规(路网架构、功能布局、开发规模)基础上,结合红绿虚线体系对土地利用进行细化,即提出地块内支路的红虚线空间并通过退线预留、提出小体量街头绿地及山水通廊的绿虚线空间等。空间方面,本次城市设计优先落位生态核心、山水通廊及重大公众参与空间,之后布置体量、比例契合功能和空间需求的建筑群体,并强化建筑间张弛和韵律关系,最后协同各类空间完善整体风貌景观,最终将片区打造为以“九龙江—紫云山”为自然生态背景、以龙江大道两侧公共建筑群为形象统领的龙海西门户新区。
2.6多维引导体系
1)指标体系引导本次城市设计结合二维要素引导体系思想,构建以强制性要素、引导性要素和建议性要素为横坐标,以土地与功能相关要素、开发与建设相关要素、景观与空间相关要素、交通与街道相关要素和其他要素为纵坐标,形成五行三列、共计44项要素的引导体系,要素中包含街区贴线率、高层塔楼位置与高度、景观廊道、交通流线、主要游览流线等特色指标(见图1)。2)红绿虚线引导城市设计在传统控规红线与绿线强制控制的基础上,于开发地块内根据功能、景观、公共廊道与界面等需求,结合要素引导体系引入红绿虚线引导系统。红虚线指在实际建设中根据需要可增减、宽度与线形可灵活调整、位于地块内部的道路红线。城市设计引导红虚线的最小宽度、建筑退线及在一般红线上的开口位置,并要求其对公众开放。绿虚线指在一般绿线的基础上,以塑造公共绿化网络体系为目标,在地块内延伸拓展绿地、控制连续开敞空间的灵活性绿地界线。绿虚线的形态、位置均可根据实际建设灵活调整,城市设计引导地块绿虚线面积下限、建筑退线,同时确保绿虚线系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结合红绿虚线引导系统,本次城市设计进一步对片区绿地开敞空间、滨水界面空间、地下公共空间、公共环境艺术以及景观照明等多方面提出合理的引导要求。3)建筑空间引导本次以街区为单位提出建筑风貌与空间引导要求,其中除建筑风貌、色彩、退线、贴线率、高度与天际线等传统城市设计要素外,还增加了针对不同形态建筑布局的建筑群体控制、对地标区域建筑的节点设计指引等引导内容,并将点式建筑位置、裙房与建筑主体比例、超高层建筑退台等各项关键引导指标分解至地块,通过城市设计图则精确落实。
2.7成果构成与实施
设计遵循城市设计编制导则要求,本次城市设计成果包括城市设计文本与城市设计图则。其中,城市设计图则以街廓为单位绘制,包括“功能与开发规模”“公共空间”“综合交通”和“建筑体量”4类分图则,涵盖上述引导体系中所有重点指标,实现“一张图则”的多维引导成果目标(见图2)。本次城市设计提交了最终成果并予以实施后,当地规划主管部门采纳本次城市设计提出的预留红线和绿线的引导建议,依法对法定控规进行优化与动态维护,如增加部分城市支路、城市绿廊等。目前,片区内湿地公园、四馆一中心已经建设完成,整体风貌和建筑群布局、高度等均与本次设计基本一致,山后综合体等项目已经参照本次城市设计成果确定的设计条件顺利出让。
3结语
当代城市发展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强调刚性管控的控制详细规划针对塑造和谐多元的城市空间需求已渐渐力不从心。城市设计,尤其是在多维引导思想下编制的城市设计,一方面,能够继承控规的强制指标确保法定规划的法律性;另一方面,通过向控规反馈多维的、整体的、弹性的引导要素促使控规动态维护,以提升控规的灵活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对推动法定规划从“一维管控”到“多维引导”、从“图上”到“地上”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一丁,胡跃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44-47.
[2]王唯山.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下的地方城市规划与实施———以厦门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3):11-17.
[3]陈晨,金连生,由宗兴,等.沈阳市金融商贸开发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J].城市住宅,2018,25(4):18-23.
作者:谢书宇 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厦门分院
- 上一篇:机械模具设计工艺技术研究
- 下一篇:电子商务对B2C虚拟教学环境设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