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04:02: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设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美学研究论文

摘要:试图从范畴、结构和观念三个方面建构起城市设计美学的研究框架,并从真、善、美,自然、人工、社会,环境美、空间美、生活美等方面论述了城市设计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形态美学环境

一艺术范畴

1“真”的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历史图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1]。

总结城市形态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真的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会合;真的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在城市形态的图底关系中,虚体形态(城市空间)往往比实体形态(城市建筑)更重要。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介绍了城市设计的涵义、内容、特征以及原则与要求,分析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城市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1城市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城市设计论文

1文化对城市设计的意义

文化是社会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包括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城市文化区别的根本所在,具有其地域性与历史性特征,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与变化.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其历史、文化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特定的自然环境与地域风貌孕育了徐州这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复制的资源.在经过了注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文化带给人们心灵的满足感.汉代是我国民族精神确立的时期,是民族自信力最为强盛的时代,雄浑豪放、民风纯朴、开拓进取、百折不挠是汉文化精髓之所在.汉代也是兼容并蓄的时代,注重文化交流,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使得许多外来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的开放也需要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人们更容易感知自然之统一、阴阳之和谐,理解天人合一的重要性,这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内心所缺少.“以文化建构城市,让历史服务于现代”[1]把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设计中充分加以利用,展现汉文化主题,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知名度,进而打造“文化徐州”的品牌.

2徐州汉文化研究与发展现状

四百多年的两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无比辉煌的一页.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保留着很多汉文化的遗迹.除了汉墓、汉兵马俑与汉画像石以外,还有项羽的戏马台、刘邦的拔剑泉、子房山等.其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如石雕、砖雕、玉器、金银器、漆器、陶器、建筑等.其中,很多属于国宝级文物,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这些是汉文化研究的物质基础,反映出距离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汉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是汉文化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从汉文化遗迹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浑厚豪放的汉代精神,这也是融入城市文化之中的精神力量之所在[2].对于徐州这座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迹留存是现代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可供研究与借鉴的实物,是延续城市文脉的源泉.在两汉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徐州市近年来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建造了许多仿汉文化景观和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作为传递汉文化精髓,塑造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树立两汉文化品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汉文化景区的建设是徐州汉文化展示的一个亮点.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集中展示了两汉文化精髓.融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动漫展示与互动形式的融入增加了趣味性,使游客主动参与其中.建筑设计突出汉文化主题,以仿汉建筑为主,突出汉代建筑雄浑、大气的特点,这也是汉文化精神的一种直观展现.除此之外,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龟山汉墓、汉城等景点分散布局,以点带面,营造出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公共艺术方面的汉文化展现,主要体现在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与壁画作品.例如,三环路环岛的系列雕塑、云龙山隧道口的浮雕、泉山断崖壁画等.汉文化作为徐州现代城市设计之精髓,在建筑、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等方面都应有整体的规划与设计.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与层面,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个性与魅力,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去进行现代城市环境的构建,真正使城市精神与内涵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人们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3].

3现代设计理念与徐州汉文化的结合策略

如何将现代设计理念、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是当代设计从业者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文化存在于精神,反映于物质.在现代城市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文化媒体的传播,都植根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外化体现.人们置身于城市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直观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底蕴与内涵.汉文化要以现代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现代与传统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徐州汉文化,就是要把城市文化的独特内涵用现代设计的视觉语言展现出来.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探析论文

摘要:介绍了城市设计的涵义、内容、特征以及原则与要求,分析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城市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1城市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查看全文

哈尔滨城市设计论文

一、城市设计会战背景

2009年,哈尔滨市委提出了城市发展新战略,要求“无论是北跃、南拓、中兴,还是强县,在实施中必须搞好城市设计,以城市设计指导规划审批、建设”。[1]2010年初,在市政府主导下,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城市设计“百日会战”活动,针对实施新战略的60余项重大支撑项目,以“特色、和谐”为理念,集中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工作思路是:通过同步开展宏观、中微观实施项目城市设计,加强对实施项目的指导,提高实施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力争做到“功能好、形象佳、交通畅”。中微观项目的规模从新区规划、片区规划、街道城市设计到重要节点设计,基本都是近三年政府计划实施的项目,具有提前管控和现实操作意义。

二、互动设计工作方法

所谓互动设计,即总体设计与中微观项目设计同步开展,过程中交流、修正、完善成果,即“自上而下的指导整合”+“自下而上的反馈吸纳”。总体设计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哈尔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牵头完成,中微观项目的规划设计由海内外30多家专业机构承担。为了协调上下位关系,政府层面设立了总指挥部和16个分指挥部,总指挥部由市规划局和总体设计单位联合组成,负责推进总体设计研究,与多方沟通协调;总体设计经过独立研究,提出城市设计目标、策略、分区功能和景观定位及设计通则,作为审查的依据,指导和审查中微观项目。分指挥部由区级政府部门和中微观项目设计机构组成,具体推进中微观实施项目的规划设计、落实总体设计要求,并反馈于总体设计,来丰富、完善其内涵。互动设计过程包括4个层次的互动,即总体设计与决策者互动,总体设计与中微观项目互动,设计成果与公众互动,设计成果与专家互动。其中,第二个环节的互动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组织、协调工作最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里进行重点介绍,其他常规环节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环节的互动式设计分为一个平行过程和一个交互过程。平行过程——即总体设计研究与中微观项目设计同步开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设计机构独立开展设计研究,根据各自理解,分别对所承担的项目提出设计目标、对策和初步方案。总体设计则要完成与政府主要决策者之间的初步沟通,对设计目标、思路和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交互过程——平行过程完成后,总指挥部与分指挥部进行沟通,就总体设计初步成果对分指挥部和中微观设计机构进行宣讲解读,开展互动研讨和征求意见,进一步矫正、完善总体设计内容。在达成共识后,总指挥部开展1~2次设计指导,相当于对中微观项目方案进行预审,及时指出问题、归纳总结好的方面并吸纳到总体设计中,对有争议部分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多次交互研讨,总指挥部与分指挥部对重大问题的判断达成一致,提交专家和政府审查。

三、城市设计焦点辨析

确定共同的价值目标,提取共同关注的焦点并提出富有理论性、实践性的解决方案,是互动设计指导和成果审查中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设计焦点缺失或准星失调,上位规划无法对下位规划提出具体要求,总体设计的权威性、依据性将受到直接挑战,会战效果将难以保证。为此,总体设计从目标、问题双导向出发,通过对城市特色、目标的理解,从特色塑造与系统性设计问题梳理入手,找出哈尔滨城市设计需要解决的如下焦点问题,提出对策和引导方法。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3篇

第一篇

1规划背景及项目历程

大连,位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亚经济区三区相叠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优势。随着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城市确定西拓北进的发展方向,将城市西拓至旅顺、北扩到金州。大连市体育中心位于北拓的重要节点,通过对其周边区域的改造,将推进大连主城区的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北进的步伐。大连市体育中心周边区域是以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主要比赛场地之一的体育中心为核心形成的片区。体育中心是大连市为举办2013年中国第十二届全运会而兴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该项目作为大连市的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直接推动了体育中心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工业区和物流仓储区的搬迁改造,与之配套的商业、旅馆业、文化娱乐等项目及规划居住项目的兴起将带来城市新一轮建设,形成一个全新的大连城市形象。兴建的“鹏辉新天居、南岭花园、井西小区、绿园小区”等一批新型居住区,以及配套建设的商务办公、医院、汽车4S店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使该地区的城市面貌将在全运会之后焕然一新。

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体育中心周边区域作为大连体育新城建设的标杆,以高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技术和举措作为大连北部地区建设的形象和技术典范。规划形成一个集商务办公、运动休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度假、高档居住为一体的大连北部第一个低碳城区。大连市体育中心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到对运动理念的延续、对整个南关岭片区城市肌理的传承、对体育中心相应配套的承担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最终,使其成为大连后亚运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起点而带动新一轮大连北部片区的城市化进程。

3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分析论文

1城市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查看全文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论文

一、中国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设计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主张综合与整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违背其他原则,整合各个因素。“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城市设计者是一个挑战。“美丽”不仅来自于城市设计的美学特质,更来自于城市设计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从起源于19世纪芝加哥的“城市美化”到经济社会中对旧有设计的二次加工,影响中国城市设计理念的产生。中国城市设计在力求保持特色文化的同时,也进行着革新。

1.借鉴西方的城市设计理念

西方城市设计理念中,“生态城市”、“田园城市”在中国城市设计中具有深刻的影响。“生态城市”理论,是英国社会学家E•霍华德在19世纪末提出,它展示人们居住的城市和自然平衡的生态魅力,其标准提到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观点。生态城市的设计要求把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有机结合,提高整体效率,实现三者和谐永续发展。随后各个国家开始效仿生态城市计划。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工作,强调传承传统文化,把建设一批生态城市的设想作为城市设计的理念。1986年,江西宜春市作为中国第一个试点生态城市,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系统在内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两个方面。1990年,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从生态学角度展开面向未来的中国城市发展的构想。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上海、大连、常熟、成都、广州、杭州、苏州、天津等城市也分别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海南、吉林两省还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并由此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另外,英国建筑家霍德华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兴城市之中。该理论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早起的“田园城市”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当今倡导的“田园城市”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下构建人工生态系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田园城市”理论进入中国,并对中国城市形态发展产生影响。深圳市的城市建筑设计是“田园城市”理念影响的例证。深圳市在2000年度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2001年12月又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深圳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其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2.传承中国传统城市设计的智慧

中国城市设计很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于封建宗法制度、反应上尊下卑和大一统思想的理想城市模式,这种传统的城市设计和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就是传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和风俗习惯长期积淀的结果。北京,中国的政治中心。这座城市强调整体观念和城市长期的发展,我国古代王权之上的思想在这座城市中得以充分体现,皇城在北面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向南为大臣的住所,向西是郭城是百姓住的地方,这充分体现了皇帝至上的思想。更充分体现了王权中心的规划思想。北京皇城设计上城市建设趋于对称、序列,追求整体与完美,秩序与规律,和谐与统一的特点,这种高度理性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由于受礼制影响,北京这种城市的设计对规模和布局及建筑尺度有严格要求,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家族聚居模式的底层院落式住宅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巨大。为分清主次尊卑,产生了对称的布局手法,这种手法由住宅组合扩展到公共建筑再扩展到城市。同为中国古城的西安,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西安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及城市特色的,西安古城规划严格遵循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规划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之观念,充分考虑自然特色,不拘任何形式。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城市设计的最高原则。雁塔西路,是西安城市设计的代表。它的设计以这条道路的整体铺装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的一部分来考量,用传统的“一封书”、“包袱底”等铺装方式对街路空间进行了时段式的划分。在建筑处理上,由于目前保留的唐代民宅已不复存在,因此在唐壁画、石刻中汲取信息进行建筑创作。在街景布置上,以“家具”的概念创作尺度亲切、适于游人使用的建筑小品,在各类市政管井的盖板设计中,大胆地引用了民居瓦当的砖雕图案以及汉字方块形的构图特色,使“地面”这一空间组成部分也充满了文化意味,逐步形成地道的具有关中文化特色的城市区域。西安的城市设计充分考虑“西五台”古遗址的区位特点;在空间尺度的把握上理解关中民居的感受,在公共空间的总体布局中,以集中、割裂的手法,将大型公共空间分割为若干个层级空间,合理地将“内街”、“院落”组织到公共建筑(群)中,这样,使尺度感觉和空间氛围与传统关中民居一脉相承。以传统关中民居中显性及隐性文化及构形信息(如在民间散存的拴马桩等)为造型手法,以铭文石雕、小品石雕等形式,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小型绿地或小型广场,来综合性地表达西安市区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街名。这些具有文化历史信息的、在城市设计统一引导下的公共空间大大地增强了文化都市的内涵。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中的误区论文

摘要:自八十年代初期,“城市设计”被引入我国规划建筑界以来,对城市各地段的整体面貌、建筑群体形象、环境风貌等均起到了较好作用。撰写本文不是研讨城市设计的理念、手法、对策,而是就城市设计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问题谈谈笔者的理解,希望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或许对提高规划设计的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误区

1关于“市民”广场

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众空间,在城市设计中占重要地位,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交通广场、集会广场、纪念性广场、建筑广场、休闲广场等,也可按所处地段而命名(如天安门广场,热河路广场等)。

事实上,自二千年前在古希腊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以来,广场不但是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的需要,而且历来是城市进行社交往来、休闲娱乐和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接触自然、陶冶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广场的多功能、多层次属性愈益强烈。也就是说,大多数城市广场是多元化、复合型的。如:南京“新街口广场”和“热河路广场”均位于两条主干道交会点,转盘中央立有中山先生铜像,渡江胜利纪念碑,兼具交通和纪念性双重功能;大连“中山广场”既是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则既是建筑广场、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集会广场和纪念性广场。

但是,不论何种广场,其使用主体都是市民。因此,城市广场都是市民的广场,没有市民与非市民的区分。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探究论文

摘要:自八十年代初期,“城市设计”被引入我国规划建筑界以来,对城市各地段的整体面貌、建筑群体形象、环境风貌等均起到了较好作用。撰写本文不是研讨城市设计的理念、手法、对策,而是就城市设计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问题谈谈笔者的理解,希望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或许对提高规划设计的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误区

1关于“市民”广场

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众空间,在城市设计中占重要地位,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交通广场、集会广场、纪念性广场、建筑广场、休闲广场等,也可按所处地段而命名(如天安门广场,热河路广场等)。

事实上,自二千年前在古希腊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以来,广场不但是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的需要,而且历来是城市进行社交往来、休闲娱乐和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接触自然、陶冶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广场的多功能、多层次属性愈益强烈。也就是说,大多数城市广场是多元化、复合型的。如:南京“新街口广场”和“热河路广场”均位于两条主干道交会点,转盘中央立有中山先生铜像,渡江胜利纪念碑,兼具交通和纪念性双重功能;大连“中山广场”既是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则既是建筑广场、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集会广场和纪念性广场。

但是,不论何种广场,其使用主体都是市民。因此,城市广场都是市民的广场,没有市民与非市民的区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