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教学创意思维研究
时间:2022-03-29 03:33:58
导语:产品设计教学创意思维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产品设计是一种智慧性的创造,是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是以其独到的创造性为目的,实现无声的造型,从而传达出一种无言的服务与命令的实践过程。所以其产生需要依赖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和突破,创意思维的培养对设计能力的构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从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出发,分析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结合相关的设计案例以及产品设计教学实践的特点,探讨创造性思维如何引导设计,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培养和建立同学们创造性思维并实现使其掌握创造能力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产品设计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生活水平的好转,促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逐步从基础的物质需求开始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寻求产品的精神情感。基于此背景下的产品设计,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发现生活之美,认识并创造美的能力。诸如在流行波普主义风格的情境下,著名的现代艺术大师达利设计的唇形沙发,一改传统的沙发造型,以独特的创意视角、以夸张的唇形设计运用在沙发的造型当中,标新立异,成为当时非常受欢迎的设计之一。产品设计的发展不仅与文化进步和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但更加离不开创作者的思维拓展水平,特别是在产品创意概念的初步研发阶段,设计者自身的创造能力对作品的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
创意思维又称之为“创造性思维”,最早出自《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创造性思维包含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三大部分,主要运用人的情境预想、联想与想象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发现、改良并增添产品的情感。从构成学的角度上来看,创意思维是重点突出特异和突破的一种思维形式,通过标新立异,带给人与众不同的心理体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异于平常的思维构建,体现出寻求突破的思维过程,所以说创意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中最具有创新性和奇特性,最富有助推力的部分,是产品设计最具有可塑性的重要因素。人类创意思维的活动大致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物的发明或创新:这是一个从无到有或推翻原有物质重塑的过程;第二,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新对策;第三,制度的创新;第四,理论概念的重构;第五,主观认识发生的新变化。从概念上看,产品设计的主体实践活动是属于第一方面的。所以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如何巧妙的把创意思维运用到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如何从发现问题,找到关键设计原点,循序渐进找到突破点,直至最终运用新思路找到解决方法并得到验证。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设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训练学习、不断补充养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以期通过后天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
2目前教学过程中的创意思维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与实践操作的严重脱节。创意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和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需要在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土壤里,通过各种主题的训练来培养思维的灵敏度,从而刺激大脑的活跃性,保持对身边事物的新鲜感。目前的设计课程教学中,过分偏重于传统的纯理论知识点学习,此类课程因较强的专业理论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笔试,所以在学生的概念里,只需要在考试周临近机械地背诵一些理论概念,能够应付考试即可,并没有深入地去理解所考的知识点究竟意欲何为,对于一些设计理念只知其一,考过即忘。所以诸如此类比较尴尬的理论教学,并不能很好的指导设计实践。二是学生的思维的严重局限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目前的产品课程的设计出现了理论和电脑技术两极分化的局面。产品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引导,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和单一的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学生能够以临摹的形式很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作图,但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很多同学在设计构思的阶段便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设计的目的并不明确,想当然的以为改变了某一物体的造型即是设计,并没有站在宏观的概念上去看待所要设计的问题本身,往往有一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尴尬。设计思维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的提高。
3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模式的构建
设计的精髓在于创新,所以产品设计的教学活动,在兼顾理论素养的积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性意识能力的培养模式,实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创新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打破常规,重新构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从而形成新的思维,并能够以全新独特的视角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去掌握设计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思维规律,并能够将其方法付诸于实践,此种训练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是产品设计教学方式的拓展与改良。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可以尝试改变以单纯的理论知识点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无论是理论层面教学还是实践操作,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创造性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方向为训练主题,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选择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中“头脑风暴”,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在求异中启发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设计创造能力,并运用树状思维导向图表现最终讨论的结果。例如: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关于包装概述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枯燥的理论讲解不感兴趣,所以在此过程中,抛出了一个命题为:选择一种材料,对一个鸡蛋进行包装的设计实践,要求被包装过的鸡蛋在经过4层楼坠地的过程中,仍然完好无损。学生对于该设计题目,一下子就有了兴致,从选择材质到对包装的结构设计开始了有目的的讨论,并且后期将做好的成品带到了课堂上,通过实际的高空验证,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结果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选择的材料形形色色,被包装过的形式各异,在教学反思阶段每个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诸如此类的设计实践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主动求知的欲望。二是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操作课程。提高基础设计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的训练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4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问题挖掘到设计验证
根据产品设计实际的教学经验,创意思维在设计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针对设计目标大概分四个步骤:发现问题——设计定点——视觉化概念设计——回归生活验证设计。4.1发现设计问题——针对目标对象的市场调研设计调研是设计开发初期阶段最基础且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该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调研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同类产品,还包括对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产品色彩、功能、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当然产品使用群体的需求调研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中的思维状态是一个由发散到收集的过程,通过发散的思维寻找调研方向,了解消费者需求及产品变革。再根据调研结果集中分析产品设计方向寻找创新点,为中期设计过程做好铺垫。4.2定义设计点产品设计的突破点主要从产品本身出发,以产品的功能、形态,结构、色彩、使用方式及人机交互为主要突破。该阶段我们会循序诱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以分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分析归纳问题。但是目前的状态是,小组的形式导致个别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对头脑风暴的认知和兴趣仅局限于初次使用的状态下,后期积极性不高,导致半途而废。所以针对该阶段出现的相关问题,需要以兴趣为焦点,激发参与者的创新性思维,针对某项设计主题,以学生为主,可以采用类似情景带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路的梳理,在稳固设计突破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扩展创新,打破局限性,扩展设计者的思维视角。4.3视觉化设计概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的将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思路或灵感快速的记录下来。思路要清晰,做到手脑并用,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将突发奇想深入的付诸于后期的制作,包括模型以及实物。最终转化成消费者可以体验的真实产品,并且能够体现设计之初所要表达的形态、功能、人机等方面因素。4.4验证设计针对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择,分析前期对概念性设计的合理性。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训练应在课程中的比重逐渐加大,贯穿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设置中,虽然该方法目前处于摸索阶段,但仍充满希望。产品设计的直接对象是物,核心是人,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新的合理的和谐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有目的的造型”。产品设计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物质载体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技术与文化。无论是汽车飞机还是手机音响再或者小到一个茶杯一根牙签都是产品设计作用的结果。这个以“产品”为载体的设计不仅美化了生活,引导了生活方式,也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此外,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创造性思维对设计教育、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带来的间接的推动作用。其次素质创新教育的提出,改变了产品设计传统的以偏重感性艺术感培养的教育模式,本课题结合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不同方式的应用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俐,吴强.浅谈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大舞台,2010-09-20.
[2]史晓燕.高职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设计,2015-05-08.
[3]王薇,谢一槐.论产品设计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2010-07-01.
[4]郭惠祥.“加减乘除”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4.
[5]方若虹.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汕头大学硕士论文,2009.
作者:王丹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 上一篇:校园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 下一篇:产品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