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隐喻创意思维探究
时间:2022-04-16 09:40:56
导语:产品设计隐喻创意思维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帮助设计师有效处理隐喻和创新思维的关系,文章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产品设计中隐喻表达的物理属性、增添的情感享受和传达的历史文化,提出了产品隐喻图像相似性、指示关联性、象征多变性三层递进关系的创意思维,有助于设计师运用隐喻的创意思维设计出消费者所认知的且具有艺术化和意义的产品。
关键词:隐喻,产品设计,创意思维
一、产品设计中隐喻再现
(一)表达产品的物理属性
由于科技的进步,有些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在悄然发生改变,使用者常常无法辨别它们的种类、功能、操作方式以及操作后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面对这些产品人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使用,这似乎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运用恰当的隐喻,通过运用消费者更为熟悉的形态来传达产品的功能、类别以及操作方式,让产品有一种“不言自明”的语义表达功能,使产品功能得到非常简洁的表达和暗示。[4]隐喻不仅能通过自身的形态诠释自己的复杂功能、正确操作方法和操作目的,增加产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而且能将产品的正确操作程序传达给用户,进一步帮助用户了解其功用和操作特点。例如,手工锯的握把或美工刀的进退按钮为手握或手指设计的负形,收音机上的调频键旋钮设计成凹凸纹槽的多少和粗细暗示是微调还是粗调,都是非常的典型的功能隐喻。美国设计师丽萨•克诺(LisaKrohn)和图克尔•维美斯特(TucherVi-emeister)1987年设计的电话应答器(见图1)。这是一个听筒和应答器合二为一的产品,摈弃了常见的电话机的形态,被设计成一本打开的书的样子,隐喻着它像书一样会成为人们“友好的使用者”。消费者使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保留了传统电话机的一些常用功能,也增添了新的录音、复印信件的功能。但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翻页切换不同的模式和功能,简练、新颖、动感,且层次丰富,这里隐喻的运用使复杂的使用功能和操作方式变得清晰简单,给人亲切熟悉的感觉。
(二)增添产品的情感享受
消费者长期频繁的使用产品,“基于共同经验和大众记忆的物品联想,会对产品产生情感性的认知结果,这经常是设计师的无意识运用”[5]。“它是暗示的,如诗一般的领域,你我的感受不尽相同,但也有共通之处”[6]。设计师通过隐喻的方式,在一定的使用情境里传达产品的内在情感,唤起与消费者的共同回忆或相似情感体验,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从而引起消费者在使用方式和情感上的共鸣。图2中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电灯开关的设计[7],设计师采用隐喻的方式提取了中学物理课上所学的“电路图”的元素,将电路图和开关结合起来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这样不仅向使用者传达了产品的功能信息———电灯开关,操作方式即“接通电路”指示电灯亮了,“断开电路”指示电灯关了。而且设计师确信用这种形式会唤醒人们共同的中学时期美好回忆,消费者会倍感熟悉和亲切,自然会有购买的欲望。这个案例是在记忆中的情感体验的意象与现实的产品之间建立起的关联,能吸引人们在反复印证后的恍然大悟和会心一笑,能深深打动人心,丰富人们的生活,给消费者带来美好的情感享受。
(三)传达产品的历史文化“有些产品试图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及特定组织,唤醒我们记忆中久远的地方文化记忆和思想认同”[8]。设计师常常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背景下先入为主地提取该地域和该时期的文化特征符号,并且运用于产品计之中,通过这种隐喻的手法,消费者对设计作品的体验达到对设计背后的自我阐述,获得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例如,鸟巢所展现的多种文化意象就让观者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正如乔治•尼尔森(GeoorgeNelson)所说,“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产品的隐喻符号可以传承和更新文化的意义。德国设计师NicolasThomkins设计的DelonYinYang椅子(见图3)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点,除此之外,还达到中西文化的交融,消费者很容易地体会到阴阳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隐喻创意思维
(一)浅层———图像相似性创意思维
产品设计师通过隐喻编码途径来引发人类联想和想象,“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分别对应不同的事物,通过熟悉的事物对陌生的事物进行解读,产生新认知”[9]。因此,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有类似的共同特征,通过“形象相似”的符号关系来映射,借用原已具有某种意义的事物来表达设计师所想要表达的特定意义,这种创意思维最为简单,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建立映射关系:①具象的形象再现(见图4);②抽象的形象模拟(见图5),从而形成事物之间的隐喻关系构成新产品创意。图4安娜启瓶器是一件创造性的设计作品,安娜启瓶器用一种优雅的舞蹈动态演示代替了复杂的开瓶操作动作,让原本复杂无趣的事情变得简单且富有趣味。呈现出的本体和喻体的映射关系如下:手柄和头部,杠杆和手臂,连接杆和连衣裙,中轴和腿部,杠杆抬升动作和舞者的舞蹈动态。图5是加拿大umbra品牌挂钩,利用了城市缩影与挂钩建立映射关系,浅显易懂且易用。总之,图像相似性隐喻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所设计创新的产品。首先形象特点鲜明,表现力也很强,带来的效果反应也最直接,且不易产生误解,提高用户认知度;其次意向化的细节处理,可以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中层———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
产品的指示关联性指的是通过产品造型特征部分和操作部分的符号设计,使产品表现出本身应该具有的外显的功能使用价值。设计师往往通过隐喻的方式“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符号,设计出符合使用者行为规范、使用经验惯性的产品形态和细节,帮助人们理解使用功能”[8],有助于使用者方便和阅读新产品里存在的指示关联性信息。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是建立在隐喻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基础之上,产品造型依附于传统形式的造型符号来引导消费者认知新产品的机能。因此,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应该形象化地给人以感官上的导向,消费者通常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产品形态中的指示符号的指示意思和部件的功能信息,并且作出一系列“what这是什么产品、功能是什么”“how如何使用,性能如何”“where在哪使用”等逻辑判断。图1电话应答器借用了日常生活中的记事本,通过生活中传统的物品创造一种可视的使用指示:它是什么产品、有什么功能、如何操作使用、正处于什么状况等,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的应用使得产品“不易使人产生认知及操作上的错误,同时也使使用者产生了习惯性的使用记忆”[8],令人感到亲切。
(三)深层———象征多变性创意思维
以上两种创意思维是建立在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之上,有着能指和所指的必然联系。而象征多变性创意思维是建立在人为的、约定俗成的基础之上,它象征的意义是由多个人在长时间内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成。在设计中通常是从形体表达的意义出发,进行发散式的联想,然后找到合适的符号形象间接表达特定的意义。设计师首先深入分析和理解设计主题,提炼、寻找和借用相应的形象符号表达意义,此种创意思维方法往往能打动人心灵的无声效果。此种创意思维有两种形式:①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象征符号,本身就隐含象征的意义,如爱情用玫瑰表达,鸽子代表和平。②综合性的象征符号,通过多种符号之间的整合表达另一种新的象征意义和特征。在产品设计中,有时一种符号不能满足设计师的需求,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往往采用多种符号去传达新的意义,这种创意思维比较艺术化,不仅形式美,而且更易打动人。不过,符号的象征意义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不管是单种形式还是多种形式的象征符号都会受外界的影响,反映的是一种观念,会受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是多变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三种创意思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由浅入深,把原本独立的能指和所指联系起来,使符号的组合更加多样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设计师应在依循符号所承载意义的基础上,发散思维,结合具体项目大胆进行设计。[10]在通常情况下,三种创意思维是同时并存而不可替代的,在不同的层次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意义。
三、结语
文章从隐喻的角度,利用产品语意学的符号理论分析现有产品设计中隐喻再现的表现方式,隐喻不仅能帮助消费者更好理解的产品物理属性,还能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体验和传达特有的历史文化。隐喻作为一种创意思维方法,在设计界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文章从产品设计的范围探索隐喻创意思维方式,即图像相似性、指示关联性、象征多变性隐喻创意思维,利用这三种方式可以将不同的设计符号构成设计的新形式,能够让人们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中觉察出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认识角度和新的意义,得到新的特征,为产品展现新认同和新体验提供保障[11]。此外,隐喻创意思维作为思维方式,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符号的关联性去组合新的形式产品,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符号的源泉,使符号组合更趋多样化,创造更多具有艺术化和意义的产品。
作者:林 单位:台州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美)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4.
[2]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47.
[3]孙利,.产品复合隐喻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3(22):97.
[4]程旭锋,钱桦.由倒角形态看产品隐含语义及其符号化[J].机械设计,2013(2):99.
[5]胡丹丹.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苹果配件产品设计实践与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2.
[6]林铭煌.产品语意学———后工业设计师:科技的诠释者[M].台湾:春天出版社,2002
[7]路杰.隐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1.
[8]张凌浩.产品的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
[9]余从刚,赵江洪.一种基于隐喻思维的产品设计创意方法[J].包装工程,2013(12):68.
[10]李兵,郁舒兰,关惠元.产品语意塑造的原则及应用[J].包装工程,2009(2):155.
[11]尹翠君,任立昭,何人可.论设计创新思维的启发式[J].包装工程,2007(9):118.
- 上一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 下一篇:房地产产品设计工作与成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