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在现代女性产品设计中的传承

时间:2022-02-02 10:38:24

导语:竹材在现代女性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竹材在现代女性产品设计中的传承

摘要:目的传承和发扬竹产品的设计文化,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女性需求的人文关怀,创造出美的日用产品。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资料归纳等方法来分析竹材的特性、加工工艺等,寻找竹与女性产品的契机,并对女性日常携带用品进行需求调研分析,通过调研结果,进行产品设计。结论竹材与现代女性产品相结合,赋予了更多时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更广泛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唤起了传统竹产品设计的新生命。遵循自然的审美和谐,使得竹材这一生态材料在女性消费群中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满足现代产品设计的“大设计观”。

关键词:女性产品设计;竹材;生态材料;可持续产品设计

设计与自然、社会、经济这3个动态的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关系,毋庸置疑,人类在造物设计活动中不断推进着社会的发展,将需求以浅显易懂的视觉方式呈现在生活中,带来无限的正效益。然而,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益也无须遮掩,尤其在寻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利用,这种以牺牲资源和生存环境为代价所成就的工业文明背后,不乏存在着由设计行为引发的资源浪费现象,在高速高产的流水线下,产品也逐渐丢失了传承的意义。如何通过设计改善生态环境,并使产品注入文化力量,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势在必行。

1竹的传承

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们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绵延了数千年,凝聚了中华各族人民精神而创造的各类与竹相关的产品,如竹工程设施、竹工具、竹图绘画、竹俗、竹文学艺术、竹的神话传说等,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史久远、应用最广、内涵最丰富和民俗功能众多的文化长链[1]。

1.1竹的发展现状

竹子原产于中国,分布极广,具有生长周期短且繁殖力强的特点,形成了有利的再生造物资源。近10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为维持生态的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大力发展竹材的策略,并得到不少设计师的响应。如杨丽萍设计的民族风编织包,以竹为载体,手工编制,材质表面无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保留了竹子的天然色泽,给女性使用者带来淡雅气韵,见图1(图片摘自杨丽萍官方网店)。事实上,在造物选材中,竹材在女性领域的运用甚是广泛,譬如"Harbinger"公司所销售的竹制首饰,采用镭射切割技术制作而成,在材质的认知和形态的设计中,带来刚柔并济的视觉冲击感,给人以新颖美观的感受。

1.2竹材料的加工利用

古人造物时要考虑材料的物性,即它们自身的自然属性[2]。对于竹产品来说,“竹林—竹材—竹产品”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竹林是造物取材之根本,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可以从竹的种类、竹龄、采伐季节和竹林的区域位置等属性进行合理取材,物尽其用。竹材是竹产品设计实现的物质载体,具有天然的柔软性、舒适触感和透光性。为符合生态设计的特征,尽可能地通过生态的物态传播,显露其自然,而不是消隐自然[3],故在制定相应的加工策略时,在兼顾产品功能的同时,又不能完全隐匿竹的自然之美,在大多的产品设计中,都可通过竹丝、竹片和竹编的加工工艺得以实现,见图3(图片摘自《自然的恩物——竹编工艺》)。1)竹丝广泛用于传统鸟笼设计、竹丝家具、工艺品等。一般可选用3年左右的冬竹,柔软性最佳,不易断裂和长虫生霉。在制作过程中,可根据竹产品需要,对竹子进行简单分段,设定大小直径,放入机器或手工进行拉丝,再进行防虫防霉的环保处理,最后自然晾干。2)竹片为家居装饰、灯具饰品、电子产品等带来多种选择的可能。通过不同组胚和工艺处理后的层压竹方料进行软化,刨切而成。3)竹编多用于器物成形。国内竹编主要以四川的慈竹和长江中下游的毛竹为主,慈竹节长,自然纤维出色,柔软性极佳,是精细竹编的主要原材料,是制作瓷胎竹编的上好材料。毛竹相对较硬,但富有弹性,适合实用性竹器物的编织。原始材料的不同,决定加工工艺的不同。

2女性时代与“竹”缘

现代女性在社会及家庭各方面都与男性拥有着平等的机会和权利。经济增长也为女性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个现实呼之欲出——“她”时代正在逐渐来临[4]。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性化设计的普及使女性产品与传统的物品区分开来,形成一个可深度挖掘的领域。对于女性来说,一个产品既应该适应外在需求,又需要满足心理和精神情感的内在需求。就目前而言,市面上的女性产品多注重外观造型,这是取悦女性消费的第一印象,这主要是由产品的形态、色彩和材质所决定的。虽然市场上女性产品已琳琅满目,但一味地停留在造型与外观上,似乎已不能满足现代女性与时代的更高需求。陈望衡主编的《艺术设计美学》中道出:内在的设计观念与外在的形式追求构成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而提高生活质量、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是设计的最高目的[5]。张道一也在《造物的艺术论》中指出:工艺美术自出现的时候起就带有实用与审美的特点,两者并非一般的结合,而是内在的统一[6]。不难看出,人类在造物活动中所兼具的物质适用与精神审美是和谐统一的,设计师应该更多地在文化层面开始尝试以现代化的设计语言来赋予女性产品精神的新活力。

2.1竹与女性产品的契机

竹作为一个生物物种,却能对民族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古代文明是“竹子文明”。建筑师张永和曾说:竹子是东方的,又是中国的,透过竹子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识别性。由此可见,以竹为载体的女性产品具有文化价值,这不仅仅体现在竹材料本身和产品的形态两个方面。如今,设计领域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发掘,如意大利设计的浪漫、德国设计的严谨、美国设计的奔放、日本设计对极致的追求等,都是其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反映。竹子所具有的文化意味能使其成为表达中国特征的候选产品之一,这反过来也增强了竹子的影响力,促进了竹设计的进一步发展[7]。自古以来,女性用品就与竹结缘,如团扇、竹簪和服饰等,这些竹材手工艺的作品被视为文化传承的女性代表饰件,但如今大多都已经消失,主要在一些少数民族服饰领域中有所保留。如怒族佩戴的竹管制成的耳环坠,韵味十足。佤族妇女通常在腰胯间带有几个较大的蔑圈作为装饰,蔑圈用藤蔑制成,涂成黑色或红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腰间的空白,起到美观的作用[8]。云南傣族支系花腰傣所居住的寨子大都绿竹成荫,生活中无处不是竹产品的影子,其中花秧箩最具特色,见图4(图片摘自百度图片)。花秧箩是花腰傣族妇女的传统服饰用品,用各色细竹篾精心编织而成,装饰着本民族的纹样图案,并缀上绚丽的缨穗,使整只秧箩别致风韵。可见,竹材在女性用品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有的器物已成为民族服饰的象征,具有传承的意义。

2.2竹材在女性产品的设计运用

顺应时代的需求,在可持续设计观的指引下,遵循竹材本身的特性,赋予女性产品中国元素与民族特征。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探讨。1)形态。形态由点、线、面、体4个元素构成,形态设计则是人们通过对这4个毫无生命力的基本元素的运用,表达出产品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点”表现在产品中,则可以是按键、装饰点、摩擦点等。美学语境下的“线”形态之美,则可以指产品的外轮廓线、产品上的接缝、面与面的转折线等[9]。“面”体现的是产品整体的凹凸感,而“体”是三维的,是构成产品最基本的要素[10]。在女性产品中,多追求温柔的造型感,多以曲线、曲面和弧形等元素构成具有生命力的情感形态,使女性产生共鸣。2)色彩。竹材多以自然色为主,在女性产品中表现出自然典雅之态,在设计运用中,可根据竹材本身的自然色调和纹样,巧妙运用在产品中可形成无可复制的美感。譬如虎斑竹,其色彩纹样能给产品带来独一无二的视觉感受。3)文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竹与人们几千年的结缘,竹子与瓷器、丝绸都是中国的象征,其产品自然而朴素,通过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回归生活的本质,赋予传统中国元素以新鲜的命脉。

3设计实例

3.1前期调研

首先通过对20~40岁的女性调研得知,这类女性追求时尚,物品的使用周期不长,常常追求新鲜样式,若常使用塑料,对使用周期不长的产品来说具有较大的污染性,竹材作为天然可降解材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也是可被女性接受的天然材质。针对其中30名女性进行了随身物品的收集调研和女性随身物品的需求调研,见图5-6,并选定随身手镜和卫生棉收纳作为分析与设计的对象。

3.2随身手镜

根据调研结果得知,女性对镜子这一物件情有独钟,在笔者设计的“竹之物语”系列产品中,随身手镜主要分为两个方案,见图7。方案一为复古手柄式,全身尺寸10cm,背面以竹编细纹为整体基调,上面通过竹条制作了立体意象的藤蔓图纹,似生机蓬勃,具有生命意向之意,手柄为竹条编制的镂空,整体造型复古而含蓄,似女性的娇羞,又如闺中的镜花水月。方案二是传统的铜镜造型,通过两种不同色调的搭配和编制手法的结合,对镜子进行不同的装饰,整体意蕴表达着“小轩窗,正梳妆”之意,通过竹材舒适触感的特性,给随身手镜更为亲切的心理感受,让女性用户体验多一份含蓄自然美。

3.3卫生棉收纳包

通过调研数据对比得知,现拥有卫生棉收纳包的女性数量较少,但其需求量却很大。为给更多女性带来便利,摆脱卫生棉收取时的尴尬,以竹为载体,设计此款收纳包,见图8。在整体造型上采用竹编工艺,简洁明了,精细而富有手感,保留竹材的天然色泽,回归自然之态,仿佛留有竹林的清新,女性使用时,感到心情畅然。以盘扣为装饰,秀气而含蓄,突显竹材的柔韧性和古朴的美感,在工业化时代,回归传统的手工艺设计[11],通过材质本身,传达造物的和谐,这就是竹的魅力所在。

4结语

竹产品设计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造物活动,兼顾“美”与“善”的同时,能够缓解人类昔日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诸多创伤,以女性产品为载体,立足于传统造物基础之上,追求现代竹之新生设计。大力发扬竹文化,开展竹设计,期望以传承之心尽到传播之力。

作者:许世虎 邓茜 单位: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