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技术在包装设计的运用

时间:2022-09-12 03:02:58

导语:现实技术在包装设计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实技术在包装设计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充斥着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产品的包装与智能终端设备相结合,提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包装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单项的传递信息,用户与产品信息不对等。伴随着增强现实(AR)技术的出现,产生了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方式。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扫描产品包装或者产品实体呈现声音、动画、视频以及与产品的交互,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让无生命的产品感觉到生命力。增强现实(AR)技术的出现,为产品的包装提供了新的可能,让用户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感受产品。

关键词:增强现实(AR)技术;产品包装;用户体验

增强现实原型最早起源于20世纪,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成熟的多感官的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是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体验。

将视觉话的平面包装设计与现代化的增强现实(AR)技术相结合,增加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传统的包装用户仅仅停留在视觉的感观层面,其中大量的信息只能通过图文的形式呈现,表现方式单一;而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制作完成的包装设计,可以集声音、视频、文字、交互于一体,通过多维度的方式传递产品的信息,相对与单一的信息传递来说,更加直观有趣。当面对复杂包装产品时,密密麻麻的文字资料让使用者头疼不已,如果在传统的包装中叠加生动有趣的视频及用户感兴趣的话题,无疑会引起产品使用者的兴趣。产品的增强现实(AR)实现过程主要有三部分构成:选择合适的产品(包装)+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由此可以看出载体、AR技术以及终端设备三者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终端设备扫描物体,通过AR技术将实体的信息与虚拟的信息结合,最终通过终端设备呈现出来。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存在较大的区别,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建立虚拟的影像,而增强现实技术是在现实的基础进行叠加,将现实与虚拟叠加在一起。

增强现实技术的实现手段多样化,目前在包装设计领域主要的实现方式有:特定图像识别、地理信息定位、人体动作识别、面部识别等。特定图像的识别技术主要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扫描,在智能终端设备上呈现3D的模型、视频、交互等信息,用户通过眼睛看到的是静止的2d图片,借助终端设备看到的是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及听到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功能,激发用户的乐趣,从而获得较好的视听体验。该功能主要用于书籍装桢设计、产品的2D包装设计领域等,在国内起步比较早的是《小熊尼奥系列》。在宜家家居杂志中,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系统,扫描现实中宜家家居的杂志图片,选择想要的家居,就可以在手机中看到选中的家居在真实环境中的状况,用户可以在手机端移动家居的位置,观看其不同位置的摆放效果,这样更能够为用户做出选择,从而增加用户的粘性,便于产品品牌的传播。

地理信心定位,主要是通过识别人物所在的经纬度信息实现,在摄像头拍摄的范围内可以捕捉到叠加的信息,在2015年mini汽车为了给新汽车做整体的营销策划包装,开发了一套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系统该系统结合GPS进行定位,当用户走到距离汽车越10米的范围内,可以迅速的将汽车抓到其移动设备上,带着走。当其他用户距离你10米范围内,同样也可以从他们的设备上抓走虚拟汽车,活动结束上谁抓的汽车越多,则谁就有可能获得一辆真实的汽车,该项目的娱乐性强,用户在体验游戏的同时从而进行了品牌的传播与推广,获得大量的品牌效应。

人体动作识别,主要通过微软的kinect,识别玩家的肢体位置,然后在其内容上进行叠加,例如腾讯QQ上的《蜘蛛侠:英雄归来》游戏,用户摆出蜘蛛侠的经典手势动画,借助腾讯的社交软件扫描手势,即被腾讯的AR平台识别到,从而进入到游戏画面中,从而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在进行增强现实开发中,常用的SDK主要有以下几种:vuforia,该sdk国内使用较多,除了常规的图片识别外,还提供了多种识别方式。如柱体、立方体、物体、虚拟按钮以及智能贴图等功能;Easyar是上海视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强现实解决方案的子品牌,用户可以通过其官方平台注册获得其SDK,通过后台传输数据资料从而完成增强现实产品的开发。

总之随着AR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将逐渐改变传统的包装信息设计方式与方法,从传统的排版、版式、印刷的方式升级为多空间、多维度、多角度、多层级的信息整体设计。智能AR包装的普及会逐渐改变生产者—运输者—商超—消费者—回收者之间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让包装的感性与理性的信息在艺术与技术之间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转换。

作者:朱长永 沈九美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