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材料包装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31 03:11:03

导语:生态型材料包装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型材料包装设计研究

1中药饮片包装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药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内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同时也打开了国外贸易市场。然而,除国内大城市外,大多数地区都在使用塑料材料等包装中药饮片,既不美观,又不能完全保持饮片的功效,且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塑料类材料不能够降解腐化,不可重复利用,从而对环境造成长期难以消除的破坏。1992年,国际上产生了生态型材料(Ecomaterials)的概念,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材料研究课题。但是在我国中药饮片行业,绿色环保、美观便捷、有利保存饮片的生态型材料包装却被企业所忽视,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从设计营销角度来看,中药饮片厂商的包装设计缺少品牌视觉形象感,在提高产品认知度和提高包装档次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也很欠缺。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且企业众多,竞争日趋激烈,想要开拓中药饮片市场必然要从包装设计入手。发展和采用生态型材料包装设计不仅能够提升中药饮片市场竞争力,更能够推动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和谐型社会。

2中药饮片生态型材料包装的市场竞争力优势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有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商品的实用性的同时,也会考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生活变成了现代人追求的时尚。生态型材料包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并能够实现循环使用,自动降解腐化,也被称为“绿色材料”。其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迎合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生态型材料具有多样性,可以结合地区特征,形成一条特色生态型包装商业链,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和自然特色。同时在原材料产地加工制造,降低了包装制造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中药饮片生态型材料包装设计的提升方法

(1)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处理技术,把具体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概念。通过可视化设计,表现出产品形态、结构、功能的同时,生动的体现出产品的功能和材质。中药饮片包装可视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清晰有效的信息传递,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功效、材料等一目了然。但是可视化不可为了体现功效设计为无聊的图表,更不可追求美学而设计成花哨的画面。两者应相互结合,系统分析,表达出中药饮片的特性。地图、时间轴、树状图、气泡图、散点图、网络图和矩阵图等都是常见的可视化设计的表现形式。(2)生态材料的有机结合根据中药饮片的特性不同,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态材料结合使用,形成更适合特定中药饮片的生态包装。在减少污染,提高循环利用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适合饮片的特性。包装材料也应与流通条件相适应,对于恶劣气候条件下流通的饮片包装,生态型包装材料的结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中药饮片需要防水防潮时,就不应该单纯使用生态纸包装,结合防水防潮材料或特殊工艺才会达到效果。(3)绿色印刷绿色印刷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印刷方式。使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节约资源。印刷的成品包装废弃后易于再回收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现如今的大部分中药饮片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制版、印刷和印后加工工艺,制版过程中的胶片、电镀液等物质,印刷使用的溶剂型油罨、洗车水以及印后加工使用的油性上光工艺等,都会对环境环境造成破坏。实施绿色印刷需要从原材料、设备、场地等多处改进,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和污染。这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中药饮片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绿色印刷需要从头到尾的改进,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原材料环节更是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然而近年来,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绿色印刷,出台很多绿色印刷相关的政策,对食品和药品包装领域进行重点扶持。实施绿色印刷要先从油墨入手,传统使用的油墨中含有机溶剂,对人体有害,对环境造成污染。世界每年的油墨产量高达三百万吨,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绿色印刷应使用新型油墨,包括水性油墨、生物油墨等。其次要改进印刷工艺,采用CTP和数字打样技术,将传统胶片和有毒显影剂等在印刷工艺中淘汰。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废物利用率。

4结语

将生态型材料运用到中药饮片包装中,体现了低碳绿色的理念,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创新,大型中药饮片企业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中小型企业也将运用到生产中。中药饮片企业在打开新的市场的同时,为建设和谐型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峰.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研究.美与时代(下半月),西安工程大学,2008,(12).

[2]黄孝章.王亮.绿色印刷发展策略探析.北京印刷学院,2014.

[3]王凯.信息可视化设计.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李晓民.绿色包装设计刍议.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作者:伊永华 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