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包装设计的“素”之美
时间:2022-06-30 10:46:47
导语:论茶包装设计的“素”之美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素”是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审美标准,是一种自然、本真、质朴的大美;而哲学层面,“素”是一种尊重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本文通过对“素”与传统文人艺术美学思想、茶文化精神内涵、现代包装简约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试分析素颜茶包装的视觉语言特征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素;文人艺术;茶文化;茶包装
1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美学思想的继承
老子有云:“见素抱朴”;《庄子•天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山木》:“既雕既琢,复归于素朴”,“素”,本色、质朴、自然、雅也。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审美取向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建立了崇尚自然、朴素、本真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对中国的音乐、书法、诗词、绘画等艺术门类影响可谓深远。《礼记•乐论》中“大乐必易”的“易”,即简淡朴实,意思是说音乐节奏应简朴淡雅,迂回隽永,而书法艺术纯粹的墨色以及水墨画“以墨为彩”更是素朴至极。此外,无论是从素朴豪迈、简练传神的汉霍去病墓石雕,还是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均体现出一种崇尚自然、素朴的审美取向,由此可见,“素”是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审美标准和美学思想的精髓。当今设计整体发展趋势呈现出一种站在国际视阈下的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中就包括对于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承。日本当代设计大师原研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为:“传统不是一种纹样,而是早已沉淀在人们心中的东西,是向内心寻找文化深处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无疑也是最有意义的。而“素”在茶包装设计达和美学思想内涵的传承,同时也映射出当今中国设计师对传统文人艺术美学精神内涵的思考与领悟。
2“素”与茶文化精神相得益彰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这种“精神”,即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古今中外,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概括可谓众说纷纭,各有所长。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概括为:“精、行、俭、德”;日本茶道精神四规:“和、敬、清、寂”;韩国茶礼讲究“和、敬、俭、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融会各家观点,提炼出“清、敬、和、美”的当代茶文化精神理念。“清”:清新、清纯、清静素雅;“敬”:尊敬、敬畏,是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和”:平衡,适宜,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美”:至纯、至美,韵味之美和大美之美是茶文化理念追求的最高愿景。由此可以看出,茶文化精神内涵与“素”的清新雅致、平淡简易、返璞归真的精神内涵是完全一致的。包装不仅起到对产品的保护与装饰作用,更应体现产品的内在气质,做到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因此,蕴含“素”之美的茶包装是遵循茶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设计表达,与茶所具有的内在素雅之韵相得益彰,引发“本当如此,自然而然”的精神共鸣。
3符合“少即是多”的现代包装设计理念
据英国伦敦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intel(英敏特)的2016产品包装设计趋势报告,其中“少即是多”的精简化包装是影响全球包装市场发展的趋势之一。报告中指出:“设计繁复花哨的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体验会大打折扣,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力和购买欲望,而干净、简洁,信息传达清晰、条理性强的包装最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少即是多”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其理念不仅针对建筑设计,同时对整个设计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创立的“无印良品”品牌包装更是将“少即是多”发挥到极致,因而备受瞩目与推崇。“少即是多”其实就是“尚简”,与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如出一撤。中国的包装设计在经历了“过度包装”而饱受社会诟病之后,逐渐从矫情奢华回归到朴素自然。如今,提倡环保的“绿色包装”成为包装设计的主旋律,素朴简约的茶包装既是对国家提出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响应,同时也符合“少即是多”的现代包装设计理念。
4“素颜”茶包装的视觉语言特征
茶文化是一种高雅文化,品质、品位是对茶包装“美的标准”的具体要求。茶包装朴实无华的“素颜”背后,包含了设计师在对产品、材料、工艺、图形以及相关文化的深入研究后,经过总结、提取、凝练并以最简练方式加以呈现。“素颜”茶包装视觉语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尚质”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与表情,茶包装材料种类丰富,包括纸、竹、木、麻、陶、金属、塑料等。孔子曰:“绘事后素”,比喻先有良好的质地,方可进行锦上添花的装饰,描绘后还要彰显本色之美;《韩非子•解老》有云:“好质而恶饰”,虽有些片面,但可见其对“材质”自身美感的推崇。这种“尚质”与原研哉主张的“空”、“白”的设计美学观点,即追求设计的“空”、“白”,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材质的“有”是不谋而合的。“任何材质的存在都有其本身的质感,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找回本质的设计,呈现材料本身的质感,让设计变得本真”。选择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设计的过程,设计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本身的设计价值,而不是轻易地覆盖甚至破坏。艺术家梁绍基曾经说过“当下材料即信息,材料即语言”,材料不仅是解决包装设计中功能、结构、工艺等基础问题,更是表达设计语言艺术的媒介。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的发展与创新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物尽其用、恰到好处的材料选择体现出设计师睿智,而“材质美”也成为茶包装设计美感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4.2“素饰”
《周易》有云:“白贲无咎”。“白”:指材质的本来面目;“贲”:美饰,“白贲”:即保留材料本色之美后的装饰。“素装”并非无饰,而是素而有“意”,意在“白贲”之饰,简淡清雅之饰。“素颜”茶包装不以“绚”为美,旨在寻求“无饰之饰”的装饰之道,无过之也无不及,恰到好处。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工有巧的“巧”,既是工艺之巧,也是装饰之巧。包装上的装饰除了材料本身具有装饰功能之外,还包括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茶包装的“素饰”体现在“尚质”基础上的对设计元素的优化,遵循去繁就简的装饰理念,去除一切无用的装饰,以最纯粹的视觉语言传递出最舒适的视觉感受。装饰是美化产品包装不可或缺的设计手段,但凡事有度,打破了装饰尺度会物极必反,而且繁缛华丽的装饰与茶的素雅之气本身也是不相符的。近代凯亚有云:“我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一大传统特色,即乃简约之美也。啜茗之道,历来皆宜乎简易,而不宜乎繁难;宜乎俭约,而不宜乎奢靡”。现如今,茶包装的“过度装饰”现象在国内依然存在,不是所有的产品包装都需要绚丽奢华的外衣,装饰要体现出与产品相一致的审美意境与品位。茶的格调决定其包装应追求简约大方的素颜之美,巧饰之美,自然之美。
4.3“意新”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茶包装的“意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视觉图形语言艺术的创新。茶包装同其它中国传统产品包装一样,经历了从对传统图形、纹样简单的“再现”转向富含创意的“表现”阶段。设计师通过对茶文化内容的深入挖掘与剖析,并将传统式样进行重塑,创造出全新的视觉语言及文化意义,使得茶包装在继承传统的共性基础上,又不失个性。例如林韶斌先生设计的“心林茶舍”品牌包装,就是将工夫茶文化与地域文化恰到好处地运用在茶包装设计上的典范。工夫茶盛行于广东潮汕地区,设计者将创造出的诸多与潮汕文化和工夫茶文化相关的字体和图形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既有装饰效果,又起到了对潮汕文化和工夫茶文化“以纹致用”的宣传推广作用。外包装木质礼盒上的图形工艺采取镂空效果,其创意源于最具潮汕特色的木雕屏风与窗花,既可透光又可装饰,虚实结合,相映成趣,而内包装木盒上仅以纸质标签与细麻绳加以点缀,木、纸、麻绳三种材料搭配的和谐有度,相得益彰。此外,镂空版形成的文字、图形是其包装特色的一大亮点,简约干练的文字与图形设计通过镂空工艺的表达,散发出一种拙朴自然之美,同时这种纯粹的形式很好地将文字、茶艺过程及地域文化相关图形溶为一体,形成视觉上协调统一之美。
5结语
《庄子•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颜”茶包装不仅是一种追求至纯、至精、至简、至美的大美之美,更是素而有“意”,意在对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美学思想及茶文化精神内涵地传承与创新,响应“少即是多”现代包装的时代要求,也悄然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作者:傅斌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李砚祖.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英国Mintel(英敏特)2016产品包装设计趋势报告[TOPYS.www.topys.cn].2016.
[4]浙江日报.浅谈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N],2015.[5]王绍强.对话日本设计[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
- 上一篇:茶包装设计色彩的设计和应用
- 下一篇:茶叶包装设计中图形视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