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双线展览数字化传播与整合
时间:2022-05-21 02:54:54
导语:毕业设计双线展览数字化传播与整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双线展览”模式基于不同场域载体,需考虑线上互动平台的搭建与推广,线下展陈的支持与体验等。通过对毕设双线展览的SWOT分析,研究归纳出数字化传播与整合的四大策略:线上反哺线下,双线整合联动;丰富场景体验,增强受众互动;注重展览创新,接轨市场需求;创建传播生态,打造智慧平台。在科学有效的策略驱动下,毕业设计双线展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服务高校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传播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互动沟通的方式,展览作为一种公共展示活动,也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云科技相结合。因2020年疫情影响,高校毕业设计云展被广泛采纳并流行开来,这种基于虚拟数字技术的新型知识构建形态,正式走进社会大众视野,与线下展陈方式互为辅助,通过跨媒介、跨时空、多载体的方式整合传播当代大学生的设计理念与作品,更加全面、翔实地以多维作品数据库的形式记录存档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果。但是,云展也不可能只停留在云端,与网络世界无法取代真实生活一般,线上也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实体展陈,二者各有优缺点,只有走双线整合共融之路,才能实现数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2020年被视为毕业设计“云展”元年,但除了个别艺术设计类院校,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并没有线上办展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在已经成熟的线下实体展陈基础之上,把它与新型的线上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共融,首先就要明确“双线展览”的内涵与价值,了解它的优劣势,进而探究毕设双线展览数字化传播与整合的策略方法。
1毕业设计“双线展览”的涵义与价值
1.1双线展览的涵义
毕业设计“双线展览”是指高校在毕业设计展览这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互联网+展览”思维,将传统的线下展览与应用数字虚拟技术的线上展览两种方式整合共融,以打破时空、地域、成本与资源的限制,建构起双线互动传播的展览新模式,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丰富的内容体验。这一创新展览模式是高校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新趋势,能以数字化的方式传递、保存、分享有关毕业设计展的各类信息资料,全面提升毕业生作品、成果的社会影响力[1]。
1.2双线展览的价值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最后阶段的总结性实践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举办毕业设计展览既是毕业生诠释设计思想、展示四年学习成果的舞台,也是高校面向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综合来看,举办毕业设计“双线展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1)专业教育教学的延伸价值。当前,国内高校针对毕业设计作品与学习成果主要通过线下校园办展的方式来小范围进行展示与传播交流。展览成为毕业生进行专业学习成果论证的主要方式,既是对大学教育历程的一种记录总结与实践,同时也是高校专业养成的重要基础。双线展览跳出了传统校园办展的场地小、受众少和资源匮乏等的局限,将毕业设计展搬上了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形成一个全天候、全开放式的信息流通共享空间,削弱、打破了高校与业界、社会的信息沟通壁垒,使得专业教育教学从校内延伸至校外,从线下延伸到云端线上。毕设双线展览构建了一个信息互动交流的传播生态圈,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实现了专业教育在教学实践层面的价值延伸。2)多学科跨专业的融合创新价值。毕业设计双线展览相比于传统的线下展览,更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运用现代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在国家推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众多高校把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建设的核心,积极挖掘学科专业群的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以探索多学科、专业交叉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在毕业设计“双线展览”实践环节中,多学科、跨专业的联合展览可以得到更好的创新实现。双线给不同专业提供了交叉融合的技术与媒介渠道,可以使得科技与艺术更好地结合,解决原本线下展览中难以呈现的内容与形式,让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突破诸多条件限制而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与生产。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毕业设计展览的辐射范围覆盖到更多的国家和高校,便于开展跨校跨国、一站式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3)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价值。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推动产教融合从教育发展理念走向制度供给落地的过程中,利用校企间优势资源互补,协同育人,将产业界先进科技、内容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融合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3]。而毕业设计“双线展览”可以说是实现现代教育与社会生产整合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新路径。在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有研究价值的、适合毕业生完成的项目,这些来自业界第一线的设计课题包含着最新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消费需求信息等。在双线助力传播之下,能结合数字技术创造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带来新的社会生产力。对地方高校来说,也可以跨越区域经济发展、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壁垒,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广阔的机会与平台。同时,双线展览还能发挥辐射效应,吸引更多来自业界一线的关注,企业与高校间可以就毕设成果达成合作意向,将学生设计作品投入市场实现应用转化。在这一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各自发挥优势资源,既推动了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培养了产业升级急需的高质量毕业人才。
2毕业设计“双线展览”的SWOT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首次提出了SWOT分析法,又称道斯矩阵或态势分析法,最初多被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竞争分析方面。这一方法提出对研究对象展开深入调查,将其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根据分析总结出主要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面临的机会、威胁,其中优势是S(strengths)、劣势是W(weaknesses)、机会是O(opportunities)、威胁是T(threats),这四项内容以矩阵形式排列,彼此间形成有机组合,最终为研究对象的发展提出决策性建议[4]。运用SWOT分析法对毕业设计“双线展览”进行研究,有利于在高校实践这一新型的展览模式中,能更加全面、综合地考虑内外环境与各方因素,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方案,将“双线展览”的价值最大化。
2.1双线展览的优势分析
第一,利于展览内容创新,传播叠加效果好。双线展览采取的是线上云展和线下实体展览相结合的组合模式,线上线下实现互补共生。线下展陈侧重对毕业设计作品的真实体验,线上云展侧重对展陈内容的二次创新与增量。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一方面可充分激发学生原创力与想象力,将真实与虚拟空间融合重塑;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受众面与传播范围,及时获取参展信息,由实体延伸至数字空间,借助智慧、高效的互联网数字技术撬动最大化传播效果,令受众观展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第二,不受时空与资源限制,易于跨界整合。高校毕设展一般在每年的5到6月份毕业季举办,对于很多地方高校来说,线下展出条件、技术支持等十分有限。而双线展览可以打破这些限制,通过与专业的线上展览平台如: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组委会推出的“未来设计师云平台”、雅昌在线毕业展等合作,可以有效利用平台技术与资源将线下与线上展陈更好地整合起来。同时,双线展览还可以实现校企跨界合作,多专业联合同步展陈,让毕业生作品直面社会大众与行业一线,在线下展陈的同时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社会化媒体(SNS)的社群互动等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第三,易于形成数据资料库,可持续积累资源。一年一届的毕设展是高校的学术文化盛事,双线展览的方式可以扩大数据资料收集的内容与范围,线下获得体验感受,线上获取流量统计,并搭建起永久的云端数据库,将每一届毕业生的创作与展览过程都详细记录存档,形成高校重要的数字资产。2020年5月20日下午5:20分,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缔造的浪漫数字节日里,中央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季“彼时·此时”开幕,这是一个定格于云端,永不下线的毕业设计展。在央美虚拟美术馆54000平方米的9大虚拟展厅里,展示了学校13个教学单位包括硕博士、本科生的1万多件毕设作品。虽然因疫情影响首次以云端展厅方式呈现,但据其校网络中心数据显示,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线上累计浏览量已达246万余人次,访问国家和地区115个①。可见,在双线展览进程中,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精准有效获取展览数据资料,再运用数据驱动展陈运作,形成良性循环,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建设积累新的资源,开拓新的发展机会。
2.2双线展览的劣势分析
第一,线上线下缺乏整合,双线驱动难度大。因缺乏双线驱动的能力与经验,当下很多高校毕设展中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即把线上云展视为简单地将线下展品以图文、视频的形式搬到线上,忽视了线上内容的创新与重构,把云展完全作为疫情等特殊原因导致下的替代方案。实质上,双线展览是线上线下互相取长补短、整合共融的一种全新模式,彼此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适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正因为线上线下各有优劣,通过创新的内容、形式整合才能扬长避短,实现1+1>2的传播效果。第二,双线展览成本高,对平台与技术要求高。毕业设计双线展览需要对展陈场景进行整合重塑和价值再造,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创新设计以增强受众观展的兴趣黏度,提高沉浸式体验的效果,并触发观展人群通过社交媒介进行自发传播,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一创新整合过程相对传统的线下展览,在资金、人力上的成本会更高。而且毕设展览需要打造数字虚拟展厅,或对接专业的展览传播平台,应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线上展陈难题,这对尚未踏入职场,缺乏工作实操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技术难度更高,需要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
2.3双线展览的机遇分析
第一,疫情影响毕设展览模式待革新。2020年疫情给高校毕业设计展览这一实践环节带来极大影响,部分高校采取了延期或取消的办法,有些高校则顺势而为采用了线上云展这一新颖的方式进行。在数字化传播时代,云平台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毕业设计展也迎来了走向云端的新趋势、新常态。但在步入后疫情时代,面对面的沟通,人与人间的互动优势使得实体展览依然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因此,以线下为基石,开启线上新赛道,走双线整合共进之路将是毕业设计展览的未来主要模式,这也是高校专业教学数字化改革的必然结果。第二,数字技术赋能毕设展览多元化。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教学已然成为高校各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校内师生还是社会各界,对大学毕业设计展览都会报以更高的期待与审视。跳出固有思维模式,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双线整合展陈设计,可以丰富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使毕业设计展览更加多元化。例如:图像识别、数字高清技术可以将现场展品纤毫毕现或解构重组;双微与直播等可以跨越时空即时交流互动;3D技术从平面走向立体,让观众身临其境;虚拟观展路线可以兼具趣味探索功能,活跃社群氛围,增强沉浸式体验。
2.4双线展览的威胁分析
第一,市场需求变化对双线展览的冲击。市场需求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动态变化的,高校教育需要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毕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实践环节之一的毕设双线展览,开放性特征显著,在从校内走向社会,需要直面真实市场的冲击,行业一线的检验。如果展览的主题、内容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无法匹配,存在巨大落差;毕业生的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性、实用性,展览必然无法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更谈不上吸引企业资源进而促进成果的应用转化,也就难以助力毕业生实现良好就业创业。第二,双线展览的数据信息安全威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化产生的数据是发展转型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毕设双线展览需要高校师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如个人身份信息与设计作品信息等,这些信息因线上展陈会被广泛传播,引起关注与讨论。如果没有事先的防御措施,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学生作品权益被侵害,或负面言论扩散等安全问题会非常被动,因此,做好数据信息的安全技术保障是重要前提。
3毕业设计“双线展览”的数字化传播与整合策略
3.1线上反哺线下,双线整合联动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育也在向数字化转型。毕业设计双线展览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特征,借助数字技术能丰富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探索与受众进行互动沟通的新方式,以实现线上反哺线下,扩大毕设展览的内外影响,推动学术文化的传播交流。线上毕设展无时空限制,前期通过蓄势预热将展览信息进行广泛告知,获得社会大众、媒体和业界的关注,再引流线下;中期线下办展期间可以进行现场直播、在线讲解与互动,满足因高校线下毕设展对外设置观展限制条件而无法现场参观群体的需求,打造展会看点、热点,最终引爆线下;后期线下实体展览结束,可继续通过云技术、大数据高效率追踪并收集数据,进行效果调研,对有意向进行校企合作的公司企业做好联系对接,帮助学生实现毕设成果的应用转化,增加获取就业创业的机会[5]。在毕设展览举办过程中,双线取长补短,各自发挥优势功能,线上注重场景感,线下侧重真实感,这种双线联动、双线传播的整合模式可以令展陈效果最大化,助力高校教育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
3.2丰富场景体验,增强受众互动
时下运用数字技术如三维建模、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等进行720度全景体验、开启互动探索是展会业打开的主要方式,作为高校一年一度文化盛宴的毕业设计展览也不例外。2020年被称为全球最大规模艺术展的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共同生活」,就首次采用了智能全场景,主办方除中国美术学院外,还包括中国青年报、荣耀智慧生活、中青校媒,打破了高校独办毕设展的传统,与媒体、企业三方联合为毕业生打造了一场“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艺术和科技紧密结合”的艺术视听盛宴②。这次毕业设计双线展览中,由荣耀智慧生活提供全场景支持,应用了云直播、云互动、云体验等数字创新形式,为展陈带来了丰富的场景体验。同时,此次毕设展还一改过去单向、被动的线下展示方式,通过互联网搭建起“云评论”互动空间,观展受众可以直接用手机登录社交平台参与展群的实时评论互动,并与作者进行创作理念、思想观点的交流,这些互动还碰撞出新的灵感火花,激发了毕业生的现场即兴创作。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就现场用多台荣耀产品即兴创作、拼接出了一幅为母校献礼的长图作品,以此记录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引起了线上线下众多观众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回忆。数字传播媒介具有精准性、互动性、社区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毕设双线展览可以通过新闻链接、网站嵌入、微博微信转发,或是下载展览专属App等方式与受众即时互动,面向国内外无限传播、甚至永不落幕[6]。
3.3注重展览创新,接轨市场需求
毕业设计双线展览会受到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大众审美、信息传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展陈定位、主题设计、视觉呈现、内容表达、功能实现等所有相关要素有机整合起来,以创新实现蜕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毕业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才能向受众精准诠释一场优秀的展览。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展览都要根据高校专业特点来打造专属特色,从展览策划、内容安排、运营到推广等环节,都要能突破常规,与时俱进。如美国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SchoolofDesignattheNewSchool),每年都会举办一场持续三周的大型艺术设计盛会(TheParsonsFestival),把毕设展打造成了设计周活动,包括作品展览与评估、社会公共项目、互动装置设计、艺术画廊开幕与学术研讨会、大师讲座等众多活动单元组成,向公众介绍不同院系毕业生在艺术、设计、建筑、电影、科技等领域的创意设计成果,并通过大众传媒与新媒体广而告之,吸引校外各界人士参与活动交流,展开与行业、公众的对话。因此,高校毕业设计展要走出校门,赢得社会大众、媒体、企业等多方的关注与好评,实现价值转化与社会效益,就要考虑好如何能以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受众的需求,与市场良好接轨。
3.4创建传播生态,打造智慧平台
双线展览不是简单的线上信息告知与作品展示,它区别于“网上展示”的方式,也不同于传统的实体展览,而是一种全新的展览组织策划,是数字信息时代下的新型会展传播生态圈。毕业设计双线展览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下的新型展陈方式,通过“互联网+展览”这种新的“在场”,将主办方、内容平台、受众通过双线整合到一起,构建起一个实体与数字信息集成化的立体展示空间,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新型展览模式。打造新型双线展览传播生态圈,依赖于专属的智慧平台。高校可以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赋能毕设展活动,在毕设期间提供更专业、高效的展陈服务,从而提升受众的体验满意度。智慧平台将极大地拓展毕业设计展的生存空间,在这个新空间里,打破了地域、时间、空间、距离和成本等的限制,将资源流、信息流和观众流通过互联网充分交织,让毕业设计双线展览的传播生态圈得以健康循环和呈现。
4结束语
毕业设计展览是毕业生简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社会、踏入职场的重要敲门砖。双线展览的模式可以突破传统线下展陈的传播壁垒,将社会大众、媒体、企业的关注汇聚在一起,为学生的求职助力,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虽然双线展览具有很大的优势与应用价值,但高校在举办毕业设计双线展览时也不能盲目跟风,照搬经验。各专业要坚持差异性、创新性原则,鼓励多元化发展,找到合适自身办展的最佳方式。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新型展陈模式的内涵与特点,理解线上展览和线下展览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形态。线下展览在满足真实体验、社交见面和信任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而线上展览在应对风险、需求洞察、数据收集和引流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也是线下所不及的。总而言之,办好毕业设计展览,科学发挥双线的综合智慧,找到最佳的展陈数字化传播与整合策略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译之,黄建成.虚拟数字展览的逻辑策略及设计转译——以全球艺术院校2020年线上毕业展为线索[J].艺术设计研究,2020(5):65-72.
[2]卢彩晨,廖霞.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34-40.
[3]刘旭,徐佳琦.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与校企一体化平台构建探析——评《行业学院模式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41.
[4]海因茨.管理学——全球化、创新与创业视角[M].马春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8):85-89.
[5]施德群.论线上展览和线下展览的常态化互动发展[J].特区经济,2020(10):155-157.
[6]丁俊杰,康瑾.现代广告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4):170-171.
作者:魏雪飞
-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
- 下一篇:毕业设计培育学生机器学习知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