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24 10:35:03

导语: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环节,它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鉴于当前普遍存在的毕业设计质量下降问题,分析了毕业设计现状和质量下滑的问题根源,结合近年来学院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总体情况,从强化思想教育、加强过程监控和管理、构建“校为主、企为辅”的校企协同指导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表明,上述改革措施推动了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效果明显,对于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质量提升;过程监管;校企协同

一、研究背景

毕业设计能体现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高校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学以致用和创新意识的一种检验与深化。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实践创新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能力、增强毕业生的竞争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水平高低、教学管理是否规范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将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1-3]。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明显下滑,已成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大瓶颈。由于师生思想认识、实践教学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原因,个别学生以无所谓和无所畏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严重影响整体毕业设计质量,部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因此,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了工科教育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引起不少学者的广泛关注[3-4]。韶关学院信息类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结合近年来毕业设计探索实践的总体情况,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存在问题和设计质量明显下降的原因,重视并做好毕业设计工作,探讨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对于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和培养信息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二、毕业设计现状及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一)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目前,各高校普遍关注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文件,但是有些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踏实,精力投入不足,存在企图敷衍过关侥幸心理,对于教师的要求、设计进度安排不以为然,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很难形成良好的毕业设计氛围。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多数地方院校的扩招造成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二是考研、找工作、公务员考试等各种因素影响,精力投入不足;三是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不会为难考上公务员、考上研究生和已签约的学生,致使个别学生对待毕业设计无所谓和无所畏;四是信息类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多,部分学生喜欢玩游戏;五是缺少对指导教师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仅按人头数计算工作量,无形中挫伤了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5]。(二)校内指导教师力量不足,校企合作层次有待深入。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师生比偏高,指导学生人数较多,部分指导教师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面临职称晋升压力,导致在毕业设计指导中投入不足;有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足,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不够深入,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为提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部分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指导毕业设计。企业早期提供的选题往往停留在某些简单技术的应用上,工作量不饱满,创新性和综合性达不到本科毕业设计要求[6]。论文撰写阶段,由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双方沟通不够,部分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在理论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往往难以达到学校要求。(三)选题不够合理。信息类专业知识更新快,有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捕捉最新技术。部分教师所出题目与实际工程问题联系不大,题目不新颖,不能适应信息行业发展,导致与社会工程问题脱节。按照一人一题要求进行课题申报和选题的话,容易出现题目不适当或题目同质化。个别毕业设计难度较大,超出本科生的能力范围,导致丧失信心,无法彻底地将其融入毕业设计,使其完成的毕业设计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有的难度不够,往往工作量不饱满[6]。(四)毕业设计组织和过程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几年前,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制定了毕业设计的相关制度和条例,但组织管理有一定的滞后,相关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全方位的管理,未能真正把管理办法落实,成绩评定相对过宽,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敷衍了事,抄袭应付现象时有发生。通常的毕业设计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重形式轻内容,选题审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几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成功。(五)论文中体现自己所做工作的内容不多,格式规范性差。毕业设计的同质化现象主要体现在选题内容同质化、设计形式同质化、设计深度同质化等方面[7]。一些学生急功近利,不愿吃苦,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抄袭、拼凑现象。从所在学院多年来毕业论文的情况来看,每年第一次有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的重复率超过30%,甚至个别学生重复率超过70%。从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看,有些毕业设计对电路图、传感器等方面的介绍文字过多,而自己研究内容比较少,与主体部分无关内容却占据相当篇幅,缺少对具体设计内容的展示,测试结果分析不够深入。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不足,致使整个论文逻辑性不强,主次不分、条理不清、结构混乱、规范性差,甚至流程图的符号都弄错,体现不出本科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水平。

三、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举措的探索和实践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毕业设计氛围。端正态度,提升师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和调动毕业设计工作的主动性是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8]。每年毕业设计前,各专业系主任通过宣传动员、召开选题会议、辅导讲座等形式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向学生宣传往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不合格的后果和获优秀毕业设计学生找工作优势,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在毕业设计中投入更多精力,体会到毕业设计学有所用、学有所值。建章立制,如制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评审规范及要求》等文件,为指导和规范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保障,认真落实相应的制度,该追究教师的指导责任就予以追究,该处罚学生就按规定给予处罚,毕业设计不通过就不能按时毕业。通过齐抓共管,学院努力营造良好的毕业设计工作氛围,将对下一届毕业生生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二)重视教师的指导水平,提升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工程教育大国,每年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动高等院校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年通过IEET工程认证。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专业补充标准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提出了特殊要求[9]。《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提出,指导教师应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10]。为满足工程认证的需要,学院探索“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新路子。学院每年派出4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通过教师到企业学习和不定期地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做讲座,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地提高教师指导水平。高级职称的教师往往指导学生经验比较丰富,而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面临职称压力,往往重科研轻教学。因此,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交流,提升青年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三)做好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和管理,逐步推进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近年来,学院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全程监督、制度的执行,从毕业设计动员、选题、任务书下达、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评审、答辩和材料装档等各个环节形成全过程监控和管理的局面,如图1所示。通过过程监管,确保各环节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以达到促进毕业设计改革、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强化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的。1.开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严把选题关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是课程的综合应用或拓展,题目难度要适中,跟所学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笔者所在二级学院开发了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出题管理、选题统计和论文管理等。要求近三年的题目不能重复,题目的重复率不能超过30%,选题以工程应用型课题为主,应具有一定综合性、工程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合理出题,严格把关[8]。题目来源力求多样化,可以来源于教师课题、企业命题、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多种方式。指导教师于第七学期初将题目上传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实行院系两级题目审核制度,如图2所示,审查侧重题目重复性、难度、工作量和达成度、专业符合度等方面。各系题目尽可能体现专业特点,毕业设计内容要有区分度,软件工程专业以软件开发为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系统开发为主,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专业的90%题目要软硬件结合。图2教师出题审核流程示意图2.重视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指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之前,要对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故选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理清设计思路,撰写开题报告,尽早进入毕业设计状态;做好毕业设计专题讲座、中期检查和进度,落实毕业机制、毕设论文评阅“一票否决”制、作品验收、程序演示和“预答辩”制度,严格控制工作进度,确保学生毕业设计按进度安排来实施。由中国知网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达到30%以上的限期修改,并通报指导教师。规范过程管理,严格答辩前的论文评审,把好答辩关。毕业论文审阅时发现抄袭、请别人等严重学术腐败现象,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商议,一经认定,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成绩一律记“0”分。参加优秀论文评选,重复率不得高于20%。对于第二次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原则上不能参加答辩。3.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模式,确保答辩公正公平作品验收、程序演示、论文和评阅通过后,要求每位学生参加公开分组答辩,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学院答辩委员会制订严密的答辩计划、规范答辩的过程,制定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确保答辩的顺利进行。为了让成绩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学生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确保答辩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改革答辩模式,可以将交叉答辩、评优答辩和争议答辩结合起来。实行交叉答辩,导师与所指导学生不在一组参加答辩;对于毕业设计突出,各专业系第一轮答辩评定为优的学生,开展全院范围内的第二次评优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主要由不同专业具有丰富教学和毕业设计经验的教师担任,经过评优答辩后,确定优秀名单;对于第一轮答辩成绩较差,成绩为各专业后3%的学生,需按照第一次答辩评委意见修改论文,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二次争议答辩,成绩以第二次答辩成绩为准[11]。(四)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控毕业设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需加强管理和约束,在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还应评价指导教师的工作绩效,奖优罚劣,树立优秀教师的模范。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年度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中给予倾斜;对于没有按要求指导、设计方案有明显错误、论文格式很不规范、学生反映教师没有实质性指导、学生率达85%以上的指导教师,学院领导及时找谈话;对于未按规范和程序完成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学院视情况将减少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情节严重的按照教学事故处理,上报学校;加大对优秀毕业设计的奖励,对不符合要求和质量差的学生推迟到下一届答辩。(五)探索“校为主、企为辅”的校企协同指导双导师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探索由校内教师和企业骨干共同担任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度,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导师在理论知识与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的各自优势[12],将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开展合作,采用“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与中兴通讯共建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深圳软件园开展实训班,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起来,企业方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部分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命题,选题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工程设计类、软件开发类选题约占90%以上,院系两级审核。企业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每个学生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双方导师要经常交流沟通,企业方主要负责技术指导,校方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监督、毕业论文撰写和修改,双方共同参与答辩和成绩评定,2018届毕业设计企业导师达14位。开展校企协同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符合专业工程认证要求。实践表明,校企协同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六)举办专题讲座,熟悉毕业设计流程。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和答辩前,每个专业系都会举办几次毕业设计专题讲座,加强薄弱环节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知道毕业设计的流程与进度安排,了解文献资料如何收集,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如何参加答辩,消除学生的茫然心理,以免教师在学生论文格式上投入过多的精力。通过专题讲座,毕业论文正文的撰写与编辑格式、英文摘要撰写、关键词选取、公式图表、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近三年来,通过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毕业设计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信息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毕业设计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企业项目融合,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明显增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较快,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其中2018年获得两项国家级一等奖);通过毕业设计专题讲座,毕业论文的质量、格式规范明显好转。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促使信息类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提高,四个信息类专业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以上,高于学校平均就业率1.3%,月收入平均5737元,高于学校平均数802元。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内容,直接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韶关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的效果,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罗忠亮 单位:韶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