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环境理念引入公共艺术教学中
时间:2022-10-30 05:31:35
导语:将生态环境理念引入公共艺术教学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初,河北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在研究国内外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率先尝试将生态环境理念融入公共座椅设计课程。该文分析课程建设的意义,总结了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生态理念;公共艺术设计;公共座椅设计
一、将生态环境理念融入课程的背景研究
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旨在培养未来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人才。目前,我国公共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对生态环境理念的强调。在公共座椅设计课程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目的在于培养生态设计观念、实践能力较强的公共艺术设计人才,逐渐将生态设计的价值观、行为方法、思想观念等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中。在课程建设期间,课程组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把这一核心理念贯穿到公共座椅设计的理论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国内外优秀案例等教学环节的讲授中,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总结生态环境设计的方法,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操作,在技术与理念上提高公共座椅的绿色生态性。经过近半年的建设,该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已初见雏形,成为公共艺术专业中重要而且独特的课程。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1.课程建设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其一,解决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理念缺失的问题。公共艺术设计师的思维意识和设计创作出的作品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而在该专业以往开设的课程中并没有渗透生态设计的理念,公共座椅设计课程需要大胆尝试。其二,解决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评价标准的片面性。综观以往的公共艺术设计,常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形式、创意、经济效益等方面,而公共座椅设计课程除了将形式创新与经济效益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又添加了环境评估这一项评价机制。其三,解决教学过程中生态环境理念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课程组走进多家地方企业,结合北方地区的一些实际案例,使课堂生态设计等理论知识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使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
2.课程建设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学生广泛讲解生态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带领学生去建材市场、施工现场等实地考察材料,提高学生基于绿色生态的创新能力。其二,重新系统构建公共座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并且计划编写一本教材。其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充分结合,在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四,对课程做系统、细致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表与教案等材料有机统一,形成完整且科学的课程体系。
三、公共座椅设计的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的生态设计内容模块
课程群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把这一核心理念贯穿公共座椅设计的理论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国内外优秀案例讲解等教学环节的全过程。
2.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题组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充分结合,在解决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在公共座椅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了解设计原则;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生态设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课题组还积极将这门课程与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有机结合,将生态设计的理念渗透到其他的设计教学中,从而拓展了课程的教学成果。
3.课程的运行方式
对课程做系统且细致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表与教案等材料有机统一,形成完整且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长期建设,培养学生的生态设计意识与创新设计能力,从教学内容方面予以充实,在实践空间上予以拓展,最终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公共座椅设计这门课程应用性很强,需要将课堂理论讲解、社会调研、创意设计、社会参与、成果展览、经验总结等环节有序串联,形成一套循序渐进、教研并进、理论结合实践、课堂与社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结语
当前,我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开设了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出数万名专业毕业生,培养了很多公共艺术设计师。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能够培养一批具有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在我国大力推广创业创新的新时期,这些人才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并成为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新生代设计师。基金项目: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十三五”规划课题(GJXH2017-106)。
参考文献:
[1]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5).
[2]张娅琴.环境意识与公共艺术设计.重庆师专学报,2000(2).
作者:张伟宁 蔡淼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 上一篇:音乐创作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下一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