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与司法理念的创新

时间:2022-10-21 04:17:47

导语:世贸与司法理念的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世贸与司法理念的创新

本文作者:陶月娥工作单位: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21年11月1日,WTO第4届部长级会议在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WTO不仅是一个国际经济组织,其规则还是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加入世贸后,严格遵守及执行协议所规定的规则是我国承诺及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指出:抓紧做好入世前的各项审判工作,尽快实现我国审判工作与WTO规则相衔接,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可见,司法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但他同时又指出: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加强司法理念建设和创新,,,只有在司法理念上有所突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才能落实。[1]因此加入WTO后,首先须面对的不是急于掌握并运用WTO的具体规则,而是应在宏观上加强、调整与提高对某些基本法律思想、观点及法律心理的认识,即要以现代司法理念更新旧有的某些思维,以适应并融合在WTO这个先进意识框架之内。

一、加入WTO要求司法理念的更新

所谓司法理念是指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加强、调整与提高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或文化传统)对司法的功能、性质和应然模式的系统思考。司法理念是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司法体制、司法组织、司法程序中,并直接作用于司法人员,形成行动中的法,是指导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2]由于各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司法制度设计的不同,司法理念还有地域与国别的差异。法律发展的统一化(或趋同化)和民族性并行不悖是其21世纪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WTO规则的普遍适用,将更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必然促使各国为解决共同的国际经济问题而加强在法律层面上的合作。世界法律的法律趋同化,即它们之间相互吸收、借鉴、移植,甚至雷同乃至统一的现象将日益明显,司法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保护神和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相应地也会有趋同化的特征。司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趋同化或统一化的趋势,形成某些宏观的共识,从而确立并不断加强其普遍性,这将是必然的。

二、需更新的司法理念之基本构成

肖扬院长在分析当代司法制度与实践整体的特征上提出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准确地反映了当代司法理念的共识,具有普遍性。可见,现代司法理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司法中立。这一理念具体是指在各种国家权力之间、各种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纠纷中,国家设置一种居中裁判的角色依法解决纠纷,而这种角色就是国家的司法职能。[3]司法中立是当代司法制度的中立性的反映,它一方面不仅要求法官如排球裁判一样居中裁判,不偏不倚地对待原被告和控辩双方;另一方面还意味着司法的消极性和被动主义,即不告不理。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常抱怨国营企业经常享受各种各样的政府部门的保护。地方保护主义的作法与司法中立的理念是截然相悖的,如果加入世贸后不能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其产生的后果必然会给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是加入世贸以后得到的最大启示。

(二)司法平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司法制度、司法机构与司法权的地位平等,任何国家的司法制度不能凌驾于别国之上,国家之间享有司法豁免权;二是指原被告(不论国籍、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家庭出身、财产和教育程度)享有同等的诉讼地位和在法律适用上享受同等对待。WTO最根本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最惠国的意思是给予不同国家的待遇要一样;国民待遇是指给外国人和本国人的待遇要一样。可见,非歧视就是平等。而司法平等的核心内容是反对司法特权和司法歧视。真正的平等不仅迎合WTO的需要,也是许多国人所渴望的。所以加入WTO,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首要的也是根本的是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与习惯作法,强化平等意识,让平等观念真正深入到每一个法官心中,并自觉运用到司法活动之中去。

(三)司法透明。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司法透明首先是指各国与司法制度相关的法律文件以及司法判决必须要公布;其次指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应实行公开审判制度,允许公众参与审判过程和旁听;最后司法透明还指司法行为要接受社会的监督,立法机关、新闻媒体、法学专家教授、律师和人民大众均可以对生效的司法判决展开评论。司法透明的核心是反对秘密审判。关于中国加入世贸,透明情况是西方最关心的,他们最怕我国各行各业的内部规定,可见这个原则最易涉及我国审判的公开程度。加入WTO以后,随着经贸等方方面面与世界的交流融合及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必将对审判的公开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进一步强化公开意识,裁决书的说理部分过于笼统,法院自己掌握着许多规定、标准,却对社会保密,这就不仅仅涉及审判工作的公正、合理性问题,还涉及世界对我国法院的认识和信任。所以我国法院和法官的公开意识不但要进一步加强,而且要走在前列。除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外,一切司法活动都要公开进行,接受当事人、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杜绝暗箱操作。

(四)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和裁判行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合法、及时地实施法律,使体现在法律规范体系中的公平观和权利义务的内容得以实现。司法所追求的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是指法院的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公正的;程序公正又称为形式公正,是指司法程序必须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切实保护参与诉讼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以求高效地处理和裁决纠纷。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法官为了追求事实公正这一极限目标,往往忽视了程序规则。另外,诸如社会上对法院法律白条的类似指责,极易使法官背上思想包袱,这也促使了法官重结果、实体而轻程序。所谓的我国法官水平不高主要是指实体法方面,在程序是否合法方面涉及的不是法官的水平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加入WTO,就要彻底转变重结果轻过程、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及习惯,牢固树立只要没有违反程序,而且程序正当就是司法公正的观念。

(五)司法高效。司法高效是指司法机关的审理和裁判行为必须尽可能迅速与及时,争取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审理期限内尽快地结案。司法高效是司法制度效率性的客观体现。司法高效的核心是反对超审限办案和久拖不决。目前,我国审判人员的素质还不能与加入世贸后的要求相适应。一方面,在审判人员中专家型、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驾驭庭审、撰写法律文书的水平尚待提高,既精通外语又精通法律的审判人员屈指可数。加入世贸后,各类反倾销、反补贴及商标、专利类案件由于其专业性较强,现有审判人员缺乏反倾销、反补贴和商标、专利等方面的专业背景,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审判人员的数量与法院受理的案件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案件起诉后法院不能及时审结,出现大量积压现象,这将损害我国司法制度尤其是法律保护方面的对外形象。为此,法官在思想上必须要有准备,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六)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只依据事实和法律来裁决其受理的案件,而不应受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其左右。其核心内容是从事法庭审判的人员在进行审理活动和制作司法裁判方面拥有独立性和自主性,除服从宪法和法律规定外,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干预,它包括审判权专属性规则、行使审判权的独立自主性规则和行使审判权的合法性规则,[4](p.84)在结构上是司法机关独立与法官独立的统一。WTO要求从事对有关反倾销、反补贴、海关事项、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方面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法院必须具有独立性。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法官目前还谈不上独立。其主要原因在于法院对审判的长期行政化管理。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广大法官不仅定格了非独立意识,也养成了依赖领导、审判委员会、上级法院的习惯,这不仅不利于发挥法官的积极性、能动性,更不利于法官水平的提高。法官的独立要求在内部独立于庭长、院长和上级法院,在外部独立于其他组织。强化法官的独立意识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法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法官自行提高司法水平,进而促进法院真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

(七)司法文明。司法文明在主权国家之间意味着司法主权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在国际司法领域更多地开展国际司法合作,实施国际礼让与国际协调;在司法机关的审理和裁判行为中,则是指司法行为应符合司法职业道德和司法礼仪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供利民便民的人性化的司法服务,树立良好、文明的司法形象;在当事人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则意味着受到司法机关的平等的非歧视的对待,在司法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关怀,无论他是谁,无论他做过些什么,无论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收入、阶级、地位、职业或其他特点。,,在诉讼中,不管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是普通个人,不管是国有企业法人还是私营企业法人,也不管是本地企业法人还是外地企业法人,或者是内资企业法人和外资企业法人,都是平等主体,都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平等地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平等地承担义务。这就是文明司法理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