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贿赂犯罪规则及限制

时间:2022-12-28 04:47:45

导语:贪污贿赂犯罪规则及限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贪污贿赂犯罪规则及限制

摘要:推定规则在我国民法、刑事法等部门法中都有运用。作为一种认定法律实施的证据法则,推定规则在贪污贿赂犯罪中的运用能够破解案件证明难题,提高司法效率,实现犯罪认定统一。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中,推定规则在贪污贿赂犯罪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行贿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推定规则的适用虽有上述积极功效,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又必须对该原则的适用做必要的限制,方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推定规则;贪污受贿;犯罪

一、推定规则的适用价值

(一)推定规则的含义。法律意义上的推定规则指的是按照法律规定或经验法则,从已知的基础事实直接认定另一事实成立的证据法则。推定规则的适用在国际规则(条约)以及我国民事法、刑事法中都有体现。(二)贪污贿赂犯罪中推定规则的适用价值。1.符合当前从严治党、严惩贪污贿赂犯罪形势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从严治党高压态势基本形成。推定规则在贪污贿赂犯罪中的适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犯罪证明标准,把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网扎得更紧。2.破解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证明难题,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此类案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导致案件侦破难度比一般刑事案件要高,特别是出现“一对一”且其他相关证据无法进一步挖掘的情况下,案件往往陷入窘境。推定原则的适用简化了证明程序,提高此类案件的成案率。3.帮助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司法认定由“乱”到“治”。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认定中经常会出现因办案人认识上的不一致而导致司法裁判不统一的问题。推定规则的适用,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明晰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边界,有效实现此类犯罪认定标准的统一。

二、贪污贿赂犯罪中推定规则的适用情况

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现有刑法及司法解释中适用推定规则的情况,北京大学的陈瑞华教授概括为: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确立的三大类推定规则为对巨额财产来源非法性的推定、对犯罪明知要素的推定与对犯罪目的要素的推定。本文对推定规则适用情况的分类在以刑法罪名为标准的基础上,借鉴陈瑞华教授的观点。(一)受贿罪和行贿罪。受贿罪和行贿罪是刑法中典型的对合性犯罪,故将对两罪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放至一处。1.2003年11月13日《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推定。《纪要》中明确在明知他人有具体请托事项收受其财物,可以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该条规定是针对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的受贿人明知行贿人有具体请托事项但是并没有明确承诺或者暗示为其谋取利益而受贿的情况做出的规定,这条规定为解决司法裁判的不统一局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展,这样简单而笼统的规定与当前贿赂犯罪的发展趋势相比显得有些过时。2.2003年11月13日《纪要》中“以借款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财物行为”的推定。《纪要》中提到,对于以借为名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应当根据以下6个因素综合判定:(1)是否有正当、合理的借款理由;(2)款项的去向;(3)双方平时关系如何以及是否有经济往来;(4)出借方是否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谋取利益;(5)借款后是否有归还的意思表示及行为;(6)是否有归还能力。实践办案中,办案人员往往会结合具体案件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在综合以上各个因素的基础上直接推定犯罪嫌疑人具有贿赂犯罪的主观故意。该规定的操作性很强,对实践办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避免现实中对以借为名而行受贿之实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僵局的出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2016年3月28日《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推定。《解释》第13条规定对下列三种情形应当认定为“为他人谋取利益”:(1)实际或者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2)明知他人有具体请托事项的;(3)履职时未被请托,但事后基于该履职事由收受他人财物的。另外,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级关系的下属或者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被管理人员的财物价值三万元以上,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解释》与《纪要》的颁布相隔十余年,此间中国发展迅速,贿赂犯罪形态呈现复杂化特点。《解释》第13条是对《纪要》“为他人谋取利益”认定的细化和发展,经过逐步的完善,在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外延已经较为宽阔,对实践中出现的形式多样的案件情况已经能够较好应对。4.2016年3月28日《解释》中“共同受贿主观故意”的推定。《解释》第16条第2款: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实践中,有的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很强,利用特定关系人来收受贿赂,被查处之后就辩称不知情。按照传统刑法理论,如果不能证明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事前存在共谋,其犯罪主观故意也就无法认定。该条规定可以说是对传统刑法理论的突破,对于解决前述证明僵局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刑法》第八章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罪名,其罪状表述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该罪名中,巨额财产非法性结论的得出就是依据推定规则,其逻辑论证线条是: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国家工作人员不能说明其差额部分来源——差额部分的财产来源是非法的。该罪名是199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的一个罪名,其对于解决无法对国家工作人员拥有明显不合理财产又拒不说明来源或者无法说明来源的情况实现有效打击的尴尬局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三、推定规则适用的限制及展望

(一)推定规则适用的限制。推定规则与普通司法证明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其适用应该受到严格限制。推定规则的适用是基于高度盖然性的推理,实质上降低了司法证明标准,实践中,对推定规则的适用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推定规则适用要严格遵照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有在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适用推定规则的情况下才可适用,不能随意扩大或突破现有推定规则的适用情况;第二,作为推定规则适用前提的基础实施的证明要确实充分。适用推定规则不是任何事实都不需要证明,相反推定规则需要一系列基础事实的存在。推定规则本身就建立于高度盖然性的基础上,如果基础事实都不牢靠,那么推定规则的适用是非常危险的;第三,允许当事人的合理反驳。推定规则的适用不是一种充分证明,因此不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当事人如果能做出合理反驳,推定规则所得的结论就不能加以利用。(二)推定规则适用的展望。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现有有关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的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运用推定规则的罪名有受贿罪、行贿罪以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第八章另外一个重要罪名的贪污罪并不存在适用推定规则的情况。然而,现实情况是各地司法机关对于贪污罪构成要件,特别是主观方面认定很不统一,因此学界出现了将推定规则引入贪污罪认定的呼吁。笔者认为,在制度反腐的建设过程中,将推定规则引入贪污罪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必须对其适用的前提、方式、范围作出严格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惩治违法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何家弘、黄健.贪污罪非法占有目的之推定规则初探.法学杂志.2016(10).

作者:张陶然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