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环境下司法独立分析

时间:2022-02-05 11:24:53

导语:当代社会环境下司法独立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代社会环境下司法独立分析

摘要:实践既已表明司法独立的基础不只在于政治制度,更在于内在条件;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社会所有制度的基础,毋庸置疑,也是司法独立最重要的内在条件。近代中国经历了社会环境剧变,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封建历史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这些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逐步实现司法独立。

关键词:社会环境;司法独立;历史;考察

自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实质性地开启了西方对司法独立性的强调以来,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保持司法独立性这一做法逐渐在西方得到确立,其影响也扩散至全球范围。因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司法的正当性、中立性和终局性,成为第三世界改革的目标;但实践表明,西方式的司法独立在第三世界很少能够达到与法治成熟国家同等的水平。经验表明,任何改革都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司法独立的改革与建设亦需遵循这样的原则。

1西方司法独立的经验

1.1司法独立的“政治论”在司法改革与司法独立的问题上,一直流行着“政治论”。该观点认为司法独立并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政治民主,这里所说的民主,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具有的三权分立、多党政治、普遍选举。事实上,三权分立、多党政治、普遍选举对包括司法独立在内的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观点有合理的一面,司法独立运行较好的国家,大多具有西方式民主的特点。然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非西方式民主与多党政治体制下,仍有行之有效的司法独立的例子。1.2实践考察:司法独立的内在条件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说明司法独立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且其中一些是为人所忽视的内在条件。在这些内在条件中,法官的素质是影响司法独立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可察的一份1997年最高院的工作报告来看,全国法院系统25万干部中,本科学历层只占5.6%,研究生学历层只占0.25%。而1998年初有9.8万人获得了大专学历。可以看出,不仅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法院系统中极少见,就连大专学历的工作人员在1998年也远远不及50%的比例。从法官的培养到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和机制,是急于转型的第三世界国家必须考虑的。另一方面,经费保障和法官的任职保障也是保障法官素质的重要因素。此外,优渥的法官待遇是法官得以抗衡其它干扰因素的基础,这也与严格的遴选制度相匹配。1.3历史考察:司法独立的社会环境而法官素质、待遇等等内在条件都有一个基础,就是社会环境。以历史上最先建立司法独立制度的美国和英国为例,两者都是合并型的契约国家。合并的过程是在独立的个体之间谈判、签订契约,并用宪法及法律来维系契约。这样的国家因契约而立,法律维系着国家,因而更容易确立三权分立和司法独立。反观德法意西,因为王权强大或是用武力统一国家,一方权力更强大,对订约造成阻碍,所以其司法独立就更困难,产生也较晚。从封建时期起重商主义就已在欧洲兴起,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与契约、法律互为条件,相互推动,决定了西方世界在这几百年间的发展方向。

2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当代社会环境

上文既已说明司法独立的关键在于内在条件,而三权分立是这种内在条件决定的表象性政治制度。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应当考虑自身历史所塑造的社会环境,在这一基础上谋求“殊途同归”。2.1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背景首先从地理环境来看,东亚大陆是封闭而又富饶的,这使区域内的居民缺少向外探索的条件和意愿。其次,从政治传统来看,在两千多年中统一的时期较长,而历代基本都以革命的形式建国。就经济制度而言,封闭性、落后性的封建小农经济直到1956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最后,在文化方面,中国封建社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且是不纯粹的、为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综上,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小农经济为社会经济主导,以宗法思想和封建伦理为准则的社会,并主要体现为农村的形式。2.2中国封建时期的制度建设古人说“出于礼者入于刑”,所以说,“法”就是“礼”,所谓“礼”,就是一套极复杂的对各事的具体规定,也就是“法”的雏形。在封建时期,“法律”被当作统治阶级统治工具。另一个较能体现中国古代法律特点及其深远影响的制度是调解制度。早在西周就有“调人”之职。明代调解制度发展到高峰,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封建时期的调节制度具有主动性和民间性,这与当代的调节制度仍有较大区别。封建社会的种种特点对当代的影响不是孤立的,难以逐条分析。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共同塑造了社会环境。2.3对当代社会环境的影响考虑上述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以历史的视角理解当代社会。从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渐打破了传统上依托血缘关系的“熟人社会”的格局,但仍然未能完全形成被当作西方司法制度成熟土壤的所谓“陌生人社会”。这一社会环境对司法独立较大的影响之一是人情关系。因为人情关系的存在,法官常常不能完全避免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再者,在强调“礼”的儒家文化及千年来民间调解的影响下,人们在发生各类纠纷时更倾向于通过私人调解解决问题,甚至在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打官司”被视为不体面的事,其直接导致公民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淡薄,长远来看降低司法的权威性。历史传统对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深刻且全面,而社会环境是司法独立最重要的内在条件。因此,我国司法独立的建设也应着眼于此。

3基于社会环境推进司法独立

社会环境的对司法独立的影响是基础性、决定性的,而社会环境的改善是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所以如何基于既有的社会环境推进司法独立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而在当下“人情社会”的大环境下,司法工作显得过于隐秘,甚至在有些地区,人们对“法院”、“审判”等词汇讳莫如深,这种司法工作的秘密感极大地削弱了司法本身的权威性和公开公正性。因此,如何使司法工作更加面向公众,是树立司法权威、推进司法独立的首要工作。首先,随着大众传媒的成熟、自媒体的兴起,法院、政府可以鼓励大众传媒加强对典型司法案例;其次,法院逐步将详细的判决书公之于众;此外,直播庭审是另一有效方式,至今79077件直播庭审的实践证明这一方式行之有效。除了以上这些促进司法公开的举措外,可以借鉴西方严格遴选法官、保障法官权利等一系列措施,在此不赘言。

4结语

实践既已表明司法独立的基础不只在于政治制度,更在于内在条件,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社会所有制度的基础,毋庸置疑,也是司法独立最重要的内在条件。近代中国经历了社会环境剧变,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封建历史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这些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逐步实现司法独立。社会环境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对其中任一方面的改变都是一个渐进、浩大的工程。司法独立的实现,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事实上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和全局性的问题有待思量。本文仅从历史的角度考虑社会环境这一内在条件,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相信,面对众多关于司法独立的学说,做出清醒的区辩与选择,并结合我国实践,渐进地改良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司法独立。

参考文献:

[1]郑先红.英国司法制度概述及启示[J].中国司法,2011(12).

[2]江必新.荷兰、丹麦司法制度考察感想[J].企业家天地,2006(11).

[3]侯希民.关于澳大利亚司法制度的考察报告[J].山东审判,2004(04).272

作者:熊浩然 单位:重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