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判能力法律局限性探讨
时间:2022-02-26 03:30:09
导语:司法审判能力法律局限性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因为法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我们应看到法律在调整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应意识到,法律是由人类来设定的,并且是由人类所推动和实施的。一般来说,法律的具体运行情况与法律的实施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良好的法律受法律素质较高的人操控,就会得到很好的贯彻效果,能够在大程度上发挥法律的社会控制功能。若让一个法律素质较低的人去执行比较完善的法律条文,则很可能让法律的执行效果失控,从而无法发挥法律原有的功能。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司法审判能力对法律局限性的矫正与弥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法律的局限性
早在很久之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就对法律的局限性进行过思考。他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写到“个体之间、行为之间所固有的差异性、多样化,以及每日改变的人类活动,这样都意味着无论何时,采用何种技巧,都无法设计出普遍适用于所有问题的规则。”由此可以看出,早在古希腊,就已经有人意识到法律所存在的局限性,法律是由人类所设定的,就像人类设定的大多数规则一样,一般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如果人类不能够正视或者不重视这些弊端,那么人类最终将无法合理地运行法律。(一)时滞性。法律是人类意识的文字反映,因而法律条款内容必然会滞后于社会现实。面对纷繁复杂、变幻万千的现实社会,法律很容易出现滞后的现象。我们可以说法律是稳定的,不过,我们所在的社会却是不断前进的,这也是法律滞后的原因之一。(二)不周延性。笔者在上述文章当中谈及法律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内在主观意识的产物,它的内容主要是由文字来表述的,但是,对于这个复杂、多样化的社会来说,人类的任何文字都不能真切地描述它,自然也不能彻底地约束它。因为立法受制于文字表达技术或者语言媒介载体是事实,所以它很难将多种多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本质准确且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很难做到使人民大众对法律语言的理解不存在差异。(三)法律要素内涵的相对不确定性。任何事情都如同硬币一样存在两面性,法律也一样,法律本身优劣并存,优势体现在它适用范围广,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很好地约束公民的行为,劣势体现在它僵硬、形式固定、教条。其一,相比于法律规则,法律条款稳定性比较强,普遍适用于同种类的多个行为,因而理解上也存在模糊性,依赖于法官的司法解释,尤其是当规则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补的,法律规则有固定的格式与结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会比较僵硬化,不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法律原则就相对于宽松一点,没有那么僵硬化,而且在一些法律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其广延性特征,以此弥补法律规则僵化的缺陷,有助于调整社会关系。其二,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因为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与常识,还有一些部分是来源于一些法律专家们的创建,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活中的概念和法律概念两者差异很大,每个个体对于法律概念也有自己独特见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法律概念进行审判解释。其三,法律漏洞与法律冲突。现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多领域不断发展的特殊时期,法律文化也在飞快的进步,立法也在增多。数量虽然在不断的猛速上升,不过质量却有一些不尽人意。因为语言本身的缺陷会导致法律漏洞的出现,此时需要利用审判解释,在法律概念本身与现实利益之间做出最终抉择。
二、法律局限性的矫正与弥补
(一)法官应该具有正确的法律思维。法官具有正确的法律思维可以体现在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法律的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包括了个体之间平等、自由,同时也保障社会安全与运行高效。安全价值是个体最基本的追求。平等大体是指权利、义务的平等。自由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不过这种人人都有的权利很可能会有重叠的现象发生,甚至还会发生冲突,也就需要法官根据法律运用自己的法律思维进行处理。而效率是在前三者都拥有之后的一种社会效力。(二)法官要懂得将法律原则与法律精神了融化。到具体案件之中法官对案件的审判应该公正公平,不得拒绝审判案件。如今绝大多数的社会矛盾最终需要依靠法官审理予以解决,而各种案件也反映出社会各领域出现的矛盾。而法官需要做到公正裁判,在判案的过程中充分将毕生所学融入到每一个案件中去,充分保证每一个处理的案件都能够公平、公正、合理。
三、结束语
由于法律具有局限性,因而更加依赖于法官运用专业法律知识,丰富的司法审判经验,正确理解法律、适用法律、解释法律,以其特有的专业法律思维来弥补法律条文中的不足,进而充分实现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控能力,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法律的权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董皓.司法解释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89.
[2]杨解君.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7.
[3]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
作者:余舟欢 单位:顺昌县人民法院
- 上一篇: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研究
- 下一篇:刑事司法赔偿制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