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时间:2022-07-19 08:59:57

导语: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建设和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迅速传播,人们的法律和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也逐渐增加。文章通过司法案件,分析当今社会舆论司法审判影响,从法学角度分析社会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就如何平衡二者关系,促进司法公正独立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舆论监督;司法独立;司法审判;公正

舆论监督是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它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是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以案例分析我国社会舆论“干预”司法的现状

媒体舆论,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是大众。近几年来,许多案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网友们分成各种观点激烈评论,甚至偶尔也出现一边倒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干预”司法裁判。比如,发生在2006年的彭宇案,彭宇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引导舆论对法院施压,他向媒体表达自己是“做好事”,没有撞到人,而一些媒体则不加考察直接进行报道,出现了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和舆情,社会舆论的抨击使一审法院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在证据充分的条件下,却搬出经验法则进行事实推断,最终使一起简单的侵权案件演变为一场道德论战譹訛。还有同年的“唐慧案”,正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对唐慧的同情心理,导致案件初期民意和社会舆论“一边倒”地支持唐慧,对其非法闹访行为却忽视不见。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这种媒体引导判断、民愤干涉司法的情况下,对司法实施舆论压力,产生了很多负面问题。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司法机关听取群众意见,并不代表案件走向或者判决结果就要被民众的情绪所左右。

二、从法学角度看社会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一)社会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我国司法审判制度的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有规定让司法程序变得更加透明,也可以通过媒体将判决结果公之于众,接受社会舆论的评议,民意想要得到普遍的社会正义,而司法审判要求实现严格的程序正义。这样,让人们了解司法审判过程,监督司法审判的审理,有利于我国司法审判走向公开化和透明化的道路,实现实体和程序正义,促进司法审判制度的完善发展。

2.有利于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法律赋予该主体的权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广泛的听取民意,并且对中肯的建议作出采纳和回应,将有助于加强普通民众与司法审判的联系、案件审判结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推动司法公正。

3.有利于实现权利制约权力。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说要平衡权利和权力的关系。司法执法人员本身不可避免会出现人情关系或者贪污贿赂等司法腐败现象,权力的滥用使得司法部门出现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而社会舆论监督则将司法人员的司法行为置于监督之下,司法程序也在监督下运行,使案件调查更加接近于事实真相,有利于司法人员端正自身态度,提升个人司法素质,减少司法腐败事件的发生,以此来填补公权力缺漏,实现个案的公平公正。

(二)社会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消极影响

1.影响司法人员的判断

媒体或者公民基于追求言论自由和表达个人判断的想法,在微博等平台肆意谈论案件以及个人看法甚至谩骂当事人或者司法人员。其中多数网友并不是法律专业人士,甚至还有居心不良的人。这样就会造成言论的极大不负责任性,尤其在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案件中,各大网络论坛铺天盖地的民意压力,极易引入不科学、片面的信息,或多或少地左右了法官的思维和案件的审判,扰乱案件审理的正常司法程序,对法官的司法判决产生误导,影响司法判决的公平性。即使法官具有较高的司法审判素养,采用科学的评判标准,也会受到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的不良影响。

2.加大了司法审判的压力,不利于司法独立

民众往往以个人的主观是非标准判断事件的对错,并且极易受到媒体的带动,媒体的报道若与司法审判不相符合,就会引起民众的质疑甚至民愤,加大了司法审判的压力,破坏了司法审判秩序,使司法人员失去中立,有损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譺訛3.降低了司法公信力随着网络媒体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信访难、执行难等问题的偏激报道,造成公众对司法的不信任,失去司法的公信力,造成执法的恶性循环。案件一旦出现问题,媒体、民众就开始质疑司法人员的能力和办事效率,严重影响司法的正常发展。

三、解决二者冲突,促进司法审判独立公正的完善之策

朱苏力教授说:“司法执法机关的活动还是应与社会舆论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不能过多地强调社会舆论对审判机关的司法活动的监督,历史上曾经确信为正确的、公正的社会舆论事后看来也并非那么正确和公正。法律是一门专门的知识,需要专门的技术,过多强调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是主张外行领导内行”。为确保司法审判的独立公正,解决二者的冲突,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保证司法工作公开透明

我国法院体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不实言论的监管在立法上没有有效地控制和规定。司法机关是国家工作机关,其办案过程应该公开透明,让广大群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及时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及时向社会公布案件审理情况,把评论与监督的权利归还给人民。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民众自会进行理性的思考,做出理性的民意表达。

(二)司法人员提升自身办案素质

法官对民意的尊重,并不是一味顺从地将民众对个案的意见移植到审判中,司法程序也不允许民意审判。司法机关应提升自己办案水平,减少工作失误,按照程序与证据依法办案,只有严格执行根植于民意的法律程序,并接受民众对于司法机关是否严格执法的监督,才是司法机关对民意最好的尊重。司法工作者同时也应加强与各大新闻网站联络沟通,将法院的典型案例分析做深做透后于各大平台,充分延伸审判工作的社会效果,从而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

(三)完善法制,加强对社会的普法工作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首先应规范媒体等传媒的运营,在此行业中建立全责任归咎机制,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相关规定,防止不实报道的出现。完善对不实信息传播的管理和法律制约。其次,政府或法院、检察院可以在网络上建立民意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平台,完善信息制度,以及审判后的案例分析等沟通的方式,对大众进行普法。每个网民要有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网民在自由表达意见的同时,必须守住一定的界限,不能触碰法律底线。通过以上措施,方能凸显法制之力,实现司法审判独立和公正。

作者:李雯倩 单位: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