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公正司法问题
时间:2022-11-14 11:05:12
导语:浅谈基层公正司法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推进,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定位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明确提出要公正司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绝不允许徇私枉法,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重点。在这一法治背景下,作为基层政法干警来讨论司法公正问题,便于我们认清当前法治形势,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力履职。
一、保证基层司法公正的现实意义
郡县治,天下安,法治建设的难点和着力点大多在以县级为代表的基层,而推进依法治县又是实现依法治国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推进依法治县的内容和要求中,除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外,公正司法显得尤为重要,坚持公正司法必将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一)公正司法是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依法治县的内容就是全面实施宪法和法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就要求基层司法人员在司法实务中,必须公正平等,要在每一件案件中都能体现出公平正义和尊重人权,要在每一次司法行为中都能体现出法律平等的基本原则。(二)公正司法是深化改革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国家以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的方向,推动改革发展的进程,规范改革发展的实践,保障改革发展的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司法成为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公正司法成为司法机关必然的价值追求,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三)公正司法是广大群众对法治的高度期盼。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法治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司法公正的渴望和期盼度在依法治国氛围下空前高涨。基层司法不公问题,容易出现讼累浪费司法资源,也会增大信访、上访压力,减弱司法公信力,降低司法机关的权威。因此,公正司法就是顺应民意推进法治的必然要求。(四)公正司法是防止出现冤假错案的屏障。近年来,媒体陆续曝光了一批冤假错案。像大家熟知的佘某、杜某、聂某、张氏叔侄冤案等等。这些冤假错案不仅严重侵犯当事人的人权,损害司法公信力,还极易成为敌对势力攻击我国司法制度的口实。冤假错案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相关部门在对责任人员问责的同时,建立了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人们在对徇私枉法行为进行谴责的同时,也向全社会呼吁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只有严格依法办案,做到公正司法,也才能为冤假错案真正建立起一道防范的屏障。
二、确保基层司法公正的关键
笔者认为,确保基层司法公正的关键,就是要正确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确保司法公信力问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履行职能所获得的社会公众信任的程度,其最核心的部分是司法机关坚守依法履职的“信用”和社会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信任。司法公信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公众对国家权力的信任程度,反映出司法机关是否真正做到了公正司法。司法不公必然会因为失去公众信任而致司法权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必然会造成社会矛盾无法持续有效化解而越积越多,最终危及的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国家法治,因而确保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司法机关保证司法公正。1.司法公正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的价值取向。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司法必须缘法而裁判,这就要求司法人员的进行司法活动时必须根据现有的法律,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得以最佳地融合,客观公正地适用法律,要把司法公正作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最终价值取向,使司法真正体现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愿望,从而使正义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实现正义的途径程序化、公开化、权威化,以此来提高司法公信力。2.加强对司法队伍的建设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检察官、法官队伍是我国司法队伍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人民群众赋予的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因此加强队伍建设自强素质是稳步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保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司法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对司法人权的法治能力培训,提升司法人员正确运用法律开展司法活动的能力。二是强化司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司法队伍。三是强化对司法权力的监督机制,通过遏制司法腐败来提高司法公信力。对内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作用,对外聘请廉政建设监督员,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起司法诚信,使公众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中体会和感受到司法公信的力量。3.司法职业化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司法职业化是指司法人员在履行司法权过程中,实现自(上接第137页)主,不受外部因素、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和内部司法人员的干扰。笔者认为,正在深入推进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是进一步强化了司法队伍的职业化,确保了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大大降低了司法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司法职业化进一步强化了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责任,使司法队伍更加职业化、专业化。(二)坚持司法公开的问题。随着中央有关司法公开改革方案的强力推进,法院、检察院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积极拓展和延伸司法公开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阳光司法工程,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司法公开可以倒逼司法程序和实体更加公正,可以有效促进司法效率提高,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司法公开有以下五点现实意义:一是促进案件质量提升,确保案件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二是促进司法人员素质的提高,使法官、检察官队伍更加职业化。三是杜绝个别人员“暗箱操作”式的司法行为,有效遏制司法腐败。四是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突破基层司法“案多人少”的实际困难。五是促进法制的宣传,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法治意识。实践中,检、法两家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司法公开,除了传统的法制宣传、新闻会、邀请相关人员到司法机关听证、视察等形式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了司法公开,比如通过在互联网上开设门户网站公开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通信平台向公众案件信息、通过QQ开展律师业务预约等等。但现实中,由于司法公开尚在探索和尝试中,基层司法公开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公开面广度不够,还没有完全达到“能公开的都公开”的要求。二是公开的时效性不强,公开信息没有与司法实践保持完全同步。三是公开内容的客观性不足,个别公开内容与司法实务相比有删减情况。四是公开内容关注度不高,没有完全考虑群众的需求。五是刑事司法公开有空白之处,实践中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环节的信息公开未要求同步公开。只有彻底地将立案、批捕、起诉、庭审、执行、文书、听证等各个环节公之于众,彻底地将司法活动置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才会真正促进司法公正。
作者:徐国江 单位:四川省荥经县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刘昂.司法诚信概念解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文涛.“钓鱼执法”的法理学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
[3]冀晓鹏.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与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2016(24).
[4]李晖.职业化与民主化之争———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模式选择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学位论文,2009.
- 上一篇:舞蹈教学艺术表演研究
- 下一篇: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