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监管对司法公正的正负影响
时间:2022-10-24 04:22:17
导语:新闻监管对司法公正的正负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万晶工作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曾经有人将新闻监督和司法公正比作一对长相厮守的欢喜冤家,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虽然一方面实现了对司法系统和执法人员的监督作用,防止司法腐败,另一方面新闻媒体报道的有失真实和过度渲染,常常也会干扰司法的独立性和公平性。新闻监督和司法公正究竟应当如何实现良性互动,新闻监督怎样才能在两者的平衡关系中促进司法公正的真正实现,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对新闻监督、司法公正的理解
司法公正又称司法正义,它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包括与司法权运作的各种因素从主体到客体,从内容到形式,从实体到程序,从静态到动态,均达到合理而有序的状态。司法机关必须在司法独立审判的前提下,接受国家、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原则。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司法独立一般包括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司法独立原则首先要求法院与立法部门分开,以防止同一主体既是立法者又是裁判者这一弊端可能导致的专横;其次要求法院与行政机关分开,这是保证司法裁判的中立性。此外还要求法官独立地进行裁判活动,只服从于法律,不受制于政治、强力和公众舆论的影响,包括其他法官的影响。汉米尔顿认为法官的独立是保卫社会不受偶发的不良倾向影响的重要因素。新闻监督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公众(包含记者在内)的表达自由经媒体传播而形成的一种客观效果。知情是新闻监督的前提,曝光是新闻监督的关键,监督则是曝光之后因舆论的传播和共鸣而形成的一种客观效果。新闻监督的威力就在于通过媒体曝光将事件真相及相关问题公诸于众,让滋生腐败的霉菌无藏身之地。新闻监督的本质在于客观和公正地报道事件真相和揭露有关问题,通过曝光的形式来满足和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自由权。
二、新闻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正面效应
新闻媒体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披露、报道和评论,这就是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新闻媒体从监督司法人员入手,防范、揭露司法腐败行为,以促进司法公正。
(一)新闻监督司法活动的必要性
新闻监督权直接来源于宪法权利,我国宪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新闻媒体作为公民的代言人,对司法公正的监督作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1.新闻监督是司法监督体系的重要形式新闻监督被喻为政府鉴镜,人民喉舌,其作用就在于将司法活动的客观表现形式以及实现司法活动的法官或组织在这些活动中的行为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披露于社会,从而促使司法机关自律,发现自己置身于无处不在的监督之下。2.新闻监督是司法审判公开原则的必然结果新闻监督是实现审判公开的重要手段,审判公开原则是现代民主政治对审判的要求。新闻媒体的有效监督扩大了审判公开的范围,是使审判公开这一重要的诉讼原则落到实处的手段之一,促使司法公开化,提高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3.新闻监督是抑制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新闻媒体常常可为司法监督机构提供大量的违法线索,让隐藏于幕后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曝光,使司法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和司法不公现象得到迅速及时的处理。同时,新闻监督所带动的社会舆论还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道义影响和震撼力。
(二)新闻监督对我国司法公正的现实推进
现阶段,公众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了对于司法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法院的公正裁决,新闻监督已经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1.新闻监督有利于司法工作作风的转变。新闻舆论通过对专横、野蛮司法行为作批评性评价,有助于司法机构检讨其工作缺点和疏忽,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完善措施,促使司法逐步变得文明、规范。2.有利于救济个案。媒体对某些案件的曝光和追踪采访,可以为处于绝境的当事人提供精神上、道义上的有力支持,有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之后,形成的强大舆论压力会使某些个案受到司法机关内部的高度重视而获公正处理。很典型的案件有郑州张金柱案,如果不是媒体的披露和追踪报道,法院能否迅速公正的裁决还是一个疑问。3.有利于促进司法公开化,遏制司法腐败。司法腐败有如病菌,总是滋生在黑暗的角落。新闻监督的参与,极大提高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使审判活动处于全社会成员的监督之下,避免暗箱操作。4.有利于增强司法的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新闻媒体对个案的适时报道与评说,使老百姓从实例中对司法产生亲合力,对法律产生亲近感,在心中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和法院的良好形象,以增强司法的公信力。
三、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矛盾冲突
尽管新闻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但是新闻媒体的过多介入破坏了司法的独立性原则,而司法独立性原则恰恰是司法公正的保证。
(一)新闻监督影响司法公正和独立性的现实表现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传媒的正面效果所在也往往是传媒负面影响所在。新闻媒体在追求自由报道的过程中也可能侵害公正审判。首先,新闻监督采用的是道德批判模式,以情为标准和以理性即法律为标准处理问题的结果有时是不相一致的。这就使得传媒对司法机关所做出的不合情理的判断不理解,而从道德立场出发做出倾向性很强的报道,迫使法官接受传媒审判,做出不当判断以迎合传媒与公众。其次,传媒有可能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利用话语优势发表倾向性报道或使法官先入为主,或使法官迎合传媒,从而使司法人员的独立意志发生嬗变,在案件的处理中发生偏颇,导致不公。再者,由于目前缺乏规范新闻监督的相关法律,加剧了新闻舆论监督对审判活动的负面效应。新闻舆论由于注重新闻的轰动效应,热衷于揭短和曝光,破坏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导致司法机关信誉降低。
(二)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冲突产生的根源
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产生是基于多种原因的,其根源是媒体和司法系统的属性上的差异。1.新闻活动的自由性质和司法活动独立性冲突的结果。各国宪法均有规定,保护新闻自由和新闻监督功能,新闻媒体可以在不违反法律、对社会构成重大危害的前提下不受限制的活动。但新闻媒体执行司法监督过程中,常常超越了自己的权力界限,在审判结束前作出一些结论和报道,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干扰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2.新闻媒体和司法系统对社会正义的含义和标准的理解和实现方式不同。新闻媒体通常是将正义理解为道德上的正义,由于新闻行业从业人员中法律素质普遍不高,不能以法律正义为标准来进行报道,只是单纯的从社会表层的道德正义来理解。而法院在执法审判过程中尊重的是法律上的正义,这种正义是用法律条文规定了的正义,是深层次的抽象的理性的,不完全同于道德正义的。3.从价值取向上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冲突的结果。媒体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常常更多的关注社会焦点问题,为了吸引受众,常常不惜夸大、渲染甚至歪曲案件,造成新闻的失真。这些失真的报道一旦引起广泛关注,会给法院的审判造成压力,可能会使法院迫于舆论作出不符合法律公正的审判。
四、如何实现新闻监督和司法活动的良性互动
历史早已证明,权力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司法权也是这样。必须加强媒体对司法的舆论监督力度,但加强媒体对司法的监督并不意味着可以进行新闻审判,即新闻媒体以新闻操纵民意,进而以民意影响法院判决的不正常现象。在法制日益走向健全的条件下,新闻审判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与无罪推定,罪刑法定原则相悖。1948年,联合国5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第三公约6把妨碍法庭审判之公正进行的新闻列为禁载。我国5刑事诉讼法6第十二条也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在民事案件结案之前抢先做出倾向于一方的报道,则违反了5民事诉讼法6确认的诉讼当事人平等的原则。因此199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司法部和新闻出版署等部门下达的关于法制新闻的意见要求:不对正在审理的案件做带有倾向性的报道。严格地说,-新闻审判.并不是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而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因此,媒体对司法进行舆论监督,在遵照新闻自由与严格依法办事之间找到平衡点。首先,报道真实原则。要保证媒体的司法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对记者提出较高的要求,新闻报道要求客观,不能加入记者的主观臆断和思想感情。报道讲求实事求是,不能故意夸大、渲染和铺张。对材料必须要核实,绝不能道听途说。其次,法律专业性原则。新闻媒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报道,还担负着提高全民法律素养的标准,记者在报道中要求尽量使用法律专业术语,以保证法律报道的准确性。再次,行业自律原则。由于媒体常常会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为了吸引读者,可能会故意夸大渲染法律事件,或靠主观臆断、捕风捉影和耸人听闻来迎合读者品位,这些都对司法系统形成不利影响。最后,合理权限原则。新闻媒体应当如何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监督活动应止于何处,都要有一定的度。新闻监督活动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乱加干涉法院的审判活动,更不能以舆论压力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综上所述,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历来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但是只要对新闻监督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处理,新闻监督是可以在一个健康的、平衡的环境下,在不干扰司法独立性的前提下,促进司法公正的真正实现。
- 上一篇:我国司法公正的实现探索
- 下一篇:司法公正的多维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