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研究
时间:2022-09-10 10:16:22
导语: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媒体监督的积极意义。1.媒体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所发挥的监督作用不可替代。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的最大职责是保证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顺利实现,因此新闻媒体要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合法且合理的监督。新闻媒体的职责之一是宣传政府政策和国家大政方针,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承担起反映社会公众心声,替人民说话这一职责。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监督。在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因此只有共产党员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和得到保障。媒体监督是新闻媒体在反映群众心声的前提下,通过媒体的采访权、报道权等等来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有助于我国从严治党工作方针的落实和实现。2.媒体监督有利于间接实现审判公开。审判公开作为现代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标志着司法的民主化。贝卡利亚作为著名的刑法学家,曾在其著作中说到,“审判应该公开,犯罪的证据也应该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这样,人民就会说,我们不是奴隶,我们受到保护。”媒体监督的最终归宿是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自由言论权的合法实现。因此,媒体有权利对司法机关甚至司法流程进行合法合理的监督。所以,司法部门在保证司法活动不受干扰的前提下,有义务接受媒体监督,更有义务主动配合媒体完成监督,因此媒体监督有利于审判公开。(二)过度的媒体监督即“媒介审判”及其危害。“媒介审判”这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由报纸审判这一概念衍生而来。西方学者李普曼认为,它是指媒体工作者所的新闻报道,形成并且引领某种错误的社会舆论,从而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的恶劣行为[1]。1.媒介审判现象干扰司法审判独立原则。媒介审判具有很大的危害。新闻媒体放大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权,会对司法活动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和破坏。比如,新闻媒体工作者会在不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过度地对司法工作进行干涉,导致公众被错误的舆论所引导,从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新闻媒体工作者过度干涉审判独立的表现主要是:媒体过度介入会破坏司法活动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造成未审先判。媒介审判是过度的媒体监督,即媒体没有在合法且合理的前提下对司法机关进行监督,而是凭借不全面的核实和调查,主要依据道德情感标准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未审先判”。由于媒体拥有较强的影响力,从而会引起舆论对司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造成干扰,因为新闻媒体通过有选择性、倾向性、不全面、不完全真实的报道所渲染出来的氛围和情绪影响广大受众,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因此就会导致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媒体会借势继续鼓动受众,受众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严重干扰司法活动的正常运行,破坏审判独立,因而难以保证司法公正[2]。2.媒介审判现象违背司法公正原则。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最终防线,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终防线。在司法过程中,审判人员应当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人员根据法律所承认的证据断案,这是司法公正的内涵所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前者是指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始终秉持公正的原则;后者指法院在坚持公正原则的前提下作出公正的审判结果。虽然媒体和司法机关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公平正义,但是两者所依据的原则不同,媒体依据的是道德情感;司法机关所依据的是法律。因此,媒体在追求道德公正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践踏法律的公正。3.媒介审判现象损害司法机关的威信。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象征是法院代表正义,法院同时也受到尊重。但是媒介审判造成的未审先判会严重损害法院的威信。一件案子本应以法院的审判结果告终,而媒介审判干扰了法院审判,分散了法院审判的影响力。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国家,不仅司法机关要做到审判透明化,也要考虑社会公众的合理意见。因此当媒介审判造成错误的社会舆论时,社会公众发表大量的意见,作为法院就不得不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也需要给社会公众一个合乎情理的交代。
二、审判独立与媒体监督的平衡
(一)审判独立及其作用。司法独立是西方国家实现权力制衡的重要措施,是指除了国家的司法部门外,其他权力部门不可对司法权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涉,即使是司法部门也要按照法定程序来有效且独立地行使司法权。各个国家的审判独立的内容存在很大差别。我国宪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判独立是一个很好的司法体制,它可以体现出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公平性;审判独立能够保障司法机关包括法官等重要角色保持中立的态度,从而给审判带来公正、公平、平等,能够让每一个地位不同的人得到同等的对待,从而保障和维护各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审判独立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从而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运行[3]。(二)有效的媒体监督可以促进审判独立。有效的媒体监督是指媒体监督合法合理适度,利用媒体的特殊职能和职责对司法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及时告知社会公众案件的真实情况,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使社会公众成为监督司法运行的“眼睛”。从而可以保障司法公正,保障司法活动不受其他公权力的干扰,促其独立运行,这是有效的媒体监督。通过对有效的媒体监督进行定义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有效的媒体监督可以促进审判独立。因为媒体监督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开性与透明性,另外还具有广泛性。媒体监督把司法活动的进程实时告知社会公众,让社会公众实时并及时地了解司法活动的相关司法程序,有了全社会眼睛的监督,可以有效遏制其他公权力出于自身的利益需求对司法权进行干扰和控制,也有利于遏制司法权的行使人滥用权力,使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保障司法机关在保持公正中立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司法判决,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民做主的和谐社会。媒体监督的有效实施有利于社会公众自由言论权和知情权的实现。媒体通过把司法活动告知社会公众,让社会公众正确了解司法程序、审判独立的概念和作用,强化社会公众对审判独立这一法制观念的熟悉和肯定,号召社会公众同新闻媒体共同进行司法监督,保障审判独立,做到通过公众影响社会生活甚至历史的发展。新闻媒体介入监督司法活动,有利于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社会地位不同,受害人可能会处于劣势,这时他可以通过媒体,把他在司法活动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等等如实告知社会公众,从而获得同情和支援,促使司法机关作出公正的判决,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有效的媒体监督不仅可以促进审判独立,还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4]。
三、如何构建媒介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合理关系
(一)加强新闻媒体的行业自律。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众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的眼睛,新闻媒体工作者不应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更应放眼于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从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自身的影响力去推动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实现媒体和新闻业的社会价值。明晰新闻媒体责任,在一个合理的“度”的前提下去开展新闻媒体工作就变成了一种必要。除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合理规制外,本文再提出两点建议。1.建立行业内部监督机制。不仅要让舆论监督成为制衡权力部门的一把利剑,也要让其成为监督新闻媒体合理运行的一柄长刀。新闻媒体作为百姓公众接收第一手新闻的信息源,如果出现不报道、错报道、虚假报道,都极有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所以应当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2.建立行业内部评测考核。建立行业协会,定期对各新闻单位所新闻的真实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测考核。对于不达标者责令改正或内部警告;不改者,则向社会公告。(二)加强司法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1.司法公开透明化步伐加大。深入考究当下新闻媒体绑架舆论,舆论绑架审判的根源,其实还是司法公开不够透明化,对于大部分的案情,社会公众还是通过捕风捉影的各种新闻信息渠道了解到的,但其中诸多是变了“味”的。如果司法公开透明化的程度切实得到了增强,社会公众可以直接通过司法机关了解案情以及庭审经过,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多不实且低俗的新闻卖点了。2.司法新闻办的构建。司法新闻办,顾名思义就是司法机关下的新闻发言部门,具体来讲其工作内容就是对案情简介、开庭审理、裁判文书等一系列(下转第141页)上的步步为营,不论是利用原生广告吸金,还是从“付费墙”到“数字化订阅”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经济引擎,都是为了实现“影响力有效转化”这一个终极目标。图5:《纽约时报》数字化订阅人数2011-2016数据来源:《纽约时报》收入结构大调整:“用户变现”才是王道,网易新闻学院,2017-02-21,dy.163.com/v2/article/detail/CDQEPJD105118VJ5.html报纸的数字化转型绝不是盲目跟风,想哪做哪。“影响力经济”不仅仅是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与盈利模式,更应是报纸数字化转型的大逻辑,是各项具体措施的价值所在。
作者:吕梓阁 焦若薇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 上一篇:建筑工程纠纷案造价鉴定分析
- 下一篇:少数民族村镇建筑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