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时间:2022-01-28 08:38:27

导语: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自古就提倡“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把“五常”作为做人的道德伦理准则,其中“信”就是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是诚的意思。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规则,也是传承的文化思想。“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学术期刊是承载科研原始创作成果的重要媒介,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作者解决了毕业、评职称、课题结题发表论文的难题,同时也肩负着维护科研诚信的职责。编辑是期刊建设过程中的活动主体,对论文质量的把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以黑龙江农业科技杂志社黑龙江畜牧兽医编辑部为例对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借鉴,并充分发挥编辑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1科研诚信的重要作用

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然而科研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如何消灭学术不端行为,改善学术不端现状,降低论文重复率,提高学术创新性,已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中对学术不端行为给出了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2014年4月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学术期刊要规范编辑出版流程,努力提高学术质量,注重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建设,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禁止由其他单位和个人代理发表论文,杜绝刊发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文章[1]。2019年7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我国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2],标准中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作者、审稿专家、编辑三方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为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提供了依据。2019年9月25日,科学技术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等20多个部委联合颁布了《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3],该规则第九条明确指出,论文发表中的科研失信行为,发表论文的期刊编辑部或出版社有义务配合开展调查,应当主动对论文内容是否违背科研诚信要求开展调查,并应及时将相关线索和调查结论、处理决定等告知作者所在单位,从法律角度明确了期刊编辑部的责任。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科研诚信的建设,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绝不姑息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学术期刊是国家科研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5]。

2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常见学术不端行为及防范建议

《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2]将论文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划分为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共8种类型,每种类型中又包括若干种类,可见一些作者在通过“另类”方式进行着自己的“原创”论文写作,并且可选择的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大家为之努力呵护的学术环境正在被这类作者玷污,学术环境的净化工作刻不容缓。一篇论文从作者投稿后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出版发行,那么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有效甄别出学术不端行为,规范出版原创论文呢?作为一名编辑,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鹰一样的眼力;其次扮演好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角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最后善于总结,对于工作中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抵制并及时解决。笔者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目前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源头把关不严、一稿多投、更改作者姓名、同行评议等,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源头把关不严

目前,期刊接收的稿件以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撰写的论文为主,主要用于毕业、保送研究生、评奖学金、指导教师课题结题等;还有一部分稿件是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或高校教师为晋升职称、评优、业绩考核等撰写的论文。其中科研人员和教师撰写的论文质量相对好一些,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撰写的稿件差强人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上情况也是很多期刊编辑部面对的共性问题,目前各编辑部所接受的50%以上的稿件是作者为了达到毕业或晋升职称、评优等目的而为之,而不是纯粹的基于科研创新而撰写的论文。这就难免会出现作者为了达到目的进行“复制+粘贴”,“写出”拼凑文章,出现抄袭行为,文字的复制比偏高。此外,由于有些导师对于自己所带的学生疏于管理,确定完研究课题后所有的研究工作由学生独自完成,论文撰写也完全由学生执笔,在此过程中,导师未尽到严格把关、及时督查的责任,有的导师甚至是在学生论文投出后收到编辑部的审稿通知书才知道学生的研究课题已经结束。这些论文的质量往往较差,重复率也很高。因没有导师对论文的指导、审阅、把关,一些不负责任的学生因急于毕业找工作,时间紧迫,就动起了歪心思,如抄袭同一课题组成员论文中的试验材料、方法等内容,或者对其结果中的数据稍作修改后放到自己的论文中等。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频发,从高校角度,建议根据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系列法规建立高校自己的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运行制度,对高校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行为进行规范,提高高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建立奖惩机制,赏罚分明,激励教师重视毕业论文的书写,督促学生潜心治学,并对学生的论文给予指导把关。2016年9月1日,教育部发布并施行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6],该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订本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明确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标准。陈士奇等[7]分析了高校学术不端的根源和成因,并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以上内容均值得高校借鉴。从编辑角度,要提高警惕,决不可发生编辑职能缺位。创新性是一篇论文要遵守的基本原则,重复率不宜过高,《著作权法》中要求重复率不高于10%,期刊编辑部可根据本刊的实际情况稍作调整。编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投稿论文进行检测,如借助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对投稿论文进行初筛。黑龙江畜牧兽医编辑部已经与中国知网(CNKI)合作多年,所有稿件均通过黑龙江畜牧兽医作者投稿平台投稿,系统自动生成稿号,并自动筛查论文,给出“文本复制检测报告”,编辑可以根据报告中的“总文字复制比”对投稿论文进行初筛。但编辑也不能完全依赖报告结果来判断学术不端和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之一,不可一刀切处理,因为个别作者在短期内可能会投来2篇同一研究内容但阐述角度不同的论文,由于第一篇还未发表,第二篇论文的文字复制比就不会很高。建议除了要重视初审稿件重复率检测外,还要重视退修稿件重复率检测,因为退修稿件重复率高于初审稿件重复率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编辑还要通过给论文中的指导教师发送审稿通知的电子信件,告知指导教师本刊已经受理此论文,避免教师对学生论文不知情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所有措施的目的是希望从源头扼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2.2一稿多投

目前,大多数期刊编辑部都有自己的审稿流程,像《黑龙江畜牧兽医》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论文自投稿之日起历经初审、复审、外审、终审等环节,需1~3个月才能最终通知作者论文是否被录用,再加上是面向全国收稿,投稿作者相对较多,刊期较长,为9~12个月,个别作者为了使论文能够短期内见刊,或者确保论文能够被录用,或者论文质量一般但还想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存在兜底心里,往往会广撒网,同时将论文投到多家期刊,造成一稿多投。更有甚者,有的作者明知论文被多家期刊同时录用,却没有进行后期处理,临到发表前才开始提出撤稿请求,对此种情况期刊编辑部也很无奈。一稿多投不仅增加了编辑的日常工作量,而且如果论文在不同期刊上同时发表,还会对期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影响期刊的质量评价结果。建议编辑在刊发论文前可以借助相关检索系统再次查重,但这无疑会增加编辑的工作量;合理安排录用稿件比例,缩短刊发周期,提高论文的时效性,或考虑进行网络首发;学会质疑,警惕作者的无故撤稿行为,必要时可以电话联系论文中的通信作者核实情况。重视已刊论文的撤稿行为,尤其是在有人对已刊论文提出质疑时,编辑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从中国知网等收录系统中撤销该论文,并刊登撤稿声明,将失信作者拉入“黑名单”,但目前因缺乏配套的法律层面的惩罚措施,很难追责。此外,编辑还要掌握相应政策法规,了解与本刊刊发内容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擦亮慧眼,对优质论文尽早处理并安排发表。从作者角度,投稿前要认真阅读期刊编辑部的投稿须知、版权协议等相关要求,并参照论文刊登模板规范书写论文,投稿成功后及时配合编辑进行修改,从而缩短修改周期,争取尽早收到录用通知单。

2.3更改作者姓名

正常情况下,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都是参与了课题研究或论文写作的人员,以及对上述过程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导师,并且作者姓名的顺序应按照对研究和论文写作贡献大小进行安排,其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是最主要的责任者。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应确定好论文中的作者姓名和排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改作者姓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更改第一作者、补充通信作者、调整作者顺序、删除作者、作者姓名书写有误等。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作者是第一次投稿,对投稿要求等信息没有认真阅读就着手投稿,导致作者姓名漏写、书写有误等;有的作者在未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就将论文投到期刊编辑部,未属指导教师姓名;有的可能是为了讨好领导,随意更改或者补充作者姓名;有的是由于需要补充其他人的基金项目来解决本篇论文的版面费问题而补充作者姓名;有的作者为了凸显论文水准,或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概率,会将本单位的长江学者、院士或院长挂名到论文中;也有的论文是中介代写文章,需要改为买家姓名,等等。编辑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主体,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注意甄别作者的不正当更改姓名的行为,避免给期刊编辑部造成负面影响。黑龙江畜牧兽医编辑部对于论文作者姓名任何情况的变动均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总体要求为:说明更改姓名原因,修改前后全部作者手写签名,原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加盖公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论文中的所有作者知情,以及作者所在单位主动自行核实情况的真伪。此外,编辑还要扮演好“联络员”的角色,第一时间掌握一手信息。

2.4同行评议

一流期刊的建设除了需要一流稿源的支撑外,还需要一流专家的支撑。在科技期刊的出版过程中,同行评议是确保文章质量、创新性、前沿性的重要一环[8]。高质量的同行评议对作者的后续研究帮助很大,因此期刊编辑部应重视审稿专家的队伍建设。目前,期刊编辑部通过各自的标准吸纳行业专家来建设审稿专家库,多则达数百人,涵盖面广,希望审稿专家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期刊保驾护航。审稿专家审核稿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期刊编辑部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部分审稿专家在审稿时,可能会出现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故意拖延时间,延长了审稿周期,或提出不必要的再次审核,致使一些创新性成果未能第一时间公布;专家审稿走形式,不能客观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敷衍了事。刘春林[9]针对常见的同行评议专家的不端行为给出了几条应对措施,如加强专家的培训,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选择恰当的同行评议专家等。黑龙江畜牧兽医编辑部有自己的审稿专家团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吸纳优秀专家进库,并剔除高频次发生审稿不配合、不认真等情况的专家,不断完善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对送审论文先要求作者按照投稿系统中的论文模板修改格式,达到“衣冠整齐”后由编辑去掉作者姓名及单位等信息,选择适合该论文研究方向的专家进行盲审,期间编辑要督促专家及时审稿;同时对审稿专家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目前已取得很好效果,发挥了专家职能。因此,建议期刊编辑部在建设审稿专家库的同时也要注重相应评审制度的建立,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编辑在专家审稿过程中的送审、催审、核实审稿意见、及时将有价值的意见发给作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