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期刊刊期变更论证的三维度

时间:2022-10-28 09:24:12

导语:谈期刊刊期变更论证的三维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期刊刊期变更论证的三维度

随着文化发展和学术繁荣,学术期刊缩短刊期成为期刊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1]。自1972年创刊以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一直坚持“为中学政治教学服务,为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服务”的期刊定位。随着事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一期刊定位被调整与充实为“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价值取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服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服务”。在新的期刊定位引领下,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申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由旬刊变更为周刊,从2020年7月开始按新刊期出版。在正式提出刊期变更申请前,从事、时、势三个维度进行了充分论证[1]。事实证明,这三个维度的论证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一、因事而化:刊期变更的内生性论证

创刊于1972年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由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由创刊时的月刊变更为半月刊,2009年由半月刊变更为旬刊,上旬服务于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中旬服务于初中思政课教师教学,下旬则侧重思政学科理论研究。创刊49年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突出“新”“精”“导”“活”办刊特色,以宽广的视域、新颖的视角、敏锐的视点,着力探索思想政治学科新定位、新功能、新任务、新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增强教育教学指导性,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经过历代出版人锲而不舍的打造,《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已形成了品牌效应,并得到了思政课教师的高度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它的短板、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短板明显,如期刊版面容量有限、架构不合理、出版承载力不足;问题突出,如规模不足限制了期刊效益增长,尤其是社会效益;深层次矛盾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是期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与所承载的功能之间的矛盾。近半个世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取得的业绩与奠定的地位固然令人振奋,但更应认清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短板与矛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运作已经10年的情况下,通过变更刊期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因时而进:刊期变更的重要性论证

(一)时代大势的主动顺应

同众多品牌期刊一样,《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开放与融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在的时代,各种矛盾与问题复杂交织,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相互激荡交锋。各类学校处于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前沿阵地,处于各种思想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阵地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变更刊期以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是积极回应时代之问、正确引领舆论舆情的使命要求,是把握时展大势的顺时应势之举,可以有效化解期刊重点关注方向与新时代思想宣传工作要求不匹配的矛盾。

(二)教育使命的自觉担当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党的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意见》要求,全体教育人应该主动作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毫无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通过变更刊期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瞄准学生发展短板,可以为实施立德铸魂战略工程凝聚力量,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全新平台,切实化解期刊定位视域局限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矛盾。

(三)学科功能的集中彰显

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这一指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涉及课程特质、理念、目标、内容、活动、教材、教学、评价、资源以及管理者、思政课教师、学生等,有林林总总的重大紧迫问题亟待研究、破解,亟待将研究成果呈现出来、推广开来。作为学科专业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必须助力形成大中小学全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板块体系,发挥关键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以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可见,通过变更刊期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是集中彰显学科课程功能的必然之举,成为化解期刊现有架构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尤其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化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专业期刊少、我刊覆盖面窄的缺憾。

(四)教师诉求的关切情怀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六要”和“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要落实这些要求,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全面提高课程理解力、表达力、执行力、建设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而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发展过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通过变更刊期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可以为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全面化、专业化、层次化、互利化的发展平台,进而有效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精准对接。

(五)文化发展的时代观照

长期以来,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育,辅以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政治、法律、道德、国情知识教育等。但是,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实施仍然存在许多缺憾与不足,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度不够;对西方优秀文化缺乏借鉴吸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缺乏研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任重道远;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观照不够,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系统设计与有效衔接,内容交叉、重复、错位、缺位,亟须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整合与运用,课程缺乏历史文化厚重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资源单一化、碎片化;课程教学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等。解决这些问题,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而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批判性、开放性的内在规律,通过变更刊期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正是出版人尊重与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体现。

三、因势而新:刊期变更的可能性论证

(一)客观条件

1.时展为刊期变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大量时代之问不断涌现,正所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就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回答,为刊期变更提供了巨大可能。综观国内外大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握机遇要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学科期刊应主动迎接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站稳立场,学科期刊要旗帜鲜明,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合力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为刊期变更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发展环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不久,中央就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就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出了总体部署,尤其强调“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春天已然来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需求必将爆发式增长,数以亿计大中小学生将迎来发展的最好时代。为推进这一重大战略工程,客观上要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通过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实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覆盖,对不同学段的探究性学习、理论性学习、常识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启蒙性学习全观照。3.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积淀为刊期变更提供了优质丰厚的精神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精神、传统美德与正确价值观念,需要结合时代之需正本清源、转化发展;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众多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历久弥新、争奇斗艳,可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借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弥足珍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与行动指南,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体化视域予以学习、研究、传播,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强基固魂;在现代开放世界,跨文化交流成为常态,学校师生既要有家国情怀,又要有国际视野,将珍视自身优秀文化与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结合起来,内外兼修,而通过刊期变更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可以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强大支持。4.品牌期刊为刊期变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支撑。历经近半个世纪的精心打造,《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赢得了广大读者与作者的高度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传媒形象,思想引导力、出版传播力、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月均发行量三万多册,广泛覆盖我国基础教育各学校、各教研单位,亦成为许多大学图书馆、资料中心的标配期刊,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良师益友”。自2011年变为旬刊以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覆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覆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则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理支持,上、中、下旬各板块分工明确而又相互配合,共同撑起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片晴空。“十载探索路,拓展正当时”,360期旬刊的成功出版经营,在客观上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通过刊期变更实现容量扩充和内容升级增添了巨大信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刊期变更将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广大思政课教师有望看到、听到各种新颖的、富有个性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激励他们创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提供服务,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2]。

(二)主观优势

1.守正创新的办刊经验。守正,代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一贯传承;创新,体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追求进步的品格。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满足中学教师教育教学重大需求,全新架构、布局期刊栏目,确定期刊新用稿标准与刊文风格;世纪交替之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展陷入低谷,但编辑部全面分析期刊优势与不足,直面挑战,深入一线展开调查研究,积极寻求破解期刊发展瓶颈之策,先后于2006年、2010年、2012年三次提出并实施期刊创新发展方案,从策划、审稿、编辑、校对、设计、印发诸环节全面提升期刊质量,迎来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二次大发展,并借势逐步细化了受众市场。2014年以来,我社成立了学科期刊编委会以引领期刊发展,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步伐,确立并施行策划、审稿、编辑、校对、设计五位一体的质量标准体系,在意识形态把关、主题出版、出版效益、出版传播力等方面卓有建树。2.素质精良的编辑团队。变更刊期,首先对出版单位的编辑人才提出挑战,仅仅通过扩充编辑队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面对更短的出版周期,要保证期刊质量,必须着力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打造多媒体时代的复合型高素质编辑团队[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现有专职编辑12人,兼职编辑7人。其中,教授、编审3人,副教授、副编审7人。多年来,编辑部独立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国情知识》1项,独立承担国家示范性教材初中《思想品德》申报项目1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研究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北师大、陕师大教师教育教材6部,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编辑部建立起集体学习制度,指定文本为《谈治国理政》,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与研究落实,落小落细。编辑个人有3篇论文获国家奖,有3位编辑获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国家级团体二等奖2项。编辑部还外聘了12位编委,凝聚思政课高校教师、省市教研员、一线教学名师的智慧,打造基地研究高端智库、全媒服务高端智库、自主创新高端智库、核心资源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对期刊发展的把关定向与思想引领作用。3.治理有效的体制机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多年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与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概括起来主要有坚持和完善“主编主导、专家策划、统筹兼顾、项目运作、全员协同”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整体性全员性开放性相结合、主题化专题化系列化相结合、多样化层次化特色化相结合的策划标准要求;程序性支持性控制性相结合的审编机制;“三策一评”“三审一读”“三改一查”“三校一核”“三设一调”的编辑流程运作机制;期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编辑活动质量标准要求;保护创意创新若干规定;加强期刊意识形态管理若干规定。依托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编辑部治理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全体编辑的归属感、责任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四、结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必然需要旗帜性期刊的同声传唱。希望看到有更多同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共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中勇担新责任、展现新作为、树立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