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众包同行评审模式分析

时间:2022-10-13 09:45:22

导语:学术期刊众包同行评审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术期刊众包同行评审模式分析

同行评审(peerreview)是科技期刊取舍稿件的主要依据,在把控期刊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行评审模式可追溯至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创办时期,首位编辑亨利·奥登伯格邀请了同领域的学者对拟发表文章的科学性进行独立审核,开创了同行评审的先例[1-2]。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同行评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是目前绝多数国际期刊采用的学术把关模式。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期刊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作者对发表周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同行评审的缺陷逐渐显露,比如评审时间过长、评审过程不够透明等,评审专家剽窃作者学术成果的事件也偶有发生。为了缩短评审周期和提高审稿质量,期刊专业人士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改革尝试,比如改善同行评审流程、建立审稿专家库、成立审稿委员会等[3-6]。也有人不断探索新的同行评审形式,比如开放式同行评审、结构式同行评审、比较式同行评审、交互式同行评审、非选择性同行评审、便携式同行评审、反弹式同行评审、背书式同行评审、级联同行评审等[7-12]。近年来,国外的一些化学期刊和医学期刊采取了一种新的同行评审方式——众包同行评审,值得关注与研究。

1众包同行评审的概念和实施流程

众包同行评审(crowd-basedpeerreview)是将众包评审(crowd-sourcedreview)方法用于同行评审的一种新型同行评审方法。众包模式是一种社会化生产模式,一种创新性的群体协作生产方式。众包的概念最早由《连线》(Wired)杂志记者JeffHowe提出,他这样定义“众包”:一个公司或者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13]。Jeff提出的众包模式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参加群众不确定;二是参加人数较多;三是以互联网为手段;四是自由自愿的形式。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是大众集体创作的成功众包案例。众包同行评审相较于Jeff提出的众包模式,最大区别是参加评审的人员不同,参加众包同行评审的人员均是经过严格选择的同行专家,只有专家才有资格对稿件进行评审。相同点是都由不确定人数的众人自愿对同一目标进行评审,而且都是线上组织评审。2016年,德国期刊《合成有机化学快报》(Synlett)的主编BenjaminList[14]与他的助手DenisHofler由于不堪忍受传统同行评审的缺陷,决心寻找一种更加快速公正的审稿方式,因此尝试了一种新的同行评审方式——精选众包评审(selectcrowdreview),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地称为众包同行评审。他们精心组建了一个评审团体,需要审理的稿件在固定时间内向评审团开放;根据自愿自由的原则,评审团的成员在短时间内进行评审,编辑和主编根据评审意见做出最后的决定。2018年8月,Thieme出版的开放期刊《开放合成化学》(SynOpen),也开始实行众包审稿。除了化学期刊,一些医学期刊也尝试了众包同行评审,比如《运动医学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edicine)等[15]。Synlett和SynOpen在实施众包评审时的流程基本相同,如图1所示。众包同行评审的第(1)-(3)步与传统审稿基本相同,主要对稿件进行初审。(4)-(7)步是关键所在,其作用基本等同于传统审稿中的外审,用众包审稿代替外审过程。众包编辑将稿件上传到在线平台,并邀请平台上的专家进行评审,专家们同时收到包括文章名的邮件邀请。众包编辑预先分配给每位专家一个网名,以便于自己鉴别评审专家的身份,但评审专家相互之间以及他们和作者之间均为匿名,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平台上所有的专家都可以看到相同的稿件版本和所有评审专家的意见,后面的审稿人只需要在前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可以只写“同意”前面的意见,不需要再把相同的意见重复一遍。后面的审稿人也可以否定前面审稿人的意见并展开讨论,前面的审稿人通常会重新站出来捍卫自己最初的意见,但有时也会赞同后面的意见而否定自己原来的意见。这时也往往会有第三第四甚至第五第六名审稿人同时加入讨论,结果多数会形成统一的观点,但有时也会争执不下,不过各方的观点都已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众包编辑将最终形成的审稿报告发送给期刊编委,相当于是传统同行评审的审稿报告。最后编委根据这份报告决定稿件是被录用、拒绝还是修改。作者收到编委意见,同时也会收到众包评审的原始匿名意见。

2众包同行评审的优势和局限性

2.1节约审稿时间,加快出版速度

Synlett的专职众包编辑将需要处理的稿件发在审稿平台上,同时给平台上所有的审稿专家发邮件,通常情况下4天之内就会有10多位审稿人匿名在平台上发表意见,讨论文章中涉及的新的合图1众包同行评审的主要流程成产物。他们会对产品的创新性、分子结构、实验控制条件、光谱特征等发表意见,并给出接受或拒绝的建议。大约一周后,众包编辑关闭平台讨论并形成一份正式的报告,提交给相关的期刊编委以便做出最终结论。传统评审中,完成外审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众包审稿只需要1周即可以完成,大大缩短了外审时间。传统审稿程序中,编辑一般要等到所有审稿完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意见后再通知作者或接受或退稿或修改。但在众包审稿的平台,作者随时可以看到审稿人的意见,能够实时开始考虑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缩短文章的修改时间,从而缩短审稿周期。与传统审稿相比,快速是众包审稿的主要优势,较大幅度地缩短了审稿周期,作者也可以及时修改,使快速出版成为可能。

2.2防止学术不端,净化学术气氛

COPE网站公布的1997—2011年间的664起国际学术期刊论文评审中的不端行为案例中,有32起是关于利益冲突方面,约占总数的4.8%;其中,涉及评审专家的有5起,涉及期刊的有2起,涉及编辑的有2起,涉及作者的有23起[16]。这些利益冲突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等的不当行为所致,一类是由作者本人的剽窃等违规行为所致。可见,在传统同行评审稿件中,因评审专家和编辑问题引起的学术不端现象时有发生。评审意见不是公开的,也为各种学术不端的滋生带来了空间。评审人可能因经济利益或各种社会关系所施加的压力而滥用权力[17],如果作者的研究成果恰好是审稿人正在从事或打算进行的研究工作,稿件就有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某些评审人甚至有可能将论文中的数据或思想据为己有。众包评审平台的审稿意见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审稿专家都可以看到稿件,没有人私自处理,从而降低了审稿人窃取作者学术成果的可能性,较好地防止审稿中的学术不端事件发生。众包审稿专家如果有不当评论,也会有其他专家指出并提出不同意见。对于作者自身的不当学术行为,已经有不少软件可以核复率、违规数据和图表,且相关软件还在不断改进中。但如果作者换个说法来剽窃观点,或者改变图表的形式,软件就很难识别出来。在众包审稿稿中,由于参与人数较多,在发现变相剽窃他人作品、重复变相使用作品的重要部分、通过数字化方式变相利用重要支撑数据等不端行为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一方面,由于众包同行评审的审稿意见是公开的,使审稿人剽窃作者学术成果的可能性变小;另一方面,由于审稿专家较多,在识别变相剽窃方面具有较大专家优势。因此,众包同行评审在防止学术不端、净化学术氛围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2.3评审细致全面,意见客观公正

传统同行评审中,一篇论文一般有2-3人担任审稿专家,审稿人的知识体系多数情况能完全覆盖论文涉及的全部内容。对于评审人熟悉的内容,可以较快给出中肯的意见。但碰到不熟悉的内容,审稿人自己也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出有用的建议。众包同行评审中,平台上有几十至上百名专家,每一位审稿人都有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不同的审稿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评审文章。他们的意见不仅能指出毛病,还能给出解决方案。比如,传统审稿中的一句“作者需要提高语言质量”,在众包审稿中可能变成几十条具体的建议,帮助作者提高语言水平。如果每个众包评审人做好自己熟悉的一小部分,每人对整个评审过程贡献一小部分,那么将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凑在一起,就是一篇非常细致入微的系统的审稿意见,对提高稿件质量起到全面而均衡的作用。与此同时,所有审稿人还可以看到其他同行给出的评论,如果个别审稿人弄错了某些概念,其他人还可以进行纠正,整个评审过程更接近于集体讨论。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审稿人认为讨论式审稿对作者来说很有意义,89%的审稿人认为审稿人之间的讨论可以使结果更趋于公平[18]。由于所有审稿人都是匿名的,可以毫无顾忌地反对前面的审稿意见,并展开一场讨论。后面的审稿人不可能因为依附权威或其他不正当的原因而同意前面的观点,真正赞成其观点才是同意的唯一原因,因此众包审稿的意见更加客观公正。

2.4减轻审稿负担,促进专家成长

相对于传统审稿,众包审稿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节约审稿时间,减轻审稿专家的负担。在传统审稿方式中,由于是编委或编辑部直接邀请审稿人,审稿人往往会碍于情面而被动接受审稿,但又苦于时间紧张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审稿。在众包审稿中,由于同时邀请多名审稿人,如果时间不允许,不参加评论没有任何负担,审稿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参加评审的方式和程度。第一位审稿人通常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发表较长的评论,后面的审稿人只需要简单地写上“同意”,完全不需要重复第一人的观点,不需要人人写长篇评论,大大节约了审稿人的时间。同时,其他的审稿人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第一位审稿人没有评论的部分,他们完成这样的评论通常只需要一两个小时。众包审稿意见有时只有一两句话,不似传统审稿意见一般正式,但不会影响审稿质量。众包审稿之所以节约审稿人时间,一是不需要所有审稿人对全文进行评论;他们可以自己选择一部分进行评论,二是后面的审稿人可以简单地同意前面审稿人的意见,不需要重复同样的评价。在传统审稿过程中,不同的审稿人之间完全没有交流,有时年轻的审稿人对自己的意见不是特别有把握,又苦于没有更好的渠道了解别人的意见。在众包评审中,由于各个审稿人可以互相讨论,不同意见互相“碰撞”,审稿人可以在讨论中快速成长,这对他们作为审稿人和学者都有帮助。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NerndM.Schmidt是Synlett旗下的众包审稿专家,他认为参与众包审稿有机会阅读别人的审稿意见,发现自己忽略的问题,这对其个人成长非常有用。

2.5众包审稿的局限性

当然,众包评审也有其缺陷,主要包括:(1)有学者认为众包审稿意见太过零散,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审稿模式,如果众包内专家的知识结构比较相似,可能文章的某些不足就会成为盲点;(2)对于专业过细的刊物或综合性期刊,发起众包审稿可能比较困难;(3)审稿邀请发出后可能会有众包内无人响应的局面,还需另外邀请审稿人。以上这些局限,可以通过合理构建和管理众包来改善。

3众包同行评审的改进措施

3.1建立众包并充分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

众包同行评审不是普通的大众评审,因此选择众包评审专家的首要条件是专业,必须是期刊所在学科的专家学者。众包专家的数量一般控制在30~100人,同时还要考虑期刊各分支领域专家的平衡组成,众包内不同专家之间的专业互补非常重要,有助于对稿件全方位评价。Synlett的众包审稿人主要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助理教授,还有些已经离开学术界在业界供职的资深科学家。虽然各刊因为专业不同,在众包专家选择上会有不同的标准,但一个重要的标准是众包专家的学术水平要基本与外审专家相似,而且要对审稿工作主动积极。众包审稿与传统审稿的主要不同就是把“被动审稿”变为“主动审稿”。传统审稿是“邀请制”,由编委或编辑部根据专业来邀请审稿人。众包审稿是“举手制”,由审稿人主动承担审稿工作。充分调动审稿人的主动积极性是众包审稿成功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众包审稿专家时可以采取编委推荐和自荐两种方式。编委多数会推荐自己的学生或同一研究小组人员,他们都会支持编委的工作,自荐的审稿专家多数也会比较主动积极。(2)定期公布审稿人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对主要评审人和附议评审人数量实行动态管理。(3)邀请审稿人参加期刊编委会,为审稿编辑创造与编委接触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对期刊的归属感。(4)为审稿人提供晋升机会,优秀的审稿人有机会进入期刊编委会,甚至担任专业副主编。(5)保护好审稿人的隐私,尤其是负面的审稿意见,不能透露审稿人的任何信息,解决审稿专家的后顾之忧。

3.2审稿编辑的职责和工作注意事项

相对于传统编辑,众包审稿编辑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要管理庞大的审稿团体,二是要整合各位审稿人的意见,并对稿件形成初步的意见向编委汇报。众包审稿编辑的工作主要包括:(1)给审稿专家进行编号或者分配一个专用审稿名,不能用审稿专家的真实姓名,也不能用他们在的社交媒体使用的化名或昵称,所有审稿专家必须完全匿名,不能透露他们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这样才能保证审稿意见的公正性,没有权威的干预和影响;(2)在审稿中要时刻注意平台内容,对于发表不当言论的审稿人要立刻给予警告甚至撤销其审稿人资格;(3)在审稿结束后,需要将原始审稿意见制作成PDF文件,将审稿人标注过的原始稿件制作成新的PDF文件,将所有审稿意见进行分类梳理,最后根据审稿人的讨论形成一个初步的意见;(4)要注意记录每位专家的参与积极性、发表评论的次数和质量,以便实行动态管理;(5)还要学会如何处理过多的审稿意见,Synlett主编认为,编辑需要辅助作者合理修改以提高文章质量,但编辑注意不能给作者太大的压力,要帮助作者优先关注最重要的意见进行修改。审稿编辑要学会帮助作者识别主要意见来修改文章,不能要求每条都回应。审稿编辑的工作还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即每篇文章准备开审时把作者邀请进众包,结束时注意把作者移出众包,这样才能既方便作者与审稿专家直接对话,又不会影响众包的完整性与纯粹性。

3.3在线众包审稿平台的选择与条件

众包审稿必须通过互联网组织实施,因此审稿平台的选择非常重要。Synlett使用的平台是Filestage,输入邮箱即可开通。对于众包同行审稿来说,其好处是多名来自不同地域的审稿人可以同时工作,而且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其他无关人员不能随便加入,这是一款比较理想的众包评审软件。我国多数期刊建立了微信群或者QQ群,二者都可以设置为拒绝圈外人加入,封闭性均较好。但是无论是微信还是QQ,虽然每人可以在不同的群中设置不同的昵称,但别人点击后都可以看到其他信息,保密性不够严格,而且每人只能有一个头像,熟悉的人员有可能通过头像猜测到对方的真实身份。因此,不建议使用微信群或QQ群等常用社交媒体来直接作为众包审稿的平台。如果每位专家能够使用一个专门用于审稿的微信或QQ账号,目前的腾讯文档具有共享功能,可以供多人同时编辑,基本可以满足众包审稿的需求。对于经费相对比较充裕的期刊,也可以考虑开发一款避免透露众包专家信息的小程序。

3.4与原有审稿平台和审稿程序的对接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目前多数使用玛格泰克审稿平台,而英文科技期刊的平台则各不相同,使用ScholarOne和EditorialManager的期刊比较多,也有使用英文版玛格泰克或其他软件的。这些平台目前都不具有众包审稿的功能,但均可与众包审稿相融合。具体建议如下:在完成初审进入外审时,外审阶段建议系统中统一使用CrowdReviewer来充当审稿人,审稿编辑整理好众包审稿意见后,以CrowdReviewer的身份将审稿意见上传到审稿系统,这时负责的编委和主编就都可以看到审稿意见。编委一般会根据审稿意见请作者修改文章,修改稿不建议重新进行众包审稿,建议通过原有审稿系统邀请1-2名核心审稿人复审即可,否则有可能会产生太多的意见,又开始新的一轮众包评审,审稿人和作者的工作量都会成倍增加。如果有些期刊觉得直接采取众包审稿有困难,但希望提高审稿速度,也可以采用众包辅助审稿。编辑部事先建立好审稿人众包,编委或编辑部在送外审前先在众包中征询合适的审稿人,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避免多次送审,提高效率。这种众包只是在传统同行评审前加了一个步骤,既可以保证评审质量,又可以提高审稿效率,是传统审稿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4我国科技期刊实施众包同行评审的可行性与关键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指出:2010—2019年,中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的18.06%。总数达到275.5万余篇,其中2.2万余篇发表在中国SCI收录期刊上,仅占总数的8.1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评价机制,中国科技期刊的发表周期较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19]《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编辑部对148名药学领域的作者调查,70.27%的作者认为目前同行评议最大的问题是评审周期过长。[20]审稿周期偏长是我国多数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改革审稿制度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众包审稿最大优势是缩短审稿时间,同时还能提升评审质量,对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提高服务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多数科技期刊采用编委或编辑部初审—外审—终审的审稿制度,众包同行评审主要是代替其中的外审环节,可以较好地与原有审稿程序融合,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审稿制度,具有易于执行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主编是期刊的灵魂,主编的办刊思想和理念,影响着期刊的方方面面。只有主编重视审稿制度的改革,众包审稿才有可能实行。一般来说,主编是期刊所在行业的领军人才,而编委则是各分支行业的重要专家,主编和编委均在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只有主编重视,编委积极配合,发挥他们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才会有更多的专家愿意加入到众包中来,进入众包中的专家才会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愿意为办好期刊付出精力和时间。因此,一本期刊要想改革审稿制度,主编的大力支持是关键,编委的积极配合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