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视角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探讨
时间:2022-10-08 10:23:41
导语:期刊编辑视角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意见》还强调,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1]。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学术论文既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形式,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及策略等进行探讨,为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帮助和规范,以期提高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专业表达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笔者在多年的审稿工作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有鲜明的、丰富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但缺乏学术论文的规范表达。学术论文除了个人认识、见证叙述外,还要进行逻辑论证。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有:一是理论不自恰,主要表现为有实践无理论,或者理论表达不完整;二是实践不落地,主要表现为有理论无实践,或者实践操作性不强;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不明显。
(一)理论不自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理论不自恰,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种是论文内容多是教育教学中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并没有对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作理论提升,未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比如,关于“丛林造屋”的论文,原文只是描述了幼儿“丛林造屋”的游戏过程,作者没有阐述游戏的设计理念、游戏的价值,也没有对幼儿完成游戏后进行经验总结或问题反思。另一种是论文中有理论视角,但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理论视角的功能不明显,抑或只是作为一个独立词语存在。比如,《体教融合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改进措施研究———以发球与接发球为例》一文从学生发球、接发球技术是体教融合的重要任务,做好体教融合需要教师转变思路,做好体教融合还需教师在教学之外主动作为三个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但“体教融合”这一理论视角仅在引言的第一句话以及各层级标题中有所提及,它的内涵、特征或价值等未做单独论述,对教学实例的分析也没有体现“体教融合”的理论。
(二)实践不落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实践不落地,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论文内容多是中宏观的理论批判或愿景号召,没有实践支撑。二是论文中学术观点或理论表达的实践指导性不强,或者转化成实际行动的困难较大。比如,论文《后疫情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五件事》,作者认为学校应在学生价值观教育、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学生生命生态教育、学生公民教育、学生诚信教育五个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应对疫情或其他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全文的表述仅是作者的个人认识或抽象的理论叙述,没有客观事实或典型案例予以支撑。如果说“五件事”的执行主体是学校,那么学校如何让这“五件事”以实际行动落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者没有具体阐述,原文的实践价值不明显。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论文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不强。比如,论文《均衡分班背景下基于质量提升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先从国家相关政策中解读出,均衡分班背景下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应成为教育教学管理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正文从均衡分班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举措,以及均衡分班背景下学校存在问题的反思及改进措施,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原文的论证结构并没有围绕研究问题(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设计,正文的实践描述与研究问题、理论观点不相符,这种脱节的、明显的割裂关系,使论文呈现出一种松散的、自由的写作样态,违背了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致力于表达观点,并对观点进行清晰的、逻辑的论证的写作体裁。笔者结合自身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在多年审读稿件中,发现造成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写作的核心不同
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文本以创意写作为核心,多谈故事与诗歌,少谈论证与逻辑[2]。创意写作的核心是文采与故事,学术写作的核心是论证与逻辑[2]。中小学教师的写作训练始于创意写作,写作内容多是故事与诗歌,故事与诗歌的语言和风格是开放的、自由的、灵活的、新奇的。学术论文的核心是论证与逻辑,要求中小学教师的写作是提出论点(论题),用论据证明或否定论点(论题)的论证过程,论证的结构要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结论要真实、有效。
(二)逻辑思维形式不同
教科书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是中小学教师成为教师前的学习工具,也是成为教师后的教学工具。教科书的特点是一、二、三平行罗列,是一种平行逻辑的表达形式。学术论文的特点是向前推进,讲究的是论证与逻辑。两者就表面特征而言,教科书是横的,学术论文是竖的。
(三)错误参照写作范本
教科书作为中小学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工具,而有的教师却误把教科书当作论文写作的范本。此外,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的撰写也是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两者的内容表达都重在说明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学术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是聚焦问题而展开的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呈现,重在研究过程和结论。
(四)论文写作训练不够
很多中小学教师接受学校教育时,对学术论文中的基本要素,如研究选题、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专业的、系统的知识学习较少,没有打下良好的学术写作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会定期参加一些学术写作培训,但这些培训更多的是对学术写作的内涵、价值、原则等理论层面的探讨,针对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包括研究选题的选取、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使用、研究视角的确定等分层分类的专业、系统培训较少,培训内容多是一些泛化的、操作路径不清晰的中宏观介绍。学术写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要把写作培训中的抽象表达,内化到实际的论文写作中,需要经常地进行论文写作,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心是教学,论文写作只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是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定期完成论文写作。有的中小学教师的写作基础比较薄弱,写作实践比较少,学术写作训练不充分、不充足。
(五)论文形式不规范
中小学教师面对名目繁多的期刊,因各期刊的办刊理念、定位不同,对论文的风格、体例等有不同的规范要求,遵循哪种写作规范,选择哪种论文体例,采用哪种论证逻辑等,部分中小学教师没有找到一个标准的、统一的参考范本,影响了论文写作中理论和实践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
三、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写作策略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中出现的理论不自恰、实践不落地、理论与实践不统一等写作问题,需要在探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明确学术论文要有理论视野,确保实践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帮助老师们规范地表达学术论文,准确地反映个人所思所想,提炼教育教学成果,以反哺教育教学工作,丰富学术研究的成果。
(一)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要有理论视野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中有理论视野,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要对论文中呈现的事实、经验、案例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它们背后的本质或规律,形成具有指导意义或普遍性的理论表达。二是论文中选取学科理论、社会流派等作为研究视角,阐释研究问题或论点。研究视角在论文中呈现为理论指导型、融合型和框架型,老师们应结合研究问题或论点,思考采用研究视角的类型进行论文写作。比如,《教育评价变革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研究》一文,以国际教育评价变革为理论背景,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构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以期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参考[3]。该文采用理论指导型和融合型结合的方式,设计论证结构和分析论证,并在分析论证时对事实、经验或案例等总结提炼,形成理论认识,得出研究结论。
(二)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要实践落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要实践落地,主要表现为论文中要选择事实、经验、案例等,证明或反驳研究问题,支持或证明论点。比如,《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状、成因与对策》一文的论证结构从现状、成因与对策三个研究维度展开分析论证[4]。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展开实地调查,获得定量和定性数据作为论文的实践内容,并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展开分析论证。
(三)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要理论与实践统一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中的理论与实践统一,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耦合度,具体来讲就是理论阐释实践,实践支持或证明理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关系。比如,《数学开放性问题和平行任务的设计:处理数学学习差异的一种途径》一文,先对差异化数学教学具体做法进行介绍,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带给一线教师一些启示和思考[5],原文的分析论证形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体现。基于个人从事多年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笔者对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总结与归因分析、写作策略的提出具有个人认识的局限性。随着教育研究环境的变化,教育科研政策的更新,中小学教师论文还会出现其他的写作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会有变化,写作策略也要常变常新。总之,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场持久战和攻防战,需要中小学教师常思、常写,在实践中学会写论文,在实践中提高学术水平。
- 上一篇:互联网+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策略
- 下一篇:兴趣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