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多元出版的实践

时间:2022-09-06 10:46:36

导语:科技期刊多元出版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期刊多元出版的实践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科技期刊从传统纸质期刊向数字化期刊的转型以及网络化传播,这使科学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虽然从理论上讲,网络技术可实现信息零延时传播,但实际情况是,用户从每日海量增加的数据中检索到需要的内容耗时耗力,或是一些对用户真正有用的信息因平台非共享造成“信息孤岛”而检索不到[2]。因此对科技期刊而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科学信息在更广范围内无障碍传播。在此基础上,科技期刊才能提升其学术影响力,从而承载起更多的使命,如确立科研成果首发权、展示国家科技实力、争取科技话语权等[3]。近年来,国内外学术出版界围绕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国外商业出版集团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及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国际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提出并实践了许多先进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相较而言,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存在技术落后、平台分散、功能较少、不盈利等问题,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出版集团与国外出版集团相抗衡[4],目前还处于学习、实践和追赶阶段。所幸的是,我国已把科技期刊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考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和激励,如国家四部委联合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5]、中国科协的“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6-8]。在这些政策的引领下,一大批中国期刊领军团体正在逐步形成,如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激光杂志社、光:科学与应用杂志社等[9],他们对标国际一流、推陈创新,在期刊市场化、集群化、规模化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从学习到引领,为我国更多的期刊树立了榜样,吸引并带动更多的期刊加入到快速发展的行列。虽然科技期刊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且每一本期刊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但只要照准方向,积极行动,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本文将以《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为例,总结期刊近年来对多元出版的一些思考、实践和取得的效果,虽然与国际领先期刊相差尚远,但依然可以为同类期刊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1网络首发缩短出版周期

科技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把期刊选题、组稿、审稿与期刊出版分离,编辑只负责稿件评审,而通过结构化排版可实现后续出版内容的再编辑,出版形式呈现多样化,编辑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出版周期也大大缩短。虽然目前大多数小型期刊社的自建网站还无法实现这种一体化平台的全流程出版功能,但在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选择与大型出版社合作,利用大型出版平台功能全、传播广、影响大的优势,将期刊内容在其平台上进行网络首发,如中国知网的网络首发、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平台、中华医学会等四单位共建的“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等[10]。这些平台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基于期刊历年质量评估结果进行遴科学普及实践选,这样既保证了平台内容质量,又极大地缩短了期刊出版周期。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它弱化了期刊的整体概念,对单篇论文进行处理和,使论文刊出时滞大幅缩短,也增加了对优质研究成果的吸引力,让科技论文真正愿意和能够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为例,期刊2019年12月底与中国知网签订了网络首发合作协议,期刊以录用定稿的形式对审稿录用的稿件进行了网络首发,将论文平均出版时滞从过去的4个月缩短到2个月。此项举措受到了论文作者的极大欢迎,吸引并留住了许多优秀稿件。而且基于中国知网国内最大学术平台的影响力,期刊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增幅巨大,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期刊学术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2行业期刊联盟扩大影响

相较于综合学术平台,专业性期刊的受众更多集中在本学科领域,但各期刊主办单位却比较分散。因此,依托各期刊学科优势,组建测试计量领域期刊集群,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联盟成员群体竞争力成为必然的选择。国内已形成了多个专业期刊联盟,如航空期刊群、光学期刊群、物理期刊群、农业期刊群、有色金属群等。这些联盟期刊群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以群育刊、以刊带群的方式,规模逐步壮大,凝聚力日渐增强,其所打造的学科集群出版平台已成为行业学术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行业期刊通过平台学术影响力得到提升。以《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为例,期刊2019年5月加入由中国测试杂志社牵头组建的测试计量期刊联盟。在其打造的中国测试科技资讯平台上,经过严格遴选,目前已形成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西等地的八本行业期刊组成的测试计量期刊群。借助刊群“抱团取暖”散发出的整体能量,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在该平台获得了139894次的下载量,远超过期刊在中国知网11年内获得的63781次的下载量。这可能与该平台论文下载费用低于中国知网论文下载费用有关,但也充分说明行业刊群获得了更高的行业关注度。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刊群合作,充分调动各期刊的积极性,共同将期刊联盟做强做大,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3开放获取是大势所趋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开放获取(OpenAccess,OA)的理念到2002年2月14日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宣言正式发表[11],OA出版一路走来,虽然饱受争议,但30多年发展成果显示,它已成为学术出版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范式,它旨在促进学术研究文献无障碍获取,从而使科学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被传播和使用。目前,国外期刊主要的开放获取平台有DOAJ、J-STAGE、OpenJ-Gate等。其中,DOAJ是目前最权威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其收录的期刊都是严格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且在网站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符合一定的标准。国外的这些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需要资金资助或作者付费的方式维持运营。一些国外大型出版商看到了期刊开放获的发展前景,不失时机地加入到开放获取的队伍中来,他们利用其在出版行业已有的软硬件基础和灵活的机制,吸引了大量投稿。有人称这些期刊是掠夺性期刊,虽然并不能一概而论,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开放获取期刊收稿量巨大且论文处理费昂贵。国内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主要有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hinaOpenAccessJournals,COAJ)以及各期刊群自建开放获取平台或期刊社自建网站。其中,COAJ是国内最大的开放获取科技文献资源门户,目前收录国内科技期刊1000多种。相较于国外开放存取平台的收录期刊数目,我国加入开放存取平台的科技期刊较少,这些期刊主要是公益性出版机构的刊物或是有资金资助的刊物,而国内多数商业性出版机构尚需依靠期刊内容来盈利,目前还无法完全开放,但未来需要探索开放期刊的多元盈利模式以顺应期刊出版发展趋势。《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自2010年创刊之始,就在自建网站实现期刊开放存取,2016年加入了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并于2018年被日本J-STAGE收录。虽然这些开放获取网站因其影响力和覆盖面不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力无法精确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期刊所在的平台越大、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对期刊显示度和影响力提升效果越明显。目前,期刊正在申请加入DOAJ开放获取平台。

4多元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科技期刊报道人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其特征不断演化,功能不断发展强化、出版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融合与应用,科学传播和评价已进入“后期刊时代”[12]。变化是永远的主题,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顺应变化,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事物,善于学习、善加利用,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与技术发展同步、与时代同步。《测试科学与仪器》作为一本英文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为国内外测试技术与仪器领域科研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其学术服务对象是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因此期刊不仅需要扩大其国内学术影响力,更要注重提升其国际学术影响力。科技期刊的核心要素有二:内容和传播,两者相辅相成,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需要在这两方面下工夫。为提高期刊内容质量,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增进与本领域学者专家的交流合作,约请高质量创新成果在期刊发表;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关注科研一线中青年人才的科研成果,以优惠政策吸引投稿;逐步建立一支严谨认真的审稿人队伍为期刊质量把关;编辑人员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将所学在实践中应用,以认真科学严谨的态度审校稿件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期刊内容质量不断提升。为扩大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传播范围,采取的措施有:积极寻求与国外多机构的合作,通过专家举荐或自荐向国际上商业性第三方出版机构推广期刊,争取在尽可能多的出版平台上展示期刊;以国外投稿作者为桥梁,连接更多的作者来了解期刊;利用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向国际同行介绍期刊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到目前为止,期刊已被国内外10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包括《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斯蒂芬森数据库》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以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同时,期刊的学术品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2018年和2020年,期刊两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9年,期刊获得“第二届山西出版奖提名奖(期刊奖)”;2020年,期刊入选“山西省科技期刊能力提升项目”。这些荣誉是对期刊所做工作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未来还需再接再厉、与时俱进。

5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学术出版不断推陈出新,科技期刊的特征、功能和传播形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变化中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目前,对我国科技期刊而言,在宏观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诸多扶持和优惠,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巨大投入,自上而下各级相关单位也逐步认识到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可以说,科技期刊健康的发展生态正在国内逐步建立,这是期刊发展的机遇。但是,面对国外大型商业出版集团,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还处于弱势,学习借鉴、探索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技术推动为基础,相信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的新时代一定可以大有作。